贵青山之旅

来源 :丝绸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xin123456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贵清山,在甘肃漳县。听说,贵清山的风景很美,所以,我一直渴望能一睹它的风采。壬辰年深秋的一天,听朋友要去,便迫不及待地跟随她们乘坐大巴从秦州出发,去漳县贵清山观光旅游。
  大约两个多小时的路程,车子已出了武山鸳鸯镇,延着乡级公路缓缓前进。行至距离贵清山50多公里的半山时,一股寒风隔着紧闭的车窗迎面袭来,不及遮挡,映入眼帘的已是一个洁白的世界。面对眼前的雪景,搞摄影的朋友兴奋地举起镜头抓拍下这美妙的一刻……突然一个急刹车,沸腾的车厢瞬间冷却——原来是一只寻食的野兔在公路上横穿而过,看着它一蹦一跳消失在视线之外,大家悬着的心才放下。松鼠也被突如其来的轰隆声吓坏了,上蹿下跳着,唯恐找不到藏身之处。一只锦鸡从大巴右边飞起,有眼快者刚喊一声,它就消失在一片林子里,大家失落地收了镜头还没坐回原位,又有人欢呼着指向前……它似乎故意卖弄自己华丽的羽毛和优美的舞姿,在车子上空划出一条弧线,轻盈地落在路边的树梢上,当车子靠近时又翩翩起舞,全然不顾躲藏在黑暗中正瞄准它的那双眼睛……
  快到山顶时,车厢内明显燥热起来,有人已脱了棉袄换上了单衣。山坡上,只见星星点点的白花儿把秋天的山野点缀得妖娆无限!还以为是积雪作怪,近前仔细一看,除了羊群,更多的是野棉花,一簇簇,一堆堆,从荆棘和枯藤中脱颖而出,随风摇曳。曾在山花烂漫时,它不过是一抹不起眼的淡紫,而在寒风乍起的深秋,万物都找到了偷懒的借口,野棉花却倾其一生吐出株株集万千情丝的洁白,微笑着为田野独舞。这景致,不由使人徒增几分爱怜与遐想……
  牧羊人却不知跑到哪里去了?
  车子越向前驶,山势越险峻,公路两旁的灌木丛生,品种繁多,令人眼花缭乱。远处,一排排人工造林像等待检阅的士兵,高大、挺立,敬畏之心不禁油然而生。擦车而过的大沙棘更是令人心动,若不是亲眼目睹,怎么能相信小时候用来围菜园挡野物的沙棘能长成2米多高、手碗一般粗的大树?它们浑身长满长短不一的小刺,金色的果子颗颗饱满,粒粒透亮,压弯了形态各异的枝条。阳光下,直晃得人睁不开眼睛,合不拢嘴巴。女生们怎耐得住这般诱惑?等不及车停稳就冲出门——近前,望着金光灿烂的大沙棘,除了咽口水,都不记得还能做什么?这些淘气的精灵似乎早已看透了来者的心思,假借微风的手轻抚你的面颊、额头,甚至吻你的香唇,来者便奋不顾身瞅准那粒最大、最圆的,手指刚一碰,“啪”一声黄色四溅,粉脸上就多出几粒金色的亮点,“哈哈,看你的狼狈样儿——”这边笑得正欢,那边又传来了“啊呀呀”的大叫声,原来心太急被小刺扎了一下……“小刺猬”一样的大沙棘让人既爱又恨,再不敢有折一枝带回家的奢望,尝一尝的想法却一直在心头作怪,乘人不备,舔一口指尖的汁水,一股酸酸涩涩的味道顺着舌尖渗入心扉,记忆中喝沙棘汁的情景又浮现在眼前……
  小时候因为家里穷,只有过年才能喝到沙棘汁,而且仅有两瓶。我们兄妹的一瓶大年三十晚上就被抢光了,然后天天盯着爷爷奶奶的那瓶,生怕乘我们不备就送给来家做客的小孩喝了,而更多时候老人经不住父母的规劝,假装喝上一大口,其实轻轻舔一点就让我们一抢而空……现在想起来都觉得那是世上无与伦比的美味。然而面对眼前的大片沙棘林,却怎么也无法与小时候喝过的沙棘汁联系在一起,无论大家怎么肯定此物就是彼物,我心里还是一片茫然,眼前却出现了一幅令人向往的画面——
  “咔嚓——咔嚓”,快门声响起,我才从想象中醒过神来,不知什么时候贵清山已到了。据介绍,这里森林公园3万多亩,药用植物和可观赏性植物500余种,被誉为天然植物园,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贵清山上到处是古松,可能是雨水丰沛、气候适宜的缘故,这里松树生长速度极快,根本看不出一株树龄到底有多大。
  跟随行人一路前进,“禅林挂月”、“西方胜景”、“佛界钟声”等景点一一呈现在眼前。站在“断涧仙桥”上,只见两边奇山峻峰形态各异,再加云腾雾绕,脚下是无底深渊,望一眼便胆战心惊,浑身直冒冷汗,不得不惊叹建筑师的大胆设想和高超技艺。手扶雕花栏杆,眼望重檐叠架,宛若腾云驾雾,禁不住心生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据记载,仙桥始建于明隆庆元年(1567),桥长13米,宽1.6米,高2.3米,六对望柱分作五间,桥廊顶为重檐歇山式,此桥虽经17次重修,但还保持着明代建筑的结构和风格,是贵清山保存较好的古建筑。
  早在来时的路上朋友们就大谈贵清峡谷景色如何美,而想领略它的迷人之处必须从天梯下山走1288个台阶,垂直高度达500米左右。在好奇心的驱驶下,我们一路走马观花,就想早点进入贵清峡谷,据说在谷底要走两个多小时的路程,这对常年生活在都市的我们来说无疑是个不小的考验,大家却异常兴奋,大有不见黄河心不死的气势。下到天梯,摄影的朋友不停按动快门,悬崖、古树,陡壁、飞鸟,险滩、积雪……每一处心动都留在他们的镜头中。正当朋友们恨不能一步冲进峡谷时,剩下的台阶被厚厚的积雪覆盖了,有大胆者想试一试。不料,刚踩上去就摔了个四脚朝天,原来在积雪下还隐藏着冰溜子。下天梯才发现峡谷美景的愿望落空了,大家怅然若失从原路返回,谷底只有留待下一次玩赏了。
  鸡冠峰是贵清山的几大景点之一,这里古松棵棵参天,枝叶相连,遮天蔽日,听说时有野兽出没,少有人独身前往。此时,虽十几人一路同行,我却不敢走在最前或落在后面,生怕大树后猛然冲出一怪物……好在几束阳光穿过叶缝直射下来,给人一种心灵的慰藉,愈往前走,心里愈是光明,仿佛看到山风吹过时,松涛大作,犹如千军万马奔腾而过的宏大场面。
  又一个景点呈现在眼前,贵清山的神秘面纱吸引着我们继续前行……
  (本文图片由作者提供)
其他文献
数十年前,一群比我们还年轻许多的寻梦者,在佛的感召下,弃乡背井,身背行囊,行色匆匆,同样站在这里,虔诚如信徒般地守望着南北窟区几百个洞窟,清贫的日子,怎样熬过了几十个春秋。如今我明白了,也是这样一个清晨,他们在阵阵莲花般滋味和点点间离的光影中,放弃了自我,情愿与青灯为伴,在木鱼敲击的节奏中与历代大师做千年的对话和神交,心中充溢着喜悦,面带着菩萨般的微笑,在神域盘桓,寻着精神的彼岸,走向佛国胜境! 
期刊
多年来我怀揣热情,探索以水墨写意之法表人之情,传人之神,从中得神似求形似。构思落墨不虑其形,而先琢磨其心。知其心则能定其神,定其神则其形自然跃于眼前,于是何简何繁,何实何虚,也自然有数在胸中。我往往表现太过而失其形,也常常塑造不及而失其神。我的败笔很多,有时我“屡战屡败”,但20多年来,我却是“屡败屡战”。要我说说自己如何画画,学步蒙童只能咿呀而语。我想咿呀几声也不妨,正可就教于艺坛前辈,同行师友
期刊
都市住习惯了的原因吧,初到敦煌写生还有点不适应,茫茫戈壁的浩瀚、荒凉,看一切的一切都有立不起来的感觉。在都市每天穿梭在丛林般的建筑中,好像忘记了抬头看看天空。在这里“天似穹庐,笼盖四野”,站在电线杆下都觉不出它的高度,所有的画面都有压缩之感。第一张写生就被曹兄戏曰“通渭莫高窟”,一句戏说点出了我对这种地域性的把握不准。在这里写生使我的心灵充满了恬静之感,对曹兄之言才会有更深的体会,绝不能浮光掠影地
期刊
[摘要]本文从李清照“春愁”里的闺音原唱,勾勒出青年、中年、老年三个不同时期的人生境遇与情感轨迹,揭示她的人生情怀、生命意识之演变。李清照的伤春词在表现女性的爱情悲喜、角色苦闷、精神风范、家国之情等方面其有积极的开拓与超越,其蕴涵的美好词性高贵而朴实。  [关键词]李清照;伤春词;女性视角; 生命情怀  [中图分类号]I20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3)06
期刊
本不是为了艺术,但现在是为了艺术。这么浩浩荡荡的工程,492个洞窟,1400身完整的塑像和4.5万平方米的壁画,这就是莫高窟,可不是得称为世界艺术博物馆吗?这是来自宗教的力量。  看到北魏、北周的壁画。当时那些画工不懂得什么叫现代,谁是毕加索,更不懂似与不似之间,但是却能为了表现某一个佛教故事,画面运用自如、潇洒大气、现代;再看看唐代的壁画、彩塑又是那样的完美,严谨自如、栩栩如生、应有尽有,这是意
期刊
敦煌,一个曾经繁华的边陲要塞。  敦煌,一个繁华依旧的西部城市。  敦煌,因为千佛洞的壁画独立风行,风格迥异,举世无双,以它独有的壁画形式傲立在人类文明世界的艺术之林,而成为圣地。  斜阳洒金三危山,佛光普照九层楼。漫步在大泉河堤,钻天的白杨见证了莫高窟的沧桑,裸露的河床见证了千佛洞的流沙岁月。一时间感慨万千,浮想联翩。  如今的敦煌,凸显昔日的繁华,到这里的游人来自世界各地,他们有着不同的肤色和
期刊
之前,我曾两次去过敦煌,但都是走马灯式的旅游观光。跟着导游的指引,参观几个洞窟,随着导游晃动的手电筒灯光,朦胧间看到漫漶不清的一些壁画,在一些前厅或过道的光亮处才能一睹壁画真容,但也只能匆匆而过。参观下来,面对着莫高窟的崖壁,望着一个个紧闭的窟门,遗憾地离开。敦煌莫高窟保存了大量的北凉至宋元的重彩壁画,对于学习、创作现代重彩绘画的我,无疑是学习传统重彩技法领会西部文化艺术精神,滋养艺术创作的最佳殿
期刊
在莫高窟“朝圣”的20多天里,我从大家对于壁画近乎教徒般虔诚的拜谒中,隐约感受到了一丝的困惑和疑虑,那是我们大家都不愿触及但又无法回避的一个越来越清晰的问题:我们是来“朝圣”的,但“圣”在哪里?又怎样“朝”呢?如果就是每天看壁画,作写生,那好像缺乏了点神圣感。我知道大家都很苦闷,但也都不愿去触碰别人的感受,只是在默想。也许画家们会在辛勤的创作中破解这其中的要义。  苦中求乐也是一种消解苦闷的方式吧
期刊
经过了多天的参观,先后观摩了包括安西榆林窟在内的70多个洞窟,感受比前几天更为强烈:敦煌有着一种别样的残破美。远观千佛洞,大大小小的洞窟,高高低低,参差不齐,透着强烈的沧桑感。近观洞窟,由于岁月久远,风雨侵蚀,使得壁画、雕塑自然破损,形成的斑驳效果,透着沧桑与厚重。  从壁画所呈现的现实效果看,经过了上千年的风化,形成了一种极近于现代审美的肌理感。浓艳的矿物石色随着岁月变灰变暗,以及部分墙面底色的
期刊
每个人都可以在敦煌找回自己,在4.5万平方米的壁画中找一个点去幻入。绘制壁画的人太多了,以至于我根本记不全他们的名字,我只记住了史小玉、平咄子、汜定全几个名字,他们用一生的心血和才学应出资人之请开窟、塑像、彩绘,在常人无法想象的黑暗狭小的空间中创作出饱满华美、境界宏大、活力沛然、浪漫自由的壁画。在这里,我们看到世界各地的文化在汇集、艺术成果在展现,画工们挑战着自己身体和精力的极限,毫不吝惜自己的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