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这个迅速发展、竞争激烈的时代,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如果我们的教育不能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使其成为终生学习者、思考者,我们的教育就是失败的。因此为了学生的良好发展,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1.教师要给学生树立良好榜样
学生在学习中接触最多、关系最密切的莫过于老师了,学生特别喜欢模仿,他们从模仿中学习。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有着一定的威信,教师的行为习惯经常成为学生的模仿对象,家长经常会从孩子的口里听到一句话:“我们的老师是这样说的。”在这里,我要提出的是教师在要求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同时,自己也要养成良好的教学习惯,例如:如果要求学生要守时、珍惜时间,而老师却因为种种原因迟到、早退;如果要求学生做作业时要认真、规范,而教师在讲课时却信手在黑板上书写等等……试问: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学生什么时候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表现出良好的习惯——板书要简洁、规范;批改作业要认真、及时;按时上课、不能拖堂……等等。教师以身作则,使学生在学习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得以养成。
2.教给学生培养学习习惯的方法
习惯的养成是一个过程,既需要一定的时间,也需要一定的方法。一般情况之下,我们习惯于告诉学生最终的目标,而忽略了告诉学生用什么样的方法达到这样的目标。比如,我们平时一定也要求过学生学习时要讲效率,但怎样做才能有效率呢?学生并不清楚。这方面,魏书生老师做得最好。他在不断给学生灌输“效率”观念的同时,教给了学生很多讲效率的方法:要求学生定月计划、周计划、日计划、自习计划;要求学生每次学习前有明确的具体目标,如记住什么,做完几道题等,以避免在“学哪一科”“做哪几道题”等问题上犹豫不决,浪费时间;他还教给学生如何使用“时间的边角料”,利用上学、放学路上的时间,甚至利用一分钟的时间进行学习的方法;他还帮学生找到了影响学习效率的“三闲”(闲话、闲思、闲事)。并教给学生与“三闲”做斗争的方法。有了方法,观念上的东西才能落到实际行动中。
3.培养好习惯还要致力于激发兴趣
孔子曾经讲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光靠教师的“管”是不行的。关键是激发学生的内部诱因,也就是说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是推动学生求知的内部力量。一旦有了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态度就会发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质的转变。一旦有了“我要学”的渴望,学生就成为了学习的主人,也就有了学习自觉性。学生就会全身心的、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同时也会体察到一些不良习惯的消极作用,这就是培养好习惯的最佳时机。
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引用一些实验、故事、趣闻,主动与学生讨论,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到大气压强对沸点的影响时,可以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将一杯水放到常温下、真空环境中将会出现什么现象?学生最容易想到的是由于压强小了,水会沸腾。为了检验学生的想法是否正确,可以做一个演示实验:用玻璃罩将水杯罩住,将里面的空气抽出,让学生观察在空气不断抽出的过程中有何变化。学生就会看到:水剧烈沸腾一会儿之后就结冰。当学生发现亲眼看到的与自己原先判断有差别时,就会激发他的好奇心,于是积极的思考、分析原因:因为压强小了水剧烈沸腾,又由于剧烈沸腾带走大量热量,所以水会结冰。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学生好动脑、勤思考的好习惯。另外演示实验时,尽可能增大可见度,促进多种感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
4.培养好习惯贵在持之以恒
习惯是经过反复而形成的自动化了的动作行为,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必须有一个过程。
有句话说得好“行为日久成习惯,习惯日久成性格,性格日久成命运。”任何良好习惯的形成都要经过反复多次的锻炼,一次、两次、三次、四次的去做是不能形成习惯的,要持之以恒。要学会持之以恒,就要目标始终如一,不能见异思迁。面对每天的预习、复习、测试,单调而又枯燥无味,即便坚持一段时间,测试成绩也不见得立竿见影。如果此时学生气馁、放弃,必然前功尽弃,良好的习惯就很难形成。教师如何在学生最脆弱的时候适时给予帮助呢?我认为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老师及时指出学生的错误、并帮助其纠正错误固然重要,但同时让学生不断感受到自己学习上的成就更重要。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适时表扬学生,激励学生。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因此,我们老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意志力,激励学生坚持下去,不可半途而废。
4.1培养好习惯要从细节做起。《老子·道德经》中有这样一句话: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所以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应该从学生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抓起,这是培养习惯的着力点。在教学中有许多的“细节”,例如:课堂上学生的听讲表现,包括坐姿要端正、精神状态要饱满、回答问题要响亮等等,教师在教学中要从这些细节中培养学生的好习惯。
4.2培养好习惯要从小开始培养。人的早期可塑性很大,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时刻,这一时期容易养成好习惯,因为这一时期的学生对老师充满着信任和尊敬,愿意按老师的指示去做。《新三字经》中的第一句话讲到:人之初,性本善,性与情,俱可塑。学生就像一张白纸,任你在上面涂画。因此,越小培养良好的习惯,效果就越明显,反之,当学生染上恶习后,要改变他,那就难了。举个例子,我的女儿上小学,她每天晚上入睡之前,一定要看一会儿书或者听一会儿故事,否则辗转反侧,难以入睡。显而易见,小孩子的习惯一旦养成,是很难改变的。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要从小落实。
总之,多一个好习惯,就多一份修养;多一个好习惯,就多一份自信;多一个好习惯,人生中就多一份成功的机会;多一个好习惯,我们生命里就多了一份享受美好生活的能力。作为教育者,就要努力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生成长的旅途上助他们一臂之力!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1.教师要给学生树立良好榜样
学生在学习中接触最多、关系最密切的莫过于老师了,学生特别喜欢模仿,他们从模仿中学习。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有着一定的威信,教师的行为习惯经常成为学生的模仿对象,家长经常会从孩子的口里听到一句话:“我们的老师是这样说的。”在这里,我要提出的是教师在要求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同时,自己也要养成良好的教学习惯,例如:如果要求学生要守时、珍惜时间,而老师却因为种种原因迟到、早退;如果要求学生做作业时要认真、规范,而教师在讲课时却信手在黑板上书写等等……试问: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学生什么时候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表现出良好的习惯——板书要简洁、规范;批改作业要认真、及时;按时上课、不能拖堂……等等。教师以身作则,使学生在学习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得以养成。
2.教给学生培养学习习惯的方法
习惯的养成是一个过程,既需要一定的时间,也需要一定的方法。一般情况之下,我们习惯于告诉学生最终的目标,而忽略了告诉学生用什么样的方法达到这样的目标。比如,我们平时一定也要求过学生学习时要讲效率,但怎样做才能有效率呢?学生并不清楚。这方面,魏书生老师做得最好。他在不断给学生灌输“效率”观念的同时,教给了学生很多讲效率的方法:要求学生定月计划、周计划、日计划、自习计划;要求学生每次学习前有明确的具体目标,如记住什么,做完几道题等,以避免在“学哪一科”“做哪几道题”等问题上犹豫不决,浪费时间;他还教给学生如何使用“时间的边角料”,利用上学、放学路上的时间,甚至利用一分钟的时间进行学习的方法;他还帮学生找到了影响学习效率的“三闲”(闲话、闲思、闲事)。并教给学生与“三闲”做斗争的方法。有了方法,观念上的东西才能落到实际行动中。
3.培养好习惯还要致力于激发兴趣
孔子曾经讲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光靠教师的“管”是不行的。关键是激发学生的内部诱因,也就是说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是推动学生求知的内部力量。一旦有了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态度就会发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质的转变。一旦有了“我要学”的渴望,学生就成为了学习的主人,也就有了学习自觉性。学生就会全身心的、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同时也会体察到一些不良习惯的消极作用,这就是培养好习惯的最佳时机。
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引用一些实验、故事、趣闻,主动与学生讨论,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到大气压强对沸点的影响时,可以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将一杯水放到常温下、真空环境中将会出现什么现象?学生最容易想到的是由于压强小了,水会沸腾。为了检验学生的想法是否正确,可以做一个演示实验:用玻璃罩将水杯罩住,将里面的空气抽出,让学生观察在空气不断抽出的过程中有何变化。学生就会看到:水剧烈沸腾一会儿之后就结冰。当学生发现亲眼看到的与自己原先判断有差别时,就会激发他的好奇心,于是积极的思考、分析原因:因为压强小了水剧烈沸腾,又由于剧烈沸腾带走大量热量,所以水会结冰。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学生好动脑、勤思考的好习惯。另外演示实验时,尽可能增大可见度,促进多种感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
4.培养好习惯贵在持之以恒
习惯是经过反复而形成的自动化了的动作行为,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必须有一个过程。
有句话说得好“行为日久成习惯,习惯日久成性格,性格日久成命运。”任何良好习惯的形成都要经过反复多次的锻炼,一次、两次、三次、四次的去做是不能形成习惯的,要持之以恒。要学会持之以恒,就要目标始终如一,不能见异思迁。面对每天的预习、复习、测试,单调而又枯燥无味,即便坚持一段时间,测试成绩也不见得立竿见影。如果此时学生气馁、放弃,必然前功尽弃,良好的习惯就很难形成。教师如何在学生最脆弱的时候适时给予帮助呢?我认为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老师及时指出学生的错误、并帮助其纠正错误固然重要,但同时让学生不断感受到自己学习上的成就更重要。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适时表扬学生,激励学生。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因此,我们老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意志力,激励学生坚持下去,不可半途而废。
4.1培养好习惯要从细节做起。《老子·道德经》中有这样一句话: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所以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应该从学生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抓起,这是培养习惯的着力点。在教学中有许多的“细节”,例如:课堂上学生的听讲表现,包括坐姿要端正、精神状态要饱满、回答问题要响亮等等,教师在教学中要从这些细节中培养学生的好习惯。
4.2培养好习惯要从小开始培养。人的早期可塑性很大,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时刻,这一时期容易养成好习惯,因为这一时期的学生对老师充满着信任和尊敬,愿意按老师的指示去做。《新三字经》中的第一句话讲到:人之初,性本善,性与情,俱可塑。学生就像一张白纸,任你在上面涂画。因此,越小培养良好的习惯,效果就越明显,反之,当学生染上恶习后,要改变他,那就难了。举个例子,我的女儿上小学,她每天晚上入睡之前,一定要看一会儿书或者听一会儿故事,否则辗转反侧,难以入睡。显而易见,小孩子的习惯一旦养成,是很难改变的。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要从小落实。
总之,多一个好习惯,就多一份修养;多一个好习惯,就多一份自信;多一个好习惯,人生中就多一份成功的机会;多一个好习惯,我们生命里就多了一份享受美好生活的能力。作为教育者,就要努力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生成长的旅途上助他们一臂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