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非智力因素是影响学习成效的重要因素,本文探讨在教学中,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掌握运用学习策略等途径,可以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提高学习的成效。
关键词:非智力因素 学习兴趣 学习策略
一、非智力因素是影响学习成效的重要因素
一位著名科学家曾经说过:“在世界的进步中,起作用的不是我们的才能,而是我们如何运用才能。”这句话深刻地指出了非智力因素在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许多研究也认为,在一个人将来是否能够有所成就的诸多因素中,智力因素仅占二成,而剩下的80%是由非智力因素决定的。
学生在学习中也是如此,非智力因素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成效。从学生学习的心理过程来看,非智力因素直接决定着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认知过程,它包括感知、思维和创造;二是意向活动,它是指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方法及策略等。在这两方面的活动过程中,认知决定着意向的强弱,当认知活动深入进行时,意向活动会得到相应的加强,从而决定着认知水平的高低。因此,如果学生学习缺乏非智力因素的支持,对学习的兴趣不高,情感不强,意志薄弱,策略不当,就无法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学习成效自然不会好,也难以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途径
制约学习的非智力因素很多,如学习环境、学习动机、学习兴趣、个性特点、认知风格、学习策略、情感因素等。其中,学习兴趣和学习策略既是影响学习成效的重要因素,又是教师通过努力在教学中能够有所作为的领域,也是本文将要重点讨论的两个方面。下面将以这二者为例来探讨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掌握和运用学习的策略,培养非智力因素,提高学习的成效。
(一)激发热情,提高兴趣。
1.以学生为中心,变苦学为乐学。
早在60年代就有许多教育家提出了教学“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理论,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因为学生的内因在学习的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他们不是教学活动的被动接受者,而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核心地位,强调师生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双向的交流。在这种模式下的教学活动,教师的主导地位发生了变化,要扮演多种角色。首先教师应是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应为学生创造一个积极轻松的、能消除学生紧张感、避免产生焦虑情绪、能够培养他们自主意识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无拘无束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教师应是一个博学的引导者,能够根据学生的需要,正确引导他们参与教学活动,耐心为他们解疑答惑,做到诲人不倦;教师应是一个出色的设计者,要为学生精心设计课堂活动,通过课堂活动来培养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判断能力和学习能力;教师还应是一个实践活动的倡导者,可通过要求学生完成具体任务即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实践中让学生自己明白自己的优势、自己的不足、自己的需要。要他们去体会自己成功的愉悦,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也体会“书到用时方知少”的道理。从而激发他们更进一步努力学习的欲望,提高学习的自主性,变苦学为乐学。
2.提倡多维互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多维互动教学法是指将课堂教学、课外实践、多媒体辅助和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的多种培养方法。互动是指课堂内外教师与学生的互相促动、互相推动,知识与能力的互相带动以及内容与方法的互相牵动。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的重要方式,也是课外能力培养的奠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和设计下,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提问、会话、表演、报告、讨论、辩论等活动进行交流、解决问题、完成任务。这种交互式教学可以改变教师“满堂灌”、“唱独角戏”的状况,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利用课外实践活动,课外实践活动能弥补课堂教学的限制,巩固发展并应用课内所学知识,通过课堂内外的互相促动,锻炼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综合素质,这便是“得法于课内,收效于课外”。
3.注重名师效应,激起学生发奋学习的欲望。
一个博学多才、知识丰富,又积极向上、不断进取、对学术有着执着追求的教师必定能为学生树立一个勤奋好学的榜样,能够感染学生,引起学生的崇拜,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和浓厚的兴趣。正如秦秀白教授所说的那样:“如果在你从事的专业领域里,找不到你所崇拜的大师,或者你对别人都崇拜的大师无动于衷,你很难激发求知欲,很难树立进取心,也很难有所作为。莘莘学子,入学后如果见不到几位大师,听不到名师讲课,很难让他们产生‘名师情结’而进入求学角色。”杨振宁先生曾经说过,成功的最大秘诀是兴趣。兴趣是一个人力求接触和认识新事物的内在动力,是学习的前提,是求知的起点。我们应该注重这种名师效应,让学生有机会聆听那些具有渊博的知识、执著的学术追求和巨大的人格魅力的大师们的教诲,激发他们学习偶像的欲望和激情。同时,笔者认为作为人师,都应坚持不懈地学习,保持充沛的精力和高昂的学习热情,与时俱进,做到生命不停,学习不止,以便影响带动学生积极向上,培养学生的进取心和意志力。
(二)注重个性差异,培养运用学习策略。
1.注意个性差异,因材施教。
个性是指人的性格特点。性格是一个人对现实的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而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许多语言学家认为性格外向的人特别适合学习语言,也易于学好语言。因为语言学习不同于其他学科的学习,它涉及到人与人的交际,不仅需要有适当的认知技能,还要有某些社会交际技能。具有外向性格的人往往很自信,比较善于与人相处和交流,乐于接受新事物并具有强烈的参与意识,能够适时抓住机会把自己所学的语言知识付诸实践活动,从而迅速掌握,提高语言学习的成效,特别是口语能力方面。其弱点是自我控制能力较差,细心耐心不够,意志力、稳定性、持久性都不及内向型性格的人。而性格内向的人通常比较沉默寡言,自信心不足,不善于与人交流,在开始时往往不如性格外向的学生接受快,特别表现在口头交际能力方面。但是,他们的自我控制水平较高,情绪稳定性强,耐力韧性较好,擅长深入学习和研究,会在语法学习、阅读理解、写作能力等方面高出一筹。
注重学生的这些个性差异,以便区别对待,因材施教。对待性格内向的学生,应首先引导他们克服自卑心理,多给他们锻炼的机会,鼓励他们大胆泼辣地积极参与各种语言实践活动,特别是口头交际活动。毫不吝啬地肯定他们的成绩,及时给予表扬,提高他们的自信心。而对于性格外向的学生,则应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注意引导他们做事要细心耐心,分配一些能够锻炼他们的意志力和韧性的任务给他们完成,提高他们的自我管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
2.掌握运用学习策略,加强自我管理。
学习策略是指学生有意识或无意识地采用某种认知和思维方式来获得知识,提高技能并指导和调整自己的学习过程,以适应不同学习阶段的需要。在学校教育尤其是职业教育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关键性行动能力,它是个性能力、方法能力、专业能力和社交能力的集合。青少年阶段是培养和发展认知和元认知能力的最重要时期。元认知是实现自我监控和调节的基本前提条件。从终身教育的观点来看,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是学校教育的一项最重要的任务。学会学习,即掌握学习的策略及其应用,意味着学生能够有意识地监控自己的学习活动。促使学生养成和发展自我调节的能力,是实现教学目的、巩固教学成效的一种手段。如果我们把教材上的知识比作宝藏,获得自觉探询并有效应用学习策略的能力就等于掌握了开采宝藏的方法和技术。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指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策略并有意识地运用于调节、监控自己的学习行为,提高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学习的意志力,开拓他们的创新精神,是提高他们学习成效的关键。然而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日之功,所以从新生入校开始,我们就应有计划地对他们进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比如:指导他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订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和目标,比如列出每天的时间表,做到学习有计划、奋斗有目标;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好习惯,逐步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积极向上虚心好学的心态参与各种教学活动,努力获取知识培养能力;一周一总结,定期、定时检查自己计划的落实和任务的完成情况,并根据检查结果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确保计划的落实和目标的实现,培养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
结论性建议
学习是学习者和学习环境共同作用的过程。学生的学习成效如何,除了受智力因素和本人已掌握的基础知识制约以外,非智力因素起着很大的制约作用。学生学习的非智力因素,除了与其自身的成长过程和环境密切相关外,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努力程度也非常重要。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通过自己的努力,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不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锻炼他们的意志力,培养他们学习的自主性及自觉运用科学的学习策略进行自我管理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成效。
参考文献:
[1]肖建安.能力培养的新模式[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4):36-38.
[2]杨林云.学习策略与外语教学手段[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1999,(1):108-110.
[3]刘邦祥.影响学生自我调节学习的因素[J].职业技术教育,2003,(24):31.
关键词:非智力因素 学习兴趣 学习策略
一、非智力因素是影响学习成效的重要因素
一位著名科学家曾经说过:“在世界的进步中,起作用的不是我们的才能,而是我们如何运用才能。”这句话深刻地指出了非智力因素在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许多研究也认为,在一个人将来是否能够有所成就的诸多因素中,智力因素仅占二成,而剩下的80%是由非智力因素决定的。
学生在学习中也是如此,非智力因素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成效。从学生学习的心理过程来看,非智力因素直接决定着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认知过程,它包括感知、思维和创造;二是意向活动,它是指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方法及策略等。在这两方面的活动过程中,认知决定着意向的强弱,当认知活动深入进行时,意向活动会得到相应的加强,从而决定着认知水平的高低。因此,如果学生学习缺乏非智力因素的支持,对学习的兴趣不高,情感不强,意志薄弱,策略不当,就无法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学习成效自然不会好,也难以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途径
制约学习的非智力因素很多,如学习环境、学习动机、学习兴趣、个性特点、认知风格、学习策略、情感因素等。其中,学习兴趣和学习策略既是影响学习成效的重要因素,又是教师通过努力在教学中能够有所作为的领域,也是本文将要重点讨论的两个方面。下面将以这二者为例来探讨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掌握和运用学习的策略,培养非智力因素,提高学习的成效。
(一)激发热情,提高兴趣。
1.以学生为中心,变苦学为乐学。
早在60年代就有许多教育家提出了教学“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理论,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因为学生的内因在学习的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他们不是教学活动的被动接受者,而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核心地位,强调师生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双向的交流。在这种模式下的教学活动,教师的主导地位发生了变化,要扮演多种角色。首先教师应是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应为学生创造一个积极轻松的、能消除学生紧张感、避免产生焦虑情绪、能够培养他们自主意识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无拘无束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教师应是一个博学的引导者,能够根据学生的需要,正确引导他们参与教学活动,耐心为他们解疑答惑,做到诲人不倦;教师应是一个出色的设计者,要为学生精心设计课堂活动,通过课堂活动来培养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判断能力和学习能力;教师还应是一个实践活动的倡导者,可通过要求学生完成具体任务即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实践中让学生自己明白自己的优势、自己的不足、自己的需要。要他们去体会自己成功的愉悦,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也体会“书到用时方知少”的道理。从而激发他们更进一步努力学习的欲望,提高学习的自主性,变苦学为乐学。
2.提倡多维互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多维互动教学法是指将课堂教学、课外实践、多媒体辅助和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的多种培养方法。互动是指课堂内外教师与学生的互相促动、互相推动,知识与能力的互相带动以及内容与方法的互相牵动。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的重要方式,也是课外能力培养的奠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和设计下,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提问、会话、表演、报告、讨论、辩论等活动进行交流、解决问题、完成任务。这种交互式教学可以改变教师“满堂灌”、“唱独角戏”的状况,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利用课外实践活动,课外实践活动能弥补课堂教学的限制,巩固发展并应用课内所学知识,通过课堂内外的互相促动,锻炼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综合素质,这便是“得法于课内,收效于课外”。
3.注重名师效应,激起学生发奋学习的欲望。
一个博学多才、知识丰富,又积极向上、不断进取、对学术有着执着追求的教师必定能为学生树立一个勤奋好学的榜样,能够感染学生,引起学生的崇拜,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和浓厚的兴趣。正如秦秀白教授所说的那样:“如果在你从事的专业领域里,找不到你所崇拜的大师,或者你对别人都崇拜的大师无动于衷,你很难激发求知欲,很难树立进取心,也很难有所作为。莘莘学子,入学后如果见不到几位大师,听不到名师讲课,很难让他们产生‘名师情结’而进入求学角色。”杨振宁先生曾经说过,成功的最大秘诀是兴趣。兴趣是一个人力求接触和认识新事物的内在动力,是学习的前提,是求知的起点。我们应该注重这种名师效应,让学生有机会聆听那些具有渊博的知识、执著的学术追求和巨大的人格魅力的大师们的教诲,激发他们学习偶像的欲望和激情。同时,笔者认为作为人师,都应坚持不懈地学习,保持充沛的精力和高昂的学习热情,与时俱进,做到生命不停,学习不止,以便影响带动学生积极向上,培养学生的进取心和意志力。
(二)注重个性差异,培养运用学习策略。
1.注意个性差异,因材施教。
个性是指人的性格特点。性格是一个人对现实的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而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许多语言学家认为性格外向的人特别适合学习语言,也易于学好语言。因为语言学习不同于其他学科的学习,它涉及到人与人的交际,不仅需要有适当的认知技能,还要有某些社会交际技能。具有外向性格的人往往很自信,比较善于与人相处和交流,乐于接受新事物并具有强烈的参与意识,能够适时抓住机会把自己所学的语言知识付诸实践活动,从而迅速掌握,提高语言学习的成效,特别是口语能力方面。其弱点是自我控制能力较差,细心耐心不够,意志力、稳定性、持久性都不及内向型性格的人。而性格内向的人通常比较沉默寡言,自信心不足,不善于与人交流,在开始时往往不如性格外向的学生接受快,特别表现在口头交际能力方面。但是,他们的自我控制水平较高,情绪稳定性强,耐力韧性较好,擅长深入学习和研究,会在语法学习、阅读理解、写作能力等方面高出一筹。
注重学生的这些个性差异,以便区别对待,因材施教。对待性格内向的学生,应首先引导他们克服自卑心理,多给他们锻炼的机会,鼓励他们大胆泼辣地积极参与各种语言实践活动,特别是口头交际活动。毫不吝啬地肯定他们的成绩,及时给予表扬,提高他们的自信心。而对于性格外向的学生,则应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注意引导他们做事要细心耐心,分配一些能够锻炼他们的意志力和韧性的任务给他们完成,提高他们的自我管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
2.掌握运用学习策略,加强自我管理。
学习策略是指学生有意识或无意识地采用某种认知和思维方式来获得知识,提高技能并指导和调整自己的学习过程,以适应不同学习阶段的需要。在学校教育尤其是职业教育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关键性行动能力,它是个性能力、方法能力、专业能力和社交能力的集合。青少年阶段是培养和发展认知和元认知能力的最重要时期。元认知是实现自我监控和调节的基本前提条件。从终身教育的观点来看,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是学校教育的一项最重要的任务。学会学习,即掌握学习的策略及其应用,意味着学生能够有意识地监控自己的学习活动。促使学生养成和发展自我调节的能力,是实现教学目的、巩固教学成效的一种手段。如果我们把教材上的知识比作宝藏,获得自觉探询并有效应用学习策略的能力就等于掌握了开采宝藏的方法和技术。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指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策略并有意识地运用于调节、监控自己的学习行为,提高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学习的意志力,开拓他们的创新精神,是提高他们学习成效的关键。然而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日之功,所以从新生入校开始,我们就应有计划地对他们进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比如:指导他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订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和目标,比如列出每天的时间表,做到学习有计划、奋斗有目标;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好习惯,逐步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积极向上虚心好学的心态参与各种教学活动,努力获取知识培养能力;一周一总结,定期、定时检查自己计划的落实和任务的完成情况,并根据检查结果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确保计划的落实和目标的实现,培养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
结论性建议
学习是学习者和学习环境共同作用的过程。学生的学习成效如何,除了受智力因素和本人已掌握的基础知识制约以外,非智力因素起着很大的制约作用。学生学习的非智力因素,除了与其自身的成长过程和环境密切相关外,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努力程度也非常重要。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通过自己的努力,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不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锻炼他们的意志力,培养他们学习的自主性及自觉运用科学的学习策略进行自我管理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成效。
参考文献:
[1]肖建安.能力培养的新模式[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4):36-38.
[2]杨林云.学习策略与外语教学手段[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1999,(1):108-110.
[3]刘邦祥.影响学生自我调节学习的因素[J].职业技术教育,2003,(2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