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酒世界》:自1979年第三届全国评酒会从感官上对5类香型白酒的指标描述进行了初步界定到今天共确立了11类香型,白酒香型历经了近30年的发展,出现了哪些变化?
宋书玉:近30年来,白酒企业为了追求差异化,自立门户,衍生出不少新的香型。而对于今天的白酒市场,已经出现了三个转变,白酒企业应该注意。一是由专家评定酒的品质到消费者认可转变;二是由重视香型到注重口味转变;三是由分析化学上升到风味化学阶段转变。
50年代,人们说“这酒真香”,还不知道它为什么香。60年代初,国家组织有关部门对茅台酒及杏花村酒进行试点,开始了对白酒类型的鉴别与分类以及对名酒芳香成分的剖析。到1979年,第三届全国评酒会开创了白酒分香型的先河,确定并实施了酱、浓、清、米香及其他香型5类白酒作为中国白酒香型类别的判别标准。随后,白酒香型进入全面展开的新阶段。经过五届全国评酒会,共确立酱香型、浓香型、清香型、米香型等四大香型和药香型、凤香型、豉香型、兼香型、芝麻香型、特香型等六小香型。老白干是最后批的第11类香型。
《酒世界》:香型的发展在早期推动了白酒业的发展,不同香型都有各自的领军企业,今天,香型发展遇到的瓶颈是什么?
宋书玉:总体而言,香型是随着科技进步、酿酒技术发展以及白酒企业各自不同的酿酒工艺特点而出现的,是白酒工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但香型标准划分不一,没有统一的标准。例如,酱香主要是根据食品特征,浓香主要是依据香气大小,而米香主要来自原料。因为香型划分标准不统一,就给香型的评定带来了一定困难,而且有许多的香型其实只有专家才能区分出来,对消费者而言意义已经不大。
《酒世界》:以后再批准新的香型的可能性大吗?
宋书玉:是的,以后再审批新的香型可能性不大。白酒市场已经发生从香型到口味的转变,认定香型的意义已不是很大。
如今,消费者更注重白酒的口味,所以不鼓励企业将更多精力投入到白酒香型的比拼。白酒企业最重要的是通过创新,推出特色产品,打造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品牌。
《酒世界》:淡化香型,突出品牌是否会成为白酒行业的发展趋势?
宋书玉:没错,以后就是要淡化香型,突出品牌。现在,大部分消费者仍无法具体区分不同香型的差别,就算同一香型,不同产品的口感也不尽相同,消费者不会仅仅根据香型判断,而更倾向于对品牌的认知。比如,同为浓香型的泸州老窖、五粮液、水井坊、洋河大曲,除了不同的口感差别之外,更多的是依赖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 另外,在产品包装上,香型已经不再强制要求标注,企业可自主选择是否标明。政府鼓励白酒品牌的个性化发展,从长远看,产生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白酒品牌,才是中国白酒业的出路。
《酒世界》:目前有些企业为了打造高端形象,追求差异化,而在香型上下功夫,您如何看待?
宋书玉:香型只是结果,企业只有在产品、技术上进行创新,才能酿造出不同口味的酒,产生不同的香型。从协会角度来看,我们是鼓励创新,但不一定要创造一个新的香型。
宋书玉:近30年来,白酒企业为了追求差异化,自立门户,衍生出不少新的香型。而对于今天的白酒市场,已经出现了三个转变,白酒企业应该注意。一是由专家评定酒的品质到消费者认可转变;二是由重视香型到注重口味转变;三是由分析化学上升到风味化学阶段转变。
50年代,人们说“这酒真香”,还不知道它为什么香。60年代初,国家组织有关部门对茅台酒及杏花村酒进行试点,开始了对白酒类型的鉴别与分类以及对名酒芳香成分的剖析。到1979年,第三届全国评酒会开创了白酒分香型的先河,确定并实施了酱、浓、清、米香及其他香型5类白酒作为中国白酒香型类别的判别标准。随后,白酒香型进入全面展开的新阶段。经过五届全国评酒会,共确立酱香型、浓香型、清香型、米香型等四大香型和药香型、凤香型、豉香型、兼香型、芝麻香型、特香型等六小香型。老白干是最后批的第11类香型。
《酒世界》:香型的发展在早期推动了白酒业的发展,不同香型都有各自的领军企业,今天,香型发展遇到的瓶颈是什么?
宋书玉:总体而言,香型是随着科技进步、酿酒技术发展以及白酒企业各自不同的酿酒工艺特点而出现的,是白酒工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但香型标准划分不一,没有统一的标准。例如,酱香主要是根据食品特征,浓香主要是依据香气大小,而米香主要来自原料。因为香型划分标准不统一,就给香型的评定带来了一定困难,而且有许多的香型其实只有专家才能区分出来,对消费者而言意义已经不大。
《酒世界》:以后再批准新的香型的可能性大吗?
宋书玉:是的,以后再审批新的香型可能性不大。白酒市场已经发生从香型到口味的转变,认定香型的意义已不是很大。
如今,消费者更注重白酒的口味,所以不鼓励企业将更多精力投入到白酒香型的比拼。白酒企业最重要的是通过创新,推出特色产品,打造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品牌。
《酒世界》:淡化香型,突出品牌是否会成为白酒行业的发展趋势?
宋书玉:没错,以后就是要淡化香型,突出品牌。现在,大部分消费者仍无法具体区分不同香型的差别,就算同一香型,不同产品的口感也不尽相同,消费者不会仅仅根据香型判断,而更倾向于对品牌的认知。比如,同为浓香型的泸州老窖、五粮液、水井坊、洋河大曲,除了不同的口感差别之外,更多的是依赖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 另外,在产品包装上,香型已经不再强制要求标注,企业可自主选择是否标明。政府鼓励白酒品牌的个性化发展,从长远看,产生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白酒品牌,才是中国白酒业的出路。
《酒世界》:目前有些企业为了打造高端形象,追求差异化,而在香型上下功夫,您如何看待?
宋书玉:香型只是结果,企业只有在产品、技术上进行创新,才能酿造出不同口味的酒,产生不同的香型。从协会角度来看,我们是鼓励创新,但不一定要创造一个新的香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