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近代社会发展中,在西方的影响下,中国艺术发展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西学东渐也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中最为重要的一个思想理念。在全新思潮的影响下,中国画的创作和实践与传统绘画之间出现了显著差异,特别是以徐悲鸿、林风眠等艺术家为代表的改良派,在其对西方绘画方式进行借鉴的同时,不断倡导对中国传统画作方式的改良。基于此,本文将以改良派艺术家对中国画创作实践的影响进行研究,希望对我国艺术发展提供一定的指导。
关键词:改良派艺术家 中国画 创作实践
西方艺术重点在于写实性,无论是对徐悲鸿还是对林风眠而言,都被这种表现现实世界的描绘方式吸引,色彩和素描对于他们而言也有着十分显著的吸引作用,这也造就了二者在不同角度上对中国画的改良。在中国艺术发展史中,改良派艺术家对于中国画的创作和发展都有着十分显著的影响,因此本文将对中国画创作实践问题展开研究,进一步分析改良派艺术家所产生的影响。
一、对中国传统绘画的继承
从对中国传统绘画的吸收和传承来看,徐悲鸿更重视对传统题材的掌握,其创作的题材相对更为广泛,和其他中国传统画家不同,徐悲鸿的作品不仅有山水、人物,还涉及很多神话故事和风俗画。在徐悲鸿的理念下,民族文化才是思想的基础,这也是我们在其作品中获取民族特点的主要原因。[1]《奔马》《愚公移山》这些作品的出现,不仅是徐悲鸿先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可,也是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徐悲鸿先生相比,林风眠先生画面中的传统性也更为明显。两位虽然同为改良派艺术家,但是在风格上存在明显差异,这也是因为二者的才情和学养存在明显差异。从林风眠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传统元素,其作品中吸收了众多类型的中国传统艺术,比如瓷器上的瓷画、皮影戏的人物造型等等,甚至还包含画像石上的线条,由此可见林风眠先生对传统艺术的深入了解和掌握。
林风眠先生在画幅和色彩上追求更为精良,其作品通常以正方形为主,传统性更强。在对色彩的表现上,林风眠通过对中国画中五色的特殊应用,往往可以表现出更为奇妙的色彩关系,其对色彩的应用也是中国画色彩应用中最具备创新意识的一种。特别是在对人物进行线条勾勒的环节中,林风眠大胆改变传统国画对人物的墨色表现方式,采用白粉对人物线条进行勾勒。这种方式对色彩的应用也给中国画发展带来了一个全新的途径。[2]比如在作品《宫女》中,构图是最典型的传统构图方式,借助国画中的墨色、朱色和石蓝对人物进行表现,这种方式的应用使得传统画作的厚重被打破,借助色彩和形似实现对画面孤寂感的表达,也是对画面结构和艺术元素进行结合的新型中国画形式美学。
二、与西方绘画技法的巧妙结合
徐悲鸿在欧洲留学阶段每天都在研究作画,将大部分时间用在画画上,这也是其素描的重要奠基阶段。徐悲鸿不仅利用大量的时间进行素描和人体素描,一有时间还经常到欧洲的动物园进行动物写生。通过对大自然和社会生活的感悟实现了对艺术素材的汲取,所以不论是在其写生还是创作环节中,都将西方的写实主义有效地应用在了创作和实践过程中。[3]
在欧洲深造和学习的过程中,徐悲鸿先生不仅为自己打下了深厚的基础,在当时欧洲浪漫主义思潮的影响下,其也加强了对西方色彩关系的研究。他发现浪漫主义在对现实题材进行表现的过程中可以有效实现对画面氛围的丰富,这对于激发艺术家情感,丰富视觉效果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比如在作品《巴人汲水》中,徐悲鸿先生继承了西方绘画的严谨性和细腻性,同时也实现了对中国画笔墨情趣的结合,这也是一次对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实践风貌的重要突破。
林风眠先生不仅和徐悲鸿先生有着相同的成熟的绘画技法,同时还在学习绘画的过程中学习了众多中西方史论经典。林风眠利用西方绘画要素表现形式,实现了取长补短,将中国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作为基础,不断吸收西方艺术优势,表现出了全新的中国绘画精神。这不仅有效弥补了中国画当时的单一发展形态,还营造了中国传统绘画领域的全新时代风貌。
三、结语
综上所述,20世纪是中国艺术历史承上启下的重要阶段,20世纪初期也是中国传统绘画受到西方艺术影响的重要时期,因此中国画在众多改良派艺术家的改革和发展后也逐渐转变了传统艺术形式的弊端,迎来了中国画创作实践的全新时期。艺术的发展永无止境,因此我们要在发展和进步中不断进行创新,吸收先进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中国画实践創新提供有效帮助。
参考文献:
[1]张明玉.中国画创作中综合材料的运用略谈[J].大众文艺,2018(36).
[2]王晓东.当代语境下高校中国画创作课程的研究与探索[J].美与时代(中),2018(58).
[3]于洋.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画学科的延展与衍进——以新时期中国画坛与中央美院中国画学科为中心[J].美术研究,2018(16).
(作者简介:常嵩,男,本科,吉林动画学院,助教,研究方向:绘画)(责任编辑 葛星星)
关键词:改良派艺术家 中国画 创作实践
西方艺术重点在于写实性,无论是对徐悲鸿还是对林风眠而言,都被这种表现现实世界的描绘方式吸引,色彩和素描对于他们而言也有着十分显著的吸引作用,这也造就了二者在不同角度上对中国画的改良。在中国艺术发展史中,改良派艺术家对于中国画的创作和发展都有着十分显著的影响,因此本文将对中国画创作实践问题展开研究,进一步分析改良派艺术家所产生的影响。
一、对中国传统绘画的继承
从对中国传统绘画的吸收和传承来看,徐悲鸿更重视对传统题材的掌握,其创作的题材相对更为广泛,和其他中国传统画家不同,徐悲鸿的作品不仅有山水、人物,还涉及很多神话故事和风俗画。在徐悲鸿的理念下,民族文化才是思想的基础,这也是我们在其作品中获取民族特点的主要原因。[1]《奔马》《愚公移山》这些作品的出现,不仅是徐悲鸿先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可,也是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徐悲鸿先生相比,林风眠先生画面中的传统性也更为明显。两位虽然同为改良派艺术家,但是在风格上存在明显差异,这也是因为二者的才情和学养存在明显差异。从林风眠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传统元素,其作品中吸收了众多类型的中国传统艺术,比如瓷器上的瓷画、皮影戏的人物造型等等,甚至还包含画像石上的线条,由此可见林风眠先生对传统艺术的深入了解和掌握。
林风眠先生在画幅和色彩上追求更为精良,其作品通常以正方形为主,传统性更强。在对色彩的表现上,林风眠通过对中国画中五色的特殊应用,往往可以表现出更为奇妙的色彩关系,其对色彩的应用也是中国画色彩应用中最具备创新意识的一种。特别是在对人物进行线条勾勒的环节中,林风眠大胆改变传统国画对人物的墨色表现方式,采用白粉对人物线条进行勾勒。这种方式对色彩的应用也给中国画发展带来了一个全新的途径。[2]比如在作品《宫女》中,构图是最典型的传统构图方式,借助国画中的墨色、朱色和石蓝对人物进行表现,这种方式的应用使得传统画作的厚重被打破,借助色彩和形似实现对画面孤寂感的表达,也是对画面结构和艺术元素进行结合的新型中国画形式美学。
二、与西方绘画技法的巧妙结合
徐悲鸿在欧洲留学阶段每天都在研究作画,将大部分时间用在画画上,这也是其素描的重要奠基阶段。徐悲鸿不仅利用大量的时间进行素描和人体素描,一有时间还经常到欧洲的动物园进行动物写生。通过对大自然和社会生活的感悟实现了对艺术素材的汲取,所以不论是在其写生还是创作环节中,都将西方的写实主义有效地应用在了创作和实践过程中。[3]
在欧洲深造和学习的过程中,徐悲鸿先生不仅为自己打下了深厚的基础,在当时欧洲浪漫主义思潮的影响下,其也加强了对西方色彩关系的研究。他发现浪漫主义在对现实题材进行表现的过程中可以有效实现对画面氛围的丰富,这对于激发艺术家情感,丰富视觉效果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比如在作品《巴人汲水》中,徐悲鸿先生继承了西方绘画的严谨性和细腻性,同时也实现了对中国画笔墨情趣的结合,这也是一次对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实践风貌的重要突破。
林风眠先生不仅和徐悲鸿先生有着相同的成熟的绘画技法,同时还在学习绘画的过程中学习了众多中西方史论经典。林风眠利用西方绘画要素表现形式,实现了取长补短,将中国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作为基础,不断吸收西方艺术优势,表现出了全新的中国绘画精神。这不仅有效弥补了中国画当时的单一发展形态,还营造了中国传统绘画领域的全新时代风貌。
三、结语
综上所述,20世纪是中国艺术历史承上启下的重要阶段,20世纪初期也是中国传统绘画受到西方艺术影响的重要时期,因此中国画在众多改良派艺术家的改革和发展后也逐渐转变了传统艺术形式的弊端,迎来了中国画创作实践的全新时期。艺术的发展永无止境,因此我们要在发展和进步中不断进行创新,吸收先进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中国画实践創新提供有效帮助。
参考文献:
[1]张明玉.中国画创作中综合材料的运用略谈[J].大众文艺,2018(36).
[2]王晓东.当代语境下高校中国画创作课程的研究与探索[J].美与时代(中),2018(58).
[3]于洋.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画学科的延展与衍进——以新时期中国画坛与中央美院中国画学科为中心[J].美术研究,2018(16).
(作者简介:常嵩,男,本科,吉林动画学院,助教,研究方向:绘画)(责任编辑 葛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