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说明文是一种客观地说明事物的文体,目的在于给人以知识或说明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阐明事理。说明文是极为常见的文体,具有明显的知识性和实用性,但是它没有其他文体生动形象,不少师生感到说明文教学相对死板与枯燥。那么如何才能上好说明文呢?本文将从说明文的概念、学习说明文的重要性和说明文教学的一些有效方法谈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初中语文;说明文;教学方法
1 说明文的概念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知识的文章体裁。它通过揭示概念来说明事物特征、本质及其规律性。说明文一般介绍事物的形状、构造、类别、关系、功能,解释事物的原理、含义、特点、演变等。说明文实用性很强,它包括广告、说明书、提要、提示、规则、章程、解说词、科学小品等。
2 学习说明文的重要性
说明文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占了很大比例,就八年级上册来说,第三、四两个单元的说明文,就占了整本书的三分之一,由此可见说明文的重要性。但是我国说明文教学现状却令人担忧,长期以来,说明文教学不受重视,甚至被忽略。有些教师不太重视说明文教学,认为说明文内容单调、乏味,讲不出个所以然来;有些教师仍采用传统的串讲模式,喋喋不休的讲解,让学生听得昏昏欲睡;有些教师在教学中只讲“说明对象、说明顺序、说明方法”等知识;另外,中学写作教学对说明文的练习也不够重视,以致不少写作能手虽能写出很好的记叙文和议论文,却写不出像样的说明文。
3 说明文教学的一些有效方法
3.1 运用各种方法导入课文。
3.1.1 故事导入法。
故事本身具有情节,初中生比较爱听故事。用讲故事的方法导入课文,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那些故事性强或有典故可引的作品,教师可以利用有趣的故事导出课文。例如《蜘蛛》一文可这样引入:19世纪初,英国大将军威灵顿在战场上打了败仗,到一个山洞里避雨。失败使他感到万分痛苦、沮丧,甚至想结束自己的生命。绝望中的他忽然发现洞口有一只蜘蛛在风中拼命织网。蛛丝一次次被暴风吹断,但蜘蛛毫不气馁,终于在失败了六次后把网结成了。威灵顿将军大受启发,重整旗鼓,最后在滑铁卢战役中一举打垮了强大的对手拿破仑。蜘蛛在军事家眼中是意志和力量的化身,那么在自然科学家眼中,它又是什么呢?现在,让我们跟随着周建人先生一同走进蜘蛛的世界,探寻蜘蛛的无穷奥秘……
3.1.2 多媒体导入法。
一般来说,说明文的对象是具体、形象的。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导入新课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教学《向沙漠进军》时,教师可以先播放一段沙漠以及沙尘暴的实况录像,使学生了解沙漠的危害,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接着播放了治理沙漠取得实效地区的土地植被状况的录象,让学生意识到向沙漠进军的必要性。
3.1.3 诗句、谚语导入法。
诗句、谚语的概括性强,而且读起来琅琅上口,用诗句谚语来导入新课,较容易激发学生学习说明文的兴趣。例如《大自然语言》这篇课文涉及了大量的物候现象,教师开始上课时可以与学生分享一些反映物候现象的诗句或谚语。
3.1.4 用谜语导入。
初中生好奇心较强,谜语可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教师课在教学中巧妙地运用这方法。例如在教《蜘蛛》一课时,可以让学生猜谜:“南阳诸葛亮,稳坐中军帐。摆起八卦阵,单提飞来将。”谜面有趣简单,学生很快就会猜到了。接着再提两个问题,蜘蛛以什么为生?它是怎样吐丝的?由于蜘蛛是学生所熟悉的动物,所以他们的积极性容易调动起来。
3.2 将说明文与生活联系起来。
说明文具有实用性的特点,我们教师要利用这一特点,说明文与生活联系起来。例如在教学《中国石拱桥》一文时,教师课提前让学生观察身边的石拱桥,以便学生获得比较直观的感受。又如《眼睛与仿生学》这一课文,在理清该文说明顺序、结构和方法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告诉学生,现代高精尖的科学技术,如飞机、潜艇、雷达、超声波等无一不是从鸟的翅膀,鱼的流线形,蝙蝠的特异功能研究中得到启示而发明出来的。这样一来,学生兴趣盎然,思路也开阔了。
3.3 巧妙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探索。
3.3.1 问题的启发性。启发性问题不像激励性问题那样直白,它的作用在于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发现、解决问题。比如在教《向沙漠进军》时,教师可要求学生从报纸、网络上查找与沙漠危害相关的材料,让学生更全面地认识改造沙漠的重要性,进而提出如何防止沙化、治理环境污染的对策。这样的启发性问题既源自课本又高于课本,富有新鲜性和趣味性,能大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3.2 问题的创造性。创造性就是要让学生有独到的见解,要求学生通过想象、联想、比较、归纳等创造性思维得出。这类问题的答案是开放性的,要求学生将所学知识重新组合或采用独特的观点来解决,这就需要学生创新。这一类问题对于思维活跃的学生来说具有极大的吸引力。比如在上完《桥之美》和《中国石拱桥》这两篇说明文时,教师可以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这两篇说明文说明的对象都是桥,那么这两篇课文又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这个问题不能从课本上直接找出答案,而需要学生对这两课的内容进行比较、归纳、延伸才能得出。
又如上完《死海不死》这篇科技小品,教师可印发了与课文相关的文章《未来海底世界》这篇融科学性、文艺性和趣味性为一体的小品文与课文放在一起阅读,并让学生谈谈两篇文章的不同点。
3.3.3 通过有意义的实践,提高学生说明文能力。
在教学中,说明文的教学很大程度上需要学生实践起来,因为不少的文章内容只有通过动手才能更好地理解。
3.3.3.1 动手画。画即是将文章的内容用图画的形式表达出来,目的是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明确事物的特征。如教《食物从何处来》时,可以让学生绘制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自养图;教《中国石拱桥》,我让学生画赵州桥的模型图;教《核舟记》,让学生根据课文的描写画出船中的景象。
3.3.3.2 动手做。做就是做模型、做实验。比如在学习《中国石拱桥》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赵州桥坚固的特点,教师可以让学生用彩色吸管做它的模型;在教学《死海不死》时,为了让学生理解死海不“死”原因,教师可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用鸡蛋、盐和水做实验。
3.3.3.3 动手写。为了使学生能更好地学习说明文,在学的过程中还需要对说明文的写作进行适当的训练。针对说明文的写作,主要可采用了仿写和命题作文两种形式。比如,学完《苏州园林》后仿写《我的学校》;学完《蜘蛛》后仿写《猫》、学完《向沙漠进军》后仿写《向白色污染进军》等。每学完一个单元后进行命题作文的训练,运用所学的说明文知识进行写作,如写《我们的城市》、《酸雨》等。
总之,说明文的教学在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我们教师要对说明文引起足够的重视,运用各种方法激发学生学生说明文的兴趣,使学生说明文水平得到提高,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语文;说明文;教学方法
1 说明文的概念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知识的文章体裁。它通过揭示概念来说明事物特征、本质及其规律性。说明文一般介绍事物的形状、构造、类别、关系、功能,解释事物的原理、含义、特点、演变等。说明文实用性很强,它包括广告、说明书、提要、提示、规则、章程、解说词、科学小品等。
2 学习说明文的重要性
说明文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占了很大比例,就八年级上册来说,第三、四两个单元的说明文,就占了整本书的三分之一,由此可见说明文的重要性。但是我国说明文教学现状却令人担忧,长期以来,说明文教学不受重视,甚至被忽略。有些教师不太重视说明文教学,认为说明文内容单调、乏味,讲不出个所以然来;有些教师仍采用传统的串讲模式,喋喋不休的讲解,让学生听得昏昏欲睡;有些教师在教学中只讲“说明对象、说明顺序、说明方法”等知识;另外,中学写作教学对说明文的练习也不够重视,以致不少写作能手虽能写出很好的记叙文和议论文,却写不出像样的说明文。
3 说明文教学的一些有效方法
3.1 运用各种方法导入课文。
3.1.1 故事导入法。
故事本身具有情节,初中生比较爱听故事。用讲故事的方法导入课文,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那些故事性强或有典故可引的作品,教师可以利用有趣的故事导出课文。例如《蜘蛛》一文可这样引入:19世纪初,英国大将军威灵顿在战场上打了败仗,到一个山洞里避雨。失败使他感到万分痛苦、沮丧,甚至想结束自己的生命。绝望中的他忽然发现洞口有一只蜘蛛在风中拼命织网。蛛丝一次次被暴风吹断,但蜘蛛毫不气馁,终于在失败了六次后把网结成了。威灵顿将军大受启发,重整旗鼓,最后在滑铁卢战役中一举打垮了强大的对手拿破仑。蜘蛛在军事家眼中是意志和力量的化身,那么在自然科学家眼中,它又是什么呢?现在,让我们跟随着周建人先生一同走进蜘蛛的世界,探寻蜘蛛的无穷奥秘……
3.1.2 多媒体导入法。
一般来说,说明文的对象是具体、形象的。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导入新课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教学《向沙漠进军》时,教师可以先播放一段沙漠以及沙尘暴的实况录像,使学生了解沙漠的危害,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接着播放了治理沙漠取得实效地区的土地植被状况的录象,让学生意识到向沙漠进军的必要性。
3.1.3 诗句、谚语导入法。
诗句、谚语的概括性强,而且读起来琅琅上口,用诗句谚语来导入新课,较容易激发学生学习说明文的兴趣。例如《大自然语言》这篇课文涉及了大量的物候现象,教师开始上课时可以与学生分享一些反映物候现象的诗句或谚语。
3.1.4 用谜语导入。
初中生好奇心较强,谜语可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教师课在教学中巧妙地运用这方法。例如在教《蜘蛛》一课时,可以让学生猜谜:“南阳诸葛亮,稳坐中军帐。摆起八卦阵,单提飞来将。”谜面有趣简单,学生很快就会猜到了。接着再提两个问题,蜘蛛以什么为生?它是怎样吐丝的?由于蜘蛛是学生所熟悉的动物,所以他们的积极性容易调动起来。
3.2 将说明文与生活联系起来。
说明文具有实用性的特点,我们教师要利用这一特点,说明文与生活联系起来。例如在教学《中国石拱桥》一文时,教师课提前让学生观察身边的石拱桥,以便学生获得比较直观的感受。又如《眼睛与仿生学》这一课文,在理清该文说明顺序、结构和方法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告诉学生,现代高精尖的科学技术,如飞机、潜艇、雷达、超声波等无一不是从鸟的翅膀,鱼的流线形,蝙蝠的特异功能研究中得到启示而发明出来的。这样一来,学生兴趣盎然,思路也开阔了。
3.3 巧妙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探索。
3.3.1 问题的启发性。启发性问题不像激励性问题那样直白,它的作用在于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发现、解决问题。比如在教《向沙漠进军》时,教师可要求学生从报纸、网络上查找与沙漠危害相关的材料,让学生更全面地认识改造沙漠的重要性,进而提出如何防止沙化、治理环境污染的对策。这样的启发性问题既源自课本又高于课本,富有新鲜性和趣味性,能大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3.2 问题的创造性。创造性就是要让学生有独到的见解,要求学生通过想象、联想、比较、归纳等创造性思维得出。这类问题的答案是开放性的,要求学生将所学知识重新组合或采用独特的观点来解决,这就需要学生创新。这一类问题对于思维活跃的学生来说具有极大的吸引力。比如在上完《桥之美》和《中国石拱桥》这两篇说明文时,教师可以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这两篇说明文说明的对象都是桥,那么这两篇课文又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这个问题不能从课本上直接找出答案,而需要学生对这两课的内容进行比较、归纳、延伸才能得出。
又如上完《死海不死》这篇科技小品,教师可印发了与课文相关的文章《未来海底世界》这篇融科学性、文艺性和趣味性为一体的小品文与课文放在一起阅读,并让学生谈谈两篇文章的不同点。
3.3.3 通过有意义的实践,提高学生说明文能力。
在教学中,说明文的教学很大程度上需要学生实践起来,因为不少的文章内容只有通过动手才能更好地理解。
3.3.3.1 动手画。画即是将文章的内容用图画的形式表达出来,目的是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明确事物的特征。如教《食物从何处来》时,可以让学生绘制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自养图;教《中国石拱桥》,我让学生画赵州桥的模型图;教《核舟记》,让学生根据课文的描写画出船中的景象。
3.3.3.2 动手做。做就是做模型、做实验。比如在学习《中国石拱桥》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赵州桥坚固的特点,教师可以让学生用彩色吸管做它的模型;在教学《死海不死》时,为了让学生理解死海不“死”原因,教师可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用鸡蛋、盐和水做实验。
3.3.3.3 动手写。为了使学生能更好地学习说明文,在学的过程中还需要对说明文的写作进行适当的训练。针对说明文的写作,主要可采用了仿写和命题作文两种形式。比如,学完《苏州园林》后仿写《我的学校》;学完《蜘蛛》后仿写《猫》、学完《向沙漠进军》后仿写《向白色污染进军》等。每学完一个单元后进行命题作文的训练,运用所学的说明文知识进行写作,如写《我们的城市》、《酸雨》等。
总之,说明文的教学在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我们教师要对说明文引起足够的重视,运用各种方法激发学生学生说明文的兴趣,使学生说明文水平得到提高,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