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日常教学活动和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碰到这样的问题:当外国人提到“I’d like a cup of black coffee”时,学生就将其理解为某人想喝黑色的咖啡,结果引起误解。而有的学生则不了解英美文化习俗,在同外国人交流时经常会问到许多涉及个人隐私的问题,例如“How old are you?”“Are you married?”等,结果引起对方的不快,最终导致交谈失败。还有一些学生在口语和书面表达中充斥着大量的中国式英语,使人不知所云,无法达到交流的目的。如give you some color see see(给你点颜色瞧瞧)、good good study,day day up(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等。这些情况说明学生对西方文化风俗的认识有限,英语学习中的跨文化交际的意识薄弱。因此,中学英语教学除了体现语言的工具性价值以外,还应将人文性融入教学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使学生真正领悟语言背后的文化语境,最终发展学生的多元文化交际能力。
中学英语中的跨文化交际教学,要在遵循语言学习基本规律、体现《英语课程标准》相关理念的基础上,根据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循序渐进地进行,其基本策略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一、在课堂语言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在中学英语教学中,课堂英语教学是学生获得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主要途径。因此,日常的语言教学必须要注重对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如在日常的情景对话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具体的内容,除了语言知识的习得以外,应加强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如在日常语言教学中渗透英语国家的文化习俗,并比较中外文化的异同。例如,在英语表达中,亲属称谓在社交场合使用较少,而只有在双方关系十分亲近的情况下才使用此类称谓,且其后不带姓氏,只带名。如“Uncle John”“Aunt Lily”等。但是,在汉语语境中,亲属称谓使用范围较广,且常用于非亲属之间的交际活动。例如,晚辈对长辈称“阿姨”“叔叔”,对平辈称“哥哥”“姐姐”等。这种文化上的差异,往往引起学生的误读和误判,如将张老师表达为“Teacher Zhang”等。但在英语中,“teacher”只是一种职业称谓,而非交际用语。因此,上述表达是用汉语思维演绎的结果。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及时进行辨析说明,并进行语言实践的练习,引导学生了解英语单词“uncle”包括了汉语的叔伯、舅舅、姑(姨)父等称谓。
二、在语言技能的训练中渗透外国文化因素
教师可以在语言技能的训练中适当渗透外国文化。例如,中国人在日常见面打招呼习惯问:“你吃饭了吗?”(Have you had your dinner?)但如果和英语国家的人这样对话时,对方就会理解你想请他们吃饭。这是因为在英语国家,人们见面寒暄的方式通常以天气、交通、体育以及兴趣爱好等话题为主。此外,对方的年龄、婚姻状况等属于隐私问题,不能作为交际的内容随便谈论,否则便被视为不懂礼貌,甚至是冒犯对方。在课堂语言技能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运用教材中的情境对话训练学生的语言技能的同时,更要注重渗透外国文化,使学生不但获得对词语本身的掌握,还使学生了解语句背后的文化语境,实现文化传统的目的。
三、运用英语辞书丰富学生的跨文化知识积累
学生的跨文化能力不仅要在课堂语言教学中习得,还要运用课外读物进行补充。词典是学生英语学习的必备工具书之一,因此,利用词典中的相关内容让学生感受英语语言中所蕴涵的丰富人文内涵,是培养中学生跨文化能力的重要补充。比如《朗文英语词典》《牛津初阶英汉词典》中都提供了大量融中外文化信息的词条,引导学生辨析这些词条的异同,有助于增进学生对词义、语义、语境和语用的了解,为发展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提供必要的补充。例如,英语中有关“厕所”“洗手间”的英文单词有“toilet”“restroom”“washroom”“bathroom”等不同表达方法。学习者不应仅仅记住单词的音节,还要了解中英文在表达习惯上的差别,并能在具体的交际场合中恰当运用。通过查阅相关词典,使学生对以上各词作这样的辨析:“Toilet”一词为最常用的说法,一般泛指厕所,也可以特指抽水马桶;“bathroom”多被美式英语所使用,“Washroom”也是美式英语,但没有“bathroom”常见。美式英语还经常用“restroom”表示厕所,而WC(W.C.)是“water closet”的缩写,一般用于英国英语,比较简陋,使用频率没有“toilet”一词高。“Lavatory”为正式说法,在英国英语中较为常见。通过了解诸如此类日常生活中的常用词汇,使学生辨析不同词义和语用,以此来丰富学生的跨文化知识,培养跨文化意识。
此外,还可以通过了解某些专有名词在世界各地的不同表达方法。例如,以president一词的学习为契机,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在辞典中搜集不同国家对元首的不同称谓,了解中外首脑称呼的差异。如法国总统被称为“the President of France”,联合国大会秘书长为“the President of the U.N.Genera Assembly”,中国国家主席为“President”等。
四、通过网络资源促进培养学生的跨文化能力
当今社会已进入信息社会,网络资讯的发达将世界联系得更加紧密。“地球村”“单城性”等用语是这一社会现象的真实表征。网络资源的多样性已经改变了传统知识生产和知识接受的基本模式,并表现出不断开放的特征。因此,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网络来获取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资源,以便更好地了解英美文化,增强学生的交际能力。
总之,中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必须要在《英语课程标准》相关理念的基础上,因地因时地选择恰当的方法,引导学生掌握基本语言技能的同时,有意识、有步骤地努力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通渭县榜罗中学)
中学英语中的跨文化交际教学,要在遵循语言学习基本规律、体现《英语课程标准》相关理念的基础上,根据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循序渐进地进行,其基本策略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一、在课堂语言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在中学英语教学中,课堂英语教学是学生获得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主要途径。因此,日常的语言教学必须要注重对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如在日常的情景对话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具体的内容,除了语言知识的习得以外,应加强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如在日常语言教学中渗透英语国家的文化习俗,并比较中外文化的异同。例如,在英语表达中,亲属称谓在社交场合使用较少,而只有在双方关系十分亲近的情况下才使用此类称谓,且其后不带姓氏,只带名。如“Uncle John”“Aunt Lily”等。但是,在汉语语境中,亲属称谓使用范围较广,且常用于非亲属之间的交际活动。例如,晚辈对长辈称“阿姨”“叔叔”,对平辈称“哥哥”“姐姐”等。这种文化上的差异,往往引起学生的误读和误判,如将张老师表达为“Teacher Zhang”等。但在英语中,“teacher”只是一种职业称谓,而非交际用语。因此,上述表达是用汉语思维演绎的结果。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及时进行辨析说明,并进行语言实践的练习,引导学生了解英语单词“uncle”包括了汉语的叔伯、舅舅、姑(姨)父等称谓。
二、在语言技能的训练中渗透外国文化因素
教师可以在语言技能的训练中适当渗透外国文化。例如,中国人在日常见面打招呼习惯问:“你吃饭了吗?”(Have you had your dinner?)但如果和英语国家的人这样对话时,对方就会理解你想请他们吃饭。这是因为在英语国家,人们见面寒暄的方式通常以天气、交通、体育以及兴趣爱好等话题为主。此外,对方的年龄、婚姻状况等属于隐私问题,不能作为交际的内容随便谈论,否则便被视为不懂礼貌,甚至是冒犯对方。在课堂语言技能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运用教材中的情境对话训练学生的语言技能的同时,更要注重渗透外国文化,使学生不但获得对词语本身的掌握,还使学生了解语句背后的文化语境,实现文化传统的目的。
三、运用英语辞书丰富学生的跨文化知识积累
学生的跨文化能力不仅要在课堂语言教学中习得,还要运用课外读物进行补充。词典是学生英语学习的必备工具书之一,因此,利用词典中的相关内容让学生感受英语语言中所蕴涵的丰富人文内涵,是培养中学生跨文化能力的重要补充。比如《朗文英语词典》《牛津初阶英汉词典》中都提供了大量融中外文化信息的词条,引导学生辨析这些词条的异同,有助于增进学生对词义、语义、语境和语用的了解,为发展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提供必要的补充。例如,英语中有关“厕所”“洗手间”的英文单词有“toilet”“restroom”“washroom”“bathroom”等不同表达方法。学习者不应仅仅记住单词的音节,还要了解中英文在表达习惯上的差别,并能在具体的交际场合中恰当运用。通过查阅相关词典,使学生对以上各词作这样的辨析:“Toilet”一词为最常用的说法,一般泛指厕所,也可以特指抽水马桶;“bathroom”多被美式英语所使用,“Washroom”也是美式英语,但没有“bathroom”常见。美式英语还经常用“restroom”表示厕所,而WC(W.C.)是“water closet”的缩写,一般用于英国英语,比较简陋,使用频率没有“toilet”一词高。“Lavatory”为正式说法,在英国英语中较为常见。通过了解诸如此类日常生活中的常用词汇,使学生辨析不同词义和语用,以此来丰富学生的跨文化知识,培养跨文化意识。
此外,还可以通过了解某些专有名词在世界各地的不同表达方法。例如,以president一词的学习为契机,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在辞典中搜集不同国家对元首的不同称谓,了解中外首脑称呼的差异。如法国总统被称为“the President of France”,联合国大会秘书长为“the President of the U.N.Genera Assembly”,中国国家主席为“President”等。
四、通过网络资源促进培养学生的跨文化能力
当今社会已进入信息社会,网络资讯的发达将世界联系得更加紧密。“地球村”“单城性”等用语是这一社会现象的真实表征。网络资源的多样性已经改变了传统知识生产和知识接受的基本模式,并表现出不断开放的特征。因此,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网络来获取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资源,以便更好地了解英美文化,增强学生的交际能力。
总之,中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必须要在《英语课程标准》相关理念的基础上,因地因时地选择恰当的方法,引导学生掌握基本语言技能的同时,有意识、有步骤地努力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通渭县榜罗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