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引言:本文介绍了企业会计风险的特性,分析了企业会计风险,提出了加强企业会计风险的防范对策。
企业会计风险是指企业会计业务可能带来经济损失的风险,即企业会计业务工作中,因制度安排、组织管理、技术方法和人员素质导致经济损失的可能性。会计人员在进行工作时,由于错报、漏报会计信息,使财务报告反映失实或者依据失实的信息误导监控行为而给其带来损失的风险。
一、企业会计风险的特性
1.1 会计风险的多元性。传统会计管理模式下,会计风险主要体现为会计操作层面的差错风险,风险事项和风险点相对集中;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企业会计工作面临的风险点逐渐增多,会计风险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既有会计事项差错,也有会计电算化系统运行故障,还有会计制度的疏漏、会计政策可选择性的限制、管理手段的低效等所隐含的风险。
1.2 会计风险的可控性。虽然会计风险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企业可以通过特定的方法了解会计风险的各种影响因素,并对其进行预测和控制;当影响因素发生变化时,会计风险也会随之变化。企业通过控制这些影响因素,有可能达到控制风险的目的。
1.3 会计风险的不确定性。会计风险只是一种可能性,潜在于会计工作中,他们能否从潜在的风险转化为现实的风险,需要有一定的条件。如果会计信息存在错漏,但是没有被发现,或虽是被发现却未被追究,会计人员就不会或不会全部承担由此造成的损失,只有被追究这种责任时,这种潜在的风险才会转化为现实的损失。
1.4 会计风险的严重性。守法和诚信是企业健康发展的基石,真实完整是会计工作的价值所在,逾越法律的短期行为将付出沉重代价。无论何种会计风险,一旦转化为现实的损失,其后果都是十分严重的,不但会对企业形象造成不利影响,还需要企业和相关责任人承担相应的经济责任和法律责任。
1.5 会计风险的客观性。企业会计风险存在于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中,这是由企业会计核算的复杂性、客观环境的多样性、社会活动的发展性和主观认识的局限性所决定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企业只能通过各种措施降低会计风险及其可能造成的损失,但无法完全消除。
二、企业会计风险的分析
2.1 监督风险分析。我国企业的会计人员更多的重视账务的处理,会计的工作依然是记账、算账、结算、报表等传统程序,缺乏对会计核算资料的分析,忽视对资金运转过程的监督。企业应该建立有效的风险预警机制和风险分析反馈机制,充分发挥会计的分析、监督与控制职能作用。企业会计部门的职能作用发挥不全,许多人没有认识到会计工作的地位及其重要性;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协作机制不健全,各部门互相制约,就不能将会计监督的任务落在实处;企业会计制度的不完善,企业的管理不能够做到以会计管理为中心,就会使会计工作处于被动地位,忽略会计监督的后果。
2.2 制度风险分析。导致企业会计风险的重要制度因素是在企业仍然沿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计划领导、分级管理的会计管理体系。分级管理使得各级部门利欲熏心,利益膨胀,在职工福利、利润指标、同行竞争、支付保证等各种压力之下,不得不通过削弱会计核算的管理和监督来达到他们的目的。与此同时,大部分企业由于这种分级管理体制,实行按照行政区域分散核算,逐级汇总上报,会计工作长期处于地区分割的状态,这就为人为篡改会计数据打开方便之门。再加上企业会计人员本地化现象严重,业务素质不高,很可能做出违法乱纪的行为,极易造成风险的出现和扩大化。
2.3 失真风险分析。目前企业在资金使用、资产经营、资金拆放等信息的披露上不够全面,导致大多数企业会计资料不能真实准确的反映这些资产的风险情况。近几年来,我国企业支付服务、代理业务、衍生金融经济工具业务等迅速发展,各个企业对所有资产、所有负债得信息披露的不够彻底,不论是在量上还是在质上,都是很不理想,许多国有资企业还维持在表外附注反映的阶段,致使会计结算透明度差,信息严重失真,所列款项不能真实反映资产状况,会计风险逐渐增高。企业过分注重过去、静态会计信息,忽略了预测性、动态联系的会计信息,注重宏观、对外会计信息,忽视了微观、对内型的会计信息,这就造成了会计信息可利用的价值不高,不能够有效地提高企业的防风险的能力。
三、加强企业会计风险的防范对策
3.1 正视会计风险,树立正确的风险意识。①提高企业管理层对风险防范的认识,并带头树立风险防范意识,切实加强对会计工作的组织领导。②把好会计人员任用关。③开展方式灵活、形式多样、针对性强的培训,使会计人员掌握一定的会计风险知识。④强化制度教育,形成心理控制防线,对企业会计人员进行经常性的法制教育、道德教育、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教育,增强其风险防范和自我保护意识。
3.2 建立动态的会计风险预警机制。建立有效的动态的会计风险预警机制,采用及时的数据化管理方式,通过对企业内部经营、外部环境等信息的深入分析,将企业面临的风险以财务指标数据形式提前告知经营者。与此同时,全力查找风险发生的原因和企业内部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维护企业财务管理的安全。
3.3 强化会计人员的专业技术和职业道德教育。在企业内部建立完善的专业技术和职业道德教育制度,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职业素养,减少会计信息失真的人为因素。通过丰富会计人员后续教育的形式和手段,达到提高职业道德教育的效果,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风尚,最大限度地减少会计行为风险。
3.4 改革及完善企业会计制度。改革传统的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分级分散会计核算体制,建立一个由总公司统一管理会计信息,实行大集中管理型的三级核算新体制。三级制核算的主体包括总公司、大区核算中心、基层分公司,由总公司直接面向基层分公司制定统一的考核标准,有关的指标计算、数据加工等方面是由大区核算中心完成,不仅可以保证基层分公司的增收节支,提高防风险能力,有效的防止有人恶意篡改会计信息,很大程度上增强会计信息的可利用价值,减少机构对同一内容的重复性工作,大大提高了企业的业务效率。
3.5 加强会计核算与监督职能。会计的两大职能,一是会计核算,二是会计监督。会计核算重点是真实准确、完整合法,会计监督重点是及时有效、严格独立、有完善的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审查程序。企业要结合会计核算中出现得案例和事故,进行分析,组织业务人员学习培训,切实提高会计人员防风险意识和能力,还要规范业务操作流程,完善企业内部控制。
3.6 强化内控资源的优化配置。①内部控制的设计不是把重心放在防止企业内部人员工作出错,而是放在企业风险防范上。②提高信息安全观念,强化信息安全管理。③树立系统、全局的观念,使得所建立的内控机制可以与各项制度有效地结合,形成一个稳定,能够随着环境的变化做出适当调整的有机整体。
结束语
会计风险是风险在会计工作领域中的一种表现,会计风险存在与企业财务管理的各个环节当中。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加强企业的防风险制度,提高会计人员的防风险意识, 强化会计风险的监督与防范体系,改善企业会计系统在防风险中的地位和作用, 更新观念,调整策略,与时俱进,消除风险,促进企业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尧洪.会计风险的成因及其规避措施[J].集体经济研究,2005.
[2] 左冬梅.如何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J].财务与会计,2008.
(作者单位:华能山东石岛湾核电有限公司)
作者简介
刘春玲,女,汉族,硕士研究生,1981年出生,会计师,现从事核电企业财务会计工作。
企业会计风险是指企业会计业务可能带来经济损失的风险,即企业会计业务工作中,因制度安排、组织管理、技术方法和人员素质导致经济损失的可能性。会计人员在进行工作时,由于错报、漏报会计信息,使财务报告反映失实或者依据失实的信息误导监控行为而给其带来损失的风险。
一、企业会计风险的特性
1.1 会计风险的多元性。传统会计管理模式下,会计风险主要体现为会计操作层面的差错风险,风险事项和风险点相对集中;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企业会计工作面临的风险点逐渐增多,会计风险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既有会计事项差错,也有会计电算化系统运行故障,还有会计制度的疏漏、会计政策可选择性的限制、管理手段的低效等所隐含的风险。
1.2 会计风险的可控性。虽然会计风险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企业可以通过特定的方法了解会计风险的各种影响因素,并对其进行预测和控制;当影响因素发生变化时,会计风险也会随之变化。企业通过控制这些影响因素,有可能达到控制风险的目的。
1.3 会计风险的不确定性。会计风险只是一种可能性,潜在于会计工作中,他们能否从潜在的风险转化为现实的风险,需要有一定的条件。如果会计信息存在错漏,但是没有被发现,或虽是被发现却未被追究,会计人员就不会或不会全部承担由此造成的损失,只有被追究这种责任时,这种潜在的风险才会转化为现实的损失。
1.4 会计风险的严重性。守法和诚信是企业健康发展的基石,真实完整是会计工作的价值所在,逾越法律的短期行为将付出沉重代价。无论何种会计风险,一旦转化为现实的损失,其后果都是十分严重的,不但会对企业形象造成不利影响,还需要企业和相关责任人承担相应的经济责任和法律责任。
1.5 会计风险的客观性。企业会计风险存在于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中,这是由企业会计核算的复杂性、客观环境的多样性、社会活动的发展性和主观认识的局限性所决定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企业只能通过各种措施降低会计风险及其可能造成的损失,但无法完全消除。
二、企业会计风险的分析
2.1 监督风险分析。我国企业的会计人员更多的重视账务的处理,会计的工作依然是记账、算账、结算、报表等传统程序,缺乏对会计核算资料的分析,忽视对资金运转过程的监督。企业应该建立有效的风险预警机制和风险分析反馈机制,充分发挥会计的分析、监督与控制职能作用。企业会计部门的职能作用发挥不全,许多人没有认识到会计工作的地位及其重要性;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协作机制不健全,各部门互相制约,就不能将会计监督的任务落在实处;企业会计制度的不完善,企业的管理不能够做到以会计管理为中心,就会使会计工作处于被动地位,忽略会计监督的后果。
2.2 制度风险分析。导致企业会计风险的重要制度因素是在企业仍然沿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计划领导、分级管理的会计管理体系。分级管理使得各级部门利欲熏心,利益膨胀,在职工福利、利润指标、同行竞争、支付保证等各种压力之下,不得不通过削弱会计核算的管理和监督来达到他们的目的。与此同时,大部分企业由于这种分级管理体制,实行按照行政区域分散核算,逐级汇总上报,会计工作长期处于地区分割的状态,这就为人为篡改会计数据打开方便之门。再加上企业会计人员本地化现象严重,业务素质不高,很可能做出违法乱纪的行为,极易造成风险的出现和扩大化。
2.3 失真风险分析。目前企业在资金使用、资产经营、资金拆放等信息的披露上不够全面,导致大多数企业会计资料不能真实准确的反映这些资产的风险情况。近几年来,我国企业支付服务、代理业务、衍生金融经济工具业务等迅速发展,各个企业对所有资产、所有负债得信息披露的不够彻底,不论是在量上还是在质上,都是很不理想,许多国有资企业还维持在表外附注反映的阶段,致使会计结算透明度差,信息严重失真,所列款项不能真实反映资产状况,会计风险逐渐增高。企业过分注重过去、静态会计信息,忽略了预测性、动态联系的会计信息,注重宏观、对外会计信息,忽视了微观、对内型的会计信息,这就造成了会计信息可利用的价值不高,不能够有效地提高企业的防风险的能力。
三、加强企业会计风险的防范对策
3.1 正视会计风险,树立正确的风险意识。①提高企业管理层对风险防范的认识,并带头树立风险防范意识,切实加强对会计工作的组织领导。②把好会计人员任用关。③开展方式灵活、形式多样、针对性强的培训,使会计人员掌握一定的会计风险知识。④强化制度教育,形成心理控制防线,对企业会计人员进行经常性的法制教育、道德教育、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教育,增强其风险防范和自我保护意识。
3.2 建立动态的会计风险预警机制。建立有效的动态的会计风险预警机制,采用及时的数据化管理方式,通过对企业内部经营、外部环境等信息的深入分析,将企业面临的风险以财务指标数据形式提前告知经营者。与此同时,全力查找风险发生的原因和企业内部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维护企业财务管理的安全。
3.3 强化会计人员的专业技术和职业道德教育。在企业内部建立完善的专业技术和职业道德教育制度,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职业素养,减少会计信息失真的人为因素。通过丰富会计人员后续教育的形式和手段,达到提高职业道德教育的效果,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风尚,最大限度地减少会计行为风险。
3.4 改革及完善企业会计制度。改革传统的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分级分散会计核算体制,建立一个由总公司统一管理会计信息,实行大集中管理型的三级核算新体制。三级制核算的主体包括总公司、大区核算中心、基层分公司,由总公司直接面向基层分公司制定统一的考核标准,有关的指标计算、数据加工等方面是由大区核算中心完成,不仅可以保证基层分公司的增收节支,提高防风险能力,有效的防止有人恶意篡改会计信息,很大程度上增强会计信息的可利用价值,减少机构对同一内容的重复性工作,大大提高了企业的业务效率。
3.5 加强会计核算与监督职能。会计的两大职能,一是会计核算,二是会计监督。会计核算重点是真实准确、完整合法,会计监督重点是及时有效、严格独立、有完善的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审查程序。企业要结合会计核算中出现得案例和事故,进行分析,组织业务人员学习培训,切实提高会计人员防风险意识和能力,还要规范业务操作流程,完善企业内部控制。
3.6 强化内控资源的优化配置。①内部控制的设计不是把重心放在防止企业内部人员工作出错,而是放在企业风险防范上。②提高信息安全观念,强化信息安全管理。③树立系统、全局的观念,使得所建立的内控机制可以与各项制度有效地结合,形成一个稳定,能够随着环境的变化做出适当调整的有机整体。
结束语
会计风险是风险在会计工作领域中的一种表现,会计风险存在与企业财务管理的各个环节当中。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加强企业的防风险制度,提高会计人员的防风险意识, 强化会计风险的监督与防范体系,改善企业会计系统在防风险中的地位和作用, 更新观念,调整策略,与时俱进,消除风险,促进企业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尧洪.会计风险的成因及其规避措施[J].集体经济研究,2005.
[2] 左冬梅.如何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J].财务与会计,2008.
(作者单位:华能山东石岛湾核电有限公司)
作者简介
刘春玲,女,汉族,硕士研究生,1981年出生,会计师,现从事核电企业财务会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