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伴随着社会的快速进步和经济体制的变革,电力企业的设备管理情况与电力企业的发展壮大目标存在不相协调地方,本文将从电力设备前期规划、中期采购建设、后期运作维护等三个阶段对目前电力设备管理现状进行分析,并针对相关问题提出管理对策。
关键词:电力设备;管理现状;管理对策
一、电力设备管理现状
所谓的电力设备包括供电设备、变电设备和输电设备等,而变电设备又包括一次设备与二次设备;其中,作为电力系统的核心部分——变电一次设备占据电力投资的绝大部分,其中主要包含隔离开关、变压器、断路器、组合电器等;变电一次设备因技术含量高等特点,运作和维护的工作量大、成本高,所以其是具有代表性的电力设备,本文将以其为主要研讨对象。
电力企业主要由生产技术部、发展策划处、基建部、财务部、相关基层单位等部门组成。从相关职责上看,基建部、发展策划处负责前期管理的设备规划、购置等业务,相关基层单位在电力技术部门的帮助下完成中期管理的设备运行和维护工作,设备资产的报废管理工作由电力公司的财务部门承担。
1.前期管理工作
在设计规划环节中,往期变电站在建设中存在设计和建设标准不统一的现象,设备形势多种多样也造成了建设和运行成本高的后果。譬如,在对设备进行检修和维护时,大型检修机械可能因为站内建设结构设计不合理而无法进入设备区域;在重度污染区域因设备选型不合理而使用了敞开式或户外式的电力设备,室外环境就会对设备产生污染、腐蚀等作用;不同型号的设备(备品备件)因种类多样而均表现不同,配置和维修过程就会烦琐;还有一种常见的现象是,地区经济发展迅速,而电力设备预期设计参数选择不合理,设备运行一段时间后就不能满足当地发展需求,设备就因多次增容而浪费性的重复投资,这无疑造成建设和运行成本的增加。
电力公司在设备采购过程中一般采取公开招标的形式,这是因为公开招标模式具备参与招标活动供应商之间竞争大、参与者多、业务范围广泛等特点,电力公司有较大的选择自由度,更有可能在激烈竞争中获得低报价,电力公司也会因采购成本的降低而提升经济效益。事物总是具有两面性,公开招标也是一样;参与投标的供应商多就会造成设备标准不统一、质量参差不齐。从目前市场情况看,合资企业或外企独资企业产品质量较好,价钱也较高;国内大中型电力设备供应商的产品合格,价格也相对适中,而小企业产品价格普遍较低,质量难以保证。然而,在对招标供应商进行评审时,設备报价是商务标重要决定因素之一,时常决定招标活动的走向,招标活动也往往变成了一项“低价竞标”活动。“低价竞标”的成功有时却成了病源,设备公司为增加利润偷工减料,施工单位在建设中为扩大效益选用廉价设备,不按照安装规范进行操作等,这些都会造成设备运行寿命短,且经常发生在保质期时间外,电力公司因此承担巨大损失。
2.中期管理阶段
电力设备的中期管理工作主要集中于运行维修,定期预防性的检修方法一直被我国电力公司沿用,检修对象的内容、项目和周期等都具有相关的标准,这种检修方法可积累丰富经验,在防止事故发生、诊断设备绝缘故障等方面具有良好效果。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促使电力工业迅速改进,电力设备的综合化和复杂化日益提升,技术要求的增高使得现行的检修办法在适用中暴露较多问题。
按照电力行业预防性试验规程(DLT/596.2009)规定的检修维护的周期和程序,定期实验检修必然造成过多的停电操作,这不仅是现在经济社会发展不允许的,也会增加工作人员工作量和操作不当引发的事故率。根据国家供电部门的统计,定期检修模式下检修停电时间长占总停电故障的八成以上。
定期检修可以发现电力设备存在隐患,但鉴于电力设备性能、质量、运行环境等方面的差异,较多情况下的隐患并不能被有效地发现,较多设备也运行良好,检修工作过剩情况就会出现,客观上浪费大量人力物力。随着电力公司不断更替为集成式且少维护的设备,以往制定的检修周期、程序就难以适用当下管理需求,譬如干式互感器、气体绝缘组合电器等设备。
检修过程中还有一个问题,检修质量完全取决于检修人员的技能水平,检修人员未按规定程序进行操作或囿于业务能力有限,检修质量出现问题,未发现隐患或把没有问题误认为隐患,这就造成了操作量增加、资源浪费和成本增加等问题。
3.后期管理环节
一部分电力设备退役后并不代表其失去了利用价值,对于一些对电力设备质量和性能要求不高的小企业来说,这些设备完全可以满足它们的业务需求。但从普遍情况来看,更换下来的设备不管性能如何一般会按照废旧金属拍卖或者存放,设备再利用价值不能发挥,这一定程度上也造成电力公司的损失。
二、电力设备的管理对策
从目前电力设备管理现状上看,电力公司需要建立统一合理的电网管理体制,电网的规划设计、建设生产、维护检测等各个环节都需要相应部门进行管理;在整个电网管理步骤上,不能单一重视初级投资管理,要对整个电网寿命周期内效益和成本进行周密考虑,追求电力运作过程的可靠性、安全性,降低维护检测的工作量和人力物力投入;合理安排电力设备的更替,严格进行成本核算,电网的设计和建设要适应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需求,不能为了避让环境因素和成本因素,降低工程标准和设备质量水平。
1.对规划设计工作进行整体谋划
按照以往经验,经济性评价一直占据着电网规划设计环节的中心地位特别是考虑电网项目的前期投入上,这就影响了对项目开展以后的运行、维护、检测、更换等工作。电网的规划设计要从工程的长期效益出发,完整规划,保证电网运行的效益和安全性的实现。
2.完善招标管理工作
电力设备的购置费用一般只占据其全寿命周期费用较少的部分,所以电力设备初始报价并不能反映设备全寿命周期的经济效益,设备质量在运行中质量评估不易实现,评价结果通常就由价格决定,电力建设部门为节约成本就会选择廉价设备。电力相关部门应完善招标管理,重视整个流程成本核算,各个部门之间相互协调,有效开展工作,实现规范化精细化操作;避免因预算、设备质量等问题造成后期检修中出现大量停电操作而带来较大的隐形损失。
3.开展有效的辅助管理手段
电力公司设备、投资环节等繁多,依靠以外的管理手段不能很好地完成成本预算和管控。目前的成本核算方法以分块管理为主,可体现某个单位的运行和维护成本,但不能细致到每个设备单元。电力公司在原有成本管理方法基础上,开展有效的辅助管理手段,实现对实物与资产的统一管理,完善数据资料,规范成本核算管理。
4.更新检修决策
电力设备运行状况因新设备、新技术的不断采用而不断改进,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免维修性的提升,以往的检修决策已不能适用于现代化设备的需求。管理人员不仅要从安全性和成本核算角度,还要兼顾企业效益进行检修决策。
5.坚强监管设备的改造报废
电力设备分段式的资产管理模式使整个管理流程智能划分不明晰,权责不清,电力设备种类和技术又繁琐,维护检测只顾眼前利益而不顾成本,对故障设备以更换为主。而相关财务管理部门对更替下来的设备技术状况和利用价值也缺乏了解的渠道。坚强监管设备的改造报废,了解设备的情况,延长设备的利用价值,节约成本。
三、结论
电力设备是指发电、输电、供电、变和用电等电力传输环节中使用的设备。电力设备具有采购成本大、覆盖范围广、对可靠性要求高、维护成本大、故障损失成本高等特点。研究电力设备管理的现状,并提出解决策略,对我国电力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电力设备;管理现状;管理对策
一、电力设备管理现状
所谓的电力设备包括供电设备、变电设备和输电设备等,而变电设备又包括一次设备与二次设备;其中,作为电力系统的核心部分——变电一次设备占据电力投资的绝大部分,其中主要包含隔离开关、变压器、断路器、组合电器等;变电一次设备因技术含量高等特点,运作和维护的工作量大、成本高,所以其是具有代表性的电力设备,本文将以其为主要研讨对象。
电力企业主要由生产技术部、发展策划处、基建部、财务部、相关基层单位等部门组成。从相关职责上看,基建部、发展策划处负责前期管理的设备规划、购置等业务,相关基层单位在电力技术部门的帮助下完成中期管理的设备运行和维护工作,设备资产的报废管理工作由电力公司的财务部门承担。
1.前期管理工作
在设计规划环节中,往期变电站在建设中存在设计和建设标准不统一的现象,设备形势多种多样也造成了建设和运行成本高的后果。譬如,在对设备进行检修和维护时,大型检修机械可能因为站内建设结构设计不合理而无法进入设备区域;在重度污染区域因设备选型不合理而使用了敞开式或户外式的电力设备,室外环境就会对设备产生污染、腐蚀等作用;不同型号的设备(备品备件)因种类多样而均表现不同,配置和维修过程就会烦琐;还有一种常见的现象是,地区经济发展迅速,而电力设备预期设计参数选择不合理,设备运行一段时间后就不能满足当地发展需求,设备就因多次增容而浪费性的重复投资,这无疑造成建设和运行成本的增加。
电力公司在设备采购过程中一般采取公开招标的形式,这是因为公开招标模式具备参与招标活动供应商之间竞争大、参与者多、业务范围广泛等特点,电力公司有较大的选择自由度,更有可能在激烈竞争中获得低报价,电力公司也会因采购成本的降低而提升经济效益。事物总是具有两面性,公开招标也是一样;参与投标的供应商多就会造成设备标准不统一、质量参差不齐。从目前市场情况看,合资企业或外企独资企业产品质量较好,价钱也较高;国内大中型电力设备供应商的产品合格,价格也相对适中,而小企业产品价格普遍较低,质量难以保证。然而,在对招标供应商进行评审时,設备报价是商务标重要决定因素之一,时常决定招标活动的走向,招标活动也往往变成了一项“低价竞标”活动。“低价竞标”的成功有时却成了病源,设备公司为增加利润偷工减料,施工单位在建设中为扩大效益选用廉价设备,不按照安装规范进行操作等,这些都会造成设备运行寿命短,且经常发生在保质期时间外,电力公司因此承担巨大损失。
2.中期管理阶段
电力设备的中期管理工作主要集中于运行维修,定期预防性的检修方法一直被我国电力公司沿用,检修对象的内容、项目和周期等都具有相关的标准,这种检修方法可积累丰富经验,在防止事故发生、诊断设备绝缘故障等方面具有良好效果。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促使电力工业迅速改进,电力设备的综合化和复杂化日益提升,技术要求的增高使得现行的检修办法在适用中暴露较多问题。
按照电力行业预防性试验规程(DLT/596.2009)规定的检修维护的周期和程序,定期实验检修必然造成过多的停电操作,这不仅是现在经济社会发展不允许的,也会增加工作人员工作量和操作不当引发的事故率。根据国家供电部门的统计,定期检修模式下检修停电时间长占总停电故障的八成以上。
定期检修可以发现电力设备存在隐患,但鉴于电力设备性能、质量、运行环境等方面的差异,较多情况下的隐患并不能被有效地发现,较多设备也运行良好,检修工作过剩情况就会出现,客观上浪费大量人力物力。随着电力公司不断更替为集成式且少维护的设备,以往制定的检修周期、程序就难以适用当下管理需求,譬如干式互感器、气体绝缘组合电器等设备。
检修过程中还有一个问题,检修质量完全取决于检修人员的技能水平,检修人员未按规定程序进行操作或囿于业务能力有限,检修质量出现问题,未发现隐患或把没有问题误认为隐患,这就造成了操作量增加、资源浪费和成本增加等问题。
3.后期管理环节
一部分电力设备退役后并不代表其失去了利用价值,对于一些对电力设备质量和性能要求不高的小企业来说,这些设备完全可以满足它们的业务需求。但从普遍情况来看,更换下来的设备不管性能如何一般会按照废旧金属拍卖或者存放,设备再利用价值不能发挥,这一定程度上也造成电力公司的损失。
二、电力设备的管理对策
从目前电力设备管理现状上看,电力公司需要建立统一合理的电网管理体制,电网的规划设计、建设生产、维护检测等各个环节都需要相应部门进行管理;在整个电网管理步骤上,不能单一重视初级投资管理,要对整个电网寿命周期内效益和成本进行周密考虑,追求电力运作过程的可靠性、安全性,降低维护检测的工作量和人力物力投入;合理安排电力设备的更替,严格进行成本核算,电网的设计和建设要适应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需求,不能为了避让环境因素和成本因素,降低工程标准和设备质量水平。
1.对规划设计工作进行整体谋划
按照以往经验,经济性评价一直占据着电网规划设计环节的中心地位特别是考虑电网项目的前期投入上,这就影响了对项目开展以后的运行、维护、检测、更换等工作。电网的规划设计要从工程的长期效益出发,完整规划,保证电网运行的效益和安全性的实现。
2.完善招标管理工作
电力设备的购置费用一般只占据其全寿命周期费用较少的部分,所以电力设备初始报价并不能反映设备全寿命周期的经济效益,设备质量在运行中质量评估不易实现,评价结果通常就由价格决定,电力建设部门为节约成本就会选择廉价设备。电力相关部门应完善招标管理,重视整个流程成本核算,各个部门之间相互协调,有效开展工作,实现规范化精细化操作;避免因预算、设备质量等问题造成后期检修中出现大量停电操作而带来较大的隐形损失。
3.开展有效的辅助管理手段
电力公司设备、投资环节等繁多,依靠以外的管理手段不能很好地完成成本预算和管控。目前的成本核算方法以分块管理为主,可体现某个单位的运行和维护成本,但不能细致到每个设备单元。电力公司在原有成本管理方法基础上,开展有效的辅助管理手段,实现对实物与资产的统一管理,完善数据资料,规范成本核算管理。
4.更新检修决策
电力设备运行状况因新设备、新技术的不断采用而不断改进,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免维修性的提升,以往的检修决策已不能适用于现代化设备的需求。管理人员不仅要从安全性和成本核算角度,还要兼顾企业效益进行检修决策。
5.坚强监管设备的改造报废
电力设备分段式的资产管理模式使整个管理流程智能划分不明晰,权责不清,电力设备种类和技术又繁琐,维护检测只顾眼前利益而不顾成本,对故障设备以更换为主。而相关财务管理部门对更替下来的设备技术状况和利用价值也缺乏了解的渠道。坚强监管设备的改造报废,了解设备的情况,延长设备的利用价值,节约成本。
三、结论
电力设备是指发电、输电、供电、变和用电等电力传输环节中使用的设备。电力设备具有采购成本大、覆盖范围广、对可靠性要求高、维护成本大、故障损失成本高等特点。研究电力设备管理的现状,并提出解决策略,对我国电力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