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核心素养是新课程标准的立足点,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程的不断加深,学科核心素养越来越成为教师教学工作的重点。作为初中美术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环,教师在进行鉴赏教学时也应该从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角度出发设计教学过程。本文致力于从欣赏输入和评述反馈两个阶段来探究核心素养在美术鉴赏教学中的渗透策略,以达到教学目标。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美术;鉴赏教学
鉴赏教学是初中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将美术核心素养融合在鉴赏教学实践中表现为通过多样化方式展现鉴赏对象,引导学生对艺术作品的材质、技法及风格特征进行认识与判别;启发学生将鉴赏成果内化迁移至自己的创作之中,借以表达内心情感;分析鉴赏对象蕴含的美学因素,使学生形成独立的观察角度及判别观念;打破传统鉴赏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注重鉴赏对象文化背景的渗透,为学生构建综合知识体系框架提供平台。其中,图像识读、审美判断与文化理解属于鉴赏教学的知识输入阶段,美术表现及创意实践属于鉴赏教学的反馈输出阶段。
一、输入阶段注重形式多样化
1、利用信息技术配合鉴赏对象的展现
与创作课程相比较,鉴赏课程较为理论化,单一地根据教材引导学生从创作背景、表现技巧及作品立意等角度对鉴赏对象进行评述分析,会让学生感到枯燥,降低了美术鉴赏学习的热情。此外,教材仅仅依靠尺寸小、像素低的照片进行展示,无法使学生全面地认识鉴赏对象,使得分析与判别失去了依据,不利于鉴赏目标的实现。
在美术鉴赏教学实践中,应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资源,通过3D模拟立体展现鉴赏对象全貌,让学生在高清图片上欣赏作品细节,播放相关的视频资源,使学生提高对美术鉴赏兴趣的同时也拓宽了视野,了解艺术鉴赏的角度与理论知识。
2、利用多样化教具提高学生参与程度
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不仅仅只依赖于多媒体技术,多媒体计算机的应用是为了辅助教学目标的达成,过度使用多媒体资源会使学生产生鉴赏课是视频课的误解,在审美疲劳与思维固化之下很容易造成课堂效率的低下。所以教师需要合理分配多媒体教学时间,利用多样化的教具来辅助教学目标的达成。
例如,在对工笔画进行鉴赏的课程中,教师可以拿具体的工笔画实物作为教具,让学生切实观赏到工笔画细腻之美,然后再借助多媒体资源呈现名家作品,放大细节处并进行评述,通过引导学生比较教具与名家名作之间的异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工笔画鉴赏的方法,能够增强学生分析判别能力,达到教学目标。
3、与其他学科相融合渗透文化背景
经过小学阶段的积累,初中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但其还处于知识碎片化的阶段,没有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框架。新课程改革强调不同学科间知识的融合,提倡综合知识网络的构建,敦促学生将所学的知识综合连接,融会贯通。
艺术作品常常凝结地域与时代特征,创作背景是艺术鉴赏的角度之一,文化背景是艺术理解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此外,通过对鉴赏对象的评析,学生也能从个体窥视到全局,更加深刻地理解已有的文化知识。在美术鉴赏课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已知的地理、历史与语文等学科的知识,分析艺术创作的地域文化与时代文化,强化学生知识提取能力,通过对鉴赏对象的学习,加深对文化背景知识的理解程度,提升学生文化素养。
二、反馈阶段注重个性化培养
在传统的鉴赏课程中,教学评价只依赖于学生对艺术作品进行评述这种单一的方式,然而由于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差异,此种方式并不能完全反馈教学成果。除了语言文字,艺术创作也是情感与技能的一种表达方式。让学生自由选择表达方式来反馈从鉴赏课程中收获的知识与创作技能,或者模仿鉴赏对象来表达自身的情感价值观,能够提升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实现对艺术经典的传承与发展,完成美术鉴赏课程目标,是对美术课程的一种回归。因此,可以打破传统的鉴赏教学反馈模式,将创作与鉴赏相结合,在输出阶段内化鉴赏课程学习的知识技能,提升学生美术表现及创意实践素养。
结束语
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是现阶段教学的重要目标,鉴赏教学是初中美术教学不可或缺的一环。因此,应该利用多样化手段提高学生艺术鉴赏体验,激发学生对美术鉴赏的兴趣,塑造学生审美判断观念,横向拓宽知识网络加深学生的文化理解并勇于创新,打破传统的鉴赏反馈模式,使学生在自由表达中提升创意实践能力,内化创作技能深化美术表现内涵,将美术学科核心素养融入进美术鉴赏教学实践中,促进学生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 褚佳.运用初中美术鉴赏教学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J].美术教育研究,2019,(18):148-149.
[2] 李汉臣.核心素养下初中美术鉴赏教学探究[J].亚太教育,2019,(06):16.
[3] 張定水.美术课堂中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策略和方法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02):228.
[4] 吴文琴.核心素养在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的有机渗透[J].求知导刊,2019,(43):74-75.
[5] 方昕.论核心素养在初中美术课堂中的运用[J].美术教育研究,2018,(14):90-91.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美术;鉴赏教学
鉴赏教学是初中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将美术核心素养融合在鉴赏教学实践中表现为通过多样化方式展现鉴赏对象,引导学生对艺术作品的材质、技法及风格特征进行认识与判别;启发学生将鉴赏成果内化迁移至自己的创作之中,借以表达内心情感;分析鉴赏对象蕴含的美学因素,使学生形成独立的观察角度及判别观念;打破传统鉴赏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注重鉴赏对象文化背景的渗透,为学生构建综合知识体系框架提供平台。其中,图像识读、审美判断与文化理解属于鉴赏教学的知识输入阶段,美术表现及创意实践属于鉴赏教学的反馈输出阶段。
一、输入阶段注重形式多样化
1、利用信息技术配合鉴赏对象的展现
与创作课程相比较,鉴赏课程较为理论化,单一地根据教材引导学生从创作背景、表现技巧及作品立意等角度对鉴赏对象进行评述分析,会让学生感到枯燥,降低了美术鉴赏学习的热情。此外,教材仅仅依靠尺寸小、像素低的照片进行展示,无法使学生全面地认识鉴赏对象,使得分析与判别失去了依据,不利于鉴赏目标的实现。
在美术鉴赏教学实践中,应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资源,通过3D模拟立体展现鉴赏对象全貌,让学生在高清图片上欣赏作品细节,播放相关的视频资源,使学生提高对美术鉴赏兴趣的同时也拓宽了视野,了解艺术鉴赏的角度与理论知识。
2、利用多样化教具提高学生参与程度
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不仅仅只依赖于多媒体技术,多媒体计算机的应用是为了辅助教学目标的达成,过度使用多媒体资源会使学生产生鉴赏课是视频课的误解,在审美疲劳与思维固化之下很容易造成课堂效率的低下。所以教师需要合理分配多媒体教学时间,利用多样化的教具来辅助教学目标的达成。
例如,在对工笔画进行鉴赏的课程中,教师可以拿具体的工笔画实物作为教具,让学生切实观赏到工笔画细腻之美,然后再借助多媒体资源呈现名家作品,放大细节处并进行评述,通过引导学生比较教具与名家名作之间的异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工笔画鉴赏的方法,能够增强学生分析判别能力,达到教学目标。
3、与其他学科相融合渗透文化背景
经过小学阶段的积累,初中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但其还处于知识碎片化的阶段,没有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框架。新课程改革强调不同学科间知识的融合,提倡综合知识网络的构建,敦促学生将所学的知识综合连接,融会贯通。
艺术作品常常凝结地域与时代特征,创作背景是艺术鉴赏的角度之一,文化背景是艺术理解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此外,通过对鉴赏对象的评析,学生也能从个体窥视到全局,更加深刻地理解已有的文化知识。在美术鉴赏课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已知的地理、历史与语文等学科的知识,分析艺术创作的地域文化与时代文化,强化学生知识提取能力,通过对鉴赏对象的学习,加深对文化背景知识的理解程度,提升学生文化素养。
二、反馈阶段注重个性化培养
在传统的鉴赏课程中,教学评价只依赖于学生对艺术作品进行评述这种单一的方式,然而由于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差异,此种方式并不能完全反馈教学成果。除了语言文字,艺术创作也是情感与技能的一种表达方式。让学生自由选择表达方式来反馈从鉴赏课程中收获的知识与创作技能,或者模仿鉴赏对象来表达自身的情感价值观,能够提升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实现对艺术经典的传承与发展,完成美术鉴赏课程目标,是对美术课程的一种回归。因此,可以打破传统的鉴赏教学反馈模式,将创作与鉴赏相结合,在输出阶段内化鉴赏课程学习的知识技能,提升学生美术表现及创意实践素养。
结束语
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是现阶段教学的重要目标,鉴赏教学是初中美术教学不可或缺的一环。因此,应该利用多样化手段提高学生艺术鉴赏体验,激发学生对美术鉴赏的兴趣,塑造学生审美判断观念,横向拓宽知识网络加深学生的文化理解并勇于创新,打破传统的鉴赏反馈模式,使学生在自由表达中提升创意实践能力,内化创作技能深化美术表现内涵,将美术学科核心素养融入进美术鉴赏教学实践中,促进学生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 褚佳.运用初中美术鉴赏教学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J].美术教育研究,2019,(18):148-149.
[2] 李汉臣.核心素养下初中美术鉴赏教学探究[J].亚太教育,2019,(06):16.
[3] 張定水.美术课堂中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策略和方法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02):228.
[4] 吴文琴.核心素养在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的有机渗透[J].求知导刊,2019,(43):74-75.
[5] 方昕.论核心素养在初中美术课堂中的运用[J].美术教育研究,2018,(14):9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