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伴随着时代的步伐,高科技的教育教学技术,可以说普及到了每一个大小教学课堂,而多媒体就是广大教师运用于教学中的手段之一。它有把“图像、视频、文字、动画、音频”等融于一体的特点,改变了传统教学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大大地满足了学生的视听感官需求,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数学课堂,原本也是抽象、枯燥、逻辑思维性强,教师难教、学生难学,如今我们能将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就能更好地为老师、学生解决上述困难。本文是笔者结合多年的教育教学经历,从导入新课;精准练习;分层评价等三个方面来谈谈自己的点滴看法,探讨现代信息技术对数学课堂教学的帮助,与广大同仁共勉。
关键词:信息技术;多媒体;综合运用;课堂效果
一、巧用多媒体导入新课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教学也是如此。一堂课的成功与否,与巧妙的开头设计、导入新课,密不可分,合理的利用多媒体有利于创设良好的数学课堂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由被动接受转为主动学习。例如,如在教学 “分数的大小比较”时,用生动形象的动画、优美的背景音乐,创设唐僧师徒取经的情境:“唐僧师徒4人去西天取经,快到火焰山时,天气特别炎热,师徒4人口渴难耐,于是让八戒去找西瓜解渴。不一会儿,八戒抱着一个又大又圆的西瓜回来了,悟空说:“把西瓜平均分成4份,每人1/4”八戒一听不高兴了,嚷道:“西瓜是我找来的,不给我1/8也得给我1/6 吧”悟空乐了,赶紧切了1/8给八戒,八戒一看,怎么比1/4还少啊,想不同意,悟空说:“这是你自己要求的,还能反悔?”八戒挠着头皮说:“我真傻,为什么会比先前分的少呢?”大家都笑了,而八戒还是莫名其妙。同学们,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吗?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探讨这其中的秘密”创设这样的教学情境,不但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并以极高的热情投入到新知的探求过程中去。
二、巧用多媒体设计练习
首先,练习的设计是我们数学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是一种强化训练过程,也是学生形成基本技能、发展思维的重要措施。教学中老师巧妙地设计有层次的练习,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得轻松,还可以在主动思维中巩固新知,加深對新知的理解,最重要的是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事做,避免了好学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弊端,从而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主动性。然而,教师在课前恰当地运用电教媒体,充分发挥它“信息容量大、转换方便、反馈快捷的优势功能”,可以设计一些有针对性、有难易梯度、有趣味性的练习,比如:“口算接龙、抢答、小组竞赛、小老师讲评”等形式,为全班学生提供更多的练习机会,进一步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例如,我在教学《混合运算》一课时,练习我这样设计的,先用课件出示:
(1)180+252 ÷18×(86-79)
让学生解答后,再将题目分别改编为:
(2)180+252 ÷18×86-79
(3)(180+252)÷18×(86-79)
(4)(180+252)÷18×86-79
(5)(180+252 ÷18)×86-79
(6)180+(252÷18×86-79)
要求学生说出计算步骤和计算方法,随着括号位置的变化,使学生清楚地感受到牢记运算顺序的重要性。
其次,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让学生不要认为数学课堂就是与枯燥的数字捉迷藏,而是要让这些数字变成一串串优美的音符,只有自己爱上了这些优美的音符,才有进步、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例如,我在教学《分数与小数互化》一课时,我用多媒体课件准备好一连串的平时我们学过的分数(每一个小动物举着一个号牌,伴随着运动员进行曲依次出现),
“1/2、 4/35 、3/5 、1/7 、5/35 、7/35 、2/15﹒﹒﹒”,怎样快速地判断这些分数哪些是有限小数?哪些是无限循环小数?让学生观察、讨论、小结。(分数化小数时出现的两种情况:一种是能化成一个有限小数;另一种是化成一个无限循环小数。)学生认为判断一个分数能不能化成一个有限小数,必须要通过计算才能得出结论的时候,我就向学生提出了一个这样的问题:我们在做之前如果不通过计算能马上判断出来吗?好多学生用怀疑的目光看着我,还有学生大胆的问我,老师能吗?我肯定的回答学生说:可以的,不信你们任意提出一些分数来考考我。为了验证我的回答是否正确,还请两个学生通过计算器的计算结果,告诉其他同学看老师回答的是不是正确的,这样既可以让学生从心底暗暗佩服,也好奇老师怎么会有这个本事,于是自然而然萌发了探索新知的欲望,为完成本节课新的教学内容,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媒体课件的运用要适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征
小学生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年龄上跨越较大,不同年龄段的学生,他们在认知结构上有很大的差别,平时我们在课件的设计上,必须与教学对象的年龄特征相适应。心理学告诉我们,低年级的小学生正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属于“直觉思维式”。因此,低年级数学教学课件可大量采用生动的图形、动画和音乐等。例如,教学“连加、连减”时,我是这样设计课件的:在河边绿色的草坪上有4只小鸭子,他们一边唱着歌一边欢快地向河边走去,这时,后面又跑来3只,喊着:“请等等我们。”当7只小鸭子刚要走时,后面又传来一个声音:“请你们等等我。”又有1只小鸭子吃力地跑来了,这时音乐、动画停止。老师问学生刚才看到了什么?学生们争先恐后地举手说:草坪上原来有4只小鸭子,跑来3只,又跑来1只。老师接着问,那现在一共有多少只鸭子呢?这样,教师便可以引导学生很快地列出求一共有多少只小鸭子的算式。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处于“形式运算阶段”,其认知结构也逐步向“运算思维图式”发展,正处于思维能力发展较快的阶段,但仍需要感性知识的直接支持。因此,在设计高年级的数学教学课件时,就要引导和帮助他们由直觉思维向抽象思维逐渐过渡。例如,教学“圆柱体的侧面积”时,利用课件先在屏幕上显示一个圆柱体,设计如下问题:
1.圆柱体的侧面展开是什么形状?让学生想象和思考,接着画面上缓缓展开圆柱体的侧面,使学生清楚地看到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
2.这个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柱体的什么?
3.长方体的宽相当于圆柱体的什么?
让学生思考并再看一下刚才的演示,进而推导出圆柱体的侧面积计算公式。像这样设计出来的计算机课件,只是在屏幕上显示出展开几何图形的动静变化以及色彩的变化,虽然没有像低年级的课件那样栩栩如生、充满趣味,却能很好地促使学生由直觉思维向抽象思维逐渐过渡,从而促进对学生逻辑思想的培养,进而更大程度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总之,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中所面临的不容回避的重要课题之一。然而,形式多样的数学教学课件,它既能让师生在教与学之间,寻找捷径,他更是一个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开发智力的有效途径,是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意义重大深远。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教科书 数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2]《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
[3]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电化教育研究,1997年第3、4期.
关键词:信息技术;多媒体;综合运用;课堂效果
一、巧用多媒体导入新课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教学也是如此。一堂课的成功与否,与巧妙的开头设计、导入新课,密不可分,合理的利用多媒体有利于创设良好的数学课堂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由被动接受转为主动学习。例如,如在教学 “分数的大小比较”时,用生动形象的动画、优美的背景音乐,创设唐僧师徒取经的情境:“唐僧师徒4人去西天取经,快到火焰山时,天气特别炎热,师徒4人口渴难耐,于是让八戒去找西瓜解渴。不一会儿,八戒抱着一个又大又圆的西瓜回来了,悟空说:“把西瓜平均分成4份,每人1/4”八戒一听不高兴了,嚷道:“西瓜是我找来的,不给我1/8也得给我1/6 吧”悟空乐了,赶紧切了1/8给八戒,八戒一看,怎么比1/4还少啊,想不同意,悟空说:“这是你自己要求的,还能反悔?”八戒挠着头皮说:“我真傻,为什么会比先前分的少呢?”大家都笑了,而八戒还是莫名其妙。同学们,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吗?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探讨这其中的秘密”创设这样的教学情境,不但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并以极高的热情投入到新知的探求过程中去。
二、巧用多媒体设计练习
首先,练习的设计是我们数学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是一种强化训练过程,也是学生形成基本技能、发展思维的重要措施。教学中老师巧妙地设计有层次的练习,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得轻松,还可以在主动思维中巩固新知,加深對新知的理解,最重要的是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事做,避免了好学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弊端,从而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主动性。然而,教师在课前恰当地运用电教媒体,充分发挥它“信息容量大、转换方便、反馈快捷的优势功能”,可以设计一些有针对性、有难易梯度、有趣味性的练习,比如:“口算接龙、抢答、小组竞赛、小老师讲评”等形式,为全班学生提供更多的练习机会,进一步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例如,我在教学《混合运算》一课时,练习我这样设计的,先用课件出示:
(1)180+252 ÷18×(86-79)
让学生解答后,再将题目分别改编为:
(2)180+252 ÷18×86-79
(3)(180+252)÷18×(86-79)
(4)(180+252)÷18×86-79
(5)(180+252 ÷18)×86-79
(6)180+(252÷18×86-79)
要求学生说出计算步骤和计算方法,随着括号位置的变化,使学生清楚地感受到牢记运算顺序的重要性。
其次,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让学生不要认为数学课堂就是与枯燥的数字捉迷藏,而是要让这些数字变成一串串优美的音符,只有自己爱上了这些优美的音符,才有进步、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例如,我在教学《分数与小数互化》一课时,我用多媒体课件准备好一连串的平时我们学过的分数(每一个小动物举着一个号牌,伴随着运动员进行曲依次出现),
“1/2、 4/35 、3/5 、1/7 、5/35 、7/35 、2/15﹒﹒﹒”,怎样快速地判断这些分数哪些是有限小数?哪些是无限循环小数?让学生观察、讨论、小结。(分数化小数时出现的两种情况:一种是能化成一个有限小数;另一种是化成一个无限循环小数。)学生认为判断一个分数能不能化成一个有限小数,必须要通过计算才能得出结论的时候,我就向学生提出了一个这样的问题:我们在做之前如果不通过计算能马上判断出来吗?好多学生用怀疑的目光看着我,还有学生大胆的问我,老师能吗?我肯定的回答学生说:可以的,不信你们任意提出一些分数来考考我。为了验证我的回答是否正确,还请两个学生通过计算器的计算结果,告诉其他同学看老师回答的是不是正确的,这样既可以让学生从心底暗暗佩服,也好奇老师怎么会有这个本事,于是自然而然萌发了探索新知的欲望,为完成本节课新的教学内容,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媒体课件的运用要适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征
小学生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年龄上跨越较大,不同年龄段的学生,他们在认知结构上有很大的差别,平时我们在课件的设计上,必须与教学对象的年龄特征相适应。心理学告诉我们,低年级的小学生正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属于“直觉思维式”。因此,低年级数学教学课件可大量采用生动的图形、动画和音乐等。例如,教学“连加、连减”时,我是这样设计课件的:在河边绿色的草坪上有4只小鸭子,他们一边唱着歌一边欢快地向河边走去,这时,后面又跑来3只,喊着:“请等等我们。”当7只小鸭子刚要走时,后面又传来一个声音:“请你们等等我。”又有1只小鸭子吃力地跑来了,这时音乐、动画停止。老师问学生刚才看到了什么?学生们争先恐后地举手说:草坪上原来有4只小鸭子,跑来3只,又跑来1只。老师接着问,那现在一共有多少只鸭子呢?这样,教师便可以引导学生很快地列出求一共有多少只小鸭子的算式。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处于“形式运算阶段”,其认知结构也逐步向“运算思维图式”发展,正处于思维能力发展较快的阶段,但仍需要感性知识的直接支持。因此,在设计高年级的数学教学课件时,就要引导和帮助他们由直觉思维向抽象思维逐渐过渡。例如,教学“圆柱体的侧面积”时,利用课件先在屏幕上显示一个圆柱体,设计如下问题:
1.圆柱体的侧面展开是什么形状?让学生想象和思考,接着画面上缓缓展开圆柱体的侧面,使学生清楚地看到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
2.这个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柱体的什么?
3.长方体的宽相当于圆柱体的什么?
让学生思考并再看一下刚才的演示,进而推导出圆柱体的侧面积计算公式。像这样设计出来的计算机课件,只是在屏幕上显示出展开几何图形的动静变化以及色彩的变化,虽然没有像低年级的课件那样栩栩如生、充满趣味,却能很好地促使学生由直觉思维向抽象思维逐渐过渡,从而促进对学生逻辑思想的培养,进而更大程度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总之,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中所面临的不容回避的重要课题之一。然而,形式多样的数学教学课件,它既能让师生在教与学之间,寻找捷径,他更是一个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开发智力的有效途径,是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意义重大深远。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教科书 数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2]《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
[3]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电化教育研究,1997年第3、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