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晨,拉古一家人醒来时,从屋顶木板夹缝里投进来的光比平时更加明亮了,甚至可以看见木板上的积雪。如果堂屋里没有那几只鸡的走动啼叫声,这将是个异常寂静的清晨。院子里的那间羊舍顶上的竹枝叶已被白雪覆盖了,夯土墙外的几棵柳树都积了皑皑白雪。
爸爸刚开门“吱嘎”一响,围墙内一隅柴火垛旁边,狗窝里那只黑狗立即起来,朝屋里走进来。于是,雪地上留下了一串清新的足印,像花瓣似的。
妈妈头上扎了绿巾,穿了绣有花边的上衣和百褶裙,走上楼梯,从楼板上的麦秸堆里拿了一束麦秸,然后又从那里拣了一些柴禾放在地板上。她一面取出火柴点燃麦秸烧柴,一面催促儿子起床。
拉古说:“妈妈,好冷呦。我等一会儿再起来。”
妈妈转过身去说:“孩子,起来了,你看外面都下雪了。”
拉古嘟哝着:“不,我不,我等你把火烧起来再起床。”
爸爸从外面进来。他跺了几下脚,脚下的雪尘在掉落,又拍了拍瓦拉(披风),掉落的雪粒一会儿就融化了。他说:“儿子,快起来。人家孩子都起来捕鸟了,就剩你一个了。”
拉古起来,看到院子里满地都是厚厚的积雪,才知道爸爸是骗他的。他觉得这个积雪的早晨和平时是那么不同,他的心境像眼前的雪一样干净、单纯、又富有诗意。
在拉古的印象里,雪的形态也多种多样——它有时像一朵朵花瓣一样绽放,有时像一粒粒盐从空中洒落,有时像细丝……多么奇妙的雪,他不禁赞叹:“下雪了,多好呀!”
围墙外的柳树上栖有几只小鸟,鸟儿缩了羽毛,看起来又冷又饿。拉古兴奋起来,说:“那儿有几只小鸟,爸爸快来看!”他几乎是欢叫着。
屋里的爸爸没有搭话,拉古又说:“要是我能逮上一只小鸟,多好呀!”他又自言自语:“那我不知道多高兴呦。”
妈妈笑了,对拉古说:“你把它们逮起来吧。”
那几只小鸟从墙上飞落到雪地上。它们时而跳跳停停,时而飞到柴禾堆上,时而探头探脑,时而埋下头啄食。那只黑狗起来,小鸟扑棱着翅膀飞到墙上。
拉古眼看小鸟飞走了,咒骂起那只黑狗。黑狗抬头望了他,摇了几下尾巴,似乎在说:“不怪我,不怪我……”
爸妈呵呵地笑,妈妈劈着柴禾往火塘里续火,红红的火苗映红了脸,不时有火星飞溅。屋里不时有一些雪花从木板缝里飄落下来。
妈妈说:“这场雪不知要下到什么时候。”
爸爸望了望门外的羊舍,说:“雪天苦了那些羊了。”他走出屋,抬眼望了望灰蒙蒙的天空,雪依然漫天飞舞。
屋檐下挂了几串圆根,屋顶上也晒了一些圆根叶子,现在已被积雪覆盖了。这些圆根不到深冬时节是不取下的,今天雪虽然很大,但备的麦秸还够让羊们咀嚼。拉古想:“看来这种天气是不能放牧了。”
这个时候,一些孩子,大的十五六岁,小的五六岁,用瓦拉(披风)和佳史(披毡)兜了一些麦秸,走到山坡上,扫除几平米的雪,拉上鸟网,网上和四周撒了麦秸,等候鸟儿落网。
爸爸从楼上抱了一些麦秸,放在羊舍里喂羊,院子里掉落了一些。有些麦秸秆上还留有麦壳和麦粒,几只原本栖息在树上的小鸟,看着那些掉落下来的麦秸,欲飞下来啄食。
拉古脸上露出喜悦的神情,说:“鸟儿又栖息在树上了。”
那几只小鸟,是冬天才飞到山里来的。因为拉古在其他季节从没有看到过这种小鸟,好像这种小鸟是冬天的使者,冬天来临,它们也就悄然来临。临春时,这种小鸟又销声匿迹了。
拉古想:没有人知道小鸟的秘密,就像没有人知道白雪的秘密。瞧,小鸟该飞来就飞来了,该离开就离开了;白雪该降临就降临了,该消失就消失了。
拉古知道这种小鸟有时会因为饥饿飞到屋里来。于是,他在门槛后支起了一个竹筐,里面放了一些麦秸。
一只小鸟扑棱飞到了门槛上,拉古露出喜悦的神情,屏住呼吸。那只黑狗不时进进出出,拉古又咒骂了黑狗:“你这黑狗,坏了我的好事。”黑狗懵懂地望了拉古一眼,又不时朝院子里跳跳停停的小鸟走去。小鸟惊慌地飞了,小鸟想:“你这只黑狗坏了我啄食。”然后,小鸟飞过屋顶消失在远方。
中午,太阳终于从云层里露出了脸。在家里坐着闷得发慌,爸爸出了院子。
雪已经停了一会儿。村路被白雪覆盖着,留着一串行人的脚印。很多人家依然未走出院子,也有几个人在院里踱步了一会儿,一面看看天,望望远方近处,然后又回屋了。
几户人家屋顶上炊烟飘散的地方积雪已经融化了。几只稍大的小鸟从村外的树林飞到路旁的几棵树上,树枝轻摇了几下,树梢上的积雪不时掉落。几只小鸟飞到拉古家屋后的那几棵高大的火棘树上啄食,那里结了红红的果实。
爸爸又给羊舍里的羊喂了一些麦秸,还有一些干瘪了的圆根。担心羊被噎到,圆根已剁成细小状。
晚上,天气更加寒冷了。火塘里的火炭明明灭灭。羊舍里,羊寂静地反刍着。
这样寒冷的夜晚,让拉古想起了白天见到的那些小鸟。他问道:“爸爸妈妈,那些小鸟这时候睡在哪里呢?是睡在山洞里、树上,还是屋檐下呢?”
他担心那些鸟儿会被冻坏。他想:“要是我是一只小鸟,我会飞到人家的屋檐下过冬夜,因为那里比外面安全、温暖得多。”不知为什么,他突然觉着小鸟可怜了,于是,他不想再逮小鸟了。
“天气是恶劣了些,但是睡在瓦板屋里,钻进麦秸垛里,盖上披毡和羊皮大衣,总是幸福的事。”爸爸说,“再熬一些时间,我们就会迎来暖和的春天。那时候,不必担忧院子里那些羊受饥寒,那只黑狗在春天也会更加勤奋地吠叫起来。”
爸爸刚开门“吱嘎”一响,围墙内一隅柴火垛旁边,狗窝里那只黑狗立即起来,朝屋里走进来。于是,雪地上留下了一串清新的足印,像花瓣似的。
妈妈头上扎了绿巾,穿了绣有花边的上衣和百褶裙,走上楼梯,从楼板上的麦秸堆里拿了一束麦秸,然后又从那里拣了一些柴禾放在地板上。她一面取出火柴点燃麦秸烧柴,一面催促儿子起床。
拉古说:“妈妈,好冷呦。我等一会儿再起来。”
妈妈转过身去说:“孩子,起来了,你看外面都下雪了。”
拉古嘟哝着:“不,我不,我等你把火烧起来再起床。”
爸爸从外面进来。他跺了几下脚,脚下的雪尘在掉落,又拍了拍瓦拉(披风),掉落的雪粒一会儿就融化了。他说:“儿子,快起来。人家孩子都起来捕鸟了,就剩你一个了。”
拉古起来,看到院子里满地都是厚厚的积雪,才知道爸爸是骗他的。他觉得这个积雪的早晨和平时是那么不同,他的心境像眼前的雪一样干净、单纯、又富有诗意。
在拉古的印象里,雪的形态也多种多样——它有时像一朵朵花瓣一样绽放,有时像一粒粒盐从空中洒落,有时像细丝……多么奇妙的雪,他不禁赞叹:“下雪了,多好呀!”
围墙外的柳树上栖有几只小鸟,鸟儿缩了羽毛,看起来又冷又饿。拉古兴奋起来,说:“那儿有几只小鸟,爸爸快来看!”他几乎是欢叫着。
屋里的爸爸没有搭话,拉古又说:“要是我能逮上一只小鸟,多好呀!”他又自言自语:“那我不知道多高兴呦。”
妈妈笑了,对拉古说:“你把它们逮起来吧。”
那几只小鸟从墙上飞落到雪地上。它们时而跳跳停停,时而飞到柴禾堆上,时而探头探脑,时而埋下头啄食。那只黑狗起来,小鸟扑棱着翅膀飞到墙上。
拉古眼看小鸟飞走了,咒骂起那只黑狗。黑狗抬头望了他,摇了几下尾巴,似乎在说:“不怪我,不怪我……”
爸妈呵呵地笑,妈妈劈着柴禾往火塘里续火,红红的火苗映红了脸,不时有火星飞溅。屋里不时有一些雪花从木板缝里飄落下来。
妈妈说:“这场雪不知要下到什么时候。”
爸爸望了望门外的羊舍,说:“雪天苦了那些羊了。”他走出屋,抬眼望了望灰蒙蒙的天空,雪依然漫天飞舞。
屋檐下挂了几串圆根,屋顶上也晒了一些圆根叶子,现在已被积雪覆盖了。这些圆根不到深冬时节是不取下的,今天雪虽然很大,但备的麦秸还够让羊们咀嚼。拉古想:“看来这种天气是不能放牧了。”
这个时候,一些孩子,大的十五六岁,小的五六岁,用瓦拉(披风)和佳史(披毡)兜了一些麦秸,走到山坡上,扫除几平米的雪,拉上鸟网,网上和四周撒了麦秸,等候鸟儿落网。
爸爸从楼上抱了一些麦秸,放在羊舍里喂羊,院子里掉落了一些。有些麦秸秆上还留有麦壳和麦粒,几只原本栖息在树上的小鸟,看着那些掉落下来的麦秸,欲飞下来啄食。
拉古脸上露出喜悦的神情,说:“鸟儿又栖息在树上了。”
那几只小鸟,是冬天才飞到山里来的。因为拉古在其他季节从没有看到过这种小鸟,好像这种小鸟是冬天的使者,冬天来临,它们也就悄然来临。临春时,这种小鸟又销声匿迹了。
拉古想:没有人知道小鸟的秘密,就像没有人知道白雪的秘密。瞧,小鸟该飞来就飞来了,该离开就离开了;白雪该降临就降临了,该消失就消失了。
拉古知道这种小鸟有时会因为饥饿飞到屋里来。于是,他在门槛后支起了一个竹筐,里面放了一些麦秸。
一只小鸟扑棱飞到了门槛上,拉古露出喜悦的神情,屏住呼吸。那只黑狗不时进进出出,拉古又咒骂了黑狗:“你这黑狗,坏了我的好事。”黑狗懵懂地望了拉古一眼,又不时朝院子里跳跳停停的小鸟走去。小鸟惊慌地飞了,小鸟想:“你这只黑狗坏了我啄食。”然后,小鸟飞过屋顶消失在远方。
中午,太阳终于从云层里露出了脸。在家里坐着闷得发慌,爸爸出了院子。
雪已经停了一会儿。村路被白雪覆盖着,留着一串行人的脚印。很多人家依然未走出院子,也有几个人在院里踱步了一会儿,一面看看天,望望远方近处,然后又回屋了。
几户人家屋顶上炊烟飘散的地方积雪已经融化了。几只稍大的小鸟从村外的树林飞到路旁的几棵树上,树枝轻摇了几下,树梢上的积雪不时掉落。几只小鸟飞到拉古家屋后的那几棵高大的火棘树上啄食,那里结了红红的果实。
爸爸又给羊舍里的羊喂了一些麦秸,还有一些干瘪了的圆根。担心羊被噎到,圆根已剁成细小状。
晚上,天气更加寒冷了。火塘里的火炭明明灭灭。羊舍里,羊寂静地反刍着。
这样寒冷的夜晚,让拉古想起了白天见到的那些小鸟。他问道:“爸爸妈妈,那些小鸟这时候睡在哪里呢?是睡在山洞里、树上,还是屋檐下呢?”
他担心那些鸟儿会被冻坏。他想:“要是我是一只小鸟,我会飞到人家的屋檐下过冬夜,因为那里比外面安全、温暖得多。”不知为什么,他突然觉着小鸟可怜了,于是,他不想再逮小鸟了。
“天气是恶劣了些,但是睡在瓦板屋里,钻进麦秸垛里,盖上披毡和羊皮大衣,总是幸福的事。”爸爸说,“再熬一些时间,我们就会迎来暖和的春天。那时候,不必担忧院子里那些羊受饥寒,那只黑狗在春天也会更加勤奋地吠叫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