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在“玩中学“、“做中学”。淡化学科体系,打破各操作软件之间的界限,以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的实践任务为主线,将学生必须掌握的软件操作分散到不同学年的实践活动中,通过技术要求的提升引领学生螺旋上升式学习。信息技术课堂“任务驱动式”教学恰恰体现了“玩中学”、“做中学”这一思想。
一、什么是“任务驱动”教学
“任务驱动”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
二、基于“建构主义理论”设计“任务驱动式”教学的几点思考
“任务驱动式教学法”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上的一种教学方法。它的基本特征是“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包含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四大要素。它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以任务为驱动,以探索问题来引动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学生在创建的真实情境中,通过协作、会话进行探究,找出完成任务、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通过任务的完成而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主体,教师是学习情景的创设者,学习任务的设计者,学习资源的提供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学习方法的指导者。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多媒体计算机具有综合处理图形、图像、动画、视频以及声音、文字和语言、符号等多种信息的功能,从声音、色彩、形象、情节、过程等方面,设计出具有某种“情境”的学习“任务”,使学生在这种“情境”中探索实践,激发学生联想、判断,从而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在教学《插入艺术字》一课时,我们通过“情境导入,初步感知——细化任务,探究新知——拓展应用,课堂小结。”完成意义建构。
1.趣味任务设计,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
在“情境导入,初步感知”环节,我首先出示各种不同的艺术样式“××学校欢迎您!”让学生欣赏。再出示一组颜色造型各异、富于变化的图片(宣传画、海报、广告、商标、招牌、麦当劳、肯德基、墙报)引导学生发现:这些字与我们平时写的字有什么不一样呢?在学生感受到艺术字的美观和作用时,我提出学习任务:我们学校的校报刊头需要“插入艺术字”,你们愿意接受这个任务吗?想到能为学校的校报出一份力,学生顿时兴致盎然。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教学平铺直叙,按部就班。任务驱动教学时注意设计趣味性“任务”,以兴趣为动机来驱动,原本枯燥乏味的课堂就会变得灵动起来。
2.细化任务设计,在协作、会话中完成意义建构。
在任务驱动式教学中,教师不需要直接讲述教学内容,而是将教学内容分解到几个任务中,由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在《插入艺术字》教学的第二环节“细化任务,探究新知”中,为了帮助大家完成任务,我为大家准备了三个“求助热线”。(课件出示:1.看书;2.观看电脑桌面上“插入艺术字”的辅助学习视频;3.向同学或老师请教。要求每个热线只限用一次。)任务也细化成了三个小任务。
任务中“求助热线”的设计,提供了学生信息技术学习的方法:自主探究、协作交流。任务的细化是为了帮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组织下自主实现意义建构。
在教学中对任务进行“细化”设计,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先要确定总的学习目标,然后再把总目标细分成一个个的小目标,并把每一个学习模块的内容细化为一个个容易掌握的“任务”,通过这些小的“任务”来体现总的学习目标。所细化的每一个目标都必须方向明确。
3.任务延伸拓展,感受信息技术的工具性。
《插入艺术字》的第三环节“拓展应用,课堂小结”,我提出新的任务:最近电视台要到我校举办“我爱老师”大型校园互动节目,现在学校为教师制作的宣传海报需要“插入艺术字”。课后,你们能不能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设计一组漂亮的与众不同的艺术字为老师宣传造势呢?学习任务从 “插入艺术字”——“调整艺术字”——“设计一组漂亮的艺术字”,从基本性任务到提高性任务到开放性任务,层次不断加深,要求不断提高。
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工具,广泛运用于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在设计任务时我们要考虑其可操作性、实用性、开放性,要选择贴近学生学习和生活实际的任务,让学生意识到应用信息技术能够更好地为学习、生活服务。《插入艺术字》此课中让学生为自己喜爱老师的宣传海报设计艺术字,这个任务对学生来说充满挑战也充满意义。当学生为心爱的教师设计出一组精美的艺术字的同时,他们边感受到了应用信息技术给他们带来的自信和快乐。
在“任务驱动式”教学中,教师要始终要把握教学的目的不是为了完成“任务”,而是为了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索;是为了让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并为其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一、什么是“任务驱动”教学
“任务驱动”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
二、基于“建构主义理论”设计“任务驱动式”教学的几点思考
“任务驱动式教学法”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上的一种教学方法。它的基本特征是“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包含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四大要素。它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以任务为驱动,以探索问题来引动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学生在创建的真实情境中,通过协作、会话进行探究,找出完成任务、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通过任务的完成而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主体,教师是学习情景的创设者,学习任务的设计者,学习资源的提供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学习方法的指导者。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多媒体计算机具有综合处理图形、图像、动画、视频以及声音、文字和语言、符号等多种信息的功能,从声音、色彩、形象、情节、过程等方面,设计出具有某种“情境”的学习“任务”,使学生在这种“情境”中探索实践,激发学生联想、判断,从而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在教学《插入艺术字》一课时,我们通过“情境导入,初步感知——细化任务,探究新知——拓展应用,课堂小结。”完成意义建构。
1.趣味任务设计,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
在“情境导入,初步感知”环节,我首先出示各种不同的艺术样式“××学校欢迎您!”让学生欣赏。再出示一组颜色造型各异、富于变化的图片(宣传画、海报、广告、商标、招牌、麦当劳、肯德基、墙报)引导学生发现:这些字与我们平时写的字有什么不一样呢?在学生感受到艺术字的美观和作用时,我提出学习任务:我们学校的校报刊头需要“插入艺术字”,你们愿意接受这个任务吗?想到能为学校的校报出一份力,学生顿时兴致盎然。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教学平铺直叙,按部就班。任务驱动教学时注意设计趣味性“任务”,以兴趣为动机来驱动,原本枯燥乏味的课堂就会变得灵动起来。
2.细化任务设计,在协作、会话中完成意义建构。
在任务驱动式教学中,教师不需要直接讲述教学内容,而是将教学内容分解到几个任务中,由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在《插入艺术字》教学的第二环节“细化任务,探究新知”中,为了帮助大家完成任务,我为大家准备了三个“求助热线”。(课件出示:1.看书;2.观看电脑桌面上“插入艺术字”的辅助学习视频;3.向同学或老师请教。要求每个热线只限用一次。)任务也细化成了三个小任务。
任务中“求助热线”的设计,提供了学生信息技术学习的方法:自主探究、协作交流。任务的细化是为了帮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组织下自主实现意义建构。
在教学中对任务进行“细化”设计,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先要确定总的学习目标,然后再把总目标细分成一个个的小目标,并把每一个学习模块的内容细化为一个个容易掌握的“任务”,通过这些小的“任务”来体现总的学习目标。所细化的每一个目标都必须方向明确。
3.任务延伸拓展,感受信息技术的工具性。
《插入艺术字》的第三环节“拓展应用,课堂小结”,我提出新的任务:最近电视台要到我校举办“我爱老师”大型校园互动节目,现在学校为教师制作的宣传海报需要“插入艺术字”。课后,你们能不能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设计一组漂亮的与众不同的艺术字为老师宣传造势呢?学习任务从 “插入艺术字”——“调整艺术字”——“设计一组漂亮的艺术字”,从基本性任务到提高性任务到开放性任务,层次不断加深,要求不断提高。
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工具,广泛运用于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在设计任务时我们要考虑其可操作性、实用性、开放性,要选择贴近学生学习和生活实际的任务,让学生意识到应用信息技术能够更好地为学习、生活服务。《插入艺术字》此课中让学生为自己喜爱老师的宣传海报设计艺术字,这个任务对学生来说充满挑战也充满意义。当学生为心爱的教师设计出一组精美的艺术字的同时,他们边感受到了应用信息技术给他们带来的自信和快乐。
在“任务驱动式”教学中,教师要始终要把握教学的目的不是为了完成“任务”,而是为了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索;是为了让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并为其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