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布学宽先生二三事

来源 :精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vy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在收集先父遗存、查阅有关资料、走访知情前辈时,发现先父布学宽先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一些颇有价值的史料。虽然这段难忘的历史已经过去,但我认为,仍有回顾的必要与教育的意义。抗战时期,先父作为太谷铭贤学校的一名普通的自术教员,虽未能直接上战场杀敌,也没有轰轰烈烈的惊人之举,但是,依然保持了爱国抗日的民族大节、视死如归的凛然正气,也有着高尚的表现值得称颂。对于他的品节和事迹,我们后辈晚学理应挖掘与研究,继承与学习。适逢伟大的抗日战争胜利65周年纪念日到来之际,笔者根据有关历史资料和当事人回忆,现将先父布学宽先生抗日战争时期的点滴事迹,整理记录,以示怀念与景仰。
  
  一、倡导国术救国
  
  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军侵占东北,飞机乱轰,平津告急,日寇亡我之心昭然若揭。国难当头,广大民众义愤填膺。消息传来,我县武林志士,一致呼吁“抗日救国”。父亲则以形意拳掌门人身份的实际行动,联合我县有志同仁,极力倡导国术救国。他认为,“抗日救国,必须有强壮的体魄。没有好的身体,则没有坚强的意志与吃苦耐劳的精神,抗日救国只能是空谈。大敌当前,与其信口空谈,不如实地做去。”在这一思想指导下,父亲的得意门生杜级三(笔名急删)于民国廿年(1931年)10月11日,在《太谷星期报》上发表“国术救国”一文。文章充满爱国激情,以犀利的语言呼吁:“睹事局之糜烂,痛恨倭奴于骨髓,不共戴天,誓雪国耻,为国复仇,国术是赖,强种救国,固以此为当务之急也。”并发起成立国术研究社,公开声明:“打破自私自利的门派观念,每星期日上午九时与每月之初一日,教师布子容(学宽)先生及诸大名师,在西街寄卖社公开授拳。”以期强国强种,唤起民众,组织力量,团结一致,打倒倭奴,充分表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当时,此一救国热忱之举,“虽仅小规模之举动,而波动所及,影响非凡”。不难看出,以先父布学宽先生为首的我县武林人士的爱国抗日凛然之气也显不可侵犯之概。
  
  二、支持学生抗日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山西局势岌岌可危。全国上下一片沸腾,抗日烽火四起,太谷铭贤学校师生也应时成立了“抗敌救援队”,不少师生走出校门,杀向社会,宣传民众,抗日救亡活动十分活跃。为保存学校实力,校董事会决定:“学校整体南迁四川,成立校产保护委员会,留下李文华、陈竞之、布学宽三人负责学校管理。”期间,父亲以人品大节为根本,蓄须明志,并以积极的爱国热情,具体支持进步师生的抗日行动。在《山西铭贤学校办学述评》一书,第九章“名师荟萃”中,关于父亲的情况有这样的一段记述:“1937年后,布学宽的弟子们与日寇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如侯维煜、王大任、仝玉一、吴德凯、吕东宾、李士荣、郭振武等,有关他们的故事铭记史册。”
  据原山西农业大学副校长吕效吾教授和原山西省委书记王大任同志回忆讲述:“11月初,太谷沦陷。爱好武术的青年师生受布学宽老师爱国抗日思想的影响,纷纷投笔从戎,参加到抗日救国的行列中。当时,铭贤师生马定夫、王大任、仝玉一、朱霖、吕东宾、李斯宁(士荣)、吴德凯、翟淑英等三十多人,参加了太谷人民抗日游击队、开赴南山,坚持抗战,都曾得到布学宽老师的鼓励和支持。而且,吕东宾和李斯宁还与布学宽老师商量好,以太谷县抗日总动员委员会的名义‘借枪’,从布学宽老师的手中秘密取走二十多支军训步枪。”当时,父亲在校不仅教练国术,而且,还保管着学校的武术器械和军训步枪。为了支持学生们的抗日爱国行动,毅然把自己保管的二十多支步枪亲手交给了地方抗日武装,为壮大太谷抗日游击队的力量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另外,受父亲爱国思想影响的学生中,有一位特别值得怀念的弟子名叫胡光(胡殿基)。平时,胡光就常听父亲讲岳飞精忠报国的故事,受其影响,不仅热爱武术,而且,品学兼优,思想进步,是一位不可多得的热血爱国青年。1937年在随铭贤学校南迁途中,甘愿放弃求学机会,经西安转去延安,参加陕北公学,加入革命队伍。后受上级派遣回谷,担任榆太路西县委书记。1941年,在一次掩护县长吕惠民同志脱险的战斗中,壮烈牺牲,年仅24岁。先父生前每当谈起胡光,总是深情怀念、赞誉有嘉,再三叮嘱我们,一定要学习他的爱国爱乡精神,以祖国利益为重,好好工作,忠心报国。至今犹言在耳,不敢忘记。
  
  三、敌工站的内线
  
  1940年,抗战处于极其困难的时期。上级派王克文、苗枫等领导来太谷帮助工作时,就常常住在笔者的姨夫牛殿英(烈士)的家里。先父与苗枫等好友,一直保持着联系,秘密工作,坚持抗日斗争。为了有效打击日军,1943年,党中央提出大力发展民族统一战线,争取团结更多的群众,为抗战服务。时任太谷县六区区长、城市敌工站站长的要进之同志,利用和武术界众多朋友的关系,积极发展我党内线关系。据要进之同志讲述,“武术界的朋友们豪侠尚义,讲义气、爱国爱乡、有正义感。不少武术界人士都经他发展为我党内线关系。如布学宽及其门下闫芝兰、安玉山、李三元还有王耒虎的弟子白少林等。”在要进之同志领导下,先父利用武术界广泛的师徒关系,收集敌伪活动的情报,营救保释抗日革命同志脱险等,做了许多有益于抗日救国、不为人知的工作。根据上级关于“敌工站内线关系要秘密隐蔽,长期潜伏,不到关键时刻,绝对不能公开”的指示精神,这批我党内线关系始终未公开身份。但是,武术界的这支“无形”队伍,也是不可低估的抗日力量。同时,先父与结拜兄弟魏生馨保持着紧密联系,为太谷情报联络站收集传递情报,组织提供物资,营救爱国人士等也做了不少的具体工作。
  
  四、保护车师纪念碑
  
  1925年形意拳大师车毅斋的门徒为其师立碑纪念。1937年11月太谷沦陷之后,因碑文中有“遇日人较剑术,倭败失沮”之词,当时健在的布学宽、刘俭及其弟子们便将纪念碑掩埋保护起来。1939年,日军得知,车毅斋纪念碑中记载有日人败于我武术家之手的羞耻,便追查此碑下落,欲毁其证。这里需要插叙一下:“车毅斋大师于清光绪年间,在天津曾以形意剑术击败日人,而名振武林。在《车毅斋纪念碑记》中有这样一段记述:‘尝游津,遇日人,知毅斋名。较剑术。日人奋然临,毅斋慢然应,倭败失沮’。”盖指上述史实。侵华日军欲毁此碑,曾派日伪汉奸三次到铭贤学校,威逼利诱先父,说出石碑下落,交出碑石,均遭严词拒绝,表现了铁骨铮铮的民族气节。
  结束语:新中国建立后,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更加激发了先父爱国爱乡之热情。由于先父对革命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党和政府也给予了崇高的荣誉和地位,受到了人民的尊重。从1952年始,77岁的布学宽先生连续四届被选为太谷县人民代表、太谷县人民政府委员、人委会委员、第一至第四届县政协委员。作为太谷文化艺术届的名人,他不顾年事已高,积极参政议政,热心于社会公共事业,把爱国爱乡之情付诸于行动,把一生奉献于社会,奉献于党,奉献于人民,在抗日斗争和形意拳的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今天,我们回忆重温这段历史,就是要牢记祖国山河破碎之痛,牢记那段团结抗日、浴血奋战的悲壮历史,牢记那些以身殉国、英勇抗日的革命英雄,以树立我中华民族之浩然正气。1996年,在纪念布学宽先生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时任晋中行署副专员的李福林同志和原任地委党校副校长的赵荣达教授这样讲:“我们纪念布学宽先生就是要学习他爱国、尚武、敬业的精神,就是要把布先生爱祖国、爱家乡的高尚品德和思想继承下来,把我们太谷建设好,把我们晋中建设好,把我们山西建设好。我们应该从布先生的身上得到这个启示。”我想这也是我们今天回顾这段历史而具有的现实意义。
其他文献
赞黄飞鸿  荷戈英雄原黄无几,黄公侠事应叹息。  尚说木棉花开早,兴国洪拳赖传衣。  赞铁桥三  立身南国刀剑林,天下英雄独迈群。  铁线一艺霸气横,洪拳还看百态新。  赞林世荣  虎鹤双鸣真倜傥,名满南粤老更狂。  铁线自把英才钓,人生何幸歌沧浪。  赠《精武》百杰黄达生  君家洪拳睨飞云,日月并行大业新。  尚武精神天下志,不愧炎黄好子孙。  赠《精武》百杰周至藐  论君长棍艺最精,铁肠侠气厌
期刊
狗拳属于我国南方少林拳系之稀有拳种,属女子创拳。据传,佛门尼姑考虑到身材、气力在格斗上的劣势,便从日常佛事的屈膝、盘腿打坐等姿势的基础上,另辟蹊径,感悟、吸收犬类撕咬、打斗时敏捷扑跌、翻滚的身法,扬长避短,创出以灵巧轻捷、一反常规的偏门制敌法宝,成为密不外传的护庵之术。后流传于民间,经历代狗拳先辈的传承、诠释、发展,逐渐演化为不同技术风格的格斗体系。  狗拳分为上、中、下三盘,尤其以中、下盘的防守
期刊
“开门”八极拳,仅两个字,就把八极拳的整个要义的真谛涵括了。用字简朴,精确明了,玄机深处觅真谛。不是人们所理解的那样,“开门”就是开个门立个户,广收门徒而矣。如果粗浅理解为“开门”是为广收天下门徒的话,中国历史至今已有近二百个拳种。哪一个拳种又不是立了户广收天下门徒呢?何需解释。这是人人皆知的道理。不知不怪,千万注意,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要随随便便地说,以免误导于人,造成“懵懂传懵懂,一传两
期刊
大约是十五六年前的一个周末,我照例很早就来到了小河沿,一个人先练起拳,过了一会儿,一鸣和铁森先生就陆续来了。铁森先生显得很兴奋地问我:“看过苌乃周的书吗?那可是内家拳的真东西!”我说:“十年前就看过了。”他有点不高兴了:“你怎么不早告诉我?”这个时候善德先生也来了,善德先生学识渊博、很有武学修养,于是我们四个人就谈论起了《苌氏武技书》。  2010年,《苌氏武技书》终于又再版了,这是武学修炼者的幸
期刊
在广东省武术协会领导的支持和关怀下,经广东省体育局批准,广东省民政厅于2010年4月7日核准了广东省武术协会洪拳专业委员会的注册登记,正式成为广东省武术协会的下属机构,在广东省范围内组织开展武术的交流和比赛。  作为一个流行了近三百年的拳种,它的传承人和爱好者遍布南粤大地,并由省、港、澳的华侨把它带到了世界各地。洪拳一岭南武术最大的流派之一,今天终于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平台。  我们将在这个平台上开
期刊
兴国洪拳,雄直岭南。  长棍睥睨四海,大德熏风一片。  蜚声国际拳坛,传播文化攸关。  其拳甚重修身,可抒发爱国激情;  斯人专志苦行,能铲尽世间不平。  智者曰:“阳刚干气象,强种关兴亡。”  勇者曰:“热血男儿汉,英雄白云上。”  仁者曰:“精神昭日月,山岳岂能遮。”  我辈慷慨激昂道:“昌盛我中华,何惜心与血!”  贤哲云此拳,功开起衰先。  尚武精神在,豪迈发奇采。  当年飞鸿意气凌寰宇,
期刊
锣鼓激扬跃龙狮。  羊城亚运聚英贤;  岭南洪家添盛事。  百年红楼展新颜。  2010年8月21日下午,广州市荔湾区红楼路8号,彩旗招展,锣鼓震天,麒麟、醒狮起舞,迎接前来参加广东省武术协会洪拳专业委员会成立庆典暨广州市武术协会洪家拳会三周年志庆的省、港、澳、海外各界嘉宾。有近百年历史的广州平民游泳场——海角红楼,今天旧貌变新颜,焕然一新。  在本会黄达生主任的迎请下,著名武术家陈昌棉老师、澳门
期刊
民国十七年(1928年)7月1日,江苏省国术馆正式成立。7月27日,镇江正式成为江苏省省会。江苏省国术馆于1929年2月19日迁至镇江办公,地点在新西门阳彭山北五省会馆(解放后曾为无线电专用设备厂)。孙禄堂时任教务长,因谈《易经》与镇江三学(医学、易学、佛学)博士陈健侯相识,后陈给他治好了痰中带血的宿疾。孙师既佩服其医技高明,又视其筋骨柔韧,步履轻捷矫健,学养高,善谈吐,举止温文尔雅,有儒者风度,
期刊
“老三本”,指李亦畲手出的三本太极拳谱。李亦畲,名经论,字亦畲。生于清道光十三年(1833年)。卒于光绪十八年(1892年),直隶广平府永年县西街(今河北省永年县广府镇西街)人。邑庠生。候选巡检。博学多才,精中医,嗜拳术。咸丰癸丑(1853年)随母舅武禹襄(1812~1880年)学习太极拳(时称“绵拳”、“粘拳”、“软拳”、“黏拳”等),二十余年,尽得其传。复以毕生精力苦心钻研,“凡一举一动,无时
期刊
李龙彪先生,号凤池。1903年,出生于山东济宁(古称任城),一个回族武术世家里。清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李龙彪先生受家风习武熏陶,随李氏查拳代表人、清末著名武术家、父亲李恩聚习练李氏查拳及刀、枪、棍、棒,成为李氏查拳第五代正宗传人。  幼年的李龙彪天质聪明伶俐,在父亲李恩聚的严厉教诲下,起早摸黑,在教场上摔打滚爬,斗转星移,积功渐成,将祖传的武艺都收入囊中。1913年,十岁的李龙彪随父亲来到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