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今的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上仍不乏教师在台上大唱独角戏,“精心指导”着学生进行篇章结构的机械分解和组合,费尽心思地对语文知识结构和语文能力层次进行全面而具体的量化,更有甚者几乎抛开课本大搞“题海战术”。这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轻读重讲的弊病,使原本有情有趣、有滋有味的语文课变成了白水萝卜汤,成了学生厌烦头疼的课程。
语文阅读教学重点培养的是学生的感悟、理解、鉴赏能力,而这几种能力的获得所依靠的就是学生在读中的体验和感知。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的“三本五重教学法”(以人为本、以读为本、以创为本,重情趣、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重习惯),就强调了学生“读”的功效。他说“语文教学就是要以学生诵读原文的练习为主线,就是通过多种方式联系学生的原有知识和经验去领悟课文的内涵。”
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如何贯彻与落实《语文课程标准》中以读为本、以人为本的思想,是我在语文教学中不断思考的问题。在教学实践中,我运用“以读为主,以读促悟”的思想,采用“三步导读”课堂模式,以读为主线,培养学生感悟、理解、鉴赏能力。
三步导读课堂模式是指在强调整体阅读的基础上,形成的“初读—研读—品读”的三步导读阅读教学模式。
初读主要是指引导学生通过快速阅读,疏通文意,整体感知,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情感基调等。
研读的主要内容一是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去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往细处说就是注意作品的整体构思、贯穿线索,注意各个部分和各个方面之间的关联与安排,从作品实际出发注意时代氛围、社会环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二是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注意散文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手法的灵活性;注意小说中人物、情节、环境构成的形象世界;注意诗歌的意象和美感;注意戏剧中矛盾冲突的设置;三是引导学生发现文章的闪光之点,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自主解决问题。
品读是在对课文基本内容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更高层次的阅读,是一种鉴赏性的阅读,着重对作品的感受、分析和评价。在此环节中教者要着重引导学生从思想性的角度去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从艺术性的角度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要引导学生欣赏作品的形象,要求把握作品中塑造的人物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要求注意作品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尤其是运用比喻、象征等手法表达的言外之意;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要求理解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统一体现;并让学生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要求对作品表现的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的内涵作出评价。
《离太阳最近的树》是毕淑敏的一篇富有情感美的散文。在这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就是以“三步导读”为课堂模式,以“读”为主要方式,以“读中悟情”“读中悟理”为目标,培养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理解概括能力和鉴赏能力的。
我在导入新课后,让学生初读文章,走近作品,感受情感。在这个环节中学生自由诵读课文,思考作者在文中表达了哪些思想情感。学生通过诵读文本,整体把握作者对红柳的赞美之情和对红柳的命运的同情、悲叹。
在学生整体把握了作品中的情感后,我让学生品读文本,走进作品,披文入情。这一环节是本课的重点,我主要设计了两个步骤:一是请学生找出作者赞颂红柳的内容有感情的朗读出来并说说喜欢的理由,以让学生感受赞颂之情;一是请学生分角色朗读司务长和“我”的一段对话,体悟作者的悲叹之情。
最后我让学生研读文本,走出作品,体验反思。这环节中我请学生结合全文内容,反复研读文章的最后一句话:“我会看着自己的手,觉得上面有绿色的血迹。无论我们曾经有多少神圣的理由,今天都要向红柳忏悔”,以探究作者的创作意图,在“读中悟理”。
现代文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要积极引导学生有兴趣的自读,要让学生在教师精心设计好的问题的引导下通过合作探究,用心地读,要在品味、欣赏中领悟文本的真谛。也只有这样,语文教学才会充满生机和活力!
语文阅读教学重点培养的是学生的感悟、理解、鉴赏能力,而这几种能力的获得所依靠的就是学生在读中的体验和感知。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的“三本五重教学法”(以人为本、以读为本、以创为本,重情趣、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重习惯),就强调了学生“读”的功效。他说“语文教学就是要以学生诵读原文的练习为主线,就是通过多种方式联系学生的原有知识和经验去领悟课文的内涵。”
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如何贯彻与落实《语文课程标准》中以读为本、以人为本的思想,是我在语文教学中不断思考的问题。在教学实践中,我运用“以读为主,以读促悟”的思想,采用“三步导读”课堂模式,以读为主线,培养学生感悟、理解、鉴赏能力。
三步导读课堂模式是指在强调整体阅读的基础上,形成的“初读—研读—品读”的三步导读阅读教学模式。
初读主要是指引导学生通过快速阅读,疏通文意,整体感知,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情感基调等。
研读的主要内容一是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去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往细处说就是注意作品的整体构思、贯穿线索,注意各个部分和各个方面之间的关联与安排,从作品实际出发注意时代氛围、社会环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二是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注意散文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手法的灵活性;注意小说中人物、情节、环境构成的形象世界;注意诗歌的意象和美感;注意戏剧中矛盾冲突的设置;三是引导学生发现文章的闪光之点,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自主解决问题。
品读是在对课文基本内容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更高层次的阅读,是一种鉴赏性的阅读,着重对作品的感受、分析和评价。在此环节中教者要着重引导学生从思想性的角度去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从艺术性的角度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要引导学生欣赏作品的形象,要求把握作品中塑造的人物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要求注意作品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尤其是运用比喻、象征等手法表达的言外之意;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要求理解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统一体现;并让学生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要求对作品表现的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的内涵作出评价。
《离太阳最近的树》是毕淑敏的一篇富有情感美的散文。在这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就是以“三步导读”为课堂模式,以“读”为主要方式,以“读中悟情”“读中悟理”为目标,培养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理解概括能力和鉴赏能力的。
我在导入新课后,让学生初读文章,走近作品,感受情感。在这个环节中学生自由诵读课文,思考作者在文中表达了哪些思想情感。学生通过诵读文本,整体把握作者对红柳的赞美之情和对红柳的命运的同情、悲叹。
在学生整体把握了作品中的情感后,我让学生品读文本,走进作品,披文入情。这一环节是本课的重点,我主要设计了两个步骤:一是请学生找出作者赞颂红柳的内容有感情的朗读出来并说说喜欢的理由,以让学生感受赞颂之情;一是请学生分角色朗读司务长和“我”的一段对话,体悟作者的悲叹之情。
最后我让学生研读文本,走出作品,体验反思。这环节中我请学生结合全文内容,反复研读文章的最后一句话:“我会看着自己的手,觉得上面有绿色的血迹。无论我们曾经有多少神圣的理由,今天都要向红柳忏悔”,以探究作者的创作意图,在“读中悟理”。
现代文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要积极引导学生有兴趣的自读,要让学生在教师精心设计好的问题的引导下通过合作探究,用心地读,要在品味、欣赏中领悟文本的真谛。也只有这样,语文教学才会充满生机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