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县域经济中企业发展现状
(一)县城企业根植县城经济的局限性,管理水平落后,企业发展受限
城乡二元结构以及我国长期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等多重约束给县域经济留下的顽症,使得县域经济不仅欠发达,而且不完整。由于规模较小,比较封闭、内部市场较为狭窄,且受资源、市场、信息、资金、科技、管理水平以及软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县域经济发展动力不足,发展较为困难。其发展目标所必须的各种资源量与县域内可提供的资源量之间存在较大的缺口,突出表现为:资金缺口、技术缺口、人才缺口、信息缺口和市场缺口。在此环境下成长的县域企业,主要以农业、加工业以及低配套性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产品大部分为基础性消费产品,准入门槛较低。由于具有县域经济的上述局限性和劣势,以至其管理水平较为落后,战略调整较为困难,企业发展滞后。
(二)县城企业对地方政府依赖性较强,自主经营受限
县域经济是政府“拍板型”经济,与政府联系较为紧密。县域经济中的企业布局结构及其发展途径,多是通过政府行为把有关资源开发、资源利用、产品创新、企业生产、产品销售等有关部门协调统一在一起,以贸工农、农工商一体化的形式进行生产。由于企业发展对地方政策的依赖性,促成政企并未真正分开,企业管理决策多受制于政府。
二、县域企业的管理与发展问题探讨
下文以某腐乳酿造有限公司为例,探讨县域企业在政府与企业自身双重管理主体治理之下的经营发展状况,分析县域企业的管理怪圈。
(一)企业概况
某腐乳酿造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主体已经消亡的企业。其兴,成于政府治理与企业管理;其亡,亦败于政府干预。公司原是一家农副产品加工型企业,主要生产具有悠久历史的地方传统土特产品,同时生产酱油、食醋、复合调味料等产品,在当地及长江流域享有极高的知名度。其主导产品豆腐乳系中华著名特产,享誉国内外,产销规模在国内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是地方政府农业产业化扶持发展的重点企业之一。
(二)政府干预中的企业管理及成效
1、管理怪圈之一——决策怪圈
企业中的行政人决策。政府对企业的干预使得企业决策变成了企业中的行政人决策,其目标导向和决策标准均以“行政人”利益为基准,往往忽视多个备选方案的开发,而以行政思维直接“拍板”,以行政人理性追求满意的决策效果。
行政人决策有违科学管理原理,于企业而言是拔苗助长。该公司的规模和产品及生产经营特点决定了其营销战略应以当地及长江沿线市场为主,兼顾开拓国内其它市场。但是,其行政辖管部门商业委员会,挂牌对外贸易经济局,主管全县商贸流通、餐饮服务业、食品工业、外经外贸。因此,部门的行政考核目标成为了企业发展导向。在商业委员会的组织下,该公司腐乳成功进入香港市场。然而,“进人”并非意味着完全“打人”,为数甚微的产品未经市场调研而仅凭政府力量的市场融入,只能是昙花一现。该公司放弃国内市场的供不应求而迎合政府利益调整战略方向,必然损失不小。
2、管理怪圈之二——政府计划
首先是企业与产品文化的发掘。该公司本应重视其原有文化的保留和产品的历史传承与创新,但企业对政府的一贯依赖以及政府计划体制下的包揽惯性,使得企业计划逆向发展,成为“先政府计划后企业响应”,违背了企业自主管理原则。其次是产品发展战略。主导产品豆腐乳的产品特性决定其存放愈久味道愈美,存放六至十年的产品将是脍炙人口。鉴于此,该企业可类比国内酒类厂家的产品定价和定位策略,按存放年限定价,以区分产品档次,优化产品结构,从而改变传统腐乳生产繁琐、利润微薄的状况。然而,由于该公司生产规模与资金周转和厂房利用受限,加之政府的短期政绩导向与“面子工程”的影响,该公司并未大规模储藏年限长久的优质品。少量的存品在政府指导下,多内部自用,不对外销售,即:送相关部门检测、政府礼品与市场展销时取用。
(三)企业管理寻踪
尽管县域企业发展带有相当浓厚的政府干预烙印,但就其自身发展而言,仍然有许多值得追寻的先进管理经验和技术创新意识。它们在依赖与挣脱的夹缝中生存。
1、组织及其发展变迁
组织构建及变迁。该公司的部门调整与扩展,伴有浓厚的时代色彩,同时也与企业生产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科技进步以及市场环境的要求息息相关。如1997年在国企改革大潮中,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而进行的第一次企业改制,其后产生董事会和监事会,于企业发展而言,具有积极的意义。而生技科与供销科的分别调整,拆分为:生产科、技术科、供应科、销售科四部门,表明规模日益扩大的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其职能部门必然走向专业化、精细化,以利于工作开展。
尽管组织结构的七种基本类型各有千秋,但在现实生活中,一个企业的组织结构不可能是单一的模式而固定不变。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其结构可能会发生变化,在未成形之前,可能兼具几种组织类型特征。该企业在职能部门制的基础上向产品事业部制方向发展。
产业拓展。公司在产品整合与产业横向及纵向拓展方面,初见端倪。尽管或多或少存在政府因素的推动,但在同时期同行业的县域企业中,已算是比较先进的。例如,公司经过市场调研,把握商机,创建了县第一家纯净水厂,使得现有产业横向拓展。
2、科技研发与创新
在自然经济条件下,众多的豆腐乳厂沿袭传统的老法工艺,靠自然发酵,尚未摆脱作坊式痕迹,即使一些较先进的生产厂家,有时也给人一种“香美腐乳,破烂工厂”之感。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科技的日新月异,腐乳的生产情况得到了极大改善,腐乳白坯的生产,从浸泡、洗选、滤浆、压制切块,基本上机械化或半机械化,而且正在朝着自动化的方向发展。由于腐乳生产工序繁多,占地面积大,动用容器设备也多,不仅生产周期较长,劳动强度大,而且难以保证其质量均衡。为克服诸多技术难题,提高产品质量,该公司从20世纪7、80年代起,就开始与诸多高校及科研院所合作。在科技创新与技术研发上,一直走在行业前列。
县域企业是企业管理与政府管理共同作用的产物。其企业特性决定了县域企业发展对地方政府的独有依赖,依靠政府获政策优惠,依靠政府招商引资,依靠政府资源实现企业的拓展。从这个层面来看,县域企业的决策虽归根结底为政府决策,但仍然不可否认地方政府管理下为企业创造的契机以及带来的发展。同时,我们也清晰的看到,县域企业自身管理上的进步表现。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本栏目策划、编辑:曹敏)
(一)县城企业根植县城经济的局限性,管理水平落后,企业发展受限
城乡二元结构以及我国长期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等多重约束给县域经济留下的顽症,使得县域经济不仅欠发达,而且不完整。由于规模较小,比较封闭、内部市场较为狭窄,且受资源、市场、信息、资金、科技、管理水平以及软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县域经济发展动力不足,发展较为困难。其发展目标所必须的各种资源量与县域内可提供的资源量之间存在较大的缺口,突出表现为:资金缺口、技术缺口、人才缺口、信息缺口和市场缺口。在此环境下成长的县域企业,主要以农业、加工业以及低配套性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产品大部分为基础性消费产品,准入门槛较低。由于具有县域经济的上述局限性和劣势,以至其管理水平较为落后,战略调整较为困难,企业发展滞后。
(二)县城企业对地方政府依赖性较强,自主经营受限
县域经济是政府“拍板型”经济,与政府联系较为紧密。县域经济中的企业布局结构及其发展途径,多是通过政府行为把有关资源开发、资源利用、产品创新、企业生产、产品销售等有关部门协调统一在一起,以贸工农、农工商一体化的形式进行生产。由于企业发展对地方政策的依赖性,促成政企并未真正分开,企业管理决策多受制于政府。
二、县域企业的管理与发展问题探讨
下文以某腐乳酿造有限公司为例,探讨县域企业在政府与企业自身双重管理主体治理之下的经营发展状况,分析县域企业的管理怪圈。
(一)企业概况
某腐乳酿造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主体已经消亡的企业。其兴,成于政府治理与企业管理;其亡,亦败于政府干预。公司原是一家农副产品加工型企业,主要生产具有悠久历史的地方传统土特产品,同时生产酱油、食醋、复合调味料等产品,在当地及长江流域享有极高的知名度。其主导产品豆腐乳系中华著名特产,享誉国内外,产销规模在国内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是地方政府农业产业化扶持发展的重点企业之一。
(二)政府干预中的企业管理及成效
1、管理怪圈之一——决策怪圈
企业中的行政人决策。政府对企业的干预使得企业决策变成了企业中的行政人决策,其目标导向和决策标准均以“行政人”利益为基准,往往忽视多个备选方案的开发,而以行政思维直接“拍板”,以行政人理性追求满意的决策效果。
行政人决策有违科学管理原理,于企业而言是拔苗助长。该公司的规模和产品及生产经营特点决定了其营销战略应以当地及长江沿线市场为主,兼顾开拓国内其它市场。但是,其行政辖管部门商业委员会,挂牌对外贸易经济局,主管全县商贸流通、餐饮服务业、食品工业、外经外贸。因此,部门的行政考核目标成为了企业发展导向。在商业委员会的组织下,该公司腐乳成功进入香港市场。然而,“进人”并非意味着完全“打人”,为数甚微的产品未经市场调研而仅凭政府力量的市场融入,只能是昙花一现。该公司放弃国内市场的供不应求而迎合政府利益调整战略方向,必然损失不小。
2、管理怪圈之二——政府计划
首先是企业与产品文化的发掘。该公司本应重视其原有文化的保留和产品的历史传承与创新,但企业对政府的一贯依赖以及政府计划体制下的包揽惯性,使得企业计划逆向发展,成为“先政府计划后企业响应”,违背了企业自主管理原则。其次是产品发展战略。主导产品豆腐乳的产品特性决定其存放愈久味道愈美,存放六至十年的产品将是脍炙人口。鉴于此,该企业可类比国内酒类厂家的产品定价和定位策略,按存放年限定价,以区分产品档次,优化产品结构,从而改变传统腐乳生产繁琐、利润微薄的状况。然而,由于该公司生产规模与资金周转和厂房利用受限,加之政府的短期政绩导向与“面子工程”的影响,该公司并未大规模储藏年限长久的优质品。少量的存品在政府指导下,多内部自用,不对外销售,即:送相关部门检测、政府礼品与市场展销时取用。
(三)企业管理寻踪
尽管县域企业发展带有相当浓厚的政府干预烙印,但就其自身发展而言,仍然有许多值得追寻的先进管理经验和技术创新意识。它们在依赖与挣脱的夹缝中生存。
1、组织及其发展变迁
组织构建及变迁。该公司的部门调整与扩展,伴有浓厚的时代色彩,同时也与企业生产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科技进步以及市场环境的要求息息相关。如1997年在国企改革大潮中,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而进行的第一次企业改制,其后产生董事会和监事会,于企业发展而言,具有积极的意义。而生技科与供销科的分别调整,拆分为:生产科、技术科、供应科、销售科四部门,表明规模日益扩大的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其职能部门必然走向专业化、精细化,以利于工作开展。
尽管组织结构的七种基本类型各有千秋,但在现实生活中,一个企业的组织结构不可能是单一的模式而固定不变。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其结构可能会发生变化,在未成形之前,可能兼具几种组织类型特征。该企业在职能部门制的基础上向产品事业部制方向发展。
产业拓展。公司在产品整合与产业横向及纵向拓展方面,初见端倪。尽管或多或少存在政府因素的推动,但在同时期同行业的县域企业中,已算是比较先进的。例如,公司经过市场调研,把握商机,创建了县第一家纯净水厂,使得现有产业横向拓展。
2、科技研发与创新
在自然经济条件下,众多的豆腐乳厂沿袭传统的老法工艺,靠自然发酵,尚未摆脱作坊式痕迹,即使一些较先进的生产厂家,有时也给人一种“香美腐乳,破烂工厂”之感。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科技的日新月异,腐乳的生产情况得到了极大改善,腐乳白坯的生产,从浸泡、洗选、滤浆、压制切块,基本上机械化或半机械化,而且正在朝着自动化的方向发展。由于腐乳生产工序繁多,占地面积大,动用容器设备也多,不仅生产周期较长,劳动强度大,而且难以保证其质量均衡。为克服诸多技术难题,提高产品质量,该公司从20世纪7、80年代起,就开始与诸多高校及科研院所合作。在科技创新与技术研发上,一直走在行业前列。
县域企业是企业管理与政府管理共同作用的产物。其企业特性决定了县域企业发展对地方政府的独有依赖,依靠政府获政策优惠,依靠政府招商引资,依靠政府资源实现企业的拓展。从这个层面来看,县域企业的决策虽归根结底为政府决策,但仍然不可否认地方政府管理下为企业创造的契机以及带来的发展。同时,我们也清晰的看到,县域企业自身管理上的进步表现。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本栏目策划、编辑:曹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