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书法文化博大精深,书法教育独树一帜。我们可以在教育中帮助学生获得积极学习的态度,培养体验感悟的能力,激发创优创新的意识,追求品质做人的境界,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关键词】核心素养;知识;能力;品质
【中图分类号】J29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20-0010-02
【作者简介】王铭波,江苏省无锡兰亭小学(江苏无锡,214011)校长,中学高级教师。
教育部2014年3月颁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重要任务的意见》,提出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概念。从价值取向上看,它反映了国家和社会公认的价值观。从指标选取上看,它既注重学科基础,也关注个体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个人终身发展所必备的素养。因此,核心素养的培养正积极地引领、指导学科课程的教学,彰显独有的育人价值,自觉为人的终身发展服务。
书法以汉字书写作为表现形式,是汉字文化的重要载体,充分展示出汉字艺术的美学意蕴与文化内涵。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文法学院吴鸿清教授早就提出“书法不仅是‘艺术’,更是文化,修炼人身心的文化”。笔者以为,随着书法教育的重拾与再次普及,除去书法技能的培养目标以外,其特有的文化价值、教育价值的魅力应该为我们所重视,书法教育核心素养培养的着力点和路径究竟是什么?作为一所省书法特色学校,我们进行了一些思考和尝试。
一、获取积极学习的态度
识字与写字,是学生系统接受文化教育的开始,是小学阶段语文和书法课程的起始目标。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规定:中小学书法教育要注重基本书写技能的培养,不断提高书写水平。教学生学会规范书写基本笔画和偏旁部首,美观组合众多笔画及间架结构,这些技能是书法教育核心素养的基石。但机械的练习,相对枯燥,因此我们非常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倡自主学习自能习得,积极尝试运用各种现代手段,生动形象地带领学生步入书道之门,比如通过创编大量朗朗上口的书写要领口诀,优化课堂教学内容,加深对字形的理解与识记,方便学生掌握;比如通过部件拆组的实验研究,优化课堂教学的策略,快速掌握汉字结构组合规律,提高学生书写水平……但不管手段多丰富,兴趣多浓厚,技能的获得与功夫的投入还是成正比关系的。纵观中国古代书法史,汉代著名书法家——“草圣”张芝“池水尽墨”的故事广为流传,“写尽八缸水,砚染涝池黑”的典故更是给我们后人以形象的启迪。众多书家为了得到笔法的真传,寻碑访友,所下功夫之大非凡人能及,所获功力之深正是长年累月持之以恒的成果。帮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获取知识的态度,正是学生终身发展必不可少的关键素养。当尝到学习的甜头,在“我要学”“我会学”的良好状态之下再去逐步培养学生肯下功夫的态度和习惯将事半功倍。
二、培养体验感悟的能力
核心素养扎根于传统文化中。我们要让传统文化走进课堂,走向学生,走近生活,要把最本原的学习内容还给学生,把体验感悟的学习方式教给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直接面对其本质,在充分的浸润中深刻感悟,在深刻的感悟中不断生发出新的思维。通过书写、欣赏体悟技法与神韵,通过文化体验感悟文化内涵,从而提升综合素养。首先在课堂上,我们指导学生不断地与古人对话,时刻有一颗“悟”的心。比如笔画的长短,粗细的变化,字与字之间的呼应关系,整个章法的谋篇布局等。其次我们重视对学生进行名家名帖的赏析,在学校大厅用大理石墙面雕刻了王羲之巨幅《兰亭集序》,呈现雅士超人的风格,在体验馆、陈列馆中分别装裱出天下三大行书的另两部,《寒食帖》为苏轼撰诗并书,他将心境情感的变换寓于点、线等笔画的变化中,或中锋,或侧锋,转换多变,顺手断连,浑然天成,是学士才子的风格。唐代颜真卿《祭侄稿》则是至哲贤达的风格。赏帖,是领略书法艺术高妙神韵的好途径,在领悟美欣赏美的过程中受到熏陶、感染和教育。再者,我们建造书法教育体验馆,陈列区中分类陈列着笔墨纸砚以及与文字、书法相关的历代典型器物、碑拓、印章等,学生穿梭其中,套用一句时髦的话便是“穿越”,古韵飘来,神韵再现;体验区各类体验项目如印刷、碑拓、毛笔、宣纸的制作、书画托裱、简单刻章等让学生直面华夏文化的博大精深,领略古代人民的智慧,心灵得到滋养,底蕴得到深厚。让学生课内课外,不断地悟,不断地想,“生发”也就成了必然。
三、激发创优创新的意识
核心素养强调的不只是知识和技能,更是获取知识的能力。当传统的书法文化从历史中走来,如何在瞬息万变的当今社会继续发挥其更大的育人功效,我们如何对其应有的文化精髓充分挖掘与传播并不断地延伸?在一系列追问中,我们明晰:除了传承,更要植入创优与创新的思路,开创现代书法教育的新路径,培养学生创新人格、创新思维,造就既有传统底蕴又具创新能力的现代人。学校着力于创新建构书法特色文化,在特色传承和改造中形成文化生态,在特色发展和融合中优化文化功能,在特色渗透和互动中提升文化品质,努力把书法文化做大、做优、做特、做强。我们以书法为圆心,整合各科元素,探索与古典诗词、国学诵读、绘画、舞蹈、体育等相融合,衍生各类综合拓展课程。如开设“墨舞兰亭”项目,用舞蹈的柔美来表现书法艺术的灵动;与首创“书道拳”课程,以太极的招式来演绎书法的基本运笔;在全国率先探索“数字书法实验”课程,引进全球最先进的WACOM液晶数位屏,逼真模拟软硬笔书写中的笔触、笔锋,学生亲身领略传统与现代的巧妙融合……在学习中,学生逐步发现,原来书法并不是枯燥的习字,她的内容可以如此丰富和多元,她的呈现方式可以如此生动和精彩,她是一个充满魅力的世界,正等待大家去不断的探索与发现,创造并享受。于是,学习的热情被点燃,创新的思维被激发,创造的意识由此开始,“生长”成为必然。
四、追求品质做人的境界
大家都会认同这样一个观点:衡量一个人是否是受过教育,根本标准是品格。它突出一个“品”字,一定要把学生培养成有品质、有品位的人。纵观中国古代书法史,我们可以发现很多大书法家除了流传千古的作品外,其自身的学养品格也同样的出类拔萃。柳公权、欧阳询、苏轼等,能文善吟者不胜枚举。字与人,相辅相成,练字如做人,其字如其人。书法与人品的一脉相承为大家所认同,加强字外功夫的修炼,让诚信、宽容、感恩、礼仪等品质成为每个学生常怀的意识成为必需。我们学校校徽是一笔而成的“兰”字镶嵌于印章之中,其形又是草书“道”字,意谓学校的教育教学之道,为师为生之道;书苑、画苑中王羲之、顾恺之双圣石像耸立,是一座丰碑,令人敬重仰慕,传神的雕刻,值得驻足品味;以毛笔等元素设计“兰兰”“亭亭”男女生吉祥物形象,表达以书育德,培植学生精神品格的目标;各班以吉祥物为原型设计中队文化标识即形象代言,或乐学善思,或诗书气华,或团结奋进……徜徉在学校书法作品陈列馆,小书法家们的墨迹一幅幅整齐地悬挂,力透纸背;穿梭在校园的走廊,一句句“三字经”“论语”等警醒着队员们笃行慎思,锐意进取……校本教材《兰兰亭亭学礼仪》精选古代名人讲礼仪的小故事,用卡通画的形式再现礼仪之邦的美好;录制的众多习字小视频更是从谦逊有礼、服从大局等方面指导“穿插”“避让”等书写技巧。这些无声的人文环境和有形的画面读物如涓涓细流,润泽了队员的气质,涵养了队员的品位。
核心素养是人成长过程中最关键、最重要、不可或缺的素养。书法教育与其他领域的教育一样,其核心素养的内涵包括核心知识、核心能力、核心品质,在大力弘扬有序推进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今天,通过书法教育帮助学生获取技能技巧,学会感悟生成,树立创新意识,修炼人品人格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核心素养;知识;能力;品质
【中图分类号】J29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20-0010-02
【作者简介】王铭波,江苏省无锡兰亭小学(江苏无锡,214011)校长,中学高级教师。
教育部2014年3月颁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重要任务的意见》,提出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概念。从价值取向上看,它反映了国家和社会公认的价值观。从指标选取上看,它既注重学科基础,也关注个体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个人终身发展所必备的素养。因此,核心素养的培养正积极地引领、指导学科课程的教学,彰显独有的育人价值,自觉为人的终身发展服务。
书法以汉字书写作为表现形式,是汉字文化的重要载体,充分展示出汉字艺术的美学意蕴与文化内涵。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文法学院吴鸿清教授早就提出“书法不仅是‘艺术’,更是文化,修炼人身心的文化”。笔者以为,随着书法教育的重拾与再次普及,除去书法技能的培养目标以外,其特有的文化价值、教育价值的魅力应该为我们所重视,书法教育核心素养培养的着力点和路径究竟是什么?作为一所省书法特色学校,我们进行了一些思考和尝试。
一、获取积极学习的态度
识字与写字,是学生系统接受文化教育的开始,是小学阶段语文和书法课程的起始目标。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规定:中小学书法教育要注重基本书写技能的培养,不断提高书写水平。教学生学会规范书写基本笔画和偏旁部首,美观组合众多笔画及间架结构,这些技能是书法教育核心素养的基石。但机械的练习,相对枯燥,因此我们非常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倡自主学习自能习得,积极尝试运用各种现代手段,生动形象地带领学生步入书道之门,比如通过创编大量朗朗上口的书写要领口诀,优化课堂教学内容,加深对字形的理解与识记,方便学生掌握;比如通过部件拆组的实验研究,优化课堂教学的策略,快速掌握汉字结构组合规律,提高学生书写水平……但不管手段多丰富,兴趣多浓厚,技能的获得与功夫的投入还是成正比关系的。纵观中国古代书法史,汉代著名书法家——“草圣”张芝“池水尽墨”的故事广为流传,“写尽八缸水,砚染涝池黑”的典故更是给我们后人以形象的启迪。众多书家为了得到笔法的真传,寻碑访友,所下功夫之大非凡人能及,所获功力之深正是长年累月持之以恒的成果。帮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获取知识的态度,正是学生终身发展必不可少的关键素养。当尝到学习的甜头,在“我要学”“我会学”的良好状态之下再去逐步培养学生肯下功夫的态度和习惯将事半功倍。
二、培养体验感悟的能力
核心素养扎根于传统文化中。我们要让传统文化走进课堂,走向学生,走近生活,要把最本原的学习内容还给学生,把体验感悟的学习方式教给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直接面对其本质,在充分的浸润中深刻感悟,在深刻的感悟中不断生发出新的思维。通过书写、欣赏体悟技法与神韵,通过文化体验感悟文化内涵,从而提升综合素养。首先在课堂上,我们指导学生不断地与古人对话,时刻有一颗“悟”的心。比如笔画的长短,粗细的变化,字与字之间的呼应关系,整个章法的谋篇布局等。其次我们重视对学生进行名家名帖的赏析,在学校大厅用大理石墙面雕刻了王羲之巨幅《兰亭集序》,呈现雅士超人的风格,在体验馆、陈列馆中分别装裱出天下三大行书的另两部,《寒食帖》为苏轼撰诗并书,他将心境情感的变换寓于点、线等笔画的变化中,或中锋,或侧锋,转换多变,顺手断连,浑然天成,是学士才子的风格。唐代颜真卿《祭侄稿》则是至哲贤达的风格。赏帖,是领略书法艺术高妙神韵的好途径,在领悟美欣赏美的过程中受到熏陶、感染和教育。再者,我们建造书法教育体验馆,陈列区中分类陈列着笔墨纸砚以及与文字、书法相关的历代典型器物、碑拓、印章等,学生穿梭其中,套用一句时髦的话便是“穿越”,古韵飘来,神韵再现;体验区各类体验项目如印刷、碑拓、毛笔、宣纸的制作、书画托裱、简单刻章等让学生直面华夏文化的博大精深,领略古代人民的智慧,心灵得到滋养,底蕴得到深厚。让学生课内课外,不断地悟,不断地想,“生发”也就成了必然。
三、激发创优创新的意识
核心素养强调的不只是知识和技能,更是获取知识的能力。当传统的书法文化从历史中走来,如何在瞬息万变的当今社会继续发挥其更大的育人功效,我们如何对其应有的文化精髓充分挖掘与传播并不断地延伸?在一系列追问中,我们明晰:除了传承,更要植入创优与创新的思路,开创现代书法教育的新路径,培养学生创新人格、创新思维,造就既有传统底蕴又具创新能力的现代人。学校着力于创新建构书法特色文化,在特色传承和改造中形成文化生态,在特色发展和融合中优化文化功能,在特色渗透和互动中提升文化品质,努力把书法文化做大、做优、做特、做强。我们以书法为圆心,整合各科元素,探索与古典诗词、国学诵读、绘画、舞蹈、体育等相融合,衍生各类综合拓展课程。如开设“墨舞兰亭”项目,用舞蹈的柔美来表现书法艺术的灵动;与首创“书道拳”课程,以太极的招式来演绎书法的基本运笔;在全国率先探索“数字书法实验”课程,引进全球最先进的WACOM液晶数位屏,逼真模拟软硬笔书写中的笔触、笔锋,学生亲身领略传统与现代的巧妙融合……在学习中,学生逐步发现,原来书法并不是枯燥的习字,她的内容可以如此丰富和多元,她的呈现方式可以如此生动和精彩,她是一个充满魅力的世界,正等待大家去不断的探索与发现,创造并享受。于是,学习的热情被点燃,创新的思维被激发,创造的意识由此开始,“生长”成为必然。
四、追求品质做人的境界
大家都会认同这样一个观点:衡量一个人是否是受过教育,根本标准是品格。它突出一个“品”字,一定要把学生培养成有品质、有品位的人。纵观中国古代书法史,我们可以发现很多大书法家除了流传千古的作品外,其自身的学养品格也同样的出类拔萃。柳公权、欧阳询、苏轼等,能文善吟者不胜枚举。字与人,相辅相成,练字如做人,其字如其人。书法与人品的一脉相承为大家所认同,加强字外功夫的修炼,让诚信、宽容、感恩、礼仪等品质成为每个学生常怀的意识成为必需。我们学校校徽是一笔而成的“兰”字镶嵌于印章之中,其形又是草书“道”字,意谓学校的教育教学之道,为师为生之道;书苑、画苑中王羲之、顾恺之双圣石像耸立,是一座丰碑,令人敬重仰慕,传神的雕刻,值得驻足品味;以毛笔等元素设计“兰兰”“亭亭”男女生吉祥物形象,表达以书育德,培植学生精神品格的目标;各班以吉祥物为原型设计中队文化标识即形象代言,或乐学善思,或诗书气华,或团结奋进……徜徉在学校书法作品陈列馆,小书法家们的墨迹一幅幅整齐地悬挂,力透纸背;穿梭在校园的走廊,一句句“三字经”“论语”等警醒着队员们笃行慎思,锐意进取……校本教材《兰兰亭亭学礼仪》精选古代名人讲礼仪的小故事,用卡通画的形式再现礼仪之邦的美好;录制的众多习字小视频更是从谦逊有礼、服从大局等方面指导“穿插”“避让”等书写技巧。这些无声的人文环境和有形的画面读物如涓涓细流,润泽了队员的气质,涵养了队员的品位。
核心素养是人成长过程中最关键、最重要、不可或缺的素养。书法教育与其他领域的教育一样,其核心素养的内涵包括核心知识、核心能力、核心品质,在大力弘扬有序推进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今天,通过书法教育帮助学生获取技能技巧,学会感悟生成,树立创新意识,修炼人品人格显得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