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二十一世纪社会发展对英语教育提出的要求,结合当前中学英语教育的实际状况,我认为应该集中精力重点思考以下五个方面的主要问题,换句话说,应该实现以下五个方面的转变:
一、教育思想:变“以英语为本”为“以人为本”
长期以来我国教育偏重认知活动而忽视了情感活动,只重视开发智商而忽视了开发情商,致使学生心理障碍严重,耐挫能力低下,严重地阻碍着智力因素的发挥。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对学生进行兴趣训练、好奇感训练、情感训练、毅力训练、性格训练、注意力训练等诸方面的心理素质的基础训练。这样做,在语言方面,能够激励他们大胆进行语言实践,不害羞、不怕犯错误,勇于矫正错误,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英语教学,如果能够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活动为主线、以小组活动为主要活动方式的原则,那么,学生便可在与同伴合作活动中训练自己结伴交友、关心他人、群体组织、协商调解、团结合作的意识和能力。而这一切正是二十一世纪信息社会所需要的开放型、合作型、竞争型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教育目标:变“以掌握知识为主”为“以培养综合能力为主”
新的《英语课程标准》中关于课程的目的做了如下阐述: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目的是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建立初步的语感,获得基本的语言运用能力,开发智力,培养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和创造的能力,了解文化差异,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增强世界意识,使学生初步形成健全的人格,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以上说明,新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设计上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思想,突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将原有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两项扩大为五项。关于情感、策略、文化等目标要求,在我国也是第一次纳入教学大纲之中,我们必须花大气力进行探索研究。新课程标准对每项要求均列出了具体细目,以便于我们具体操作和评估。
总之,新课程标准关于内容与目标的设计,突出了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培养,以及情感、策略和文化素质的综合发展。
三、教学原则:变“以教师为中心”为“以学生为中心”
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能性学科,英语是学生自己练会的,而不是教师讲会的。由此可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实践活动为主线,是构建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应该遵循的最根本的一条原则,是素质教育的生命线,是灵魂。没有学生主体地位的回归,就没有素质教育,也就没有成功的英语教学。
那么,应该如何贯彻落实这条原则呢?我认为,首先应该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然后在课堂教学中做到以学生的实践活动为主线、以小组活动为主要的活动方式。
四、课堂模式:变“以教定学”为“以学定教”
要遵照“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指导,以活动为主线,以小组活动为主要方式”的教学原则,构建“以学定教”的导学式英语课堂教学模式。
操作程序:
1、复习阶段——营造语境、以旧引新。通过值日生报告、自由谈话、角色表演或歌曲游戏等创设英语环境,营造英语氛围,激活学生的情趣,提升他们的情商,使其尽快进入角色,全身心投入语言实践和思维活动中去;同时通过复习与当课相关的语言现象导出新课内容。
2、呈现阶段——目标设疑、直观呈现。针对当课应完成的单词、短语和句型等语言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以及素质教育的综合目标,通过实物、模型、图画、动作、表情、手势等直观手段把线形的、抽象的、新的语言现象变成立体的、形象的多维图像呈现给学生,激活学生右脑形象思维器官,完成新语言的感知、理解和输入过程。
3、操练阶段——指导操练、解疑点拨。运用全班、半班、男女、分行、分排、小组、对子、个人等多种活动方式,其中以小组活动为主,指挥学生进行模仿、替换、转换等有控制的机械操练,以获得语言技能;同时,对重要的语言规则和规律,精讲解疑,点拨升华,以发展学生联想、归纳、演绎等抽象思维能力。
4、实践阶段——创设情境、设计话题。根据当课所接触的语言项目和应完成的语言功能,结合可能实施的素质教育目标,设计相关的开放型话题,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或辩论,以激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发展他们的灵感思维和交际运用能力。
5、巩固阶段——反馈强化、总结归纳。通过对当堂课所接触的新的语言的总结归纳和学生自测、群测得到信息反馈,达到巩固强化和查缺补漏的目的。
为了便于学生活动,教师在备课时应在为自己设计教案的同时,按照课堂教学五个步骤的教育教学内容为学生设计同步练习的题单或学案,列出教学重点、难点、知识点、能力点、教育点,以及与教学同步的诸如模仿、替换、填空、选择、转换、补全、问答、思考、讨论或辩论等口头、笔头练习题或检测题,供学生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活动时使用,同时也是考查学生平时表现的依据。要开放学生思维,鼓励学生依据自身的知识、经验和思维,大胆地发表个人见解,积极引导学生开展求异思维,重视思维过程的展示,使学习成为一个个性张扬、体现人性和以人为本的动态过程。
一、教育思想:变“以英语为本”为“以人为本”
长期以来我国教育偏重认知活动而忽视了情感活动,只重视开发智商而忽视了开发情商,致使学生心理障碍严重,耐挫能力低下,严重地阻碍着智力因素的发挥。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对学生进行兴趣训练、好奇感训练、情感训练、毅力训练、性格训练、注意力训练等诸方面的心理素质的基础训练。这样做,在语言方面,能够激励他们大胆进行语言实践,不害羞、不怕犯错误,勇于矫正错误,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英语教学,如果能够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活动为主线、以小组活动为主要活动方式的原则,那么,学生便可在与同伴合作活动中训练自己结伴交友、关心他人、群体组织、协商调解、团结合作的意识和能力。而这一切正是二十一世纪信息社会所需要的开放型、合作型、竞争型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教育目标:变“以掌握知识为主”为“以培养综合能力为主”
新的《英语课程标准》中关于课程的目的做了如下阐述: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目的是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建立初步的语感,获得基本的语言运用能力,开发智力,培养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和创造的能力,了解文化差异,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增强世界意识,使学生初步形成健全的人格,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以上说明,新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设计上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思想,突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将原有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两项扩大为五项。关于情感、策略、文化等目标要求,在我国也是第一次纳入教学大纲之中,我们必须花大气力进行探索研究。新课程标准对每项要求均列出了具体细目,以便于我们具体操作和评估。
总之,新课程标准关于内容与目标的设计,突出了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培养,以及情感、策略和文化素质的综合发展。
三、教学原则:变“以教师为中心”为“以学生为中心”
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能性学科,英语是学生自己练会的,而不是教师讲会的。由此可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实践活动为主线,是构建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应该遵循的最根本的一条原则,是素质教育的生命线,是灵魂。没有学生主体地位的回归,就没有素质教育,也就没有成功的英语教学。
那么,应该如何贯彻落实这条原则呢?我认为,首先应该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然后在课堂教学中做到以学生的实践活动为主线、以小组活动为主要的活动方式。
四、课堂模式:变“以教定学”为“以学定教”
要遵照“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指导,以活动为主线,以小组活动为主要方式”的教学原则,构建“以学定教”的导学式英语课堂教学模式。
操作程序:
1、复习阶段——营造语境、以旧引新。通过值日生报告、自由谈话、角色表演或歌曲游戏等创设英语环境,营造英语氛围,激活学生的情趣,提升他们的情商,使其尽快进入角色,全身心投入语言实践和思维活动中去;同时通过复习与当课相关的语言现象导出新课内容。
2、呈现阶段——目标设疑、直观呈现。针对当课应完成的单词、短语和句型等语言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以及素质教育的综合目标,通过实物、模型、图画、动作、表情、手势等直观手段把线形的、抽象的、新的语言现象变成立体的、形象的多维图像呈现给学生,激活学生右脑形象思维器官,完成新语言的感知、理解和输入过程。
3、操练阶段——指导操练、解疑点拨。运用全班、半班、男女、分行、分排、小组、对子、个人等多种活动方式,其中以小组活动为主,指挥学生进行模仿、替换、转换等有控制的机械操练,以获得语言技能;同时,对重要的语言规则和规律,精讲解疑,点拨升华,以发展学生联想、归纳、演绎等抽象思维能力。
4、实践阶段——创设情境、设计话题。根据当课所接触的语言项目和应完成的语言功能,结合可能实施的素质教育目标,设计相关的开放型话题,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或辩论,以激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发展他们的灵感思维和交际运用能力。
5、巩固阶段——反馈强化、总结归纳。通过对当堂课所接触的新的语言的总结归纳和学生自测、群测得到信息反馈,达到巩固强化和查缺补漏的目的。
为了便于学生活动,教师在备课时应在为自己设计教案的同时,按照课堂教学五个步骤的教育教学内容为学生设计同步练习的题单或学案,列出教学重点、难点、知识点、能力点、教育点,以及与教学同步的诸如模仿、替换、填空、选择、转换、补全、问答、思考、讨论或辩论等口头、笔头练习题或检测题,供学生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活动时使用,同时也是考查学生平时表现的依据。要开放学生思维,鼓励学生依据自身的知识、经验和思维,大胆地发表个人见解,积极引导学生开展求异思维,重视思维过程的展示,使学习成为一个个性张扬、体现人性和以人为本的动态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