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梁子言(1914-1962),名兴诗,出身于清代山西省灵石县四大家之一的夏门梁氏家族,山西省明清13位廉吏之一梁中靖后裔,祖、父两代都是饱读诗书的秀才。受家庭熏陶,梁子言自幼读书勤奋,15岁从灵石城内高小毕业,同年考入太原国民师范。
太原国民师范即山西省立国民师范学校(简称“国师”),始建于1919年,是阎锡山创办的一所专门培育全省小学教师的师范学校。后来成为继山西省立一中之后山西革命活动的坚强堡垒之一,是第一次、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山西开展革命活动、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救亡运动的重要基地之一。
1924年至1937年,这里是中国共产党在山西革命活动的中心之一,又是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简称“牺盟会”)的所在地和山西新军的策源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徐向前、薄一波、程子华、王世英、李雪峰等都是在这里受到马列主义的启蒙教育,走上了革命道路。
梁子言在“国师”就读期间,非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学习愈加勤奋。他爱好音乐和体育,各门功课都很优秀,数学尤其突出。课余时间,他积极加入“九一八读书会”“山西互济会”“社会科学联合会”“红军之友社”等校内进步团体,经常与众多学生一道讨论时政,上街游行,参加了学校共产党人组织领导的反会考等一系列斗争,逐渐成为一名深受革命思想影响的进步青年。
1935年从“国师”高中师范科毕业后,梁子言在灵石县立女子两级小学任高小教員,向师生宣传抗日救亡道理。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爆发。10月,灵石县牺牲救国同盟会成立,梁子言和刘映时分别任宣传部长和组织部长(灵石县牺盟会归洪赵中心区领导)。11月,日军攻陷太原后,沿同蒲铁路南下,1938年2月24日(农历正月二十五)攻占了灵石县城,并控制了交通沿线地区,灵石从此形成了东西割据的局面。在民族危亡之际,中国共产党领导军民奋起抗争,在中共灵西县抗日政府的发动下,灵石城内部分逃难到河西的师生在庆余村道西大院办起了灵石县抗日民族革命第一小学(简称“庆余高小”),梁子言在其中任教。
1938年后半年,晋绥根据地洪赵中心区为加强抗日宣传,准备成立“吕梁抗战剧团”(即后来著名的“吕梁剧社”)。灵西县政府有意抽调庆余高小师生参加,但被思想保守的学校领导一口拒绝。梁子言想方设法,帮助学生冲破重重阻力,带领庆余高小部分学生奔赴当时洪赵中心区驻地——汾西县勃香镇参加吕梁剧社,为中国的革命事业源源不断地输送人才,许多学生从此走上了革命道路。他们中的很多人后来成为革命战争年代和新中国建设时期的精英,其中的代表性人物有:胡正(原名胡振邦,长篇小说《汾水长流》作者、山西著名作家)、裴光(沈阳军区原政治部主任)、张树德(河南省委原副书记)、肖虹(名郭九莲,太原市人事局原副局长、山西省原副省长赵军的爱人)、尤尚文(国家旅游总局原司长)等。
关于介绍学生参加“吕梁剧社”一事,作家胡正在《林杉老师与吕梁剧社》一文中曾有详细回忆:“一九三八年中秋节的前一天,我和同学武纯祥到灵石县抗日县政府所在地西庄村投考民族革命中学。第二天,我俩正高兴地看到学校公布的榜上有我俩的名字时,忽然遇见原在抗日高小当过老师、当时任县牺盟会宣传部长的梁子言老师。他告诉我们牺盟会洪赵中心区要成立剧团。因我在抗日高小时当过业余剧团团长,武纯祥当过副团长,他希望我们去剧团去。于是第二天我们就带着灵石县牺盟会的介绍信,走了八十多里路,到了剧团所在地汾西县勃香镇。”(《胡正文集四》)
时隔整整70年的2008年12月8日,应政协灵石县委员会的邀请,我回家乡参加“灵石县文化作品展暨牛文版画选集首发式”会议。在山西宏源国际饭店,和应邀参会的胡正相遇。在胡正下榻的8407房间,我与胡正双手紧握,已经白发苍苍高寿84岁的胡正回忆自己一生革命奋斗的历程时,深情地对我说:“你父亲是我参加革命的指路人,是你父亲指引我走上了革命的道路,没有梁老师就没有我的今天。” 1948年灵石解放后梁子言继续任教,更有许多品质兼优的新秀辈出:吴艳萍,中央警卫局原政治部主任、中共中央办公厅书画摄影协会副主席;杨中杰,山西省交通厅原监理处处长;赵万书,灵石县原副县长;续明远,灵石县原文化馆馆长……由于教学成绩突出,1950年梁子言被评为甲等教员。1950年、1952年两年被评为模范教师,受到县人民政府奖励。
1952年9月21日,灵石县县长原耀先邀请梁子言参加灵石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1952年10月,梁子言被选为灵石县副县长。1952年11月17日,山西省人民政府主席裴丽生、副主席王世英、邓初民为梁子言颁发了省人字第1739号《山西省人民政府副县长任命通知书》。1953年8月26日,山西省人民政府主席裴丽生、副主席王世英、邓初民为梁子言颁发了省人字第5038号《山西省人民政府选举委员会委员任命通知书》。
1958年10月至1960年5月,灵石、介休、孝义三县合并为介休县,梁子言任介休县副县长、政协介休县第二届委员会副主席。后三县分县,梁子言继任灵石县副县长。1962年3月1日,梁子言因肺病复发逝世,终年48岁。
梁子言担任县级领导后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勤奋工作。1954年,他突然发现嗓音变哑,3月份在省城太原参加山西省第二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第五次会议时,经山西医学院大夫确诊为肺结核,建议“避免过劳,注意营养”。当开完会议返回县城后,他早已把大夫的建議忘记,立即投入到了紧张的学习和工作之中。1958年4月,灵石县修建夏(门)双(池)公路[后改为灵(石)回(龙)公路],这个被医生建议“避免过劳”之人当了筑路总指挥。为了工程的质量和进度,他在施工沿途的庄立、段纯、双池、回龙等施工地安营扎寨,整整半年没回一次家。和民工一起,同吃同住同劳动,“三月突击一月扫尾,十月通车迎接国庆”,终于在国庆节剪彩通了车。
1962年,正是国家三年困难时期。灵石县委、县人民委员会为县级领导印发了“特需供应卡”,凭此卡可以购买肉、蛋、糖等副食品。医生建议“注意营养”的梁子言没有用过此卡一次,没有买过一次副食品,他和人民群众同甘共苦渡难关,在县城西门外(现常青)地畔内拾过白菜帮帮、胡萝卜缨缨,在姚家山山坡上摘过“黄皮角角”……
梁子言在病危之时告诫家人和子女:“不要给政府添麻烦。”意思是他走后家人要自立。梁子言病故后,按规定政府应给其家属办理遗属补助,但不知什么原因一直没办成。全家人牢记梁子言的嘱托,勤俭节约,辛劳度日。其妻给别人照看小孩每月挣得10元钱,后又给县皮麻厂缝麻袋,缝一个麻袋挣3分钱。她缝得手肿了,有时缝麻袋针扎到手指上,疼得钻心,鲜血直流,嘴吹一吹,歇一歇,继续缝,从不叫苦叫累!儿子佳华月工资19元,家境非常紧张。
时隔12年后,县政工干部田永芳(灵石县原教育局局长)发现没有给梁子言家属办理遗属补助后,立即提到灵石县革委政工组会议上,灵石县革命委员会于1974年7月29日印发(1974)革字第140号文件,从1974年7月起发给其家属每月10元补助。
2000年2月15日,省委老干部局刘克俭、省政府办公厅郭慧民发现灵石县批办的遗属补助有误,便以“山西省委省政府信访局”和“中共山西省委老干部局办公室”联合给灵石县委发函,提高了对梁子言家属的遗属补助。
梁子言这种一心一意为工作,与群众同甘共苦的精神,获得了全县人民的爱戴。1990年灵石县编纂《灵石县志》,梁子言的生平事迹被专门立传记载。2014年9月,三晋出版社编印出版灵石文史丛书《老城记忆》,书中“学界名流”一文对梁子言又进行了专题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