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山西区域历史地理研究的力作

来源 :文史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lf008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谈及山西,向来有“表里山河”之称。省境四周,山环水绕,构成与邻省的天然分界:东以太行山界河北與河南,西以黄河界陕西,南以黄河之一部及王屋、析城诸山界河南,北以长城界内蒙古自治区。在这看似界限分明的自然环境背后蕴藏的则是山西文明史几千年演进中嬗变、兴替、融合、再造的复杂历史图景。安介生教授所著《表里山河:山西区域历史地理研究》(商务印书馆2020年版)一书即展示了历史时期“山西”这一政区地理空间的“区位价值”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影响和作用。
  在《表里山河》书中,安介生教授主要从“晋学研究之区位论”“地域结构与环境史”“区域社会变迁”“地方文化与风俗”等章节展开论述,以宏观的理论架构和具体的经验个案,从长时段的历史视野构建了山西区域历史地理的演变肌理和形态特质。作者立足不同于西方学者的“区位论”,强调从中国复杂的历史地理演变的实际状况出发,总结中国传统“形势论”思想,从“区”与“位”两者并重的角度,通过具体史实的内在相关性论证,最终对各个特定区位在漫长历史进程中发挥的价值与作用作出比较全面系统的判定。例如,作者通过“河东(晋西南)”“上党(晋东南)”“晋中”“吕梁”“雁北及忻代”五个山西境内的亚区域,在中国前近代历史展开中的特殊区位价值的提纲挈领式的梳理和讨论,试图重新讨论和拓展山西之区域整合过程在国史上的地位。
  正如作者在书中一再指出的,中国历史演变的纷繁复杂性,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区域社会的差异性表现出来的,研究者如能深入探究和分析各个区域的差异所在,则会大大加深对整个中国史的认识和把握。反之,过于笼统地谈论“国家”“社会”“历史”等诸宏观概念,其局限性是显而易见的。当然,区域历史作为整体历史之一部分,要准确地理解并分辨区域间的差别,还需要研究者能够超越单个区域局限的历史,从总体上把握漫长历史发展的时段差异与地域差异。这对于区域社会的深入研究则是大有裨益的。
  山西文明史,延绵不绝,影响深远,在传承与发扬的今天,《表里山河》一书给出了非常值得重视的要知其所以然的答案。
其他文献
谈乡村问题,其实是一个挺有难度的话题。尽管我自视为是一个研究中国乡村社会史的知识人,尤其关注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农业合作化问题,但每次当我实地进入乡村,试图去探究和琢磨某一问题的来龙去脉时,却常常会有一种“纸上得来终觉浅”的隔膜感。尤其是看到那些动不动就用一些抽象的概念、繁琐的数据模型、外来的理论话语就乡村问题高谈阔论时,我就更是觉得他们的研究已经严重脱离了乡村社会的固有样态,变成纯粹的“文字游戏”了
期刊
初战秋村  一九四八年十月,已到收秋时节,我四十一团(后称一二七团)在榆次东富驻扎休整(当时,我在该团二营六连任连长)。10月初,阎军就迫不急待地派兵出城抢粮、抓丁。我十八兵团决定趁敌离开太原碉堡区的时机,在运动中歼灭南犯之敌。  十月四日晚,我团奉命向秋村秘密行动,插入武宿以西。次日凌晨,我团一、三营对秋村之敌发起攻击。但当攻击部队进至攻击地线时,因做事不密,为敌发觉。敌以一个排沿汾河水渠偷偷迂
期刊
太行陉古道太行陉古道  古代的沁水,春秋属晋,战国属韩。地处太行、太岳、中条三大山系的万山围子中,是河东到上党、泽州必经之地,故有“当潞泽之门户,扼平蒲之咽喉”之称。由晋国古都翼城或曲沃、绛、新田经坞岭,过上党出滏口陉可达齐鲁;经高都古邑出白陉、太行陉可人中原诸国,这条古道就是沁水古道(古称姸瞪古道或坞岭道)。《穆天子传》:“癸未,至于野王(今河南沁阳)。甲申,天子北升于大北之瞪(太行陉),而降休
期刊
最近,笔者在一个偶然的机会,结识了曾参加过上甘岭战斗、荣立特等功的黄继光的战友宋春元同志。  宋春元曾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十五军四十五师一三五团二营四连指导员,而二营六连正是黄继光所在的部队。如今宋春元已过古稀之年,谈起往事来,滔滔不绝,很有教育意义。我把它记录下来,作为向青少年教育的好教材!    “向黄继光学习为黄继光报仇”    一提起上甘岭战役,宋春元便自然而然地讲起了黄继光的生平、战斗和牺牲
期刊
高壁镇南约一公里处的秦晋古道  “粤兹雄镇,实河东军之要津,封接蒲城,当舜夏墟之旧地。有关日阴地,有亭日雁归。固晋川之一隅,通汾水之千派。金城汹涌,林麓森沉。东控介峦,西连白壁,峰巅万仞,壁峭千寻,足食足兵,有威有固,则代郡雁门何越之有!”这段文字录自唐代萧珙于咸通十三年(872年)所作《河东节度高壁镇新建通济桥记》碑记。唐代萧珙碑记和王宰碑记是山西省晋中市灵石县现存最古老的两篇碑记,原碑为摩崖石
期刊
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程家峪村是建在崖壁上、村落布局呈凤凰展翅翱翔状的古村落,首南尾北,东西为翼,龙桥北岸又与凤头相接,喻龙凤呈祥,村前崖壁下是一条蜿蜒于小口子沟东西向的驿道(官道),驿道的东端与风峪驿路店头坟上段相接,西端迤逦方山西南通达天龙山石窟寺,是从晋阳城到天龙山石窟寺瞻礼的一条最捷径的驿道。  古村背山(背依风峪山)面水、负阴抱阳、坐北向南,东西起伏长二华里,占地面积3万余平方米。村东一千米
期刊
執笔者采访当年的夜校学员安江印  西张耿,1947年运城解放时,是一个仅有300多人的小村庄。翻身得解放的西张耿人,以极大的热情投入新生活的建设当中。在党支部的带领下,村里结合扫盲运动,办起了“西张耿农业技术夜校”,带动周边村庄,使农业生产效益大幅度提高,得到毛主席的批示。西张耿村为此而名扬全国。如今的西张耿村,隶属于盐湖区龙居镇,已经是一个拥有900多人的村庄。走在新时代乡村振兴道路上的西张耿人
期刊
娘子关南门  娘子关位于山西与河北两省的交界处,往西是山西省阳泉市平定县,往东是河北省石家庄市井陉县,有“万里长城第九关”之称。世人对长城关口的排序有多种多样,娘子关为什么是第九,以及之前的八个关口都有哪些,各种说法并不完全统一,但有两个关键词一定绕不过去,那就是长城的“内三关”与“太行八陉”(陉,音xing)。  “内三关”指居庸关、紫荆关、倒马关,娘子关地处倒马关的西南方。对着地图画一条虚线连
期刊
一  鲍店清真寺始建于清朝末期,位于鲍店镇北街路西,坐西朝东。宽阔的寺院内,有轩敞的大殿,有对称的南北讲堂和供沐浴的水房。寺门别具一格,其外两侧建有八字粉壁墙,门额匾上镌刻着三个大字——“清真寺”,是鲍店镇回族人民会聚的场所。  1945年秋,上党战役打响之前,八路军为扫清长治外围的敌军据点,即将吹响攻打长子、屯留等县城的号角。陈赓司令员率领的太岳部队就驻扎在屯长两县交界处的鲍店镇一带作战前的准备
期刊
1989年深秋,应翰老(阳翰笙)之邀到北京。  阳妈妈(翰老夫人)离去后,翰老深感孤独,子女们工作忙,都有自己的住房,他平日只伏案阅读书报,原本少言寡语的翰老,如今更少开口了。老人希望有朋友来谈谈,所以把我从青岛找来。  到翰老家,门前台阶上站着的是小阿姨小张。  小张为我开车门,热情地扶我下车说:“沙漠姥姥好!爷爷在厅内等你。他有点风寒,怕风。”转身大声嚷着:“爷爷,沙漠姥姥来了。”  未进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