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步伐不断推进,情感教育倍受重视。本文结合情感教育出现的背景,对中学地理教学中的情感教育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并探讨了实施情感教育的必要性。旨在为中学地理教学研究者们提供研究资料,引导中学地理教学重视情感教育。
关键词:地理教学;情感教育;必要性
当代中学教学越来越提倡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强调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要求把教育的外在影响因素内化为学生的个体素质,因此情感教育则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但是在我国的基础教育中,有些学校对学生的情绪、情感关注程度不够,与知识、能力目标相比,情感教育只是作为一个没有实际意义的“标签”。而地理作为一门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在培养学生的资源、环境、人口、宗教观念以及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爱国主义情怀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因此,在地理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对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实现素质教育有着重要作用。
一、中学地理情感教育包含的内容
情感教育是个体发展的需要,人们的行动则是其情感态度的外化形式。其热衷于把情感培养列入教学目标之中,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强调师生亦师亦友的关系。主要表现为在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创设有利用学生学习的轻松、和諧的课堂环境,通过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增强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促使他们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和人格特征,以及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的教学方法。自十七世纪中叶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主张地理作为一门学科在中小学单独教学以来,地理被认可为普通学校必要的基础课程之一。我国在20世纪初期,将地理定为我国中学的必修课程,那是因为中学地理教学在学生的认知发展、道德素质、科学观念、爱国情怀、公民意识、国防观念等方面都可以进行培养,具有其他学科没有的独特优势,拥有很高的价值,所以将情感教育引入地理课堂很有必要。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也不断被赋予了新的内涵。爱国主义要求我们爱祖国的大好河山、我们的骨肉同胞、自己的灿烂文化以及爱我们的国家。因此,在地理教学中用地理事实、地理现象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能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这种教育能不着痕迹的渗透进学生头脑中,效果较为理想。
2.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在初中和高中地理教材中都详细介绍了我国的人口状况,总体来说表现为人口基数大、增长过快、老年人口增多、人口素质不高、人口压力大等特点。面对复杂的人口问题,教师有必要让学生知道中国面临的人口形势,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出发,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履行公民应尽的义务,为中国人口转型奉献自己的力量。
3.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资源观。中国国土面积广大,资源藏量自然十分巨大,种类也很齐全,但是中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加上过于追求发展速度导致资源浪费严重,资源形势严峻。因此,教师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要时刻传达保护资源的意识,培养学生正确的资源观,让中学阶段的学生能够认识自然,尊重自然并学会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4.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观。中国的环境问题不容乐观,总体在恶化,局部在改善,破坏速度远远大于治理速度,一些地区甚至发生生态危机。作为教育者可以结合书本知识呼吁中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提高环保意识,把坚持可持续发展作为其应尽的义务,进而树立正确的环境观。
二、中学地理教学实施情感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1.地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随着地理教学的改革,国家相继出台了《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其中明确指出地理情感教育的重要性,要求除了提供给学生必备的地理知识,还要加强学生对于资源、环境、人口等问题的探讨,引发学生对于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的评判,促使其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这与以往只注重培养学生掌握地理知识获取高分的单调目标相比,有了很大的进步,也是素质教育的重大转变。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其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则是核心,它要求激发学生对于地理问题探索精神,密切关注我国的地理概况,重视环境、资源问题,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形成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坚持可持续发展。这可以看出新课程标准对于情感教育的重視程度,只有在地理课堂上进行合理的情感教育,才能完成素质教育的重大转型。
2.社会发展的需求。现代社会是高速发展的社会,但伴随着经济的发展,资源枯竭,环境恶化、人口急剧增多等一系列问题接踵而至。这就要求中学生能够清楚的认识到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的关系,及早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养成文明的生活方式。正如国际地理联合委员会在92年《地理教育国际宪章》中指出:“要解决我们世界面对的问题与困难,需要全人类世世代代全身心的投入。这是地理教育工作者的使命。通过地理情感教育使之影响并转化为一代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人是社会的人,教育者应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强化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这是时代赋予初、高中地理教育的使命,也是我们每一个中学阶段应该履行的义务。
3.个人发展的需要。学生作为新时代的接班人,需要通过调节自己的态度,提升自己的素质来适应纷繁复杂的社会关系。中学阶段正是人们心智培养的好时期,如果教育者抓住这样一个阶段,那么就能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使学生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成为社会有用之材。而地理从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等方面的学习让学生关注、了解身边的资源、人口、环境问题和现状,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于中学阶段的学生健全逻辑思维能力和提升地理素养大有裨益,而这一能力对于学生今后的工作和生活的影响则是深远的。
三、结语
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出,情感教育在中学课堂教育中变得越来越重要。地理学科是一门具有交叉的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在培养学生资源、环境、人口、宗教观念以及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爱国主义情怀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一系列措施实施好情感教育,例如:创新地理课堂环境、有计划组织开展主题班会活动、开设地理校本课程等。总而言之,开展好情感教育,不仅有助于学生学习好地理,更利于培养新时代具有高素质的接班人。
参考文献:
[1]胡正好,陈建华. 浅谈中学生情感教育缺失原因及对策研究[J]. 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2011,No.21903:14-16.
[2]黄雍容. 中学地理课堂情感教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
[3]蒋海荣.中学地理教学中爱国主义教育的途径[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8,No.704:228-230.
[4]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书.地理[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
关键词:地理教学;情感教育;必要性
当代中学教学越来越提倡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强调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要求把教育的外在影响因素内化为学生的个体素质,因此情感教育则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但是在我国的基础教育中,有些学校对学生的情绪、情感关注程度不够,与知识、能力目标相比,情感教育只是作为一个没有实际意义的“标签”。而地理作为一门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在培养学生的资源、环境、人口、宗教观念以及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爱国主义情怀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因此,在地理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对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实现素质教育有着重要作用。
一、中学地理情感教育包含的内容
情感教育是个体发展的需要,人们的行动则是其情感态度的外化形式。其热衷于把情感培养列入教学目标之中,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强调师生亦师亦友的关系。主要表现为在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创设有利用学生学习的轻松、和諧的课堂环境,通过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增强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促使他们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和人格特征,以及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的教学方法。自十七世纪中叶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主张地理作为一门学科在中小学单独教学以来,地理被认可为普通学校必要的基础课程之一。我国在20世纪初期,将地理定为我国中学的必修课程,那是因为中学地理教学在学生的认知发展、道德素质、科学观念、爱国情怀、公民意识、国防观念等方面都可以进行培养,具有其他学科没有的独特优势,拥有很高的价值,所以将情感教育引入地理课堂很有必要。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也不断被赋予了新的内涵。爱国主义要求我们爱祖国的大好河山、我们的骨肉同胞、自己的灿烂文化以及爱我们的国家。因此,在地理教学中用地理事实、地理现象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能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这种教育能不着痕迹的渗透进学生头脑中,效果较为理想。
2.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在初中和高中地理教材中都详细介绍了我国的人口状况,总体来说表现为人口基数大、增长过快、老年人口增多、人口素质不高、人口压力大等特点。面对复杂的人口问题,教师有必要让学生知道中国面临的人口形势,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出发,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履行公民应尽的义务,为中国人口转型奉献自己的力量。
3.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资源观。中国国土面积广大,资源藏量自然十分巨大,种类也很齐全,但是中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加上过于追求发展速度导致资源浪费严重,资源形势严峻。因此,教师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要时刻传达保护资源的意识,培养学生正确的资源观,让中学阶段的学生能够认识自然,尊重自然并学会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4.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观。中国的环境问题不容乐观,总体在恶化,局部在改善,破坏速度远远大于治理速度,一些地区甚至发生生态危机。作为教育者可以结合书本知识呼吁中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提高环保意识,把坚持可持续发展作为其应尽的义务,进而树立正确的环境观。
二、中学地理教学实施情感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1.地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随着地理教学的改革,国家相继出台了《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其中明确指出地理情感教育的重要性,要求除了提供给学生必备的地理知识,还要加强学生对于资源、环境、人口等问题的探讨,引发学生对于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的评判,促使其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这与以往只注重培养学生掌握地理知识获取高分的单调目标相比,有了很大的进步,也是素质教育的重大转变。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其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则是核心,它要求激发学生对于地理问题探索精神,密切关注我国的地理概况,重视环境、资源问题,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形成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坚持可持续发展。这可以看出新课程标准对于情感教育的重視程度,只有在地理课堂上进行合理的情感教育,才能完成素质教育的重大转型。
2.社会发展的需求。现代社会是高速发展的社会,但伴随着经济的发展,资源枯竭,环境恶化、人口急剧增多等一系列问题接踵而至。这就要求中学生能够清楚的认识到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的关系,及早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养成文明的生活方式。正如国际地理联合委员会在92年《地理教育国际宪章》中指出:“要解决我们世界面对的问题与困难,需要全人类世世代代全身心的投入。这是地理教育工作者的使命。通过地理情感教育使之影响并转化为一代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人是社会的人,教育者应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强化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这是时代赋予初、高中地理教育的使命,也是我们每一个中学阶段应该履行的义务。
3.个人发展的需要。学生作为新时代的接班人,需要通过调节自己的态度,提升自己的素质来适应纷繁复杂的社会关系。中学阶段正是人们心智培养的好时期,如果教育者抓住这样一个阶段,那么就能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使学生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成为社会有用之材。而地理从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等方面的学习让学生关注、了解身边的资源、人口、环境问题和现状,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于中学阶段的学生健全逻辑思维能力和提升地理素养大有裨益,而这一能力对于学生今后的工作和生活的影响则是深远的。
三、结语
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出,情感教育在中学课堂教育中变得越来越重要。地理学科是一门具有交叉的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在培养学生资源、环境、人口、宗教观念以及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爱国主义情怀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一系列措施实施好情感教育,例如:创新地理课堂环境、有计划组织开展主题班会活动、开设地理校本课程等。总而言之,开展好情感教育,不仅有助于学生学习好地理,更利于培养新时代具有高素质的接班人。
参考文献:
[1]胡正好,陈建华. 浅谈中学生情感教育缺失原因及对策研究[J]. 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2011,No.21903:14-16.
[2]黄雍容. 中学地理课堂情感教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
[3]蒋海荣.中学地理教学中爱国主义教育的途径[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8,No.704:228-230.
[4]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书.地理[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