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让人丧失注意力了吗

来源 :中国新闻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ting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夏珍
  (曾任《中国时报》总编辑,时报周刊社长,现任风传媒总主笔;曾出版《宋楚瑜中兴纪事》等13本著作)

  新闻作为一门事业,能不能成为一门学问?我始终有保留,这点怀疑是有经验法则做基础的。
  十多年前,我和时任中华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现任北京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的巫和懋老师合著一本书《博弈高手》。说来好笑,老师找上我谈合写书的时候,我瞪大了眼睛、连珠炮地一串问,“你知道我是政治记者吧?”“我虽然看完整本高希均教授的《经济学理论》,可没上过任何财经管理课哦?”“博弈我只在大学修心理学时,学过最初浅的囚犯困境,此外,一概不知。”“你怎么想到找外行人写这书?”我一口气没喘定,老师笑眯眯地说,“我想,你只要写得出来,就表示你听懂了,你能听得懂,就表示读者应该看得懂。”
  当下,我只差没咬断牙齿。但是,这句话完全道出“新闻”的本质:诠释解读各种议题的最低门槛。你可能需要融合杂家,旁征博引,但不论如何征引,就是不能深奥,新闻的门槛比“笔记小说”还要低,连“技术含量”都有限,遑论成为学问。
  但是,作为普及化告知功能的新闻,却又“仿佛”影响每一个人,进而影响整体社会。“新闻”的影响力真的如此庞然巨大而不可忽视吗?艾伦狄波顿(Alain de Botton)如此形容:“哲学家黑格尔认为,新闻一旦取代宗教而成为我们主要的指引来源及权威标准,社会就进入了现代化的阶段。在当今已开发经济体当中,新闻的权势至少相当于以前的宗教信仰。”
  狄波顿在《新闻的骚动》一书中,以接近“哲学”的论述阐释当今新闻的纷乱,拳拳到肉,只有一点,他所设定的前提,我还是保留:新闻,永远不可能取代宗教。尽管晨、午、晚三节新闻仿佛是一天三祷,但只能是形式的仿佛,绝无可能实质的取代。
  狄波顿的提醒,并不新颖。早在19世纪中叶,法国作家福娄拜就严厉谴责:报纸将一种新式的愚蠢散播至法国的各个角落,而且,远比单纯的无知更糟糕,因为这种愚笨是由知识所积极促成的结果。那个年代正是报纸随着蒸汽刷机发明、铁路开发、查禁法令放宽而蓬勃兴盛的年代,福娄拜所厌恶且期期以为不可的是,因为报纸(新闻),人们把思考这件最重要的工作交给了别人。
  一个半世纪过去,福娄拜笔下的“报纸”可以加上“电视”“网络”……而福娄拜的焦虑,依旧是狄波顿的顾虑。他们当然是有理由的,毕竟新闻生产过程中,本身就有一种圈内人视为理所当然,而圈外人不明所以的神秘逻辑。
  比方说,当我们一再强调扩大国际视野的重要性的同时,“抢救美国大兵,华府释囚换俘”还是不可能成为台湾任何一家报纸新闻的头条;台湾发生捷运随机杀人事件可能登上国际媒体,甚至与美国校园杀人狂相提并论,但都不影响我们关注:“研究显示,爱狗族规矩,爱猫族聪明”,而这则“具有科学根据”的报导,似乎不太在乎规矩与聪明未必相斥。
  新闻,反映现实,尽管透过“筛选”后呈现的真实可能只是部分,甚至因为只反映部分而造成放大效果,但是,世界并不会百分之百依循新闻报导运转,所谓“没报导就没发生”的事,该发生还是会发生。
  而福娄拜或狄波顿所忧虑人们把思考交付给别人这件事,与其怪责新闻铺天盖地的供养让人们失去或怠于思考,不妨更深刻地反省:作为拥有思考能力而有异于动物的“万物之灵”,人,是否本来就存在懒惰的天性?包括学习的懒惰、运动的懒惰、乃至思考的懒惰?
  从3月到5月终,台湾经历不平静的三个月,从运动到命案,从命案到弊案,案案都大,就社会来说,可谓杂音四起,浮动不安;就媒体而言,则是昏天黑地,没歇口气的拼命黄金期。新闻爆量的结果,必然牵动福娄拜或狄波顿的焦虑:新闻周期的步调毫不停歇,不论昨天的新闻多么重大:社会运动让政治领袖遭到严重羞辱、心懷忿懑的人狂砍无辜民众、贪官收贿把巨额现金搬进家门……太阳依旧重新升起,而一切混乱从头再来。太阳底下永远不怕没有新鲜事。
  狄波顿给了一个具体建议:新闻是内省的大敌……我们应该偶尔舍弃新闻,转向关注那些比较不懂得表达自我的物种,飞鸟猫或幼儿,这些生物对人们煞有介事的煽情闹剧毫无兴趣,这样的态度正值得我们学习,正可平衡焦虑和自我中心。
  很长一段话归结只有七个字:远离新闻以自省。回到我对狄波顿立论的保留:影响人们不思考的,从来不是新闻,而是自己。如何把人们注意力拉回到“自心”而非外物?这当然是哲学问题,而非新闻(学)的问题。
其他文献
苏菲·玛索被誉为“法兰西玫瑰”,13岁时初涉银幕便一举成名,时至今日仍是法国影坛的常青树。长期以来,她都深受中国影迷喜爱,成为法国电影中的一个经典符号。2014年初,为纪念中法建交50周年,她登上中国央视春晚舞台,跨界演绎经典香颂《玫瑰人生》;同年5月,在戛纳电影节纪念中法建交的官方环节中,她为张艺谋的新作《归来》踏上红毯;10月底,她入选中法建交“50年50人”。  时近岁末,巴黎寒意渐浓。苏菲
从上世纪70年代末期到80年后出生的独生子女一代,已相继进入而立之年,他们正式从孩子变成父母,从“小皇帝”成长为“监护人”。  未来十年,随着越来越多第二代独生子女的出生,由第一代独生父母养育第二代独生子女的家庭将超过1000万个。  有人担心,80后独生父母自己还是垮掉的、自私的、没有责任的一代,如何教育他们的下一代;也有人充满期待,因为他们是更重教育、更重自我、更具公民精神的一代。  《中国新
克里斯·安德森。图/CFP  克里斯·安德森不仅是互联网世界的先知,同时也是个中国通。1997年到2000年,作为《经济学人》杂志的雇员,他在北京工作三年,他的孩子也出生在中国。他甚至在深圳还有一家工厂,从那时开始,他对中国的看法一直在变化。  中国新闻周刊:从1997年你来中国工作到现在,你觉得这块土地上发生的最大变化是什么?  安德森: 1997年到2000年我住在北京,当时我在这边《经济学人
9月13日,洛阳城南20公里外的伊川县鸦岭乡连续多日的雨仍未停歇。晚饭时分,村民李季北听到了急切的敲门声。  “惊慌,惊慌得很。”端着饭碗的李季北没多想就开了门,3名陌生男子站在门口。事后,他向《中国新闻周刊》回忆,当时的情景让人不寒而栗。  幸亏,有名村干部领着。李季北的家是幢临街的二层小楼,二楼吃住,一楼卖些农资。来者之中的一人掏出手机让李季北辨认里面的照片,村干部则领着另外两人直接上了楼。 
日本对中国的态度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从唐代到宋代是仰视,学习中国;从元朝打败忽必烈的入侵大军之后一直到甲午战争之前是平视;甲午战争以后是俯視。  日本民族有一种传统:尊强凌弱。谁打败它,它就服谁,向谁学习。  值得人们注意的是,中日两国最早的密切交往,是靠中国对日军事胜利得以建立的。公元633年,日本出动舟师数百,进攻朝鲜半岛白江口,唐朝军队与之交锋大败之。这一仗使日本看清了自己经济、文化和社会制
中东地区似乎已经深陷于无休无止的循环动荡之中。如今,叙利亚存在被外国军事干涉的可能,埃及自军方政变以来局势不断恶化,这些都将整个中东地区置于危机的边缘。尽管伊朗6月的总统大选带来了些许改变,但国际社会就伊朗核项目的谈判却变得形同虚设了。  在中东,悖论比比皆是。美国一贯的中东盟友,沙特阿拉伯、以色列、土耳其、埃及以及海湾国家,在中东地区的关键问题上已经采取了与美国相悖甚至反对的立场。此外,在现今的
山田洋次的新作《东京小屋》(内地译为《小小的家》)會让人联想到《母亲》。观众不免也要以为,该又是个沉尸太平洋的凄美故事。如果那样,你想象力实在是匮乏。  显然,如果以传统三角恋去看待《东京小屋》,这部电影会有些莫名。女主人时子和板仓的不伦之恋打得火热,可怎么看,女佣多喜都不像喜欢板仓。所以,片中实际上有两条人物情感线,一明一暗,辅以十五年战争的大时代背景,外加几十年后的追溯和评议,令小人物的悲喜交
12月10日,哈尔滨,横跨松花江南北两岸的松花江特大桥。图/CFP  去年經济增速位列全国倒数第三的黑龙江,在今年前三季度以5.2%的增速彻底“敬陪末座”。这个倒数第一,令黑龙江乃至全国都陷入了反思。  曾几何时,黑龙江省拥有耕地数量、石油产量、森林面积和粮食产量居于全国第一的地位,也曾创造过经济总量列全国前五的辉煌。然而,随着传统能源日薄西山,黑龙江省的经济也开始步履蹒跚。  黑龙江并非特例。放
世界杯一来,一切都让路。  球迷的力量有多大?瞧,这就是全球最大粉丝经济的规模:  据说巴西世界杯的总投入是140亿美元,其中巴西投入近120亿美元,国际足联投入20亿美元,如此巨大的投入,远远超过前两届的南非与德国。  这样的投入回报如何呢?当然巴西世界杯还没有结束,但我们可以看一下德国世界杯的数据。  2006年德国对世界杯的总投入约合97亿美元,其中用于体育场扩建和交通设施改造的投入达56亿
11月9日,缅甸总统吴登盛(左三)、老挝国家主席朱马里(右二)、柬埔寨首相洪森(右一)、孟加拉国总统哈米德(左二)  共同在北京出席2014年亚太经合组织(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摄影 / 本刊记者 张浩  在最近一周举办的APEC会议上,作为APEC工商咨询理事会主席、APEC中国工商理事会首任主席,中粮集团董事长宁高宁摇身一变成为工商业企业家的代言人。  “亚太自贸区可让各方都受益,我们应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