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语文教材中为数不多的现代诗篇,《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被编入教材的讨论一直持续不断。这其中的原因不仅仅是对于文本的价值争议,也包括了教学模式的僵化和教学效果的下滑等。本文通过分析该篇課文在阅读教学中的通病和困境,结合新课标下的语文教育目标和学生发展需要的要求,提出有利于改善阅读教学的策略,寻找现代新诗阅读教学的新出路。
关键词:《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阅读教学:困境:策略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著名当代诗人海子的一首经典诗作,其在2004年被撇下高中语文人教版,理由众说纷纭。归结起来不外乎是对选文经典性的质疑、对文本误读的担忧和对教学意义的负面等。然而,此篇课文仍收录在苏教版必修一的第一单元和北师大版必修三的第一单元。由此可见,不同的编者仍认为此篇课文在一定程度上仍存在其特有的价值和合理性。在我看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篇文章的艺术概括力极强,其以虚写实的隐晦笔法创造了诗歌的优美意境,集聚了现代新诗凝聚力极强、内涵丰富、主体思想隐蔽等特点。虽说课文的思想无不显露出悲观绝望的生命态度,但此篇课文不失为语文阅读教学中进行生命教育的好机会。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的雷同现象。第一是教学模式的固化。在一线教学中司空见惯的教学模式是“背景导入——指导朗读——作者介绍——鉴赏诗句——揭示主题”。在这种诗歌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承担着重要的角色。虽然说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教师操控教学进程,有效地节省时间,但却无法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与新课标下提出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的教学理念是相悖。第二是主题解读的僵化。在诗歌解读中,许多教师在开头就将诗人卧轨自杀的背景介绍给学生,较早地把诗歌的感情基调设立在绝望、忧伤中,在指导朗读时不断地强化这种氛围,使得学生被动接受诗歌感情的解剖,削减学生自主体味诗歌的乐趣。第三是生命教育的缺失。语文教育发挥着培养学生养成健康、积极、乐观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塑造健全人格,陶冶情操等重要作用,生命教育无疑贯穿于语文教学中。然而当涉及海子的生平以及敏感的自杀话题时,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带有一些敏感和恐惧心理,选择避而不谈。这不仅仅反映了语文教育中生命教育的欠缺和教师水平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学生的理解不当和带来负面影响,不利于发挥语文教育的发展和调节功能。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首现代新诗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因素,为此提出一下教学策略作为参考。
第一是创造个性化的教学模式。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教材的特殊性、学情和教师的执教水平,设计出可使教学效果得到最大化的教学模式。例如“非指示性”的教学模式:一是不预设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与难点;二是不预设线性的师问生答。但如果教师无法把控课堂的进程,也会造成课堂的无序性和知识的碎片化,不利于学生系统掌握诗歌的知识和情感。另外,利用前后的认识反差和强烈对比,加深学生的印象,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和创造性思维,这种“话题导入——感知幸福——走进文本——体验幸福——难点质疑”的教学模式也较为新颖。其中以上两类的教学设计都立足于现实状况,并达到较好的效果。但并不意味着执教者可以照搬,而应汲取有益的措施与自我的教学艺术风格进行融合、交织。
第二是改进主题解读的策略。在解读思想感情方面,将诗人的极端行为过多得覆盖于诗句中略有些不当。在深度赏析中,可利用咬文嚼字的方法来让学生体会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较为常见的换字比较法运用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可以发挥出乎意料的作用。海子曾说:“我不愿做一个抒情诗人、戏剧诗人甚至史诗诗人,而要成就一种民族和人类的结合、诗和真理合一的大诗。”在海子的经典作品中,以麦田、远方、太阳、土地等为核心意象,如《亚洲铜》、《麦地》、《太阳七部书》等,展现了一个对人类命运有着沉思、博大气势和悲悯情怀的诗人形象。其“大诗”所体现出来的艺术特征与《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首诗歌大相径庭,有利于让学生全面地认识诗人,建立诗人的完整形象。
第三是增加生命教育的教学环节。随着当今青少年对生命意识的漠视,教师更不应该避而远之。相反地,而应珍惜一些特殊文本给我们带来生命教育的机会。在《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一文的教学中,结合学生的特点,可通过巧设开放性问题,形成互动性的生命体验分享。例如让你写一封信给海子,你想写什么?让你给海子打一通电话,你想对他说什么?这种开放性题目有利于学生形成个性化的感受,透过学生的回答观察学生的心理接受状态,进而开展对学生的生命意识教育。另外还可以将展示现实中的具体例子,发挥正能量的榜样作用,教育学生学会珍爱生命,敬畏生命。这些途径都发挥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意识、培养积极的情感倾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重要作用。
由此观之,发挥执教者的主观能动性,不断将课堂加以改进、完善和创新,《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课堂也能发挥新诗阅读教学中的知识传授和全面育人的作用。
关键词:《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阅读教学:困境:策略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著名当代诗人海子的一首经典诗作,其在2004年被撇下高中语文人教版,理由众说纷纭。归结起来不外乎是对选文经典性的质疑、对文本误读的担忧和对教学意义的负面等。然而,此篇课文仍收录在苏教版必修一的第一单元和北师大版必修三的第一单元。由此可见,不同的编者仍认为此篇课文在一定程度上仍存在其特有的价值和合理性。在我看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篇文章的艺术概括力极强,其以虚写实的隐晦笔法创造了诗歌的优美意境,集聚了现代新诗凝聚力极强、内涵丰富、主体思想隐蔽等特点。虽说课文的思想无不显露出悲观绝望的生命态度,但此篇课文不失为语文阅读教学中进行生命教育的好机会。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的雷同现象。第一是教学模式的固化。在一线教学中司空见惯的教学模式是“背景导入——指导朗读——作者介绍——鉴赏诗句——揭示主题”。在这种诗歌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承担着重要的角色。虽然说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教师操控教学进程,有效地节省时间,但却无法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与新课标下提出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的教学理念是相悖。第二是主题解读的僵化。在诗歌解读中,许多教师在开头就将诗人卧轨自杀的背景介绍给学生,较早地把诗歌的感情基调设立在绝望、忧伤中,在指导朗读时不断地强化这种氛围,使得学生被动接受诗歌感情的解剖,削减学生自主体味诗歌的乐趣。第三是生命教育的缺失。语文教育发挥着培养学生养成健康、积极、乐观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塑造健全人格,陶冶情操等重要作用,生命教育无疑贯穿于语文教学中。然而当涉及海子的生平以及敏感的自杀话题时,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带有一些敏感和恐惧心理,选择避而不谈。这不仅仅反映了语文教育中生命教育的欠缺和教师水平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学生的理解不当和带来负面影响,不利于发挥语文教育的发展和调节功能。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首现代新诗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因素,为此提出一下教学策略作为参考。
第一是创造个性化的教学模式。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教材的特殊性、学情和教师的执教水平,设计出可使教学效果得到最大化的教学模式。例如“非指示性”的教学模式:一是不预设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与难点;二是不预设线性的师问生答。但如果教师无法把控课堂的进程,也会造成课堂的无序性和知识的碎片化,不利于学生系统掌握诗歌的知识和情感。另外,利用前后的认识反差和强烈对比,加深学生的印象,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和创造性思维,这种“话题导入——感知幸福——走进文本——体验幸福——难点质疑”的教学模式也较为新颖。其中以上两类的教学设计都立足于现实状况,并达到较好的效果。但并不意味着执教者可以照搬,而应汲取有益的措施与自我的教学艺术风格进行融合、交织。
第二是改进主题解读的策略。在解读思想感情方面,将诗人的极端行为过多得覆盖于诗句中略有些不当。在深度赏析中,可利用咬文嚼字的方法来让学生体会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较为常见的换字比较法运用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可以发挥出乎意料的作用。海子曾说:“我不愿做一个抒情诗人、戏剧诗人甚至史诗诗人,而要成就一种民族和人类的结合、诗和真理合一的大诗。”在海子的经典作品中,以麦田、远方、太阳、土地等为核心意象,如《亚洲铜》、《麦地》、《太阳七部书》等,展现了一个对人类命运有着沉思、博大气势和悲悯情怀的诗人形象。其“大诗”所体现出来的艺术特征与《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首诗歌大相径庭,有利于让学生全面地认识诗人,建立诗人的完整形象。
第三是增加生命教育的教学环节。随着当今青少年对生命意识的漠视,教师更不应该避而远之。相反地,而应珍惜一些特殊文本给我们带来生命教育的机会。在《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一文的教学中,结合学生的特点,可通过巧设开放性问题,形成互动性的生命体验分享。例如让你写一封信给海子,你想写什么?让你给海子打一通电话,你想对他说什么?这种开放性题目有利于学生形成个性化的感受,透过学生的回答观察学生的心理接受状态,进而开展对学生的生命意识教育。另外还可以将展示现实中的具体例子,发挥正能量的榜样作用,教育学生学会珍爱生命,敬畏生命。这些途径都发挥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意识、培养积极的情感倾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重要作用。
由此观之,发挥执教者的主观能动性,不断将课堂加以改进、完善和创新,《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课堂也能发挥新诗阅读教学中的知识传授和全面育人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