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兰作品两题

来源 :群文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re19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海湖印象
  小时候,在异乡,家门口有一弯清清的河水,每逢夏日,这河水就成为我与小伙伴玩耍的“天堂”,在河水中嬉戏、捉鱼虾,笑声就在清澈的河水中荡漾,在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回荡。也许我天生注定就与水有缘吧,直到现在我都特别向往一望无际的大海。
  去年夏天,夫、我与孩子和朋友一家去了美丽的青海湖。也算着实解了我向往海的馋了吧。
  七月,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我们相约开车在一路欢歌笑语中出发了。因为不熟悉路况,经过长达8个小时的路程,才在路的尽头看到了一抹连接着天空的淡蓝色的丝带。好美啊!朋友与我几乎是异口同声地喊出。
  那淡蓝色的丝带随着车子的前行越来越蓝,这就是我从小喜欢的湖蓝色吧!小时候,母亲总会从拮据的生活费中挤出一点钱,给我扯上二尺湖蓝色的丝带,扎在我的两只羊角辫上。我长大了,可是母亲却带着对儿女们的无限眷恋永远地离我们远去了。后来,我一直留着长发,为的是等待母亲再为我扎上湖蓝色的丝带,可是日子一天天过去了,我的愿望遥遥无期,或许今天看到的天边那一抹湖蓝色的丝带就是母亲多年前为我准备好的嫁衣吧!顿时,我热泪盈眶。
  美丽的青海湖就在我们眼前了。
  她像一个巨大的翡翠玉盘,镶嵌在青藏高原东北部海拔3000多米的高山原野间,远远望去,构成了一幅蓝天、白云、湖光、山色、草原相映成趣的美丽画卷。
  青海湖是青海省的金名片,是青海的地标。青海因有了她而得名,她也是“中国最美五大湖”之首。
  我们奔向湖边,还没等我发话,两个孩子就已经脱鞋跳入了水中,尽管湖水不乏凉意,但是我们的快乐淹没了湖水的冰凉,孩子们丝毫没感觉到她的冰凉。
  伫立在我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畔,仿佛置身于一个梦幻般的世界。在绿茵茵的草原和金灿灿的油菜花背景中,在袅袅的水天之间,茫无涯际的蓝色湖水就像一匹从天边垂下的蓝色的锦缎,看上去柔软而明亮。恰逢这天是个好天气,清澄的湖水蓝的让人陶醉、让人流泪,由远及近,蓝色层次分明,呈墨兰、深蓝、青蓝、淡蓝、天蓝。这大自然就像一块神奇的调色板,调出了青海湖独有的色调,给人以梦幻般的感觉。
  拗不过孩子们的央求,我们乘坐了游艇。湖水中悠闲自得的鱼儿,鸟岛上南来北往的候鸟,构成了青海湖富有灵性的美。湖中有大小岛屿五个,岛的西南边有几眼清泉,汩汩的泉水喷涌而出,为小岛增添了几分别样的活力。
  每年春天,有十多萬只从南方越冬归来的候鸟云集在小小的鸟岛,在这岛上安家落户,繁衍后代。然而,高原的秋天总是来得很早,瑟瑟的秋风中鸟儿们纷纷南迁,飞回自己的故乡。偶尔有几只水鸭在湖面掠过,摇曳着一个清新而又美丽的梦。
  鸟儿们飞走了,但是岛上并不寂寞,因为还有满湖的鱼儿欢畅地游来游去,而它们就是青海湖真正的主人。湖中以盛产湟鱼而闻名。湟鱼是我国唯一的高寒咸水鱼种,以其鲜嫩味美而著称。这种生长在咸水中的鱼儿生长期十分漫长,体重每年只增加100克左右,一条成年鱼大约要生长10年。在高寒缺氧、养分稀少的咸水中生长,这就是生命的奇迹。
  青海湖以其独特的自然环境、梦幻般的高原魅力成为闻名海内外的景观,现在已有越来越多的人们关注着青海湖,使美丽的青海湖走出了国门,走向了世界。
  难忘的青海湖之旅,难忘那梦幻般的美丽,难忘那独有的柔美和清丽。
  愿青海湖永远吟唱亘古不变的天籁之音。
  我的酸菜情结
  还没有领略够秋的金黄,还在依恋秋的绚丽时,冬季却已悄然而至,一场大雪给这个冬季更增添了些许寒冷。
  雪后的清晨,恰逢休息日,小区清洁员早早就清扫出一条供大伙出入的小道。
  尽管清扫出的干净的、没有积雪的小道就在眼前,可我还是乐此不疲地踏着雪白松软的积雪前行。脚踩在雪面上的咯吱声让我的心说不清是痒痒还是舒心。夫笑我,说我像小孩。我与夫就这样一路说笑到我们常去的新颜路早市。
  才九点刚过,早市上已是人头攒动。其实说到逛早市,我倒也不是奔着去购物的心态。早市上可真够热闹的:抑扬顿挫的叫卖声、砍价还价的争执声,携儿领女的人群在拥挤中挪动着碎步,大包小包拎着物品的满足感……所有的一切都是那样和谐温暖。或许,我感受到的就是这平常而又平凡的人间烟火。
  俗话说:下雪不冷化雪冷。雪后的寒冷却也丝毫没有挽留得住赶早的人们勤快的脚步。
  一阵急促的吆喝声把我的思绪很快拽回到了这热闹的早市。不远处,一辆不起眼的农用车被大伙围了个水泄不通。我与夫三步并作两步上前观望。原来大伙在争相购买大白菜,三五成群,四五朵一筐、七八朵一袋,我想,这大概都是用来腌渍成酸白菜的吧。
  白菜、萝卜、土豆是我记忆中家家必备的冬季食材,儿时的生活简单,饮食单调,吃饱知足;儿时的生活简单,却处处充满欢乐;儿时的穿着统一,一码的黑蓝,却没有攀比,却依然耐看。人性的朴实时时令人感动。
  几十年过去了,电灯、电话、电视、网络,令人目不暇接。比肩接踵的小区里、林立的高楼大厦里,居住着来自不同地域、地区的人,门对门、户对户,却陌不相识、素无往来。生活富裕了,餐桌丰美了,人们身着各式名牌服装,更有甚者外出以车代步,可冥冥中却少了那样的一种亲切,缺失了那一份令人怀念的温暖。那是一种想起来就觉得温暖的感觉。
  冬日的早市,各式蔬菜名目繁多,有名字的,没名字的,令人眼花缭乱。可我们还是整日叫嚣着不知如何安排一日三餐,更有甚者称其为:吃了上顿,不知如何解决下顿。日新月异、生活富足的今天,看到市民争相购买“三大蔬菜”的情形更加激起我对童年朴实、简单、快乐生活的无比怀念。
  盡管我从未考证过这腌渍酸菜的传统是源于哪朝哪代,但我依稀记得儿时的一幕幕。那是个生活物资紧缺的时代,每逢秋末,裹着小脚的祖母总会带领几个儿媳妇去白菜地里掰大白菜,还会不时地叮嘱几个媳妇要动作轻一些,不要损坏了白菜,这可是一家人整个冬天不可或缺的食物啊。待白菜表皮的水分晾晒得稍干时,祖母便会择日和媳妇们齐动手。洗菜涮缸,切菜拌入疙瘩粗盐、少许辣椒面等,完后将其装入足足有半人高的大瓷缸中,填满,用光滑的青石压实,经过数天的发酵后置于阴凉之处,于是,这便成了全家人整个冬季的主要菜蔬了。人口多的人家甚至要腌上几大缸才能保证全家人整个冬天的饮食所需。   祖母说,酸菜的口感还取决于腌制菜的人的手气,尽管实在是不知这种说法有没有道理,但记忆中母亲腌渍的酸菜可是在邻里出了名的香。至今,那股子酸里带香的味儿还会在唇边荡漾。
  父亲在家排行老大。24岁,在现在看来正是个青春年少的好年纪,但在二十世纪70年代末,他早已是家里的顶梁柱了。不仅要养活我们一家五口人,还要照顾远在老家的祖母、祖父和尚且年少的弟兄姊妹。
  为生计常年在外的老大一家回家过年,于祖母而言是一件天大的喜事。祖母会变着法地给一家三代、一大家子人用酸菜做成不同口味的食物:酸菜炝饭、酸菜炒洋芋、酸菜粉条。放入酸菜的手擀面,汤中撒入洗净的菠菜或绿色的其他蔬菜,绿色蔬菜的点缀恰好弥补了这酸菜面空白的世界,连汤带水,酸中有香,香中带酸,是父亲的最爱,今年65岁的父亲,至今还喜好这口。
  偌大的土灶、暖烘烘的麦秸火、大的直径约有一米的铁锅,都是我记忆中温暖的一隅。直径一米的大铁锅中煮出的洋芋,那是别有一番滋味:淡淡的麦草香、微微的烤糊味儿、笑开了花的洋芋,端上一盘放置于炕桌上,旁里配上炝了青油的酸菜、腌渍的入味十足的韭菜,大人、小孩围坐在炕桌前,或拿一个香味扑鼻的洋芋蹲在门口,或时不时夹上一嘴酸菜,或上炕围坐在桌前,那温馨、那滋味统统浸润在了大家的笑声中……
  成家之前就吃不到母亲亲手腌制的酸菜了。母亲生在一个苦难的岁月,常年的劳累、操持家务、身体无休止的透支注定了她的离开。家境的困窘使病重的母親没有得到及时的醫治,走了,带着无边的遗憾离开了我们。我想,也许,上天注定你在失去某种东西的同时就会得到某种骨子里的韧性。这种韧性伴随着我走过了风雨兼程的20余年,也许是遗传了母亲的基因吧,我也竟能腌制一手好菜。渐渐地,从母亲离开的那一年开始,每当秋末冬初,我便自己动手腌制酸菜。这一腌就是20余年。
  一个人的一生当中,从小养就的饮食习惯,无论你的生活、地位发生什么样的变化,这种骨子里的东西都将会伴随终生。
  是啊!对于我们这些从小靠酸菜充饥,靠野菜、杂粮生活的一代人来说,细细品来,的的确确会对这普普通通的“酸菜”有着一种特殊的情结。
  如今,每每看到津津有味吃着酸菜的爱人、孩子和我的亲人,听着他们的絮叨,看着他们对酸菜的那种痴恋乃至贪婪的样子,我的内心时常涌出一种温馨与亲切。
  生活原来就是一盘入了味的酸菜。
  结婚成家以后,储备传统的时令蔬菜——酸白菜,便成为我每年冬季来临之时必做的一件事,我喜欢这种居家的感觉,因为我从不曾忘记双亲带给我们的那个年代的简单而又温暖的生活。生活,无须奢华,简单就好。日子,拒绝懒惰,温暖就好!
  我的一生,注定要与酸菜结下不解之缘!
其他文献
三个月前的一天晌午,廷成找了一辆车,把我从一处让我饱尝失眠之苦的临时居所,接到虎台二巷这座办公楼,他和他的几位美女同事,将一间闲置的办公室打扫干净,买了新床、新被褥、新枕头,擦亮了玻璃,还挂上了一幅印有梅兰竹菊的新窗帘,然后又陆续送来了纸杯、纸巾、电热壶和其他日用品。这样,感慨万端的我,就有了一处相对独立的居住空间,有了一个宁静的心态,有了面对现实迎接未来的足够耐心。此后我们就有事没事地通个电话,
期刊
民间原生态舞蹈和民族舞是有区别的,但它们的关系是紧密相连的、相辅相成的,民族舞是在民间舞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正如中国的民族声乐一样,当下已发展到了空前繁荣的阶段,但它的根基、渊薮与民族民间歌曲是骨肉相连的,它是在融合了民歌、戏曲、说唱音乐与欧洲美声唱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可以说,没有民歌也就没有民族声乐。民族舞也一样,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民族舞实际上也就是对原生态民间舞蹈的提升和艺术化的翻版而已。我
期刊
一、孔雀的形态特征  孔雀属鸡形目,雉科,又名为越鸟,东南亚东印度群岛和南亚印度产的尾屏主要由尾部上方的覆羽构成,这些覆羽极长,羽尖具虹彩光泽的“眼圈”周围绕以蓝色及青铜色。求偶表演达到高潮时,尾羽颤动,闪烁发光,并发出嘎嘎响声。飞翔能力不是很好,因为它有点沉重,翅膀也没那么强劲。常常几十只聚在一起飞翔,早晨鸣叫声此起彼伏。体型有大雁那么大,有三四尺高,颈部细,背部隆起,头部有三根羽毛,约一寸长。
期刊
《弘化公主西行》故事简介  弘化是唐朝实行和亲政策时下嫁少数民族君主的第一位公主。她在青海草原上居住生活了58年,把一生献给了吐谷浑(亦称吐浑,立国350年)。本剧以她到达吐浑初始时协助治乱安邦的事件为主,编撰故事,升发创作。故名《弘化公主西行》。  公元640年,即唐贞观十四年初,按照事先的约定,吐谷浑第22代国主诺曷钵亲去长安迎娶弘化。举国上下一片欢腾,准备隆重迎接,只有位高权重的丞相宣王闷闷
期刊
关于舞蹈的创作表演,每一位专业舞者都有自己的经验。我经过多年舞台表演的实践和思考,有了一些粗浅的体验,在此与同行共勉。舞蹈是表演的艺术,任何作品想成功推上舞台,必然要依靠演员出色的表演。而舞蹈表演是艺术性、技巧性、科学性相结合的体系,它蕴涵的内容是丰富的。我认为,舞蹈表演,要重视掌握好以下几个要素:  一、技巧和韵律  舞蹈表演首先要掌握好动作技巧和韵律,编导演员要注重掌握好舞台造型和技巧表演能力
期刊
“花儿”内涵丰富,外延广阔,有其特殊的社会价值,这种价值存在于客体对象和主体需要之间的关系之中,从形式到内容,它能够满足人们感性层面的审美需求,具有审美价值。在审美中探索“花儿”的潜在价值,利于弘扬和传播优秀文化,也是与遥远的生存体验的沟通。  一、“花儿”中的几种境界  1、《美學散步》中,根据人与世界接触,因关系的层次不同,中国传统文化审美可分为五种境界{1}。“花儿”作为传统文化的承接,其唱
期刊
每到傍晚,浙江农村的小广场都会传出音乐声,有节奏明快的,有旋律悠扬的,“蓬嚓嚓,一大大”响遍乡村,穿着不同花色的老大妈,老大姐,甩动胳膊,扭动屁股,踏着节拍随性而快乐地跳起排舞,这是劳累一天的大妈们最开心的一刻,也是乡村最美的一刻。  排舞像一股旋风迅速刮遍城乡,特别吸引了乡村大妈的热情,原本手粗皮糙的大妈,舍弃了那份憨厚的羞涩,走进了闪着艺术之光的排舞广场,踏着结实有力的步子,释放着久盼中的一份
期刊
自我意识是一个相对复杂的概念,不仅在中、西方之间的认识理解不同,而且在中国心理学界内部至今也还未有统一的定义。在西方,自我意识通常被看作是个体对自己的感知和注意,自我意识被视为“自我概念”的一个子概念。在我国,有学者强调自我意识的内容和过程,如张增杰将自我意识定义为:“一个人对他自己的心理过程和心理内容的反应。”进而自我意识分化成两个层次:人能体验或意识到自己的心理过程的结果和人能意识到自己心理活
期刊
乡韵眉户  眉户戏,根植于陕西,流行于西北,也落户于青海河湟,更是扎根于河湟乐都。自从它流传到青海东部这块肥沃的大地,就与河湟人民生活紧紧地联在一起,结下了不解之缘。200多年来它渗透在河湟大地的角角落落,响彻在河湟两岸的山山野野,活跃在农耕庄户的道道巷巷,留恋在东部农区的男男女女,使这块古老的土地孕育出新的文化底蕴,焕发出新的生命活力。  一种戏剧、一种音乐、一种文化,能够接受于一些人们,渗透于
期刊
昆山以地名命名的艺术品有两个,一个是让世人瞩目的昆曲,一个是让国人抢眼的昆石。而且昆石先于昆曲扬名,其出典说来话长。  昆山的命名灵感来自于城内马鞍山白石的发现。当时,只看到马鞍山“百里平畴,一峰独秀”,并无特别之处。直到南朝时,一位僧侣偶然发现峰内蕴藏的石坯,经去沙、浸泡后,成为巧夺天工的玲珑石。正在这时,民间盛传《千字文》,其中“玉出昆岗”一句说的是昆仑山盛产美玉,但马鞍山的玲珑石比起昆仑山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