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生党员全程化培养是实现学生党员全过程、全方位教育培养的重要依靠,其特点具有系统性、针对性、连续性和发展性。坚持党员全程化培养的理论依据来源于中国共产党求真务实的学习观、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理论、教育学中关于人的终身教育理论。实现党员全程化培养,要加强专题培训,夯实理论基础;加强日常管理,实现常态考核;融入实践教育,增强奉献意识。
关键词:学生党员;全程化培养;终身教育;实践教育
高校学生党员全程化培养内涵与特征
学生党员全程化培养是新形势下创新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重要探索,旨在把学生党员教育与培养工作贯穿于大学学习和生活的全过程,实现党员培养工作“无缝式”链接和党员培养“全过程”育人。学生党员全程化培养,即根据学生阶段发展特征,通过制度与活动设计,建立系统性教育体系,影响和帮助学生提高党性意识、坚定理想信念和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一种育人机制。这种育人机制设计的核心理念是把学生党员作为特定群体,实现从积极分子到正式党员、从新生党员到毕业生党员的全过程、全方位和全覆盖培养。学生党员全程化培养体系主要具有如下特征:
一是“系统性”。学生党员全程化培养,是力求从制度和活动设计方面,建立一个从入党积极分子到毕业生党员的科学培养体系,在这个体系中,要按照学生身心和思想发展规律,科学安排教育内容,有机探索教育方法,从而切实达到培养人、教育人的效果。系统性还体现为整个过程有规划、有设计、有目标、有阶段性的要求,符合高校学生发展的教育规律和逻辑。
二是“针对性”。“为增强学生党员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承认党员教育差异性的存在,根据不同对象的不同特点,对学生党员进行分类教育。”[1]学生党员全程化培养要有针对性的目标、有针对性的内容、有针对性的方法和有针对性的方案,要围绕提高学生党性意识,注重群体差异,分类型培养,坚定学生党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引导学生党员于实处用力,在知行合一处下功夫,将价值理念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的行动。
三是“连续性”。学生党员全程化培养的最大特色就是不间断和无缝衔接,体现为“连续性”,学生党员培养的“不断线”,通过设计一整套培养机制,使学生党员从入学到毕业全过程接受教育。此外,这“连续性”不是内容简单的衔接,而是不断进步、不断递进,每一个培训环节,环环相扣,当学生党员接受完第一层次教育培养后,自动进入高一层次环节接受教育培养,使学生的培训过程层层递进。
四是“发展性”。发展性是全程化培养的一大特征,意味着全程化培养要时时刻刻着眼于学生发展,关注学生成长的点点滴滴,不仅要满足学生的知识需求,更要顺应学生自身的发展规律,设计制度体系,增强学生发展的自觉性,为学生党员成长、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保驾护航。
坚持学生党员全程化培养的理论依据
党员全程化培养既是教育本身的客观要求,也是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工作的光荣传统,这有着深刻的理论渊源。
1.中国共产党求真务实的学习观
自中国共产党诞生至今,始终把学习作为重中之重,对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理念等进行了阐述,并在实践中形成了党员学习、教育与培养的完整体系,成为世界政党党性教育的光辉典范。回顾历史不难发现,在革命战争年代,党员成分复杂,有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提升党员知识和理论水平显得尤为重要。在这种情况下,经常性的党员培训教育成为党的传统和重要的力量保障。从毛泽东同志开始,党的领导人便高度重视党员的学习和教育,视之为保持党的生命力和战斗力的要领与关键。毛泽东同志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讲话中就曾指出:“不论是知识分子,还是青年学生,都应该努力学习。除了学习专业之外,在思想上要有所进步,政治上也要有所进步,这就需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学习时事政治。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2]高度概括了党员学习的重要意义。邓小平同志在《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中指出:“党的各级组织的任务,就是要认真地加强对于广大新党员的教育,切实地组织和指导他们进行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习,对于毛泽东同志的著作的学习,对于党的历史和党的政策的学习,并且加强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教育,以提高他们的觉悟程度,使他们在思想上也具备着成为一个真正合格的共产党员的条件。” [3]深刻阐述了党员学习的要领。江泽民同志在《论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中指出,各级各类干部都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通过持之以恒的学习,使自己始终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4]点明了党员全程化学习的重要性。此外,胡锦涛同志在《加强领导干部学习 提高执政兴国本领》中提出:“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学习问题,始终把学习作为一项关系党的事业兴旺发达的战略任务来抓。毛泽东同志、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都反复强调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坚持和加强学习。”习近平同志强调,全党同志一定要善于学习,善于重新学习。同过去相比,我们今天的学习任务不是轻了,而是更重了。这是由我们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决定的。可见,党的历届领导人都把党员教育作为极为重要的任务和工作来抓,高度重视党员的经常性学习和教育问题。当前,随着高校扩招与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进行,高校大学生党员人数剧增,加强大学生经常性教育工作就尤为紧迫,必须下大力气加以解决,才能保持党的生命力。
2.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理论
“马克思主义的最高命题就是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5]马克思把毕生的心血都用于探索实现人的自由、解放和全面发展,在他看来,实现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根本目标,更是人类的终极价值。在马克思看来,人的全面发展不仅是身体和思维的全面发展,更是“每个人的自由发展”,这种发展要打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约束,使人的平等性得以体现,进而打破资本主义社会不平等的枷锁,实现全人类的彻底解放,使人类实现从必然王国飞跃到自由王国。大学教育的意义不仅在于教会人们某种知识和某种技能,也不只是培养精致实用主义者的场所,其更为重要的使命是实现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是要通过大学教育让学生学习思考、学习生存、学会人文关怀,理解生活的意义,成为一个独立生存且富有创造力、可以自由支配生活且目标明确的个体。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影响学生信仰的社会思潮多元多样,且不断变化,既有功利主义思潮的影响,又有西方腐朽资本主义思想的渗透,高校学生党员身处价值选择日趋多元化的大环境中,加强对这一群体的培育,既是与西方势力争夺下一代的必然要求,又是帮助青年党员认知世界、实现自由生活的必然路径。因此,关注学生党员需求,从学生党员在大学的全过程发展着眼,通过科学设计与论证,形成全程化教育培养体系,加强对学生党员的全面培养,已成为时代之必然趋势。 3.教育学中关于人的终身教育理论
“(社会)要为人的一生(从生至死)提供教育或学习的机会。” [6]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信息不断以几何级递增,人们面临着瞬息万变的时代环境,在此种情况下,如果不能及时掌握和获取知识,不能及时掌握有关思想和信息,势必影响一个人的发展和存在。世界逐渐认同了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的观点,在《何谓终身教育》中,保罗·朗格朗认为,终身教育是一个人从出生到坟墓所受到的各种教育的总和。终身教育不仅仅是教育理念的延伸,更是教育观念的变迁,其意指在人的一生征程中,要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贯穿于人的成长全过程,使人始终能够跟上时代步伐,始终能给人生存的各个阶段带来向上的目标和正能量。
纵览当前大学教育的各阶段,青年学生党员从进入大学开始就有了与其他学生不一样的责任与使命,他们要努力成长为学生的优秀榜样和先进青年,要始终与党和国家同呼吸、共命运,要能够第一时间掌握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同时,他们还要通过自身学习,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看待世界和分析问题,能够辩证合理地看待党的历史,分析各种思潮。可见,对于青年学生党员来说,需要学习的知识很多,这就需要高校能够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体系,通过这个体系能够帮助学生党员获得知识、坚定信念,让学生党员健康成长。因此,立足学生党员实际需求,着眼于学生党员的发展规律,构建一整套科学化的培养体系,就成为当前高校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迫在眉睫。
坚持学生党员全程化培养的路径思考
1.加强专题培训,夯实理论基础
开展专题培训是加强党员教育的有效形式,在高校学生党员教育过程中,要把专题培训贯彻于全过程,在学生成为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正式党员等发展阶段中,针对高校学生党员重点群体,加强针对性培训,严格管理。例如:针对毕业生党员,要着力开展毕业生服务奉献意识教育,引导毕业生党员把职业选择与社会需求相结合,提升思想境界和层次,使其在毕业生中成为引路人;针对新生党员群体,要重点加强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加强新生党员党性教育,弥补高中阶段党员教育的薄弱环节,坚定其理念信念。对于党支部书记群体,不能简单加强知识教育,要从系统性角度,培养党支部书记组织管理能力,增强党性意识,使党支部书记群体成为学生党员的引领员。要着力加强专题培训,充分体现针对性和科学性,使学生党员成长的每一个阶段都能接受良好的教育和引导。
2.融入实践教育,增强奉献意识
社会实践是高校育人的重要形式,要遵循学生党员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以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和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以形式多样的活动和平台为载体,引导学生党员深入基层,在群众中了解实际、掌握基层情况,进行教学实践体验,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努力为实现伟大中国梦贡献力量。加强学生党员全程化教育,要充分利用高校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科技创新等机会,为学生党员提供全过程社会实践平台,让他们有机会在实践中体验社会,感受奉献精神,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高校全程化教育培养过程中,要给学生更多实践机会,如结合学生成长阶段及学习生活特点等,设计科学合理的实践内容。在低年级阶段,着力为学生提供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等实践形式,为学生提供锻炼;在高年级阶段,着力为学生提供生产实践、科技创新等活动,引导学生党员结合专业特点,服务奉献社会,践行党员责任和使命。
3.加强日常管理,实现常态考核
加强学生党员全程化培养,尤其是要强化学生党员日常教育管理,充分利用网络教学管理系统,实现对学生党员的定期考核与定量考核。随着高校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方式的深化改革,学生活动空间不断扩大,学生经常性的出国研修、阶段性的外出实习等都会发生。学生党员教育管理难度加大,在此种背景下,打破空间和时间限制,探索采用信息化管理方式,让学生党员成长的每一个阶段都能够有记录、有考核、有学习平台和空间,就显得尤为重要。此外,加强党员日常管理,还要体现在每一个阶段,不能入党前一个样,入党后一个样,要始终高标准地要求学生党员,要对学生党员每一个阶段应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应该达到什么样的成长目标,都有明确的要求和规定,使得学生党员成长路上有“镜子”,时刻可以对照检查,不符合党员身份和标准的,要及时加以改进,以期达到学生党员应有标准。这种检查和考核不能断断续续,要有延续性,能够固定为长效机制。
本文为2013年首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点课题“高校学生党员全程化培养机制的研究与实践”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李瑞春.建立党员教育长效机制的思考[J]. 南方论刊,2008(2):34.
[2]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226.
[3]邓小平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47.
[4]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593.
[5] 张圣华.马克思传:从“天上”回到“人间”—杨耕教授谈马克思[N].中国教育报,2006-7-27.
[6]吴遵民.关于现代国际终身教育理论发展现状的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2(9):38-44.
(作者单位:北京化工大学,任新钢系学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
[责任编辑:卜 珺]
关键词:学生党员;全程化培养;终身教育;实践教育
高校学生党员全程化培养内涵与特征
学生党员全程化培养是新形势下创新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重要探索,旨在把学生党员教育与培养工作贯穿于大学学习和生活的全过程,实现党员培养工作“无缝式”链接和党员培养“全过程”育人。学生党员全程化培养,即根据学生阶段发展特征,通过制度与活动设计,建立系统性教育体系,影响和帮助学生提高党性意识、坚定理想信念和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一种育人机制。这种育人机制设计的核心理念是把学生党员作为特定群体,实现从积极分子到正式党员、从新生党员到毕业生党员的全过程、全方位和全覆盖培养。学生党员全程化培养体系主要具有如下特征:
一是“系统性”。学生党员全程化培养,是力求从制度和活动设计方面,建立一个从入党积极分子到毕业生党员的科学培养体系,在这个体系中,要按照学生身心和思想发展规律,科学安排教育内容,有机探索教育方法,从而切实达到培养人、教育人的效果。系统性还体现为整个过程有规划、有设计、有目标、有阶段性的要求,符合高校学生发展的教育规律和逻辑。
二是“针对性”。“为增强学生党员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承认党员教育差异性的存在,根据不同对象的不同特点,对学生党员进行分类教育。”[1]学生党员全程化培养要有针对性的目标、有针对性的内容、有针对性的方法和有针对性的方案,要围绕提高学生党性意识,注重群体差异,分类型培养,坚定学生党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引导学生党员于实处用力,在知行合一处下功夫,将价值理念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的行动。
三是“连续性”。学生党员全程化培养的最大特色就是不间断和无缝衔接,体现为“连续性”,学生党员培养的“不断线”,通过设计一整套培养机制,使学生党员从入学到毕业全过程接受教育。此外,这“连续性”不是内容简单的衔接,而是不断进步、不断递进,每一个培训环节,环环相扣,当学生党员接受完第一层次教育培养后,自动进入高一层次环节接受教育培养,使学生的培训过程层层递进。
四是“发展性”。发展性是全程化培养的一大特征,意味着全程化培养要时时刻刻着眼于学生发展,关注学生成长的点点滴滴,不仅要满足学生的知识需求,更要顺应学生自身的发展规律,设计制度体系,增强学生发展的自觉性,为学生党员成长、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保驾护航。
坚持学生党员全程化培养的理论依据
党员全程化培养既是教育本身的客观要求,也是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工作的光荣传统,这有着深刻的理论渊源。
1.中国共产党求真务实的学习观
自中国共产党诞生至今,始终把学习作为重中之重,对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理念等进行了阐述,并在实践中形成了党员学习、教育与培养的完整体系,成为世界政党党性教育的光辉典范。回顾历史不难发现,在革命战争年代,党员成分复杂,有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提升党员知识和理论水平显得尤为重要。在这种情况下,经常性的党员培训教育成为党的传统和重要的力量保障。从毛泽东同志开始,党的领导人便高度重视党员的学习和教育,视之为保持党的生命力和战斗力的要领与关键。毛泽东同志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讲话中就曾指出:“不论是知识分子,还是青年学生,都应该努力学习。除了学习专业之外,在思想上要有所进步,政治上也要有所进步,这就需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学习时事政治。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2]高度概括了党员学习的重要意义。邓小平同志在《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中指出:“党的各级组织的任务,就是要认真地加强对于广大新党员的教育,切实地组织和指导他们进行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习,对于毛泽东同志的著作的学习,对于党的历史和党的政策的学习,并且加强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教育,以提高他们的觉悟程度,使他们在思想上也具备着成为一个真正合格的共产党员的条件。” [3]深刻阐述了党员学习的要领。江泽民同志在《论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中指出,各级各类干部都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通过持之以恒的学习,使自己始终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4]点明了党员全程化学习的重要性。此外,胡锦涛同志在《加强领导干部学习 提高执政兴国本领》中提出:“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学习问题,始终把学习作为一项关系党的事业兴旺发达的战略任务来抓。毛泽东同志、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都反复强调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坚持和加强学习。”习近平同志强调,全党同志一定要善于学习,善于重新学习。同过去相比,我们今天的学习任务不是轻了,而是更重了。这是由我们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决定的。可见,党的历届领导人都把党员教育作为极为重要的任务和工作来抓,高度重视党员的经常性学习和教育问题。当前,随着高校扩招与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进行,高校大学生党员人数剧增,加强大学生经常性教育工作就尤为紧迫,必须下大力气加以解决,才能保持党的生命力。
2.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理论
“马克思主义的最高命题就是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5]马克思把毕生的心血都用于探索实现人的自由、解放和全面发展,在他看来,实现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根本目标,更是人类的终极价值。在马克思看来,人的全面发展不仅是身体和思维的全面发展,更是“每个人的自由发展”,这种发展要打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约束,使人的平等性得以体现,进而打破资本主义社会不平等的枷锁,实现全人类的彻底解放,使人类实现从必然王国飞跃到自由王国。大学教育的意义不仅在于教会人们某种知识和某种技能,也不只是培养精致实用主义者的场所,其更为重要的使命是实现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是要通过大学教育让学生学习思考、学习生存、学会人文关怀,理解生活的意义,成为一个独立生存且富有创造力、可以自由支配生活且目标明确的个体。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影响学生信仰的社会思潮多元多样,且不断变化,既有功利主义思潮的影响,又有西方腐朽资本主义思想的渗透,高校学生党员身处价值选择日趋多元化的大环境中,加强对这一群体的培育,既是与西方势力争夺下一代的必然要求,又是帮助青年党员认知世界、实现自由生活的必然路径。因此,关注学生党员需求,从学生党员在大学的全过程发展着眼,通过科学设计与论证,形成全程化教育培养体系,加强对学生党员的全面培养,已成为时代之必然趋势。 3.教育学中关于人的终身教育理论
“(社会)要为人的一生(从生至死)提供教育或学习的机会。” [6]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信息不断以几何级递增,人们面临着瞬息万变的时代环境,在此种情况下,如果不能及时掌握和获取知识,不能及时掌握有关思想和信息,势必影响一个人的发展和存在。世界逐渐认同了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的观点,在《何谓终身教育》中,保罗·朗格朗认为,终身教育是一个人从出生到坟墓所受到的各种教育的总和。终身教育不仅仅是教育理念的延伸,更是教育观念的变迁,其意指在人的一生征程中,要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贯穿于人的成长全过程,使人始终能够跟上时代步伐,始终能给人生存的各个阶段带来向上的目标和正能量。
纵览当前大学教育的各阶段,青年学生党员从进入大学开始就有了与其他学生不一样的责任与使命,他们要努力成长为学生的优秀榜样和先进青年,要始终与党和国家同呼吸、共命运,要能够第一时间掌握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同时,他们还要通过自身学习,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看待世界和分析问题,能够辩证合理地看待党的历史,分析各种思潮。可见,对于青年学生党员来说,需要学习的知识很多,这就需要高校能够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体系,通过这个体系能够帮助学生党员获得知识、坚定信念,让学生党员健康成长。因此,立足学生党员实际需求,着眼于学生党员的发展规律,构建一整套科学化的培养体系,就成为当前高校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迫在眉睫。
坚持学生党员全程化培养的路径思考
1.加强专题培训,夯实理论基础
开展专题培训是加强党员教育的有效形式,在高校学生党员教育过程中,要把专题培训贯彻于全过程,在学生成为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正式党员等发展阶段中,针对高校学生党员重点群体,加强针对性培训,严格管理。例如:针对毕业生党员,要着力开展毕业生服务奉献意识教育,引导毕业生党员把职业选择与社会需求相结合,提升思想境界和层次,使其在毕业生中成为引路人;针对新生党员群体,要重点加强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加强新生党员党性教育,弥补高中阶段党员教育的薄弱环节,坚定其理念信念。对于党支部书记群体,不能简单加强知识教育,要从系统性角度,培养党支部书记组织管理能力,增强党性意识,使党支部书记群体成为学生党员的引领员。要着力加强专题培训,充分体现针对性和科学性,使学生党员成长的每一个阶段都能接受良好的教育和引导。
2.融入实践教育,增强奉献意识
社会实践是高校育人的重要形式,要遵循学生党员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以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和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以形式多样的活动和平台为载体,引导学生党员深入基层,在群众中了解实际、掌握基层情况,进行教学实践体验,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努力为实现伟大中国梦贡献力量。加强学生党员全程化教育,要充分利用高校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科技创新等机会,为学生党员提供全过程社会实践平台,让他们有机会在实践中体验社会,感受奉献精神,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高校全程化教育培养过程中,要给学生更多实践机会,如结合学生成长阶段及学习生活特点等,设计科学合理的实践内容。在低年级阶段,着力为学生提供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等实践形式,为学生提供锻炼;在高年级阶段,着力为学生提供生产实践、科技创新等活动,引导学生党员结合专业特点,服务奉献社会,践行党员责任和使命。
3.加强日常管理,实现常态考核
加强学生党员全程化培养,尤其是要强化学生党员日常教育管理,充分利用网络教学管理系统,实现对学生党员的定期考核与定量考核。随着高校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方式的深化改革,学生活动空间不断扩大,学生经常性的出国研修、阶段性的外出实习等都会发生。学生党员教育管理难度加大,在此种背景下,打破空间和时间限制,探索采用信息化管理方式,让学生党员成长的每一个阶段都能够有记录、有考核、有学习平台和空间,就显得尤为重要。此外,加强党员日常管理,还要体现在每一个阶段,不能入党前一个样,入党后一个样,要始终高标准地要求学生党员,要对学生党员每一个阶段应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应该达到什么样的成长目标,都有明确的要求和规定,使得学生党员成长路上有“镜子”,时刻可以对照检查,不符合党员身份和标准的,要及时加以改进,以期达到学生党员应有标准。这种检查和考核不能断断续续,要有延续性,能够固定为长效机制。
本文为2013年首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点课题“高校学生党员全程化培养机制的研究与实践”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李瑞春.建立党员教育长效机制的思考[J]. 南方论刊,2008(2):34.
[2]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226.
[3]邓小平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47.
[4]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593.
[5] 张圣华.马克思传:从“天上”回到“人间”—杨耕教授谈马克思[N].中国教育报,2006-7-27.
[6]吴遵民.关于现代国际终身教育理论发展现状的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2(9):38-44.
(作者单位:北京化工大学,任新钢系学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
[责任编辑:卜 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