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结合了学生党支部党务建设实践,探讨了新形势下学生纵向党支部建设模式的利与弊,并就如何提升党支部在学院建设中的政治核心作用、先锋带头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 纵向党支部 战斗堡垒作用
【中图分类号】G641;D26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3-0066-01
立德树人是高校根本任务,德育教育是学校学院的工作重点,在教育过程中,政治信仰的培养更是重中之重。高校学生党支部是高校基层组织单元之一,是联系广大青年党员和学生的桥梁和纽带,是高校开展德育工作重要载体。通过合理设置学生党支部、加强对党支部管理指导,使其充分发挥在青年学生中的战斗堡垒作用,以其强大的凝聚力、战斗力引领整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设置在年级或专业班级的本科生党支部的弊端
传统做法,本科生党支部主要按年级或专业班级设置党支部,这样设置一是覆盖群体十分清晰,便于交流和开展工作,支部工作重点明确。但在新形势下,这种设置方式的局限性也渐渐露出来:
1.支部成长周期短,稳定性弱。党支部建立于班级成立,解散于学生毕业,支部数量随党员数的增多也随之增多,导致支部成长周期短,流动性大,一些规章制度难以落实,活动不容易开展,不利于支部工作的延续与传承。
2.支部建设与专业学习结合不急,党建和学风建设两张皮现象明显。对建立在多个专业的党支部而言,很难开展与专业学习相关问题的交流讨论,组织生活的质量大打折扣,战斗堡垒作用不易发挥。
3.大学一年级时,新生党员少,而且年龄小,由学生担任支部书记在阅历上和理论水平上都有一定的弱势;同时,新生都来自全国五湖四海,学生之间相互熟悉和了解需要一定的时间,党支部在支部委员推选上存在一定的弊端,这些都不利于党支部工作开展。
二、贯穿不同年级专业班级的纵向党支部的优点
高校各专业每年招生规模几乎相同,设置相应专业班级相同,培養方案也是大同小异。针对这个特点,设置贯穿一年级至四年级专业班级的本科生党支部,就可以克服以往党支部设置许多弊端。这种设置党支部有以下两个突出的优点:
1.党支部队伍稳定,能形成“传帮带”的支部传统。能够保证党支部稳定性和连续性,有助于各项规章制度的制定与落实。有利于支部委员的选拔和培养,打破了年级界限,当大四党员毕业了,同学科或专业的新一年级的学生党员又会加入其中,支部不断吸收新鲜血液,永葆活力。
2.提升学生党支部建设对专业学习促进作用。同一支部内可以实现“高年级带低年级”,由于专业相同,日常生活中高年级学生可以为低年级学生提供专业知识学习方法、解决生活问题、提高学习成绩等等,提升党建工作针对性。
三、纵向设置党支部的缺点
1.由于横跨四个年级,上课时间、学习生活轨迹不同,导致举行活动时间不能统一,党员之间了解不深。
2.在发展党员和进行有关座谈活动时,由于彼此较为陌生,民主评议流于形式,批评与自我批评成为空谈,使支部活动开展较为困难。
3.支部规模可能不均衡。有的支部有近20人,而有的支部却只有几个人,这种不均衡使活动无法正常开展。
四、改进纵向设置党支部的建议
1.加强党员的学习教育。采取启发式教育方式,发挥党员自身的学习观察能力,提升思辨能力。让他们在理论研究中加深理解,在时事政治中启发感悟,把已有的理论知识运用到解释、分辨现实的政治事件中,如可举办专题讲座、组织参观、文件学习、专题讨论等等形式,自觉增强其使命感和责任感。
2.加强考核监督机制建设。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如果缺乏对党员和党支部的考核,或者考核制度不完善,党员的行为比较随意,党支部工作比较松散,何谈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和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3.牢固树立开展党员形象工程。“一个党员,一面旗帜”,党员要将理论学习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实践中去,为同学、学校、社会服务,从而塑造出党员在学生群体中的先进性的形象。这种方式,一方面可以健全“群众监督党员、党员监督党员”的监督机制,另一方面可以营造一种“以精神实质带动群众”的党建工作氛围,促进党员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服务”的意识。
4.注重榜样力量的发挥。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特别是在本科生中,有较强的模仿性。树立典型,能够激励和引导支部的党员,使支部党员永葆动力,不断进步,做到在党爱党、在党言党、在党为党。
5.注重运用新媒体开展党建工作。当前社会已经进入新媒体的时代,广大党员每天都有一部分时间精力花费在新媒体上,党建工作也应借助新媒体平台使工作活起来,对广大党员进行党员教育与管理,从而增强党建工作的时代感和吸引力。
6.开展有效的组织生活。现阶段,党支部的组织生活出勤率不高主要原因是组织生活偏向于理论学习,形式大于内容,不符合大家的心理需求,不能很好地与实践相结合。有效的组织生活应与实践结合,在丰富的实践中感受学习党的理论,使自己的感性认识深化,树立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 纵向党支部 战斗堡垒作用
【中图分类号】G641;D26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3-0066-01
立德树人是高校根本任务,德育教育是学校学院的工作重点,在教育过程中,政治信仰的培养更是重中之重。高校学生党支部是高校基层组织单元之一,是联系广大青年党员和学生的桥梁和纽带,是高校开展德育工作重要载体。通过合理设置学生党支部、加强对党支部管理指导,使其充分发挥在青年学生中的战斗堡垒作用,以其强大的凝聚力、战斗力引领整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设置在年级或专业班级的本科生党支部的弊端
传统做法,本科生党支部主要按年级或专业班级设置党支部,这样设置一是覆盖群体十分清晰,便于交流和开展工作,支部工作重点明确。但在新形势下,这种设置方式的局限性也渐渐露出来:
1.支部成长周期短,稳定性弱。党支部建立于班级成立,解散于学生毕业,支部数量随党员数的增多也随之增多,导致支部成长周期短,流动性大,一些规章制度难以落实,活动不容易开展,不利于支部工作的延续与传承。
2.支部建设与专业学习结合不急,党建和学风建设两张皮现象明显。对建立在多个专业的党支部而言,很难开展与专业学习相关问题的交流讨论,组织生活的质量大打折扣,战斗堡垒作用不易发挥。
3.大学一年级时,新生党员少,而且年龄小,由学生担任支部书记在阅历上和理论水平上都有一定的弱势;同时,新生都来自全国五湖四海,学生之间相互熟悉和了解需要一定的时间,党支部在支部委员推选上存在一定的弊端,这些都不利于党支部工作开展。
二、贯穿不同年级专业班级的纵向党支部的优点
高校各专业每年招生规模几乎相同,设置相应专业班级相同,培養方案也是大同小异。针对这个特点,设置贯穿一年级至四年级专业班级的本科生党支部,就可以克服以往党支部设置许多弊端。这种设置党支部有以下两个突出的优点:
1.党支部队伍稳定,能形成“传帮带”的支部传统。能够保证党支部稳定性和连续性,有助于各项规章制度的制定与落实。有利于支部委员的选拔和培养,打破了年级界限,当大四党员毕业了,同学科或专业的新一年级的学生党员又会加入其中,支部不断吸收新鲜血液,永葆活力。
2.提升学生党支部建设对专业学习促进作用。同一支部内可以实现“高年级带低年级”,由于专业相同,日常生活中高年级学生可以为低年级学生提供专业知识学习方法、解决生活问题、提高学习成绩等等,提升党建工作针对性。
三、纵向设置党支部的缺点
1.由于横跨四个年级,上课时间、学习生活轨迹不同,导致举行活动时间不能统一,党员之间了解不深。
2.在发展党员和进行有关座谈活动时,由于彼此较为陌生,民主评议流于形式,批评与自我批评成为空谈,使支部活动开展较为困难。
3.支部规模可能不均衡。有的支部有近20人,而有的支部却只有几个人,这种不均衡使活动无法正常开展。
四、改进纵向设置党支部的建议
1.加强党员的学习教育。采取启发式教育方式,发挥党员自身的学习观察能力,提升思辨能力。让他们在理论研究中加深理解,在时事政治中启发感悟,把已有的理论知识运用到解释、分辨现实的政治事件中,如可举办专题讲座、组织参观、文件学习、专题讨论等等形式,自觉增强其使命感和责任感。
2.加强考核监督机制建设。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如果缺乏对党员和党支部的考核,或者考核制度不完善,党员的行为比较随意,党支部工作比较松散,何谈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和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3.牢固树立开展党员形象工程。“一个党员,一面旗帜”,党员要将理论学习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实践中去,为同学、学校、社会服务,从而塑造出党员在学生群体中的先进性的形象。这种方式,一方面可以健全“群众监督党员、党员监督党员”的监督机制,另一方面可以营造一种“以精神实质带动群众”的党建工作氛围,促进党员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服务”的意识。
4.注重榜样力量的发挥。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特别是在本科生中,有较强的模仿性。树立典型,能够激励和引导支部的党员,使支部党员永葆动力,不断进步,做到在党爱党、在党言党、在党为党。
5.注重运用新媒体开展党建工作。当前社会已经进入新媒体的时代,广大党员每天都有一部分时间精力花费在新媒体上,党建工作也应借助新媒体平台使工作活起来,对广大党员进行党员教育与管理,从而增强党建工作的时代感和吸引力。
6.开展有效的组织生活。现阶段,党支部的组织生活出勤率不高主要原因是组织生活偏向于理论学习,形式大于内容,不符合大家的心理需求,不能很好地与实践相结合。有效的组织生活应与实践结合,在丰富的实践中感受学习党的理论,使自己的感性认识深化,树立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