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得世间真善美,酿得作文百花香

来源 :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ibenandchi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纵观各省市的高考作文报告,都提到考生作文中宿构、默写、套用的情况较为严重;模板化、程式化与假大空的现象更为普遍。新课程标准明确强调作文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不禁有人要问,现在的作文中真的缺少“真善美”吗,如何才能从“假大空”回归“真善美”。
  唤醒学生心中的真善美,激发创作的激情和灵感,站在生命的高度思考,写出有温度的文字,这应该是作文教学的明智之举和疗疾之药。
  一、关注生活中的人和事,从生活中提炼真善美
  平平淡淡的生活才是真,真善美就存在于这些平平淡淡中,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生活中往往看似平常的行为就是一种真善美的表现,谁能说年轻人给老人让座,老师为学生授课,同学间的团结互助不是真善美的表现呢?
  因此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去关心身边那些普普通通的人和平平常常的事,用细腻的心灵去寻觅真善美的所在,去挖掘生活中的智慧和哲理,这样才能读懂生活,写出生命的意义,继而以他们的心、他们的笔去描绘生活美,从而提升生命价值。
  语文教育应致力于语文和生活这两个世界的交往与开放,寻求对文本和自然、社会的共鸣,不断激活学生的生活积淀,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引导他们参悟生活的真谛。
  二、在阅读中感受真善美,在网络媒体中寻找真善美
  阅读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来说,他们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生活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阅读这个窗口。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既要立足课内又要放眼课外,要采用多种手段,尝试各种方法去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如果学生的阅读时间太少,阅读次数和阅读量不够,且阅读的形式单调枯燥,那么,学生的积累和吸收必然不够,有了量的积累,才能有质的飞跃。相信一个爱阅读的人必定会热爱生命、热爱生活,家长和老师们都期待能在孩子的生命旅途中点亮阅读这支烛光,让他们在阅读中感受到快乐,感受书籍中传递的真善美。
  还有便利通达的各种媒体,增多了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近年来,由網民爆料的平民英雄、道德模范不断增多,在网络上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荣辱观,广泛宣传各类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和高尚品德,可以更加积极地引导社会公众关注好人,争做好事。社会呼唤真善美,人们需要真善美。我们要发挥各种网络媒体的优势,在网络媒体中寻找真善美。
  三、阅读写作一体化,挖掘教材中的真善美
  一个思想贫乏,倦于思考的心灵,注定不会看到生活表象下的暗流涌动。如果对生活中许多感人的美和令人气愤的丑都只会视而不见,就不可能有感而发地写出什么好的作文。因此,在教学中要认真引导,充分发挥语文教材的优势,促进学生审美觉悟的提高与审美智能的发展,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审美观、道德情操,挖掘教材中的真善美,用真善美的情感来写作。
  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品,有的展示了宏伟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有的塑造了性格鲜明的典型人物,有的揭示了人类生活的奥秘。这些都具有明显的认识功能和审美功能。至于文学作品的艺术形式、创作手法,更是各具特色,呈现出千姿百态的形式美。这些课文所反映的内容,涉及到美的各个领域。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鉴赏和领悟美的同时,应注意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审美趣味。
  四、教会学生认识自己、认识世界,释放人性真善美
  文学是一种关照,学生在大量感受真善美的过程中,受到了真善美的熏陶,从而不断认识自己,认识世界。当他们有表达的欲望和需求时自然会向世界发出真实的声音,温暖的声音。徜徉于书海,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热爱生活,慧眼发现人间真善美,学生在表达真情时总会有一种声音告诉自己该怎么做。文学就是人学,在文学的关照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认识自己,提高自己的思维境界。当我们悲观失望时李白会告诉我们“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当我们畏惧困难,害怕挫折时孟子会告诉我们“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当我们内心封闭,痛苦失意时白居易会告诉我们“同是天涯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引导学生认识世界,要关注学生内心的成长,使之成为有力量的人。当面对人权问题时,我们会听到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想”的呐喊;当面对人性虚伪与狡诈时我们会听到“巧伪不如拙诚”的忠告。当面对帝国主义横行霸道时我们会听到“一切帝国主义都是纸老虎”的宣言。学生在阅读中不断关照自己、关照世界,当学生需要表达时自然会释放出真善美。
  作文教学就是在不断完善学生灵魂深处的真善美中进行的。以真善美作翼,让作文教学飞翔在博远、明净而充满阳光的天空中,作文教学的过程也一定是快乐而健康的。真善美,让作文如花绽放。
其他文献
刚刚踏上工作岗位的我时常会有些理想主义,总希望口干舌燥的上完一节课,学生们能够把所讲的知识牢牢地记在脑子里。但是事实却总是事与愿违:部分学生说不懂,有的学生懂了也常常经不住时间的考验,两三天以后便全都忘记了。每每这时,我便会火冒三丈,严厉的批评他们:“上课在干什么?下课为什么不复习?”几次三番之后,班级的成绩不但没有提高,上课时气氛也沉闷了。  其实,发生这样的尴尬情境不但老师生气上火,受害的更是
期刊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写作目标有明确的表述:一作文的生命力来自于对生活、对生命的感悟;因而必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二是“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实感,培育科学的理性精神”。针对学生提出写作的个性化要求时,又明确书面表达的基本目标是:观点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实健康。而感情的真实健康是写作的灵魂。由此可见,引导学生写出有真情实感的好作文,是作文教育的核心
期刊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的自尊心是一种非常脆弱的东西,对待它要极为小心,要小心得像对待一朵玫瑰花上颤动欲坠的露珠”。每个学生都有着极强的自尊心,但C层次的学生的自尊心更像是“玫瑰花上颤动欲坠的露珠”,这需要我们教师更为用心去呵护这脆弱的东西。  C层次的学生基础知识较差,自制力较差,但他们渴望着进步,渴望着获得别人的赞赏。他们有着一颗积极进取的心,他们的进取心也许比A、B层次的学生更为强烈。他们在
期刊
十多年来,我从来没向任何人说起过,我有一个叫小娃的朋友,这些日子却老是想起,晚上莫名其妙的睡不好。想得心里悲伤了,还是不愿说。  心里一直念着。她死了也快十年了吧!哪一年死的我还不清楚。只知道留下一个小女孩,还有她的一身衣服,也许还有一封信,都是听另外一个叫霞的朋友说的,我和霞也失去联系很多年了。当时和霞在车站见过一面,我忙着赶车,匆匆地分别了。霞只说了几句话,说小娃嫁了一个司机,开大车的,但挣不
期刊
高一作文写作中出现了一个怪现象:写一次作文就伤亡了一大批人。每次写作不少学生生编硬造、强拉牵扯编造父母离异、车祸、爷爷奶奶死亡的情节。真是为赋新词强说愁。很多同学写出的文章几乎都是同一事例、同一模式,毫无新意可言。到底是什么折断了学生想象的翅膀?是什么抹杀了学生自由写作的天性?我们的学生是怎么了,还是我们的作文教学出了问题?  考试大纲中对作文思想内容的基本要求:思想健康,感情真挚。“感情真挚”是
期刊
每天的语文课,除了基础字词,课文内容的讲解,很少有其他的东西。学生们学得很乏味,老师也觉得没情绪。如何才能让课堂生动起来呢?我做了一些尝试,觉得效果还不错。  生动的语文课要有生动的语言。这一点对老师的要求很高。生动的语言既能让学生感受文学的魅力,又能使学生体会到学习语文的乐趣。有一次进行周练习讲评,是讲陈平的一篇文言文阅读。其中,我提问了一个问题:“陈平是谁?”学生说:“陈平是刘邦的一个谋士。”
期刊
高考语文六十年来一直与时代的脉搏共起伏,是时代风雨的晴雨表。每年高考作文的面世,都会令世人吐糟狂欢。2008年6月7日高考语文试题直击5.12汶川大地震,让师生猝不及防。2011年谈中国政济、经济、科技方面成就,以极强的时政色彩令世人瞋目,但也被人诟病,指责为政治色彩太强。但文贵曲,最巧妙的是2012年高考题,以故事的形式,记叙了一件小事,让学生从小事中发现蕴含的美好人性以及蕴含的人生价值,暗合时
期刊
在我们学校,要求课课有学案,尤其每逢讲公开课、示范课或领导来听课,老师一定要给学生先弄一份学案。不然就显得没有准备,会失掉不少分,结果是课堂程序像设计好似的,流水线作业,我想学案目的是帮助学生做好预习,围绕着学案,课前预习,课上展示学习效果。但这样一来,使本来时间就很紧的学生更繁忙,反而增加了学生的负担。对于语文老师,也跟在学案后面亦步亦趋,无法自主发挥,束缚了教师和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影响了课堂
期刊
我从事语文教学工作已经二十多年,《廉颇蔺相如列传》也讲了好多遍。无论教参还是我个人的讲解,都把重点放在了廉颇和蔺相如这两个人物的身上。我们往往对勇武率直、知错必改的廉颇赞赏有加,对智勇双全、宽宏大量的蔺相如充满敬意,但我们却忽视了一个重要人物,即赵惠文王,正是他的知人善任成就了这一代名将贤相;正是他的善纳忠言使赵国转危为安。文中对赵惠文王的描写虽然着墨不多,但却足以显现出他的形象特点,说明他是战国
期刊
愈演愈烈的高考竞争,使应试教育走向了极端。教师把学生框在教室里,框在语文教材里,框在题海里,学生缺乏必要的生活积累和生活常识,远离社会实践。目前,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课堂必须使语文教学从纯粹的书本教学走出来,走进生活,走向社会,以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  一、走进社会生活,是语文教学的必由之路  直接的社会生活实践,不仅能增加学生的生活经验、生活阅历,而且让学生领会了大量的语文模糊性知识,对学生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