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纵观各省市的高考作文报告,都提到考生作文中宿构、默写、套用的情况较为严重;模板化、程式化与假大空的现象更为普遍。新课程标准明确强调作文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不禁有人要问,现在的作文中真的缺少“真善美”吗,如何才能从“假大空”回归“真善美”。
唤醒学生心中的真善美,激发创作的激情和灵感,站在生命的高度思考,写出有温度的文字,这应该是作文教学的明智之举和疗疾之药。
一、关注生活中的人和事,从生活中提炼真善美
平平淡淡的生活才是真,真善美就存在于这些平平淡淡中,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生活中往往看似平常的行为就是一种真善美的表现,谁能说年轻人给老人让座,老师为学生授课,同学间的团结互助不是真善美的表现呢?
因此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去关心身边那些普普通通的人和平平常常的事,用细腻的心灵去寻觅真善美的所在,去挖掘生活中的智慧和哲理,这样才能读懂生活,写出生命的意义,继而以他们的心、他们的笔去描绘生活美,从而提升生命价值。
语文教育应致力于语文和生活这两个世界的交往与开放,寻求对文本和自然、社会的共鸣,不断激活学生的生活积淀,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引导他们参悟生活的真谛。
二、在阅读中感受真善美,在网络媒体中寻找真善美
阅读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来说,他们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生活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阅读这个窗口。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既要立足课内又要放眼课外,要采用多种手段,尝试各种方法去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如果学生的阅读时间太少,阅读次数和阅读量不够,且阅读的形式单调枯燥,那么,学生的积累和吸收必然不够,有了量的积累,才能有质的飞跃。相信一个爱阅读的人必定会热爱生命、热爱生活,家长和老师们都期待能在孩子的生命旅途中点亮阅读这支烛光,让他们在阅读中感受到快乐,感受书籍中传递的真善美。
还有便利通达的各种媒体,增多了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近年来,由網民爆料的平民英雄、道德模范不断增多,在网络上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荣辱观,广泛宣传各类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和高尚品德,可以更加积极地引导社会公众关注好人,争做好事。社会呼唤真善美,人们需要真善美。我们要发挥各种网络媒体的优势,在网络媒体中寻找真善美。
三、阅读写作一体化,挖掘教材中的真善美
一个思想贫乏,倦于思考的心灵,注定不会看到生活表象下的暗流涌动。如果对生活中许多感人的美和令人气愤的丑都只会视而不见,就不可能有感而发地写出什么好的作文。因此,在教学中要认真引导,充分发挥语文教材的优势,促进学生审美觉悟的提高与审美智能的发展,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审美观、道德情操,挖掘教材中的真善美,用真善美的情感来写作。
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品,有的展示了宏伟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有的塑造了性格鲜明的典型人物,有的揭示了人类生活的奥秘。这些都具有明显的认识功能和审美功能。至于文学作品的艺术形式、创作手法,更是各具特色,呈现出千姿百态的形式美。这些课文所反映的内容,涉及到美的各个领域。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鉴赏和领悟美的同时,应注意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审美趣味。
四、教会学生认识自己、认识世界,释放人性真善美
文学是一种关照,学生在大量感受真善美的过程中,受到了真善美的熏陶,从而不断认识自己,认识世界。当他们有表达的欲望和需求时自然会向世界发出真实的声音,温暖的声音。徜徉于书海,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热爱生活,慧眼发现人间真善美,学生在表达真情时总会有一种声音告诉自己该怎么做。文学就是人学,在文学的关照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认识自己,提高自己的思维境界。当我们悲观失望时李白会告诉我们“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当我们畏惧困难,害怕挫折时孟子会告诉我们“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当我们内心封闭,痛苦失意时白居易会告诉我们“同是天涯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引导学生认识世界,要关注学生内心的成长,使之成为有力量的人。当面对人权问题时,我们会听到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想”的呐喊;当面对人性虚伪与狡诈时我们会听到“巧伪不如拙诚”的忠告。当面对帝国主义横行霸道时我们会听到“一切帝国主义都是纸老虎”的宣言。学生在阅读中不断关照自己、关照世界,当学生需要表达时自然会释放出真善美。
作文教学就是在不断完善学生灵魂深处的真善美中进行的。以真善美作翼,让作文教学飞翔在博远、明净而充满阳光的天空中,作文教学的过程也一定是快乐而健康的。真善美,让作文如花绽放。
不禁有人要问,现在的作文中真的缺少“真善美”吗,如何才能从“假大空”回归“真善美”。
唤醒学生心中的真善美,激发创作的激情和灵感,站在生命的高度思考,写出有温度的文字,这应该是作文教学的明智之举和疗疾之药。
一、关注生活中的人和事,从生活中提炼真善美
平平淡淡的生活才是真,真善美就存在于这些平平淡淡中,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生活中往往看似平常的行为就是一种真善美的表现,谁能说年轻人给老人让座,老师为学生授课,同学间的团结互助不是真善美的表现呢?
因此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去关心身边那些普普通通的人和平平常常的事,用细腻的心灵去寻觅真善美的所在,去挖掘生活中的智慧和哲理,这样才能读懂生活,写出生命的意义,继而以他们的心、他们的笔去描绘生活美,从而提升生命价值。
语文教育应致力于语文和生活这两个世界的交往与开放,寻求对文本和自然、社会的共鸣,不断激活学生的生活积淀,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引导他们参悟生活的真谛。
二、在阅读中感受真善美,在网络媒体中寻找真善美
阅读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来说,他们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生活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阅读这个窗口。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既要立足课内又要放眼课外,要采用多种手段,尝试各种方法去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如果学生的阅读时间太少,阅读次数和阅读量不够,且阅读的形式单调枯燥,那么,学生的积累和吸收必然不够,有了量的积累,才能有质的飞跃。相信一个爱阅读的人必定会热爱生命、热爱生活,家长和老师们都期待能在孩子的生命旅途中点亮阅读这支烛光,让他们在阅读中感受到快乐,感受书籍中传递的真善美。
还有便利通达的各种媒体,增多了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近年来,由網民爆料的平民英雄、道德模范不断增多,在网络上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荣辱观,广泛宣传各类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和高尚品德,可以更加积极地引导社会公众关注好人,争做好事。社会呼唤真善美,人们需要真善美。我们要发挥各种网络媒体的优势,在网络媒体中寻找真善美。
三、阅读写作一体化,挖掘教材中的真善美
一个思想贫乏,倦于思考的心灵,注定不会看到生活表象下的暗流涌动。如果对生活中许多感人的美和令人气愤的丑都只会视而不见,就不可能有感而发地写出什么好的作文。因此,在教学中要认真引导,充分发挥语文教材的优势,促进学生审美觉悟的提高与审美智能的发展,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审美观、道德情操,挖掘教材中的真善美,用真善美的情感来写作。
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品,有的展示了宏伟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有的塑造了性格鲜明的典型人物,有的揭示了人类生活的奥秘。这些都具有明显的认识功能和审美功能。至于文学作品的艺术形式、创作手法,更是各具特色,呈现出千姿百态的形式美。这些课文所反映的内容,涉及到美的各个领域。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鉴赏和领悟美的同时,应注意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审美趣味。
四、教会学生认识自己、认识世界,释放人性真善美
文学是一种关照,学生在大量感受真善美的过程中,受到了真善美的熏陶,从而不断认识自己,认识世界。当他们有表达的欲望和需求时自然会向世界发出真实的声音,温暖的声音。徜徉于书海,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热爱生活,慧眼发现人间真善美,学生在表达真情时总会有一种声音告诉自己该怎么做。文学就是人学,在文学的关照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认识自己,提高自己的思维境界。当我们悲观失望时李白会告诉我们“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当我们畏惧困难,害怕挫折时孟子会告诉我们“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当我们内心封闭,痛苦失意时白居易会告诉我们“同是天涯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引导学生认识世界,要关注学生内心的成长,使之成为有力量的人。当面对人权问题时,我们会听到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想”的呐喊;当面对人性虚伪与狡诈时我们会听到“巧伪不如拙诚”的忠告。当面对帝国主义横行霸道时我们会听到“一切帝国主义都是纸老虎”的宣言。学生在阅读中不断关照自己、关照世界,当学生需要表达时自然会释放出真善美。
作文教学就是在不断完善学生灵魂深处的真善美中进行的。以真善美作翼,让作文教学飞翔在博远、明净而充满阳光的天空中,作文教学的过程也一定是快乐而健康的。真善美,让作文如花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