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手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来源 :中外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nnnnn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新课程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我在教学中,一切为了学生,创设以学生发展为主的课堂教学,大大地提高了数学教学的质量。我从六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和实践,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本质 发展思维能力 思维方法 创新精神 实践能力
  
  新课程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体意识的形成和主体参与能力的培养,要实现以学生发展为本,应当注重让学生学习自行获取数学知识的方法,学习主动参与数学实践的本领,获取终身受用的数学创造才能。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发展,下面谈谈笔者在构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数学课堂的一些做法。
  
  一、创设问题情境,发展思维能力
  
  现代数学教学理论认为,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是在头脑中主动建构数学认知结构的过程,真正有效的学习只能发生在与学习者的认知与知识背景紧密联系的教学情境中。情境的创设必须针对教学内容,依据心理学的原理,创设出有关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力求掌握知识的理智感,使心理活动处于亢奋状态,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我在上“两角差余弦公式”这一节时,确立公式的得出是难点。于是我设计了几个小问题:①单位圆中的正、余弦定义。②两个单位向量的坐标表示方法。③两个向量数量积的两种公式。④比较这两种公式结果。通过上面四小步设问,突出了知识形成过程,使学生感到公式的来由很自然,易理解好掌握。这一创设对开拓学生的思维,发展创造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很好的情境的创设能激发学习兴趣,完成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双基能力,有助于学生的思维水平的提高,有助于学生的和谐发展。
  
  二、创设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
  
  不少教师在上课解决问题时顺利流畅,讲解定理、概念、例题、习题似乎滴水不漏,却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造成一种单向的活动,同时也掩盖了教师备课中的深入思考,掩盖了教师解决问题时自己经历的曲折或失误。教师应当向学生展示清晰的数学学习过程,当学生问到某些较困难的问题时,乐意和学生共同思考、一起寻找解决办法。学生们不但有机会学习教师分析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还有机会了解,原来教师在解决问题时也会遇到挑战,也会经历曲折与失误。这对于学生形成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十分有益的。数学学习的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是教师在不断引导、解释、归纳、规范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一步步走向成功,一步步揭开事物的真相。例如,在研究“球面最小距离”这个问题时,笔者先引用生活中的实例来生动地导入球面距离这一概念,挂出一幅世界地图,并介绍这样一个事例:1993年4月,上海东方航空公司的一架班机在上海飞往美国洛杉矶的途中遇强气流,使飞机上下颠簸造成部分乘客受伤,飞机被迫在阿拉斯加紧急降落。请一位同学到黑板前将飞机的飞行路线以及阿拉斯加的位置在黑板上画出来(如图1所示),并请同学观察一下飞行的路线。
  


  学生马上提出疑问,上海和洛杉矶都在北纬30度稍北的位置,似乎沿着北纬30度的圆弧飞行最近。为什么飞机要从上海向北飞到阿拉斯加呢?岂不是飞机在绕远道吗?又有同学发现,无论是空中航线还是海上航线,在地图上画出的都是一段弧,而不是直线段,似乎与常理有悖……学生争论不休,各抒己见。但基本上有一个统一的看法:这张地图实质反映的是一个球面,在球面上两点的连线自然是一段弧了。
  那又是怎样的一段弧最短呢?起初比较多的同学认为是沿着同一纬度圈的一段弧,但再一次仔细观察发现,飞机航行的那段弧的半径好象要大得多,因而学生又产生了新的疑问。这时可以引导学生动手用实验的手段来验证最短的弧是大圆弧。
  方法一:用橡皮筋在地球仪上实验.将橡皮筋两头置于上海和洛杉矶,看一看什么时候绷得最紧。学生不难发现橡皮沿着大圆的时候绷得最紧。
  方法二:尺规作图,用实验的手段来证。如图2,分别以分别以o1,o2,o3,o4
  为圆心作经过A,B的圆弧。
  学生不难发现随着半径的增大,弧长越来越短,即两点之间的弧,较大半径的弧较短。
  其实,在实际的科学研究中,多数的定义、概念并不是事先想好的,而是观察、体验、分析、推理的结果。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该让学生自己发现判断,这样既直观又自然,又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概念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因此,从身边的事例中分析观察,产生疑问,再动手实验,用非形式化的方式体验、感悟,从而归纳出概念,这每一环节确确实实是学生体会到了概念的来源。
  
  三、创设数学实验的场景,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数学教育家波利亚说:“数学有两个侧面,一方而欧几里得式的严谨学科;但是另一方面,在创造过程中的数学更像一门实验性的归纳学科。”新课程理念倡导学生动手实践,实际上,这也要求数学要像物理、化学学科那样进行实验。实验教学是对传统教学的发展和充实,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探究能力、创新意识等方面实验教学有其他传统教学手段无法实现的功效。所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发挥实验的功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
  例如上“古典概型”这一节,为了让学生体会硬币抛掷的正、反两面概率均相等。我让全班56个同学都动手掷十次,统计560次结果,学生认真地试验,班长最终把结果公布出后,学生感到很惊奇。又如讲椭圆定义前,我让学生先用图钉、细线、铅笔等工具,另派三对学生到黑板上,按书本要求画椭圆。每两个同学合作画一个椭圆,并思考以下三个问题:①图形是什么样的点集,怎样给椭圆下定义?②图钉距离改变时,对椭圆的圆扁带来什么影响?③什么情况下画不出椭圆?经过边实验边思考,学生就能较完整地理解和掌握椭圆的定义,加深了定义限制条件的理解,感受到图钉距离变化时画出各种各样优美的椭圆。用简单的操作获得了知识的发现,以一个摱瘮字贯穿整堂课教学,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动脑思考,多角度地探索发现问题,提供了一个开放的思维空间。还培养了学生探索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数学的兴趣,数学素质就在这润物细无声中培养起来。真知源于实践,课堂教学中要多为学生提供实验的机会,发展学生思维的开放性和创造性。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唐瑞芬主编.数学教学理论选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夏慧贤.当代中学教学模式研究.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
  4、罗增儒.学会学解题.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4(9)
  (作者单位:425500湖南省江华县第一中学)
其他文献
《做一片美的叶子》是小学语文国标版第五册的一篇散文诗。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描写了大树和叶子的外形之美和内在之美,再由物及人,由“大树”和“叶子”想到了人,想到了人的生活,启迪人们要学习叶子那种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文中美丽动人的画面,优美的语调,可以给我们无限的遐想。所以学习这篇课文的重点是欣赏叶子的外形之美,感悟叶子的内在之美,学习做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人。  教学中,我没有零散的解读课文,而
期刊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于教师,最难教的莫过于教作文;对于学生,最怕的莫过于写作文。那么,如何来解决这个“最难”与“最怕”的问题呢?这也许是所有语文老师都在积极探索、实践的问题吧,我也不例外。在作文教学中,我摸索着、实践着、总结着,觉得作文的评改是十分必要的,它在整个作文教学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正如鲁迅先生说的“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下面,我就个人在教学中总结出来的如何对待学生作文评改的心得与同行们共
期刊
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是语文的“半壁江山”,但长期以来,很多学生都怕写作文,一听到写作文就喊头痛,确实,刚进初中的学生,能写的没有几个,有的说没东西可写,有的说不懂怎样写,多数同学达不到要求的字数,总之提不起写作的兴趣。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平常积累的素材少,作文的方法没掌握好,训练不得法等.我认为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教会学生如何观察生活,教会学生直接参与生活是让学生有得写,不怕写的关键。近几年
期刊
据报载,我国小中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作文障碍。更为严峻的是一个拥有近13亿人口、几千年文明史的大中国至今尚无一位本国籍作家问鼎诺贝尔文学奖,以至于近期一部,《作文三步法》,引起许多家长和学生抢购,这不能不引起我们这些老师特别是小学语文教师的关注,作文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如何在新课程标准下改革作文教学呢,笔者作出以下思考。    一、教师必须认真学习领会《语文课程标准》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期刊
【摘要】五年制高职是我们高等职业教育的新生事物,由于其生源的特殊性、教育体制的特殊性决定了其教育模式的特殊性。本文对五年制高职的生源特点、管理模式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教育分析对策    一、五年制高职学生的基本情况调查分析    1、年龄特征:  在对我院03级五年制高职226人在校生的年龄调查发现:见下表:    五年一贯制学生由于是初中毕业后直接升入我院,从调查情况看,其
期刊
校园里每天都可以听到一首熟悉的欢快歌曲:“请把我的歌带回你的家,请把你的微笑留下……”由此油然想起教师的教态问题,您是否给学生留下了难忘了微笑?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曾与许多有经验的教师议论着教态对学生的影响如何?可谓仁都见仕,智者见智,众说不  一,各有所据。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新课改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师生关系应越来越融洽这是无可争辩  的事实。奇怪的是发现不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绷着
期刊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身体素质得到全面和谐发展,个性特长得到培育,这是一项长期的,具有时代意义的改革,学校教育是我国主要的教学形式,班级授课制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形式,因此作为班级集体灵魂的班主任应充分认识到自己所承担的责任。  小学班主任面对6、7岁——12岁的儿童,工作更加繁重,我相信任何一位班主任都希望胜任这项工作并把自己从繁重工作中解脱出来,那么如何做
期刊
语文教学是一台戏,教师只有演好自己的角色,才能提高这台戏的质量,然而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往往越俎代庖,代替学生思考或代替作者言论,形成“一言堂”,这不是语文教师应扮演的角色,鉴于此,我谈一下自己的几点认识:    一、语文教师应在学生与教材之间扮演桥的角色    教材是语文知识的载体,学生是获取语文知识的主体。教师的任务是如何能让学生从教材中获取知识,教师这座桥就是让学生走进教材,与教材交流,我们的任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育要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语文作文教学一直是我们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当前我们大力提倡的语文素质教育的核心。我把我在作文教学中的一些做法与各位同仁交流一下:   首先通过语文课本进行作文教学。在我们的语文课本中有许多名篇佳作,这就需要语文教师指导学生去欣赏它的美。从
期刊
新的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使学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由此可见,在数学教学中,学生要获得成长必需的知识与技能,丰富的情感与积极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学法的掌握是关键,因此把握好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是每一个数学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    一、数学思想方法潜伏于教材之中    在近几年的新课程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教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