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位教育学家曾经说过:“在人的心理深處,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你要尽量使你的学生看到、感觉到、触摸到他们不懂的地方,使他们面前出现疑问,如果你能做到这一点,事情就成功了一半。”这就需要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教学过程精心设计,创设各种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调动学生的思维功能,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变“苦学”为“乐学”,变“学会”为“会学”。这是我们完成新课程新目标的任务应该提倡的课堂教学模式。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一、通过具体实践,创设问题情境
“爱动”是初中生的一大心理特征,在教学中如果想方法设计,顺应其心理需要,使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动手动脑,自己发现真理和论证思路,则会活跃课堂气氛,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促进智力的开发。
例如,在教授“三角形三边关系”时,提出:是不是任意三条线段都能组成三角形?一开始几乎所有学生都回答是。这时教师就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一些长短不一的木棒,让学生自己动手演示,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否定了他们的答案,从而为上好这一节课开了个好头。
又如在讲授“三角形内角和的定理”时,首先让学生画一个三角形,再用量角器量出三个角的度数,计算出三个角的和,得数都在左右;其次,请学生把三个角拼在一起,观察一下,能构成一个怎样的角?学生饶有兴趣地进行拼接活动,最后发现,三个内角拼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内角,此时学生自然地猜想:“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接着教师再提出:量角器测量、剪接三个角得出的结论不一定可靠,因为测量、剪接不仅可能出现误差,而且测量、剪接的三角形的数量也有限,要使上述的猜想对一般三角形都成立,还必须进行严格的逻辑证明。很显然,这时学生凭拼接时得到的感性经验,将很容易找到证明方法。
二、通过复习旧知识,利用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创设问题情境
例如在讲授“分式”时,先引导学生复习整式、多项式、单项式等旧知识后,问: 属于哪一类?那么又属于哪一类?这时学生欲言又止,教师则抓住时机引导学生对与的异同进行比较分析后,点明课题,自然引出分式的概念,也使“分式”这个概念在学生的头脑中牢牢地树起来
教师在复习与新课有关的知识过程中,以旧引新,借题发挥,为激发学生探求新知识的欲望牵线搭桥,是数学教学手段中的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
三、通过利用学生的日常生活实践创设问题情境
我们知道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在教学中创设有效的数学应用情境,使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学习知识的必要性,同时也真正地体会到“获得必需的数学”的重要性。新课程改革强调进一步关注学生的经验,就是要求我们的课堂教学要与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科学世界紧密联系,而不能脱节,数学情境越接近于学生的现实生活就越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就越显著。如:在学习“轴对称”时设置这样的情境:同学们打台球时,选择怎样的路线才能使‘主球’绕过‘障碍球’而击中‘目标球’,学生会自然的联想到“轴对称”的作用,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如:在学习“正负数意义”和“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增长率”问题时,可以让学生观察银行存折‘存入’和‘支出’的表示;让学生测算银行定期存款的利率。使学生知道这是我们必须掌握的数学知识,这样使学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习的兴趣
四、利用数学故事、数学典故来创设问题情境
数学是一种文化,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她有着丰厚的历史底蕴,悠久的历史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史料,同时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活跃课堂的气氛。在教学中我们可以介绍数学史话、数学家的事迹等方式引入数学知识使学生在欣赏历史人物、历史故事的同时,深刻感到学习数学知识的迫切性。如:在学习“勾股定理”给学生讲“商高与周王的对话”、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的‘百牛宴’的传说;在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给学生讲” 给学生讲关于笛卡尔如何发明直角坐标系的故事等。使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让学生感受学习数学是很愉快的事情,唤醒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以情感人,以情育人;以境导学,以境促学。好的情境创设可以使我们的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让我们的教师变得更有活力,让我们学生兴趣激昂的掌握知识。当然在情境创设中,我们还要注意形式上的多样性和新异性,内容上的主动性和科学性,方法上的启发性和挑战性,活动上的现实性和可行性,同时也要避免只是一味追求课堂教学的新奇而忽略知识的掌握和应用的倾向。要注重情境创设的实效性和趣味性的有机结合
五、通过游戏型问题创设问题情境
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些新异的游戏,学生则感到奇特不已,妙趣横生,教学效果很好。如学习“同类根式”时,老师发给每个学生一张事先准备的配组的同类根式的卡片,然后让一个学生去找与自己卡片上的根式成同类根式的朋友,找对同类根式的朋友坐在同桌,另一个被“挤”出的学生站出来再找自己的朋友。又如学习“字母表示数”时,教师这样设计:一首永远唱不完的儿歌,你能用字母表示这首儿歌吗?1只青蛙,1张嘴,2只眼睛,4条腿,1声扑通跳下水;2只青蛙,2张嘴,4只眼睛,8条腿,2声扑通跳下水;3只青蛙,3张嘴,6只眼睛,12条腿,3声扑通跳下水……n只青蛙,n张嘴,2n只眼睛,4n条腿,n声扑通跳下水。以上设计,形象直观,理解深刻,使学生在自然、欢快、轻松的气氛中学习、探索新知识。
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但必须做到科学、适度,具体地说,有以下几个原则:
1、有一些难度,要考虑到大多数学生的认知水平,应面向全体学生,但须在学生的“最近发现区”内,使学生可以“跳一跳,摘桃子”。
2、简洁明确,有针对性、目的性,表达简明扼要和清晰,不要含糊不清,使学生盲目应付,思维混乱。
3、注意时机,情境的设置时间要恰当,寻求学生思维的最佳突破口。要充分重视“问题情境”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问题情境的设置不仅在教学的引入阶段要格外注意,而且应当随着教学过程的展开要成为一个连续的过程,并形成几个高潮.通过精心设计问题情境,不断激发学习动机,使学生经常处于“愤悱”的状态中,给学生提供学习的目标和思维的空间,学生自主学习才能真正成为可能。
4、少而精,做到教者提问少而精,学生质疑多且深.但同时要注意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中加强学法指导。为了在课堂教学中推进素质教育,从发展性的要求来看,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数学,而更重要的是“会学”数学,学会学习,具备在未来的工作中,科学地提出问题、探索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要结合教学实际,因势利导,适时地进行学法指导,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逐渐领会和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当然,学生自主学习也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这种作用主要在问题情境设置和学法指导两个方面。学法指导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效益,使他们在学习中把摸索体会到的观念、方法尽快地上升到理论的高度。
5、问题情境要有有效性。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问题情境的有效性是指通过创设一定的教育活动,使学生达到预期的最佳效果。我们在创设问题情境时首先就要考虑创设的问题情境是否具有有效性。如:在《勾股定理》一课的新课教学时,有老师创设“已知两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3、4、5;5、12、13,请同学们探究每个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并由此猜想任意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的问题情境。同学们经过探究后得出直角三角形中最小边的平方等于另两边和的结论。显然这个问题情境没有达到教师预期目的,是一个无效的问题情境。
我们常说“教学是一门艺术”,正因为如此,就更需要我们根据中学生的实际,根据所授内容实际灵活多变,所创设的目的、意义在于使学生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更利于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培养数学创新意识与能力。更好地引导学生积极探索新知,只要我们精心创设并认真组织实施,就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通过具体实践,创设问题情境
“爱动”是初中生的一大心理特征,在教学中如果想方法设计,顺应其心理需要,使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动手动脑,自己发现真理和论证思路,则会活跃课堂气氛,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促进智力的开发。
例如,在教授“三角形三边关系”时,提出:是不是任意三条线段都能组成三角形?一开始几乎所有学生都回答是。这时教师就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一些长短不一的木棒,让学生自己动手演示,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否定了他们的答案,从而为上好这一节课开了个好头。
又如在讲授“三角形内角和的定理”时,首先让学生画一个三角形,再用量角器量出三个角的度数,计算出三个角的和,得数都在左右;其次,请学生把三个角拼在一起,观察一下,能构成一个怎样的角?学生饶有兴趣地进行拼接活动,最后发现,三个内角拼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内角,此时学生自然地猜想:“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接着教师再提出:量角器测量、剪接三个角得出的结论不一定可靠,因为测量、剪接不仅可能出现误差,而且测量、剪接的三角形的数量也有限,要使上述的猜想对一般三角形都成立,还必须进行严格的逻辑证明。很显然,这时学生凭拼接时得到的感性经验,将很容易找到证明方法。
二、通过复习旧知识,利用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创设问题情境
例如在讲授“分式”时,先引导学生复习整式、多项式、单项式等旧知识后,问: 属于哪一类?那么又属于哪一类?这时学生欲言又止,教师则抓住时机引导学生对与的异同进行比较分析后,点明课题,自然引出分式的概念,也使“分式”这个概念在学生的头脑中牢牢地树起来
教师在复习与新课有关的知识过程中,以旧引新,借题发挥,为激发学生探求新知识的欲望牵线搭桥,是数学教学手段中的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
三、通过利用学生的日常生活实践创设问题情境
我们知道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在教学中创设有效的数学应用情境,使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学习知识的必要性,同时也真正地体会到“获得必需的数学”的重要性。新课程改革强调进一步关注学生的经验,就是要求我们的课堂教学要与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科学世界紧密联系,而不能脱节,数学情境越接近于学生的现实生活就越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就越显著。如:在学习“轴对称”时设置这样的情境:同学们打台球时,选择怎样的路线才能使‘主球’绕过‘障碍球’而击中‘目标球’,学生会自然的联想到“轴对称”的作用,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如:在学习“正负数意义”和“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增长率”问题时,可以让学生观察银行存折‘存入’和‘支出’的表示;让学生测算银行定期存款的利率。使学生知道这是我们必须掌握的数学知识,这样使学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习的兴趣
四、利用数学故事、数学典故来创设问题情境
数学是一种文化,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她有着丰厚的历史底蕴,悠久的历史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史料,同时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活跃课堂的气氛。在教学中我们可以介绍数学史话、数学家的事迹等方式引入数学知识使学生在欣赏历史人物、历史故事的同时,深刻感到学习数学知识的迫切性。如:在学习“勾股定理”给学生讲“商高与周王的对话”、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的‘百牛宴’的传说;在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给学生讲” 给学生讲关于笛卡尔如何发明直角坐标系的故事等。使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让学生感受学习数学是很愉快的事情,唤醒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以情感人,以情育人;以境导学,以境促学。好的情境创设可以使我们的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让我们的教师变得更有活力,让我们学生兴趣激昂的掌握知识。当然在情境创设中,我们还要注意形式上的多样性和新异性,内容上的主动性和科学性,方法上的启发性和挑战性,活动上的现实性和可行性,同时也要避免只是一味追求课堂教学的新奇而忽略知识的掌握和应用的倾向。要注重情境创设的实效性和趣味性的有机结合
五、通过游戏型问题创设问题情境
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些新异的游戏,学生则感到奇特不已,妙趣横生,教学效果很好。如学习“同类根式”时,老师发给每个学生一张事先准备的配组的同类根式的卡片,然后让一个学生去找与自己卡片上的根式成同类根式的朋友,找对同类根式的朋友坐在同桌,另一个被“挤”出的学生站出来再找自己的朋友。又如学习“字母表示数”时,教师这样设计:一首永远唱不完的儿歌,你能用字母表示这首儿歌吗?1只青蛙,1张嘴,2只眼睛,4条腿,1声扑通跳下水;2只青蛙,2张嘴,4只眼睛,8条腿,2声扑通跳下水;3只青蛙,3张嘴,6只眼睛,12条腿,3声扑通跳下水……n只青蛙,n张嘴,2n只眼睛,4n条腿,n声扑通跳下水。以上设计,形象直观,理解深刻,使学生在自然、欢快、轻松的气氛中学习、探索新知识。
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但必须做到科学、适度,具体地说,有以下几个原则:
1、有一些难度,要考虑到大多数学生的认知水平,应面向全体学生,但须在学生的“最近发现区”内,使学生可以“跳一跳,摘桃子”。
2、简洁明确,有针对性、目的性,表达简明扼要和清晰,不要含糊不清,使学生盲目应付,思维混乱。
3、注意时机,情境的设置时间要恰当,寻求学生思维的最佳突破口。要充分重视“问题情境”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问题情境的设置不仅在教学的引入阶段要格外注意,而且应当随着教学过程的展开要成为一个连续的过程,并形成几个高潮.通过精心设计问题情境,不断激发学习动机,使学生经常处于“愤悱”的状态中,给学生提供学习的目标和思维的空间,学生自主学习才能真正成为可能。
4、少而精,做到教者提问少而精,学生质疑多且深.但同时要注意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中加强学法指导。为了在课堂教学中推进素质教育,从发展性的要求来看,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数学,而更重要的是“会学”数学,学会学习,具备在未来的工作中,科学地提出问题、探索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要结合教学实际,因势利导,适时地进行学法指导,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逐渐领会和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当然,学生自主学习也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这种作用主要在问题情境设置和学法指导两个方面。学法指导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效益,使他们在学习中把摸索体会到的观念、方法尽快地上升到理论的高度。
5、问题情境要有有效性。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问题情境的有效性是指通过创设一定的教育活动,使学生达到预期的最佳效果。我们在创设问题情境时首先就要考虑创设的问题情境是否具有有效性。如:在《勾股定理》一课的新课教学时,有老师创设“已知两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3、4、5;5、12、13,请同学们探究每个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并由此猜想任意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的问题情境。同学们经过探究后得出直角三角形中最小边的平方等于另两边和的结论。显然这个问题情境没有达到教师预期目的,是一个无效的问题情境。
我们常说“教学是一门艺术”,正因为如此,就更需要我们根据中学生的实际,根据所授内容实际灵活多变,所创设的目的、意义在于使学生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更利于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培养数学创新意识与能力。更好地引导学生积极探索新知,只要我们精心创设并认真组织实施,就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