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题材中国画创作发展研究

来源 :美与时代·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jiul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俄罗斯族在中国边境地区已经居住了近百年,是中国56个民族之一,是中国少数民族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黑龙江省境内的少数民族之一,为中国边境地区的繁荣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因此,以黑龙江省俄罗斯族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研究少数民族文化发展的重要性,介绍了俄罗斯族独特的文化资源,探讨了以俄罗斯族为题材進行中国画创作的可行性。
  关键词:俄罗斯族;文旅活动;中国画
  基金项目:本文系佳木斯大学2020年度黑龙江省艺术科学规划课题“黑龙江省俄罗斯族文旅项目为题材的中国画创作语言研究”(2020D002)研究成果。
  一、俄罗斯族独特的文化资源具有典型的
  绘画艺术价值
  中国俄罗斯族的祖先早在18世纪的初期就从沙皇时期的俄国迁来了。18世纪末,因为忍受不了沙皇俄国的统治,大批俄罗斯人迁来中国,特别是在19世纪末期和十月革命时期,一部分俄罗斯人从遥远的西伯利亚大量涌入中国北部各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这些涌入中国的俄罗斯人被认定为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俄罗斯族,与其他55个民族的人民一样在中国享有平等的权利。中国俄罗斯族的生活习俗、民俗、文化等,基本与国外的俄罗斯人相同。中国现有俄罗斯族的人口数量已经不多了。在中国的黑龙江省,俄罗斯族与达斡尔族、锡伯族、赫哲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和柯尔克孜族并称“黑龙江省七小民族”。在黑龙江省历届美术作品展览中经常能够见到以达斡尔族、锡伯族、赫哲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和柯尔克孜族为题材的绘画作品,但是,以俄罗斯族为题材的绘画作品却并不常见,尤其是以俄罗斯族为题材的中国画作品更是少之又少。正因为这个原因,课题组决定以俄罗斯族为研究主体,以弘扬民族文化为己任,以丰富俄罗斯族文化艺术产品为目标,有针对性地对俄罗斯族文化进行梳理,并结合自身所学专业来创作一批有代表性的中国画作品。
  俄罗斯族文化包括文学、音乐、舞蹈、建筑、民俗、服饰等,而这些独特的文化资源与艺术符号都是适合中国画创作表现的题材。中国画作为一种传统的绘画形式,凡是与人类活动相关的事物都可以纳入其表现题材当中。例如,俄罗斯族的传统服饰丰富多彩,人们在不同季节里,会选择不同颜色、不同款式的衣着。男子夏季多穿丝绸开衩长袍、长裤,或穿白色绣花衬衫和灯笼裤,戴八角帽;妇女夏季多穿短上衣和短袖大摆绣花或印花的连衣裙,也有的上穿无领绣花衬衫,下穿自制的白色大长裙,上面绣着色彩鲜艳的图案花纹。男女汗衫的衣领、袖口和前胸等部位都缀着精美细密的刺绣几何图案或花草图案,色彩鲜艳,对比强烈。通过对俄罗斯族的特色服饰文化进行梳理,可以总结出俄罗斯族服饰特有的符号语言,即服饰上的几何图案、花草图案等。通过中国画来表现这些具有代表性特色的俄罗斯族图案,可以达到宣传俄罗斯族文化的效果。
  通过了解俄罗斯族的传统服饰,可以使我们感受到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气韵,也能使我们深刻体会到俄罗斯族的民族风情。民族服饰的构成和发展与流传下来的材质面料、图案元素、装饰风格和工艺手法等息息相关,民族服饰上的色彩和刺绣是民族文化的体现。俄罗斯族人在进行团体表演时所穿的传统服饰,也向我们展示了俄罗斯族服装独特的美感,令人赞叹。中国悠久的历史孕育了无数灿烂辉煌的传统文化,少数民族服饰作为这些灿烂文化中的一部分,就像散落在中国土地上的珍珠一样,需要人们来爱护和传承。俄罗斯族服饰是一种无形但真实的文化,经过几代人的继承和现代文明的艺术加工,才慢慢变成了现代俄罗斯族服饰文化。另外,人们还在边疆村中建立了历史博物馆,使这个少数民族村庄成为具有地域特色的旅游区和传播俄罗斯族人文艺术的基地。
  二、以黑龙江省俄罗斯族为题材的中国画创作可行性
  通过对当代绘画展览中绘画作品的观看与欣赏,笔者发现在“黑龙江省第三届中国画作品双年展”中朴龙玺所创作的《火红的年代》,对以俄罗斯族为题材的中国画创作极具借鉴意义。这幅中国画作品以黑红两色为主色调,通过对各种建筑的描绘,给人们带来了特别的视觉观感。正是这样浓郁的色彩让笔者意识到,《火红的年代》这幅作品是非常值得进行进一步的借鉴与分析的。虽然画家在这幅作品中运用的颜色种类并不丰富,但其运用的没骨法、撒盐法、注水法等绘画技法是非常值得学习与借鉴的。这些技法并不只是简简单单的绘画技巧,更是让画面显得厚重而不单薄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撒盐法与注水法的应用为画面中工厂的钢架营造了自然的肌理效果。这种铁锈斑斑的肌理效果在画面中不仅不显得突兀还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这些都是这幅绘画作品值得笔者学习借鉴并将其运用到以后的中国画创作中的地方。如果笔者在以俄罗斯族为题材的中国画创作中,也可以运用这种绘画技法来对面背景或者服饰进行调整与处理,就可以增加画面的观赏性。
  《火红的年代》这幅画面中画家运用色彩种类不多,但通过对同类色的运用使得画面在颜色组合比较单一的情况下拥有丰富的层次感,这无疑是既能让观者感受到浓郁色彩,又使画面不显得脏乱的处理方式。而笔者要在中国画创作中表现的俄罗斯族人民的衣着或是建筑物,所蕴含的色彩种类之多、细节之繁复,如果稍稍处理不慎就会让画面显得脏乱。因此,对《火红的年代》进行分析借鉴以后,笔者从中可以学习到处理画面中过多的色彩关系的方法。那便是对于画面中的非主要部分进行一定的主观处理,使画面的颜色种类减少,这样形成的画面效果就能够在保留写实性的同时拥有独特的视觉美感。
  当今,有大量可参考的、以少数民族为题材的中国画资料与作品。其中,黄胄创作了大量有关新疆少数民族的人物、动物和独特风景的国画作品。他在《欢腾的草原》这幅作品中描绘了少数民族人民在草原上进行马术竞技的画面。黄胄的笔触充满力量感与敦厚感,寥寥几笔便使得人物的瞬间动态跃然纸上。从整幅作品来看,画面中的人物众多,色彩斑斓,但是黄胄对背景人物进行了大面积虚化的处理,强调了画面前方的五位主体人物。这五位主体人物的衣着服饰颜色统一,基本为蓝红两个颜色。在这个基础上这五位人物在画面中只有上半身绘制了比较浓郁的色彩,在保证色彩统一的同时,使得画面显得既丰富多彩又整洁明朗。而画面中心黑白两色的两匹骏马更是与其脚下红黄绿这三种颜色组成的草原形成了鲜明对比。其中,白马宛如画面中心的气口,避免了使画面显得过于沉重。这样的作品不仅使得业界的其他画家看到了黄胄独特的笔墨手法和高超的画面构成能力,还让观者在作品中欣赏到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吸引了大量的艺术家特别是国画爱好者前往草原采风。这无疑是对草原文化的一种大力传播,让草原人民那热力四射的舞姿、美丽如画的风景,成为世人瞩目的关注焦点。而以黑龙江省俄罗斯族为题材所创造的中国画作品却是比较少见的,人们应对此予以重视。俄罗斯族的传统服饰色彩艳丽,在画面中有着较强的表现力,是以俄罗斯族为题材的中国画创作的重要表现语言之一。在进行中国画创作的过程中,画家可利用色彩搭配技巧来丰富中国画作品给人带来的视觉感受,突出以俄罗斯族为题材的中国画作品色彩鲜艳、对比度高的特点,让观赏者能够强烈地感受到以俄罗斯族为题材的中国画作品的独特魅力。这种浓郁的色彩表达,可以丰富画面的装饰效果,从而形成一种带有俄罗斯族特色的绘画语言。这种绘画语言是一种独特的艺术符号,能够使观赏者在画面中捕捉到精准的记忆点,加深自身对以俄罗斯族为题材的中国画作品的印象。这有利于传承和弘扬俄罗斯族文化,使俄罗斯族人的性格和形象能够被人们所熟知,尤其是俄罗斯族人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同时,能向人们展现当下俄罗斯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极具魅力的人文情怀。
  黑龙江省俄罗斯族拥有极具民族特色的文化风貌,同时黑龙江省的画家在地理上又比其他地区的画家更具有创作优势,他们可以有目标地前往俄罗斯族居住地,捕捉和寻找一些创作所需的相关艺术元素,再结合这些艺术元素进行艺术加工和创作,使绘画作品更具生命力和创造力。通过研究黑龙江省俄罗斯族文化,分析以俄罗斯族为题材进行中国画创作的可行性,来向外界宣传俄罗斯族人民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这有利于促进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增进人们对俄罗斯族的理解与认识。
  对黑龙江省俄罗斯族的文化中蕴含的美术元素进行分析,通过研究中国画的传统笔墨精神和绘画形式,将中国画传统的笔墨融入以我国俄罗斯族为题材的绘画作品中,这样的作品画面中就有了其独特的变化。俄罗斯族人热情如火的个性就正如他们缤纷斑斓的文化色彩,在对俄罗斯族人民进行描绘时画面中除了以笔墨为主要的表达语言外,还要不断增加关于俄罗斯族的绘画元素,画面中绘画的主体人物动态的展现、建筑物的平面构成等等,都使得画面呈现出静与动的自然交汇,把以俄罗斯族为题材的中国画作品变成得元素、多角度、多视觉,充满不同于其他作品的艺术风格。
  纵观当代中国画发展过程,都是不断的融入新的视觉元素。从西方到东方的元素结合,从传统到当代的元素结合,逐步形成一种全新的,适合中国画创作发展的绘画元素。全新的绘画模式,引领了中国画的变革。由于各种斑斓的色彩直接进入中国绘画创作之中,打破了以前单一的传统笔墨形式,打破了以色助墨的形式,形成了“色墨并举,色墨共生”的万紫千红的彩墨新声,从而为以俄罗斯族为题材的中国画创作作品带来了新的绘画语言。
  参考文献:
  [1]孙海涛.“全域旅游”打造逊克旅游新名片[J].奋斗,2020(13):57.
  [2]李卓霖.中国俄罗斯族民族服饰分析[J].西部皮革,2016(24):182.
  作者单位:
  佳木斯大学
  通讯作者:
  杨子勋
其他文献
摘 要:日本古典文化受到中国和朝鲜半岛很深的影响,不得不说“受容性”是日本文化无法忽略的特点。这种受容包含文化的许多方面,前人更多地是从文学方面来研究,然而在日本古典文化中,除了文学,造型美术也占有重要地位。文学是一门想象的艺术,体现日本民族精神的“想象美”,造型美术则更是“想象美”与“直观美”的综合体现。而在古代造型美术中,水墨画的交流是很具有代表性的。水墨画是中国的传统绘画,传播到日本后对日本
期刊
摘 要:本文以“半条被子”为契机,通过根植于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作品创作、打磨、雕琢、演出等艺术实践活动的开展,探讨新时代高校育人铸魂工程的建设。新时代下的高校一方面用艺术手段将党的精神具象化;另一方面,高校积极践行“半条被子”精神,用更多鲜活的、厚植于地方文化艺术特色元素的原创作品,以公共艺术课程和党课音乐会、党课舞蹈剧等为平台,自觉传承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引领校园文化新风尚,切实落实文化育人
期刊
摘 要:艺术实践者的创作是心灵的回响。创作者若要完成艺术实践与自身内在心性的契合统一,就应放下外在名利诱惑,坦诚逐意,潜心求索,以个性化表达形式的深化来实现对人的自我完善。  关键词:心灵回响;机会成本;心灵再造;诚  一  现实世界,人陷在太多的利益竞争里。物质的、精神的,似乎一切难逃攀比心理,意欲的复杂性由此可见一斑。人为了生存与万物争胜,其后,为了满足意志,人人争胜,伪饰乃生,并非意在伪饰,
期刊
摘 要:后人类电影题材体现了后人类主义对于后现代主义的发展,即超越时代范式的技术发展前景下人类未来图景的思考。后人类电影有关人类主体性延异和身体疆域的讨论体现了一定的先锋性意义。然而随着此类电影的不断出现,其先锋性思考逐渐让位于流行文化意义。后人类电影中的身体——后现代主义中主体性之争的主战场——也逐步成为类型电影中的消费身体。电影的资本逻辑完成了对后人类主义先锋性的吞噬。这个过程,正是由后人类主
期刊
摘 要:黄道婆是我国宋末元初著名的棉纺织家,元代王逢的《梧溪集》、陶宗儀的《南村辍耕录》中有关于黄道婆的最早记载。此后历代学者都有对黄道婆的籍贯、身世、对棉纺织业的贡献等多方面的研究。黄道婆精神是中国工匠精神的集中体现,因此在当代研究黄道婆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黄道婆;棉纺织;贡献;综述  基金项目:本文系天水师范学院课程思政建设项目“《工艺美术史》的教学研究”阶段成果。  黄道婆是我国
期刊
摘 要:《惊奇之心》是美国自然文学作家蕾切尔·卡逊一篇自然散文,该书探讨了如何激发和培养儿童对自然的惊奇之心和敬畏之感。在卡逊看来,眼睛本身并不擅长发现,而不断的发现会使我们的眼睛逐渐敏锐,因此要用所有的感官,用心去感受自然、探索自然。与众不同的是,卡逊帮助我们感受自然,而不仅仅是认识自然。这不仅超越了参与式审美体验,更揭示了儿童这一群体在自然审美中的非凡而宝贵的感知能力。因此,从环境美学角度挖掘
期刊
摘要:中国画强调由形见神,“韵”在形与神之间显现。画面的“韵”经常漂浮在景致与精神之间,是客观物象与主观心理在作画之前的合一,也是立意之后画面主客观合一的体现。画中之境的形神之“韵”离不开“气”的流通,“韵”与“气”在画面中兼具,从而构成生动之形。  关键词:“韵”;“气”;“意”;传神  一、“韵”的理论渊源  对于“韵”的解释在很多文献中都有提到,而在时间的界定上,多数认定为起源于汉魏之间。曹
期刊
摘要:中国近代至今,在东西文化的碰撞中,中西艺术开始结合,传统绘画发生了现代转型,并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开始发展,许多画家都在潜心探索,力求突破。朱振庚正是其中一位极具创造精神的中国画家,他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找创作灵感,将毕生心血用于国画变革之中。从朱振庚提出的艺术观点出发,分析他每个时期作品的特点,了解他在中国画领域的探索历程和艺术成就。  关键词:笔墨;造型;构成;国画变革  一、艺术中的“生”味
期刊
摘要:柯律格的《中国艺术》是一部极具代表性的国外学者在中国美术史领域的研究著作,柯律格在此书一改以往传统按照年代更迭研究中国美术史的写法,以前沿的观念全面剖析中国艺术脉络。明代宫廷画家商喜所作《关羽擒将图》与苏州桃花坞版画《姑苏阊门图》作为《中国艺术》两个版本的封面图像,与书中文字形成了良好的互动。特别是商喜的《关羽擒将图》,画家以《三国演义》中的故事情节为蓝本,着力塑造关羽英勇威猛、善于征战的形
期刊
摘 要:绘画能够记录当下时代的景象,具有承载着时代发展的记录功能。外销画带有浓厚的中国趣味,深受西方人的喜爱。港口风景画作为外销画中的一种,在促进中西文化的交流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推动了中国早期油画的发展,其绘画语言值得我们学习和思考。通过分析港口风景画的出现及其绘画表现,探讨广州外销画对后世的影响。  关键词:港口风景画;艺术语言;《广州港和广州府城画》  一、港口风景画的出现  清代广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