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创新人才的培养与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当下及未来一段时间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点。三维导师制,是基于技能大赛和高校专业社团背景下,形成的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机制。这种制度的产生,为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一种新的思路。本文从技能大赛和高校专业社团之间的积极作用和面临问题入手,提出了运用三维导师制,促进技能大赛与高校专业社团共生发展。
【关键词】三维导师制;技能大赛;高校专业社团;人才培养模式
引言
当前,企业竞争的形式早已从过去的价格竞争转向了现在的非价格竞争,其主要竞争形式为产品竞争、市场竞争、管理竞争以及人的竞争。在四种竞争形式中,人的竞争是最高水平的竞争,并贯穿于其他三种竞争之中。
曾经一篇《买房补贴100万!浙江95后快递小哥太牛了…》火爆全网,让人惊奇的是每天都能接触到的再普通不过的人物,为何能获政府巨奖?是出身名校?是学历博士研究生?海外留洋?……,其实这些答案都不是。真实原因却是该快递小哥获得了杭州市高层次人才认定,获评依据是该快递小哥2019年8月参加了浙江省第三届快递职业技能竞赛暨第二届全国邮政行业职业技能竞赛浙江省初赛,并且获得了快递员项目的第一名。据了解,这项赛事在全国快递行业中,规格高、含金量足,对专业要求也很高。
百外巨奖,无疑说明了技能出众人才的市场价值,而一批批“能工巧匠”和“技能名师”们,正是通过这些技能大赛平台不断涌现。
对这位快递小哥而言,一天大学都没有上过却可以技能超群,毕竟凤毛麟角。绝大数社会所需人才,还是需要通过专门学校日复一日培养,才能源源不断向社会输入。这当中,作为大学生丰富多彩生活的重要补充----高校专业社团起到了重要作用。
1.技能大赛与高校专业社团建设相互促进
技能大赛与高校专业社团,是大学生高校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绝大多数大学生都会参加其中,能够促进大学生快速成长。
1.1技能大赛为高校专业社团建设提供发展契机
所谓技能大赛,比拼的就是参赛者的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而高校专业社团水平高低,正可以通过场上角逐一较高下。高校专业社团建设,不是闭门造车,必须放眼当下,认识潮流、紧跟潮流、甚至引领潮流。能做到这些,除了需要练就自身过硬的技能本领,还需主动出击,与高手过招。技能大赛,正好提供了这样的平台,给各高校类似专业社团提供了切磋技艺的机会。
1.2高校专业社团为技能大赛开展提供人才储备
高校专业社团不同于一般高校大学生社团,其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学术性,因此能够吸引到志趣相投、积极进步的大学生加入。在高校专业社团中,其主要活动是关于专业知识的传播、专业技能的培养和专业人才的挖掘。举办技能大赛只是一时活动,而高校专业社团却是持续活动,技能大赛所需要的参赛选手,可以通过高校专业社团系统培养,建立人才梯队,不断输送。
2.高校专业社团建设与技能大赛需求不相适应的问题
技能大赛与高校专业社团,拥有各自不同的运行机制,彼此之间要做到运行不悖,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2.1技能大赛越发贴近行业与企业,高校专业社团越发难以匹配
举办技能大赛的目的,是帮助行业与企业发现人才,为学校培养人才指明方向。想把技能大赛办好,除了有知名高校和高水平的参赛选手积极加入,还需要技能大赛本身办赛理念先进、竞技项目贴近实战、能挖掘出更多行业与企业所需要的人才。目前,高校专业社团能够蓬勃发展,使其在高校中扮演着“第二课堂”的角色,成为了高校学生专业学习的有力补充。但是,专业学习课堂都存在与行业、企业存在对接困难、难以适应等问题,而高校专业社团将面临此类问题更为严重。
2.2技能大赛越发强调水平高低,高校专业社团越发显现模式陈旧
技能大赛,是以“技”会友,重在赛出水平,參赛高校一旦获奖,不光是一种荣誉,更是对其人才培养模式的一种认可。对比规范而自成体系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高校专业社团的建设模式,更为松散、自由,缺乏规范,难以人才辈出。
2.3高校专业社团更侧重于学术性,技能大赛更侧重于实践性
高校专业社团的核心是专业,可以分解为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人才,这都需要具有一定的学术性,强调的是科学性、前沿性和系统性,因此高校专业社团成为其中人才培养模式的一个重要阵地。技能水平高低,不能空口无凭,最好的方式就是进行实践展示,技能大赛就成为了最重要平台之一,其实践性要求比赛的竞技性、观赏性和功利性。
2.4高校专业社团成员来源广泛,技能大赛考核标准唯一
目前大学生选择和加入高校专业社团比较自由,他们可以是不同的学院(系)和专业,不分男女,不分年级或年龄,基本上没有任何门槛,全凭自己兴趣。这样虽然扩大了成员来源,但缺乏选择尺度,成员专业水平之间参差不齐。能够入围技能大赛复赛甚至决赛的参赛选手,都是通过层层技能比拼产生的。为了实现技能大赛的公平性,考核标准是唯一和公开的,这种方式设定,先天决定了只能少部分人入围最终决赛,大多数人只是旁观者。
3.三维导师制先天优势,促进技能大赛与高校专业社团共生发展
三维导师制,是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将处于教育核心地位的导师由过去单一的专业教师为主,转变为专业导师、社团导师和企业导师三方共同组成,整合学校和社会力量,以专业、社团和企业三个维度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过程,形成完整的人才成长通道,一种适应新时期要求的导师培养制度。
3.1三维导师制成员来源
三维导师制成员的选择,不仅是三类导师的有机整合,也是利用三个维度的资源,相互补充,形成完整的人才培养所需的智力资源。
(1)专业导师。在当前大多数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中,专业课学分和学时很大比重,因此大学生的学习时间以专业学习为主。专业导师,除课堂授课外,还要充分利用专业教学时间上的优势,将理论联系实践,做到理实一体,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还要充分利用技能大赛的机会,指导学生参赛,丰富课程教学内容。 (2)社团导师。根据《团中央、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意见》要求:“要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加强对大学生社团的领导和管理”。各大高校积极落实有关政策,在学校、学院(系)都配备了专职团委导师或辅导员,制定了有关管理制度,并策划推出了符合自身专业特色的技能大赛活动。在高校学生管理中,高校专业社团建设已经被纳入到范围之内,社团导师日常工作与之联系紧密,可以充分利用政策红利。
(3)企业导师。人才培养好不好,三位导师中最有发言权的应该是企业导师,因为他最了解企业的需求。由于学校和企业,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运行模式,人才培养随偶有合作,但并未形成日常工作,只是彼此有了需求才会接触,忽略了人才培养的连续性。应该把企业导师当作客户对待,学校转变成企业,其推出的产品就是自己的学生。为了让自己的产品充分满足客户需求,不只是倾听客户需求,还可以让客户参与其中,以客户为中心来打造产品。这样产品适销对路,学生就业就不是难题。
3.2三维导师制融入“三个课堂”教学,共同经历大学生成长过程
大学生生涯,是整个人生学习的一个过程。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在课上和课下都可以开展。专业导师在第一课堂中传授学科知识,社团导师在第二课堂中丰富学科知识,企业导师在第三课堂中实践课堂知识。“三个课堂”之间即可以彼此延伸,也可以彼此补充。而技能大赛和高校专业社团,就可以促使教学活动从课上延伸到课下。三维导师制要求各位导师共同参与教学活动,依据人才成长规律,不同时间、不同空间分阶段辅导大学生成才。
3.3三维导师制打通产学研通道,共同参与技能大赛活动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优化学科专业、类型、层次结构,促进多学科交叉和融合,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针对这种要求,三维导师制可以在技能大赛中寻求突破口。每次技能大赛活动,都需要经历项目选择、项目策划、项目启动、项目执行和项目总结等环节。所需要的人力、物力及财力等资源,五花八门、各色各样。三维导师制的机制一旦建立,可以充分调动相关积极因素,将各方在产学研方面的人力优势和资源优势发挥出来。改过去关门竞赛为开门竞赛,实现三方联动,共同受益。
3.4三维导师制介入人才培养模式,共同指导高校专业社团发展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是高校自留地。开门办学、开放办学,已经成为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共识。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便是当务之急。但限于机制僵化,其运行并不理想。三维导师制可以打破僵局,形成联动机制,将高校专业社团建设纳入到人才培养模式之中,各取所长、各显其能,共同扶助高校专业社团建设,整合三方资源优势,打造更规范、高效、卓越的优秀高校专业社团。
4.结语
“三个课堂”教学、打通产学研通道和介入人才培养模式,是三维导师制的在技能大赛背景下对高校专业社团建设模式进行的改革尝试。技能大赛和高校专业社团,都应该纳入到人才培养模式之中,哪怕出现许多新的问题,也会出现许多新的思路,拓展出新的领域,获得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共青團中央,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意见(中青联发[2005]5号) [Z].2005-1-13
[2]周亮广,戴仕宝,李孝雄.应用型高校社团改革与专业转型耦合发展途径与方法[J].滁州学院学报,2019,21(05):95-98.
[3]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J].人民教育,2010(17):2-15.
作者简介:桂辉慧(1983-),男,湖北荆门人,讲师,中级经济师,研究方向为营销管理和客户关系。
【关键词】三维导师制;技能大赛;高校专业社团;人才培养模式
引言
当前,企业竞争的形式早已从过去的价格竞争转向了现在的非价格竞争,其主要竞争形式为产品竞争、市场竞争、管理竞争以及人的竞争。在四种竞争形式中,人的竞争是最高水平的竞争,并贯穿于其他三种竞争之中。
曾经一篇《买房补贴100万!浙江95后快递小哥太牛了…》火爆全网,让人惊奇的是每天都能接触到的再普通不过的人物,为何能获政府巨奖?是出身名校?是学历博士研究生?海外留洋?……,其实这些答案都不是。真实原因却是该快递小哥获得了杭州市高层次人才认定,获评依据是该快递小哥2019年8月参加了浙江省第三届快递职业技能竞赛暨第二届全国邮政行业职业技能竞赛浙江省初赛,并且获得了快递员项目的第一名。据了解,这项赛事在全国快递行业中,规格高、含金量足,对专业要求也很高。
百外巨奖,无疑说明了技能出众人才的市场价值,而一批批“能工巧匠”和“技能名师”们,正是通过这些技能大赛平台不断涌现。
对这位快递小哥而言,一天大学都没有上过却可以技能超群,毕竟凤毛麟角。绝大数社会所需人才,还是需要通过专门学校日复一日培养,才能源源不断向社会输入。这当中,作为大学生丰富多彩生活的重要补充----高校专业社团起到了重要作用。
1.技能大赛与高校专业社团建设相互促进
技能大赛与高校专业社团,是大学生高校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绝大多数大学生都会参加其中,能够促进大学生快速成长。
1.1技能大赛为高校专业社团建设提供发展契机
所谓技能大赛,比拼的就是参赛者的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而高校专业社团水平高低,正可以通过场上角逐一较高下。高校专业社团建设,不是闭门造车,必须放眼当下,认识潮流、紧跟潮流、甚至引领潮流。能做到这些,除了需要练就自身过硬的技能本领,还需主动出击,与高手过招。技能大赛,正好提供了这样的平台,给各高校类似专业社团提供了切磋技艺的机会。
1.2高校专业社团为技能大赛开展提供人才储备
高校专业社团不同于一般高校大学生社团,其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学术性,因此能够吸引到志趣相投、积极进步的大学生加入。在高校专业社团中,其主要活动是关于专业知识的传播、专业技能的培养和专业人才的挖掘。举办技能大赛只是一时活动,而高校专业社团却是持续活动,技能大赛所需要的参赛选手,可以通过高校专业社团系统培养,建立人才梯队,不断输送。
2.高校专业社团建设与技能大赛需求不相适应的问题
技能大赛与高校专业社团,拥有各自不同的运行机制,彼此之间要做到运行不悖,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2.1技能大赛越发贴近行业与企业,高校专业社团越发难以匹配
举办技能大赛的目的,是帮助行业与企业发现人才,为学校培养人才指明方向。想把技能大赛办好,除了有知名高校和高水平的参赛选手积极加入,还需要技能大赛本身办赛理念先进、竞技项目贴近实战、能挖掘出更多行业与企业所需要的人才。目前,高校专业社团能够蓬勃发展,使其在高校中扮演着“第二课堂”的角色,成为了高校学生专业学习的有力补充。但是,专业学习课堂都存在与行业、企业存在对接困难、难以适应等问题,而高校专业社团将面临此类问题更为严重。
2.2技能大赛越发强调水平高低,高校专业社团越发显现模式陈旧
技能大赛,是以“技”会友,重在赛出水平,參赛高校一旦获奖,不光是一种荣誉,更是对其人才培养模式的一种认可。对比规范而自成体系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高校专业社团的建设模式,更为松散、自由,缺乏规范,难以人才辈出。
2.3高校专业社团更侧重于学术性,技能大赛更侧重于实践性
高校专业社团的核心是专业,可以分解为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人才,这都需要具有一定的学术性,强调的是科学性、前沿性和系统性,因此高校专业社团成为其中人才培养模式的一个重要阵地。技能水平高低,不能空口无凭,最好的方式就是进行实践展示,技能大赛就成为了最重要平台之一,其实践性要求比赛的竞技性、观赏性和功利性。
2.4高校专业社团成员来源广泛,技能大赛考核标准唯一
目前大学生选择和加入高校专业社团比较自由,他们可以是不同的学院(系)和专业,不分男女,不分年级或年龄,基本上没有任何门槛,全凭自己兴趣。这样虽然扩大了成员来源,但缺乏选择尺度,成员专业水平之间参差不齐。能够入围技能大赛复赛甚至决赛的参赛选手,都是通过层层技能比拼产生的。为了实现技能大赛的公平性,考核标准是唯一和公开的,这种方式设定,先天决定了只能少部分人入围最终决赛,大多数人只是旁观者。
3.三维导师制先天优势,促进技能大赛与高校专业社团共生发展
三维导师制,是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将处于教育核心地位的导师由过去单一的专业教师为主,转变为专业导师、社团导师和企业导师三方共同组成,整合学校和社会力量,以专业、社团和企业三个维度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过程,形成完整的人才成长通道,一种适应新时期要求的导师培养制度。
3.1三维导师制成员来源
三维导师制成员的选择,不仅是三类导师的有机整合,也是利用三个维度的资源,相互补充,形成完整的人才培养所需的智力资源。
(1)专业导师。在当前大多数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中,专业课学分和学时很大比重,因此大学生的学习时间以专业学习为主。专业导师,除课堂授课外,还要充分利用专业教学时间上的优势,将理论联系实践,做到理实一体,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还要充分利用技能大赛的机会,指导学生参赛,丰富课程教学内容。 (2)社团导师。根据《团中央、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意见》要求:“要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加强对大学生社团的领导和管理”。各大高校积极落实有关政策,在学校、学院(系)都配备了专职团委导师或辅导员,制定了有关管理制度,并策划推出了符合自身专业特色的技能大赛活动。在高校学生管理中,高校专业社团建设已经被纳入到范围之内,社团导师日常工作与之联系紧密,可以充分利用政策红利。
(3)企业导师。人才培养好不好,三位导师中最有发言权的应该是企业导师,因为他最了解企业的需求。由于学校和企业,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运行模式,人才培养随偶有合作,但并未形成日常工作,只是彼此有了需求才会接触,忽略了人才培养的连续性。应该把企业导师当作客户对待,学校转变成企业,其推出的产品就是自己的学生。为了让自己的产品充分满足客户需求,不只是倾听客户需求,还可以让客户参与其中,以客户为中心来打造产品。这样产品适销对路,学生就业就不是难题。
3.2三维导师制融入“三个课堂”教学,共同经历大学生成长过程
大学生生涯,是整个人生学习的一个过程。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在课上和课下都可以开展。专业导师在第一课堂中传授学科知识,社团导师在第二课堂中丰富学科知识,企业导师在第三课堂中实践课堂知识。“三个课堂”之间即可以彼此延伸,也可以彼此补充。而技能大赛和高校专业社团,就可以促使教学活动从课上延伸到课下。三维导师制要求各位导师共同参与教学活动,依据人才成长规律,不同时间、不同空间分阶段辅导大学生成才。
3.3三维导师制打通产学研通道,共同参与技能大赛活动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优化学科专业、类型、层次结构,促进多学科交叉和融合,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针对这种要求,三维导师制可以在技能大赛中寻求突破口。每次技能大赛活动,都需要经历项目选择、项目策划、项目启动、项目执行和项目总结等环节。所需要的人力、物力及财力等资源,五花八门、各色各样。三维导师制的机制一旦建立,可以充分调动相关积极因素,将各方在产学研方面的人力优势和资源优势发挥出来。改过去关门竞赛为开门竞赛,实现三方联动,共同受益。
3.4三维导师制介入人才培养模式,共同指导高校专业社团发展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是高校自留地。开门办学、开放办学,已经成为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共识。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便是当务之急。但限于机制僵化,其运行并不理想。三维导师制可以打破僵局,形成联动机制,将高校专业社团建设纳入到人才培养模式之中,各取所长、各显其能,共同扶助高校专业社团建设,整合三方资源优势,打造更规范、高效、卓越的优秀高校专业社团。
4.结语
“三个课堂”教学、打通产学研通道和介入人才培养模式,是三维导师制的在技能大赛背景下对高校专业社团建设模式进行的改革尝试。技能大赛和高校专业社团,都应该纳入到人才培养模式之中,哪怕出现许多新的问题,也会出现许多新的思路,拓展出新的领域,获得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共青團中央,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意见(中青联发[2005]5号) [Z].2005-1-13
[2]周亮广,戴仕宝,李孝雄.应用型高校社团改革与专业转型耦合发展途径与方法[J].滁州学院学报,2019,21(05):95-98.
[3]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J].人民教育,2010(17):2-15.
作者简介:桂辉慧(1983-),男,湖北荆门人,讲师,中级经济师,研究方向为营销管理和客户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