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环保教育备受人们关注。在幼儿园提倡环保教育,对废旧物品进行巧妙利用,不仅能够培养幼儿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还能帮助幼儿树立环保意识,使他们养成不乱丢废旧物和珍惜物品的习惯。
关键词:变废为宝;幼儿园;废旧物品;环保教育
在幼儿园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巧妙利用废旧物品,幼儿不仅能够在变废为宝过程中体验到快乐,还能感受到废旧物品的无穷价值,促使其对幼儿园教育和生活产生浓厚的兴趣。这对为幼儿创设一个丰富的学习环境和健康的童年生活环境,实现促进幼儿健康全面发展、落实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废旧物品的选用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
幼儿受到年龄和阅历的限制,对于外界很多事物都没有较强的判断能力,而且幼儿的抵抗力比较弱,大多数废旧物品并不卫生。因此,在利用废旧物品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卫生,并且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
很多废旧物品具有不安全性,导致幼儿在使用的时候受到伤害,尤其是一些易拉罐等材质较硬的物品,锋利的边缘经常会使幼儿受到伤害。幼儿教师在使用废旧物品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年龄较小的小班幼儿,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废弃的旧报纸等作为材料展开各种游戏活动。例如,搓报纸、揉报纸以及撕报纸等活动,使幼儿在撕、搓、揉的过程中锻炼眼手协调能力。
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对幼儿加强监督,避免幼儿接触一些具有危险性的废旧物品。对于年龄较大的中、大班幼儿,教师可以适当丰富一下废旧物品的种类,收集一些废弃的包装盒或者瓶瓶罐罐当作环保教育的材料。但要注意对废旧物品的安全性和卫生状况进行检查,例如一些汽水瓶、牛奶盒,教师在指导幼儿使用这些废旧物品之前,一定要对这些物品进行清洗消毒,将这些物品清理好之后才能给幼儿使用,避免幼儿出现健康问题。
二、巧妙使用废旧物品,培养幼儿的动脑动手能力
废旧物品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如果幼儿教师能够变废为宝,就可以丰富教学资源。而且废旧物品源于生活,也是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接触较多的物品,如果将其应用在幼儿教育之中,不仅能够促进幼儿动脑思考,还能促进他们动手能力的发展,符合幼儿的性格特征和认知水平。幼儿园教师应当巧妙利用各种废旧物品,培养幼儿的动手和动脑能力。
小班幼儿园教师可以指导幼儿收集废旧报纸和平时在学习中使用过的废纸,然后将其撕成一片一片的碎片,再用水泡成纸浆。或者带回家让父母用搅拌机将这些碎纸打成纸浆。在纸浆中加入适量的胶水,指导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用这些纸浆捏出各种动物造型,之后放在太阳下晒干。这样就制作好了各种各样的小玩具,而且经太阳晒干后的小玩具经久耐用。
中、大班的幼儿园教师可以组织亲子活动,请幼儿的家长来幼儿园和孩子一起完成变废为宝的任务。例如,收集一些包装盒,让幼儿和家长充分发挥想象,把包装盒制作成各种各样的机器人、交通工具、小动物等。也可以鼓励幼儿和家长利用易拉罐制作成各种艺术品。最后还要开展评比,选出最好看的艺术品,适当给冠军家庭以精神奖励或者物质奖励。
这种亲子活动不仅培养了幼儿动脑和动手能力,帮助幼儿树立了环保理念,还促进了幼儿和家长之间的感情,以及家长和教师之间的联系,为和谐家园的构建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三、巧妙利用废旧物品,提高幼儿的艺术表现水平
美术活动不仅能够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还能提升幼儿的综合素质。美术活动是幼儿园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教育活动,生活中的废旧物品为幼儿教师开展美术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教师应当对身边废旧物品进行深入挖掘,将其审美价值科学合理地开发出来,丰富美术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废旧物品在美术教育中的优势。
1粘贴
粘贴是一种较为简单的艺术活动,幼儿园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在校园内收集树叶,并对树叶进行平整处理,将平整后的树叶压在书中。一段时间之后,教师可以指导幼儿根据这些树叶的形状、大小、色彩等的不同,粘贴成自己喜欢的图案或者动物造型。另外,还可以指导幼儿将一些废旧的杂志裁剪成大小形状均相同的纸条,并将其粘贴在易拉罐外围,制作成艺术品。
2.拼搭
拼搭也是美术教育中一种常见的活动形式,例如积木拼搭。拼搭可以有效激发幼儿的空间思维能力。教师可以指导幼儿收集一些海绵块、果冻盒、牙签以及纸盒等日常废旧物品,然后充分展开想象进行拼搭,制作出各种类型的房子和小船等。
3.造型
造型设计也是提升幼儿艺术表现力的一种方式。教师可以指导幼儿借助各种瓶瓶罐罐,使用裁剪、拼接等各种手段,设计出自己喜欢的造型。
4.上色
色彩教育能够对幼儿的视觉进行训练,有效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教师可以利用废旧物品做成各种物品,然后指导幼儿上色。例如,让幼儿在硬纸板上画出自己喜欢的动物或者卡通、动漫人物的轮廓,接着再用水彩对轮廓中的某一部分上色。经常进行这样的练习,就可以提高幼儿对色彩的辨别能力。
四、巧妙利用废旧物品,提升幼儿生活品位
废旧物品在人们的生活中是比较常见的,如果处理不当就会造成环境污染。虽然很多人意识到这一点,但是真正着手将废旧物品转变成有用的生活物品的人却很少。大部分人对废旧物品的处理方式就是扔掉或者卖掉,这种处理方式给环境保护埋下了隐患。
幼儿园教师可以在园内找一间空置的教室,在其中设置一处处理废旧物品的区域,鼓励幼儿将生活中常见的废旧物品带到学校放进这个区域内。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对这些物品进行再开发利用,通过精心设计制造变废为宝,并将新创作出来的作品进行展示,鼓励幼儿积极动手动脑。
很多幼儿在家长的影响下,认为废旧物品一无是处。但是在教师带领下,幼儿对废旧物品进行改造,这不仅让幼儿认识到这些“没用”的废旧物品原来蕴藏着如此巨大的价值,还能提高幼儿动手动脑,发挥创造力的兴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扮演好引导者、组织者的角色。幼儿在这种活动的熏陶下,会更加仔细地观察身边的事物,再遇到一些看似废旧没用的物品时,就会思考能否将其回收利用。当幼儿看到很多废旧物品在自己的改造下变成一件件有价值的东西时,不仅能大大增强其学习的信心,还能使幼儿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得到一定的锻炼。
更重要的是,这种活动能够促进幼儿积极思考,勤于动手,提升幼儿的审美品位。当幼儿处在一种“不美观”的环境中时,就会想方设法去改造,将其变得美观,这种积极的心理将会成为幼儿的一种习惯和生活常态,这对提升幼儿生活品位有着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将废旧物品运用在幼儿园教学之中,不仅对幼儿的脑、眼、手等多方面能力进行训练,促进幼儿健康全面发展,丰富了幼儿园教学资源,还美化了幼儿园的教学环境。因此,幼儿园教师应当对身边的废旧物品进行大力开发,将其积极作用在这个倡导环保的社会中充分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谢广梅.幼儿园大班幼儿环保意识培养的研究[J].亚太教育,2015(9):3-6.
[2]王行艳.环保意识培养要从娃娃抓起[J].广西教育,2002(28):12-14.
[3]周忠梅.淺谈废旧材料在幼儿园的创意运用[J].好家长,2016(46):3-5.
[4]蔡丽萍.美工区废旧材料再利用培养幼儿创造能力[J].课程教育研究, 2016(32):12-15.
关键词:变废为宝;幼儿园;废旧物品;环保教育
在幼儿园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巧妙利用废旧物品,幼儿不仅能够在变废为宝过程中体验到快乐,还能感受到废旧物品的无穷价值,促使其对幼儿园教育和生活产生浓厚的兴趣。这对为幼儿创设一个丰富的学习环境和健康的童年生活环境,实现促进幼儿健康全面发展、落实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废旧物品的选用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
幼儿受到年龄和阅历的限制,对于外界很多事物都没有较强的判断能力,而且幼儿的抵抗力比较弱,大多数废旧物品并不卫生。因此,在利用废旧物品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卫生,并且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
很多废旧物品具有不安全性,导致幼儿在使用的时候受到伤害,尤其是一些易拉罐等材质较硬的物品,锋利的边缘经常会使幼儿受到伤害。幼儿教师在使用废旧物品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年龄较小的小班幼儿,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废弃的旧报纸等作为材料展开各种游戏活动。例如,搓报纸、揉报纸以及撕报纸等活动,使幼儿在撕、搓、揉的过程中锻炼眼手协调能力。
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对幼儿加强监督,避免幼儿接触一些具有危险性的废旧物品。对于年龄较大的中、大班幼儿,教师可以适当丰富一下废旧物品的种类,收集一些废弃的包装盒或者瓶瓶罐罐当作环保教育的材料。但要注意对废旧物品的安全性和卫生状况进行检查,例如一些汽水瓶、牛奶盒,教师在指导幼儿使用这些废旧物品之前,一定要对这些物品进行清洗消毒,将这些物品清理好之后才能给幼儿使用,避免幼儿出现健康问题。
二、巧妙使用废旧物品,培养幼儿的动脑动手能力
废旧物品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如果幼儿教师能够变废为宝,就可以丰富教学资源。而且废旧物品源于生活,也是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接触较多的物品,如果将其应用在幼儿教育之中,不仅能够促进幼儿动脑思考,还能促进他们动手能力的发展,符合幼儿的性格特征和认知水平。幼儿园教师应当巧妙利用各种废旧物品,培养幼儿的动手和动脑能力。
小班幼儿园教师可以指导幼儿收集废旧报纸和平时在学习中使用过的废纸,然后将其撕成一片一片的碎片,再用水泡成纸浆。或者带回家让父母用搅拌机将这些碎纸打成纸浆。在纸浆中加入适量的胶水,指导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用这些纸浆捏出各种动物造型,之后放在太阳下晒干。这样就制作好了各种各样的小玩具,而且经太阳晒干后的小玩具经久耐用。
中、大班的幼儿园教师可以组织亲子活动,请幼儿的家长来幼儿园和孩子一起完成变废为宝的任务。例如,收集一些包装盒,让幼儿和家长充分发挥想象,把包装盒制作成各种各样的机器人、交通工具、小动物等。也可以鼓励幼儿和家长利用易拉罐制作成各种艺术品。最后还要开展评比,选出最好看的艺术品,适当给冠军家庭以精神奖励或者物质奖励。
这种亲子活动不仅培养了幼儿动脑和动手能力,帮助幼儿树立了环保理念,还促进了幼儿和家长之间的感情,以及家长和教师之间的联系,为和谐家园的构建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三、巧妙利用废旧物品,提高幼儿的艺术表现水平
美术活动不仅能够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还能提升幼儿的综合素质。美术活动是幼儿园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教育活动,生活中的废旧物品为幼儿教师开展美术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教师应当对身边废旧物品进行深入挖掘,将其审美价值科学合理地开发出来,丰富美术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废旧物品在美术教育中的优势。
1粘贴
粘贴是一种较为简单的艺术活动,幼儿园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在校园内收集树叶,并对树叶进行平整处理,将平整后的树叶压在书中。一段时间之后,教师可以指导幼儿根据这些树叶的形状、大小、色彩等的不同,粘贴成自己喜欢的图案或者动物造型。另外,还可以指导幼儿将一些废旧的杂志裁剪成大小形状均相同的纸条,并将其粘贴在易拉罐外围,制作成艺术品。
2.拼搭
拼搭也是美术教育中一种常见的活动形式,例如积木拼搭。拼搭可以有效激发幼儿的空间思维能力。教师可以指导幼儿收集一些海绵块、果冻盒、牙签以及纸盒等日常废旧物品,然后充分展开想象进行拼搭,制作出各种类型的房子和小船等。
3.造型
造型设计也是提升幼儿艺术表现力的一种方式。教师可以指导幼儿借助各种瓶瓶罐罐,使用裁剪、拼接等各种手段,设计出自己喜欢的造型。
4.上色
色彩教育能够对幼儿的视觉进行训练,有效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教师可以利用废旧物品做成各种物品,然后指导幼儿上色。例如,让幼儿在硬纸板上画出自己喜欢的动物或者卡通、动漫人物的轮廓,接着再用水彩对轮廓中的某一部分上色。经常进行这样的练习,就可以提高幼儿对色彩的辨别能力。
四、巧妙利用废旧物品,提升幼儿生活品位
废旧物品在人们的生活中是比较常见的,如果处理不当就会造成环境污染。虽然很多人意识到这一点,但是真正着手将废旧物品转变成有用的生活物品的人却很少。大部分人对废旧物品的处理方式就是扔掉或者卖掉,这种处理方式给环境保护埋下了隐患。
幼儿园教师可以在园内找一间空置的教室,在其中设置一处处理废旧物品的区域,鼓励幼儿将生活中常见的废旧物品带到学校放进这个区域内。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对这些物品进行再开发利用,通过精心设计制造变废为宝,并将新创作出来的作品进行展示,鼓励幼儿积极动手动脑。
很多幼儿在家长的影响下,认为废旧物品一无是处。但是在教师带领下,幼儿对废旧物品进行改造,这不仅让幼儿认识到这些“没用”的废旧物品原来蕴藏着如此巨大的价值,还能提高幼儿动手动脑,发挥创造力的兴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扮演好引导者、组织者的角色。幼儿在这种活动的熏陶下,会更加仔细地观察身边的事物,再遇到一些看似废旧没用的物品时,就会思考能否将其回收利用。当幼儿看到很多废旧物品在自己的改造下变成一件件有价值的东西时,不仅能大大增强其学习的信心,还能使幼儿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得到一定的锻炼。
更重要的是,这种活动能够促进幼儿积极思考,勤于动手,提升幼儿的审美品位。当幼儿处在一种“不美观”的环境中时,就会想方设法去改造,将其变得美观,这种积极的心理将会成为幼儿的一种习惯和生活常态,这对提升幼儿生活品位有着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将废旧物品运用在幼儿园教学之中,不仅对幼儿的脑、眼、手等多方面能力进行训练,促进幼儿健康全面发展,丰富了幼儿园教学资源,还美化了幼儿园的教学环境。因此,幼儿园教师应当对身边的废旧物品进行大力开发,将其积极作用在这个倡导环保的社会中充分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谢广梅.幼儿园大班幼儿环保意识培养的研究[J].亚太教育,2015(9):3-6.
[2]王行艳.环保意识培养要从娃娃抓起[J].广西教育,2002(28):12-14.
[3]周忠梅.淺谈废旧材料在幼儿园的创意运用[J].好家长,2016(46):3-5.
[4]蔡丽萍.美工区废旧材料再利用培养幼儿创造能力[J].课程教育研究, 2016(32):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