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了更好促进当代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文章首先阐述了分析了高校体育教学的现状,然后阐述了体育教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作用,最后从多层面提出了体育教学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策略,以供相关教育研究参考。
关键词:体育教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效果
大学生面临着来自专业学习、家长期待和社会竞争等多方面的压力,在这些压力无法正常转化时,很容易滋生一些负面情绪,如果这些负面情绪不能够得到及时排解,容易形成各种心理问题。不仅会给个人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还会给家庭和社会的和谐安定带来不利影响。而在大学阶段的教育中,体育课程在调节学生身心状态方面的作用十分突出,是保证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课程。但就目前我国各大高校的体育教学来看,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度不是很高,使体育课程的培养人和塑造人的作用难以得到发挥。因此,文章关于体育教学中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研究极为重要。
一、高校体育教学的现状分析
通过对目前各高校体育教学的调查发现,很多老师都比较重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而没有认识到体育课程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具体体育教学目标的制定,仅停留在对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度、运动项目技能的掌握和身体素质的提升等层面,并没有看到任何与心理健康相关的内容。在具体体育课程教学的开展过程中,也并没有关注体育行为和心理行为之间的关联,教学指导也仅停留在体育运动行为的指导层面,而没有给予心理健康行为层面任何指导。课前教学目标制定和课堂教学实施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缺失,使体育课程的心理健康引导作用没有得到发挥,为此,体育教学中不仅要加强对学生身体健康的关注度,还需要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度,将体育课程助力学生全面发展的作用淋漓尽致展现出来。
二、体育教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作用
1、有利于改善大学生的情绪状态
大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与实习工作中,会遇到各种不开心的事情,这些很容易演变为不良的情绪,而这些情绪如果不及时舒缓,就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而通过大量教学实践表明,在大学生有不良情绪时,如果能够参与到体育锻炼中,会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这将能够及时改变学生的心境状态,使大学生的不良情绪得到改善。
2、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每个大学生都生存在社會中,需要与他人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也需要增强个人的社会适应能力。大量体育研究表明,经常参与体育锻炼的人,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能力更强,同时,在体育锻炼中身心压力将会得到放松,这样在面对各种困境时,其能力会不断增强,如此一来,他们适应他人和社会的能力也会得到显著提高。
3、有利于治疗、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在临床心理学研究中,在人出现焦虑以及心理疾病时,如果能够及时参与体育锻炼,原有的焦虑、抑郁和愤怒等不良情绪会得到极大程度的减轻,这就表明了体育锻炼在治疗和改善人心理健康问题方面的积极作用。所以,体育教学的合理开展,能够更好保障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三、体育教学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策略
1、建立运动行为与心理行为之间的联系
就大学生来说,如果他们受到一些负面情绪的影响,不仅学习和生活的兴致不高,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也不高,这将会影响体育教学的顺利开展。因此,高校体育老师在教学中,要明确学生运动行为和心理行为之间的联系,要根据学生运动行为的异常情况,及时做好对学生心理状况的分析与针对性疏导,并辅以合理的体育运动,逐渐帮助学生建立阳光、积极向上的心态。由此可见,通过建立运动行为与心理行为之间的联系,不仅可以提高体育教学的开展效果,也能够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2、在教学中融入游戏、竞赛等环节
与大学其他专业课程的教学不同,体育课程大多在户外进行,且开展各类集体活动,学生通过参与这类活动,学生会获得与他人情感交流与调节心情的机会,能够更好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信任感。为此,要想将体育课程调节学生不良情绪的作用更好发挥出来,老师在体育教学中,老师要在团体合作体育项目中,增设学生感兴趣的游戏、竞赛等环节,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体育运动中,在活动中逐渐达成对学生集体意识、责任感、交际能力、临危处理问题等多项能力的培养,久而久之,学生在坚持体育锻炼之下,不仅社会适应能力会得到极大程度提高,而且学生心理健康的水平也会不断提升。需要注意一点,学生团体合作之中,老师在对运动障碍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要对大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素质有全面了解,这样才可以设计出渐进性的障碍,从而让学生在持续挑战自我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信心和战胜困难的能力,形成成功时不骄傲、失败时也不轻易放弃的良好心理状态。
3、提升体育教师的心理评估和心理咨询能力
在大学体育教学中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体育老师提升自身的心理咨询和心理评估能力极为重要。体育老师要加强对心理健康相关知识的系统学习,并要定期接受相关的教育培训活动,能够根据学生在体育课堂中的表现,对其心里状况进行越来越准确的评估,并及时做好介入与引导工作,确保将心理健康教育与体育教学进行完美融合,保证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另外,老师在体育课堂中要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相处,以此来增强学生对老师的信任感,产生主动倾诉心理,此时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心理问题,及时给予帮助,让大学生在有效体育运动中,解决自身的心理问题,让学生的心里越来越健康。
结语
综上所述,体育教学在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效果方面的作用十分突出,体育老师要对体育教学中的问题以及体育教学的价值进行全面了解,并从建立运动行为与心理行为之间的联系,在教学中融入游戏、竞赛等环节以及提升体育教师的心理评估和心理咨询能力等层面,强化体育教学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效果,为大学生未来更好的发展奠基。
参考文献
[1]李峰.心理健康教育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的渗透方式探讨[J].青海教育,2017(6):31-32.
[2]史悦红.试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性[J].赤峰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15,31(14):123-125.
关键词:体育教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效果
大学生面临着来自专业学习、家长期待和社会竞争等多方面的压力,在这些压力无法正常转化时,很容易滋生一些负面情绪,如果这些负面情绪不能够得到及时排解,容易形成各种心理问题。不仅会给个人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还会给家庭和社会的和谐安定带来不利影响。而在大学阶段的教育中,体育课程在调节学生身心状态方面的作用十分突出,是保证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课程。但就目前我国各大高校的体育教学来看,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度不是很高,使体育课程的培养人和塑造人的作用难以得到发挥。因此,文章关于体育教学中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研究极为重要。
一、高校体育教学的现状分析
通过对目前各高校体育教学的调查发现,很多老师都比较重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而没有认识到体育课程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具体体育教学目标的制定,仅停留在对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度、运动项目技能的掌握和身体素质的提升等层面,并没有看到任何与心理健康相关的内容。在具体体育课程教学的开展过程中,也并没有关注体育行为和心理行为之间的关联,教学指导也仅停留在体育运动行为的指导层面,而没有给予心理健康行为层面任何指导。课前教学目标制定和课堂教学实施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缺失,使体育课程的心理健康引导作用没有得到发挥,为此,体育教学中不仅要加强对学生身体健康的关注度,还需要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度,将体育课程助力学生全面发展的作用淋漓尽致展现出来。
二、体育教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作用
1、有利于改善大学生的情绪状态
大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与实习工作中,会遇到各种不开心的事情,这些很容易演变为不良的情绪,而这些情绪如果不及时舒缓,就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而通过大量教学实践表明,在大学生有不良情绪时,如果能够参与到体育锻炼中,会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这将能够及时改变学生的心境状态,使大学生的不良情绪得到改善。
2、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每个大学生都生存在社會中,需要与他人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也需要增强个人的社会适应能力。大量体育研究表明,经常参与体育锻炼的人,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能力更强,同时,在体育锻炼中身心压力将会得到放松,这样在面对各种困境时,其能力会不断增强,如此一来,他们适应他人和社会的能力也会得到显著提高。
3、有利于治疗、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在临床心理学研究中,在人出现焦虑以及心理疾病时,如果能够及时参与体育锻炼,原有的焦虑、抑郁和愤怒等不良情绪会得到极大程度的减轻,这就表明了体育锻炼在治疗和改善人心理健康问题方面的积极作用。所以,体育教学的合理开展,能够更好保障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三、体育教学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策略
1、建立运动行为与心理行为之间的联系
就大学生来说,如果他们受到一些负面情绪的影响,不仅学习和生活的兴致不高,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也不高,这将会影响体育教学的顺利开展。因此,高校体育老师在教学中,要明确学生运动行为和心理行为之间的联系,要根据学生运动行为的异常情况,及时做好对学生心理状况的分析与针对性疏导,并辅以合理的体育运动,逐渐帮助学生建立阳光、积极向上的心态。由此可见,通过建立运动行为与心理行为之间的联系,不仅可以提高体育教学的开展效果,也能够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2、在教学中融入游戏、竞赛等环节
与大学其他专业课程的教学不同,体育课程大多在户外进行,且开展各类集体活动,学生通过参与这类活动,学生会获得与他人情感交流与调节心情的机会,能够更好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信任感。为此,要想将体育课程调节学生不良情绪的作用更好发挥出来,老师在体育教学中,老师要在团体合作体育项目中,增设学生感兴趣的游戏、竞赛等环节,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体育运动中,在活动中逐渐达成对学生集体意识、责任感、交际能力、临危处理问题等多项能力的培养,久而久之,学生在坚持体育锻炼之下,不仅社会适应能力会得到极大程度提高,而且学生心理健康的水平也会不断提升。需要注意一点,学生团体合作之中,老师在对运动障碍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要对大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素质有全面了解,这样才可以设计出渐进性的障碍,从而让学生在持续挑战自我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信心和战胜困难的能力,形成成功时不骄傲、失败时也不轻易放弃的良好心理状态。
3、提升体育教师的心理评估和心理咨询能力
在大学体育教学中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体育老师提升自身的心理咨询和心理评估能力极为重要。体育老师要加强对心理健康相关知识的系统学习,并要定期接受相关的教育培训活动,能够根据学生在体育课堂中的表现,对其心里状况进行越来越准确的评估,并及时做好介入与引导工作,确保将心理健康教育与体育教学进行完美融合,保证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另外,老师在体育课堂中要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相处,以此来增强学生对老师的信任感,产生主动倾诉心理,此时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心理问题,及时给予帮助,让大学生在有效体育运动中,解决自身的心理问题,让学生的心里越来越健康。
结语
综上所述,体育教学在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效果方面的作用十分突出,体育老师要对体育教学中的问题以及体育教学的价值进行全面了解,并从建立运动行为与心理行为之间的联系,在教学中融入游戏、竞赛等环节以及提升体育教师的心理评估和心理咨询能力等层面,强化体育教学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效果,为大学生未来更好的发展奠基。
参考文献
[1]李峰.心理健康教育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的渗透方式探讨[J].青海教育,2017(6):31-32.
[2]史悦红.试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性[J].赤峰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15,31(14):123-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