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理学家威廉.杰姆斯曾说过:“人性最深层的需要就是渴望别人的赞赏。”获得老师的肯定和赞美是孩子心理的需要。这种需要一旦满足,孩子就会发生点滴变化,关于这点我有切身的体会:
这个男孩在我班上学习成绩一贯落在后面,为此我利用放学时间单独给他补课,结果效果不明显,盯不住就偷偷溜走。家长在家连骂带打还是不起作用,正在我头痛不已时,一场小测验开始了,果然不出我所料又是五十几分。我怒气冲冲地把他叫到办公室,摊开卷子让他看,正准备狠狠再训斥他一顿,抬头一看,他神情恍惚,局促地搓着两只手,我不禁内心升起一丝恻隐之心,这孩子已被打骂的次数太多了。我微微一笑,心中的怒火已被浇灭了许多,对他淡淡地说:“还不错。这表明你已经学到了五十五分的知识,还是有点收获的。这次老师先给你借五分凑成及格,回家就不会挨打了。但下次考试要还给我,行吗?”
男孩听了脸微微一红,接着又睁大眼睛望着我,似乎不相信,我伸出小指看着他温和地问道:“行吗?”孩子感激地看着我,用力地点点头,伸出了小手和我拉了勾。
我忽然很感动,轻轻地摸了摸他的头,郑重地说:“老师相信你有能力还回来。”
在接下来的几天中,他的学习态度明显发生了变化:认真了许多,举手的次数也多了。我心里一阵阵地高兴,但是他的学习成绩真的能出现飞跃吗?我心里打了一个问号。
转眼小测验的日子来到了,看到他时而促眉思考,时而沙沙书写,我开始不安起来。考试结束后,我先把他的卷子抽出来批改,每一个对号、错号都揪着我的心,结果出来了,居然考了六十八分。我又算了几遍,没错,就是六十八分!我的心咚咚地跳着,当着全班同学我一字一句地宣布了他的成绩。大家一愣,接着鼓起了掌。我分明看到他眼中闪着两团喜悦的火苗。
从此以后,他在学习上动力十足。每次都让我给他借几分,然后下次加倍还。他的成绩也由此不断刷新,一学期下来跃居中等。他看着自己一次次地进步,激动地在日记中写道:老师您是我最信赖的朋友,在我犯错时是您引导我改正错误,在我对学习失去信心时是您及时改变了我的认识,给了我动力,让我燃起了奋进的勇气。老师您真“够朋友”。
望着星斗满天,那一刻,我感慨颇多。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充满了反复,我们要在平静中等待,等待他们成长,在男孩身上我仅仅做到了宽容与体谅,却收到了奇效。一个“够朋友”,孩子心中充满了温暖,温暖就是前进的动力;一个“够朋友”,师生之间的距离拉近了,心灵之门开了,再要求孩子做些什么就容易了。所以,当孩子有了成绩,或者有了良好行为,做老师的千万不要吝啬一个愉悦的微笑、几句鼓励的话语,因为他们正是从这样的尊重和赏识中树立了信心。
陶行知先生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愿我们更多的老师对孩子多一点关爱和赏识——尤其是孩子“屡教不改”时。因为,选择扼杀和培养往往就从这里开始。
这个男孩在我班上学习成绩一贯落在后面,为此我利用放学时间单独给他补课,结果效果不明显,盯不住就偷偷溜走。家长在家连骂带打还是不起作用,正在我头痛不已时,一场小测验开始了,果然不出我所料又是五十几分。我怒气冲冲地把他叫到办公室,摊开卷子让他看,正准备狠狠再训斥他一顿,抬头一看,他神情恍惚,局促地搓着两只手,我不禁内心升起一丝恻隐之心,这孩子已被打骂的次数太多了。我微微一笑,心中的怒火已被浇灭了许多,对他淡淡地说:“还不错。这表明你已经学到了五十五分的知识,还是有点收获的。这次老师先给你借五分凑成及格,回家就不会挨打了。但下次考试要还给我,行吗?”
男孩听了脸微微一红,接着又睁大眼睛望着我,似乎不相信,我伸出小指看着他温和地问道:“行吗?”孩子感激地看着我,用力地点点头,伸出了小手和我拉了勾。
我忽然很感动,轻轻地摸了摸他的头,郑重地说:“老师相信你有能力还回来。”
在接下来的几天中,他的学习态度明显发生了变化:认真了许多,举手的次数也多了。我心里一阵阵地高兴,但是他的学习成绩真的能出现飞跃吗?我心里打了一个问号。
转眼小测验的日子来到了,看到他时而促眉思考,时而沙沙书写,我开始不安起来。考试结束后,我先把他的卷子抽出来批改,每一个对号、错号都揪着我的心,结果出来了,居然考了六十八分。我又算了几遍,没错,就是六十八分!我的心咚咚地跳着,当着全班同学我一字一句地宣布了他的成绩。大家一愣,接着鼓起了掌。我分明看到他眼中闪着两团喜悦的火苗。
从此以后,他在学习上动力十足。每次都让我给他借几分,然后下次加倍还。他的成绩也由此不断刷新,一学期下来跃居中等。他看着自己一次次地进步,激动地在日记中写道:老师您是我最信赖的朋友,在我犯错时是您引导我改正错误,在我对学习失去信心时是您及时改变了我的认识,给了我动力,让我燃起了奋进的勇气。老师您真“够朋友”。
望着星斗满天,那一刻,我感慨颇多。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充满了反复,我们要在平静中等待,等待他们成长,在男孩身上我仅仅做到了宽容与体谅,却收到了奇效。一个“够朋友”,孩子心中充满了温暖,温暖就是前进的动力;一个“够朋友”,师生之间的距离拉近了,心灵之门开了,再要求孩子做些什么就容易了。所以,当孩子有了成绩,或者有了良好行为,做老师的千万不要吝啬一个愉悦的微笑、几句鼓励的话语,因为他们正是从这样的尊重和赏识中树立了信心。
陶行知先生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愿我们更多的老师对孩子多一点关爱和赏识——尤其是孩子“屡教不改”时。因为,选择扼杀和培养往往就从这里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