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前教育学》系统地对学前教育进行了理论研究,其研究成果在现代教育中具有相当的价值。基于此,本文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视野下,结合学前教学的现状和自身经验,对《学前教育学》进行评述,并在文章最后部分给出自身对学前教育的认识。旨在通过分析将《学前教育学》的基本内容展示出来,使人员进一步了解其内容和理论,指导后续的具体工作。
【关键词】:建构主义;学前教育;《学前教育学》
前言:学前教育的研究是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多年来为各国广泛重视。相关理论和研究成果也层出不穷,就我国而言,由于我国教育系统本身正处于改革的关键时期,现代教育理论又与传统教育理论存在显著差异,各地教育理念也不尽相同,相关研究的代表性和全面性一直为学术界广泛讨论。《学前教育学》中的大部分理论对现有成果兼收并蓄,具有较好的代表性,本文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视野下对其进行评述,希望为相关工作提供一定帮助。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学前教育学》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是一种关于知识和学习的理论,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基于原有的知识经验生成意义、建构理解的过程,而这一过程常常是在社会文化互动中完成的。建构主义的提出有着深刻的思想渊源,它与传统的学习理论和教学思想迥然不同,对教学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笔者在长期的编辑工作中,接触过各类学习理论和学前教育理论,综合各项理论内容,笔者认为构建主义相对来说更加契合时代要求,在我国进行教育体制改革的大前提下,构建主义学习理论更符合新课标要求,也更有利于培育被教育者的思想、思维方式,尤其是处于学前阶段的儿童,因此本文的评述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视野下展开。
(二)学前教育学与《学前教育学》
学前教育学是研究学前年龄阶段儿童教育规律的科学,是教育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中国的学前教育学研究在社会主义社会条件下3~6岁幼儿教育的一般原理和幼儿园教育的任务、原则、学前教育学内容和方法,也包括学前家庭教育的要求和内容。学者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写就了《学前教育学》,其中既有对前人理论的继承和发扬,也有最新研究所获的成果,其对我国当代学前教育的理解较为透彻和深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视野下的《学前教育学》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视野下《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内容
笔者在编辑工作中接触过很多学前教育理论,就其研究内容而言,各类理论大多类似,主要集中在学前机构、家庭两个方面,辅以少量其他内容,这是传统学前教育学研究的主要不足之一。《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内容相比之下更为广泛,笔者在阅读该书时有所体会,也与其他同事和学前教育工作者进行过交流,就内容而言,《学前教育学》是目前各类作品中,研究内容最广泛的书籍之一。以其对教育体系的研究为例,此前的作品中对该内容少有涉及,而当前时代我国教育体系正处于改革阶段,因此对教育体系的研究有迹可循,不过研究局面也更为复杂,这使《学前教育学》的研究成果更具价值,也更值得深入理解。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视野下,学前教育研究必须做到充分了解教育的相关信息,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使被教育者的主动学习能够在教育者的引导下进行,从这一点来看,《学前教育学》在研究内容方面无疑是突出和极具价值的。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视野下《学前教育学》的研究方向
《学前教育学》的研究方向是其最大的优势,也是其区别于传统学前教育研究的突出特点。此前学前教育研究的方向相对来说是模式化的,集中于教学成果提升、知识基础等,需要明确的是,教育本身的目的是培育人具有独立的思想和健全的思考方式,学前教育理论研究则需针对学前儿童的特点进行,重点不应该是教学成果,即便基础知识培育也是次要的。在《學前教育学》中,作为被教育者的学前儿童得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关注,相关理论也均围绕培育展开,这符合现代教育的要求,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也是殊途同归的。如其中对不同年龄学前儿童的分析,具有相当的价值,书中认为,3岁儿童处于智力开发阶段,应通过教育游戏培育其对学习的兴趣爱好,而6岁儿童处于即将入学的关键时期,虽然也应培育其对学习的爱好,但也要关注其学习基础,并在这一阶段适当给予基础方面的夯实,这一理论虽然其他学者的研究中也有所涉及,但少有形成系统的理论,因此指导价值并不大,而《学前教育学》中对相关内容给予了明确,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视角下,《学前教育学》的研究方向更具有价值,这也是其突出优势。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视野下《学前教育学》的研究结果
《学前教育学》的研究结果涵盖多个方面,书中每一项研究内容都在充分进行论证后得出了一定的成型理论,其中固然不乏对前人成果的借鉴、继承,但更多是立足当前学前教育实际的新成果、新理论。如第三章第二节的幼儿体育理论研究、第三节的幼儿德育研究、第四节的幼儿智育研究、第五节的幼儿美育研究,这些研究是在新课标要求下进行的。2001年开始,我国教育部门选取了38个国家级试验区开始推行新课标,对各层次被教育者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相关理论正式得到重视和研究,在此后接近16年的时间里,各项理论或者存在对现状理解不够深刻的问题,或者存在收集数据不完善的问题,或者急于求成,均不够完善,而《学前教育学》在对前人理论进行归纳总结的同时,充分结合了当前实际状况,收集了大量数据,笔者在书中发现了西到新疆、东到沿海、北到黑龙江漠河、南到海峡对岸海南岛的诸多一手资料,这为相关研究提供了重要支持,最终获得了幼儿体育理论研究、德育研究、智育研究、美育研究等一系列丰硕的新成果。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视野下,笔者认为这些成果的指导价值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传统教育不足的枷锁,将现代学前教育理论推向了新的高峰[1]。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视野下《学前教育学》研究的优势
(一)研究内容的创新 构建主義学习理论与传统教育理论存在显著差别,但其对人进行培育的基本目标是一致的,这是在构建主义学习理论视角下对《学前教育学》进行评述的基础。从内容上看,《学前教育学》与传统研究存在一定的区别,其不再单单着眼于托儿所、学前机构以及家庭,而是进一步将研究的主体对象扩大,涵盖了受教育者本身以及整个教育系统,这是《学前教育学》研究内容方面的一次重要尝试和突破。我国的教育正规化历史超过2800年,西汉时期,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天人三策”,伴随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确立,太学臻于极盛,并在东汉时期达到巅峰,太学学生最多时超过34000人(后汉书·卷六·孝顺孝冲孝质帝纪),在随后的1800多年间,我国教育的变革非常小,理论研究也始终裹足不前,民国时期、建国以后,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教育体系的完善,更多的学者开始对学前教育等内容进行深入探讨。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视野评判,各项研究中,《学前教育学》真正做到了以被教育者——学前儿童作为主体,这是其研究内容的重大突破,也是顺应时代要求的必须创新,意义重大[2]。
(二)研究方向的变化
在上一节中,简述了《学前教育学》研究方向的概况,其在尊重、吸收现有理论的同时,在研究方向上做出了重大调整。笔者在编辑工作中,接触过很多学前教育研究理论,较其中大部分理论来说,《学前教育学》的研究方向具有高度的前瞻性和更高的层次,这些优势则是基于深入研究后的方向变化。《学前教育学》主要研究方向是针对学前儿童的特点进行思想引导和全面培育,这在此前的各类教育理论中是相对少见的,正是这种研究方向的变化使《学前教育学》的价值被放大,得到了更多的重视,也得到了更多的认可,在其理论成果下进行的学前教育培育、筹备工作,也将更具革命性。
(三)研究结果的实际性
笔者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视野下,也曾对学前教育进行过浅层次的思考,思考所得主要集中在目前学前教育的弊端方面,如重视游戏,但忽视游戏的价值;重视智育,但抓不住智育的核心目的等,《学前教育学》中,相关问题的阐释并不多,不过较好地抓住了主干,作为引导性的内容,重点引出后文的相关策略以及研究成果,这使全书的实际价值被放大了。哲学上讲,想充分了解某事物,需要做到三步,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学前教育学》简述“是什么”、“为什么”,将重点放在“怎么办”上,各项研究成果均和现实问题以及后续发展高度契合,如书中既有对幼儿园教育的目标、任务和原则的阐释,也有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幼儿全面发展的系统理论,对幼儿园教师、教学活动也给与了原则上的明确,各学前机构可以结合自身实际,将相关理论融合到工作中,直接提升工作的成效,完善学前教育[3]。
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视野下学前教育深入研究的方向
(一)着眼于未来发展
构建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是转变思想,让被教育者占据学习活动中的主动,本质上说则是为了培育人的独立思想、思维方式,在上文对《学前教育学》的评述中,笔者也曾多次论及相关内容,总体来说,《学前教育学》能够实现与构建主义学习理论的契合,也能够较好的适应现代教育体系。不过笔者认为,为求进一步进行深入研究,还应在后续工作中着眼于未来发展,从而做到有的放矢,以充足的准备应对各类变化。目前来看,学前教育的基本目标可能逐渐出现转变,但由于教学方式的总体框架会保持稳定,这种改变极有可能通过各类细节渐渐完成,比如游戏的细节。在传统游戏环节中,学前教育的教育人员往往充当组织者,引导游戏的进行,后续工作中,或许可以由幼儿自行进行组织,教师只在其中添加一些对德育、智育等有利的元素即可。如幼儿园可以在教师、操场等设置填字板,并通过卡通图片等吸引幼儿的注意,每填写一个正确的字,则更新一次图片,从而实现智育教育。这一方式符合未来教育发展中被教育者占据主体的趋势,也是构建主义学习理论的具体表现。对相关内容进行研究有利于学前教学理论的进一步完善[4]。
(二)立足于教育融合
教育融合在《学前教育学》中涉及较少,一方面我国虽然和国外教育机构开展了合作,但合作项目和内容尚不够广泛,融合的可能性也仍处于评估阶段;另一方面我国正处于教育改革时期,与外国教育机构在学前教育融合方面的尝试需要适当延后。在这两个因素的作用下,教育融合缺乏研究对象,因此无从开展。后续工作中,我国对相关内容的研究可以借鉴日本、韩国度等,日韩的教育文化与我国较为相似,隋朝时期我国教育体系传入日本,而韩国文化也与我国极有渊源。韩国目前的教育融合主要集中在知识交流方面,其学前教育体系存在一定的僵化问题。日本与西方的教育融合更为深入,尤其是体系变革,日本教育部门以思想转变作为切入点,在上世纪50~70年代引入了研究性学习体系,教育方面变革程度大,也较为成功,值得我国借鉴,但日本学前教育存在一定的形式主义作风,借鉴时要予以革除。笔者认为,在构建主义学习理论视野下,立足于教育融合才能更好地对学前教育进行研究。
(三)对教育理念和方式的更新进行研究
教育理念和方式的更新是随时代发展不断进行的,本质上说,教育是一项长期事业,因此对理念和方式的研究、更新不能停留在当前阶段,也不能在获取研究成果后就产生自满心理,应该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比如美式教育中,师生在课程上立足于平等的问题交流,这一教育理念既体现了教师与学生的相互尊重,也体现了对教育对象思想的培育,学前教育中,这一模式固然不适用,但其原则却是相同的,即教育立足于双方的平等和相互尊重[5]。在学前教育中,如果幼儿出现错误,应积极与其进行沟通,而不是训斥,由于幼儿的认知能力有限,训斥不一定能起到教育效果。后续工作中,应对教育理念和方式的更新进行研究,更深入地对学前教育进行分析、提升其价值。
总结:通过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视野下理解学前教育,并评述《学前教育学》,了解了相关基本内容。《学前教育学》与此前的大部分学前教育研究存在不同,其在研究内容方面进行了创新,研究方向也有所变化,所获得的结果因此更具有实际价值,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视野下,学前教育的深入研究还应着眼于未来发展、立足于教育融合,并对教育理念和方式的更新进行研究。后续工作中,应用上述理论也有助于进一步完善学前教育理论。
参考文献:
[1]徐婷婷. 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小学语文教师课堂评价语言研究[D].合肥师范学院,2016.
[2]陈雪花.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高中生物教学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5.
[3]李秀璇.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D].上海师范大学,2014.
[4]郝亚杰.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中学化学新课程教学中的实践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5]肖云生.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应用于留学生口语学习主动性培养研究[D].辽宁大学,2014.
【关键词】:建构主义;学前教育;《学前教育学》
前言:学前教育的研究是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多年来为各国广泛重视。相关理论和研究成果也层出不穷,就我国而言,由于我国教育系统本身正处于改革的关键时期,现代教育理论又与传统教育理论存在显著差异,各地教育理念也不尽相同,相关研究的代表性和全面性一直为学术界广泛讨论。《学前教育学》中的大部分理论对现有成果兼收并蓄,具有较好的代表性,本文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视野下对其进行评述,希望为相关工作提供一定帮助。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学前教育学》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是一种关于知识和学习的理论,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基于原有的知识经验生成意义、建构理解的过程,而这一过程常常是在社会文化互动中完成的。建构主义的提出有着深刻的思想渊源,它与传统的学习理论和教学思想迥然不同,对教学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笔者在长期的编辑工作中,接触过各类学习理论和学前教育理论,综合各项理论内容,笔者认为构建主义相对来说更加契合时代要求,在我国进行教育体制改革的大前提下,构建主义学习理论更符合新课标要求,也更有利于培育被教育者的思想、思维方式,尤其是处于学前阶段的儿童,因此本文的评述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视野下展开。
(二)学前教育学与《学前教育学》
学前教育学是研究学前年龄阶段儿童教育规律的科学,是教育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中国的学前教育学研究在社会主义社会条件下3~6岁幼儿教育的一般原理和幼儿园教育的任务、原则、学前教育学内容和方法,也包括学前家庭教育的要求和内容。学者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写就了《学前教育学》,其中既有对前人理论的继承和发扬,也有最新研究所获的成果,其对我国当代学前教育的理解较为透彻和深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视野下的《学前教育学》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视野下《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内容
笔者在编辑工作中接触过很多学前教育理论,就其研究内容而言,各类理论大多类似,主要集中在学前机构、家庭两个方面,辅以少量其他内容,这是传统学前教育学研究的主要不足之一。《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内容相比之下更为广泛,笔者在阅读该书时有所体会,也与其他同事和学前教育工作者进行过交流,就内容而言,《学前教育学》是目前各类作品中,研究内容最广泛的书籍之一。以其对教育体系的研究为例,此前的作品中对该内容少有涉及,而当前时代我国教育体系正处于改革阶段,因此对教育体系的研究有迹可循,不过研究局面也更为复杂,这使《学前教育学》的研究成果更具价值,也更值得深入理解。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视野下,学前教育研究必须做到充分了解教育的相关信息,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使被教育者的主动学习能够在教育者的引导下进行,从这一点来看,《学前教育学》在研究内容方面无疑是突出和极具价值的。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视野下《学前教育学》的研究方向
《学前教育学》的研究方向是其最大的优势,也是其区别于传统学前教育研究的突出特点。此前学前教育研究的方向相对来说是模式化的,集中于教学成果提升、知识基础等,需要明确的是,教育本身的目的是培育人具有独立的思想和健全的思考方式,学前教育理论研究则需针对学前儿童的特点进行,重点不应该是教学成果,即便基础知识培育也是次要的。在《學前教育学》中,作为被教育者的学前儿童得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关注,相关理论也均围绕培育展开,这符合现代教育的要求,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也是殊途同归的。如其中对不同年龄学前儿童的分析,具有相当的价值,书中认为,3岁儿童处于智力开发阶段,应通过教育游戏培育其对学习的兴趣爱好,而6岁儿童处于即将入学的关键时期,虽然也应培育其对学习的爱好,但也要关注其学习基础,并在这一阶段适当给予基础方面的夯实,这一理论虽然其他学者的研究中也有所涉及,但少有形成系统的理论,因此指导价值并不大,而《学前教育学》中对相关内容给予了明确,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视角下,《学前教育学》的研究方向更具有价值,这也是其突出优势。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视野下《学前教育学》的研究结果
《学前教育学》的研究结果涵盖多个方面,书中每一项研究内容都在充分进行论证后得出了一定的成型理论,其中固然不乏对前人成果的借鉴、继承,但更多是立足当前学前教育实际的新成果、新理论。如第三章第二节的幼儿体育理论研究、第三节的幼儿德育研究、第四节的幼儿智育研究、第五节的幼儿美育研究,这些研究是在新课标要求下进行的。2001年开始,我国教育部门选取了38个国家级试验区开始推行新课标,对各层次被教育者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相关理论正式得到重视和研究,在此后接近16年的时间里,各项理论或者存在对现状理解不够深刻的问题,或者存在收集数据不完善的问题,或者急于求成,均不够完善,而《学前教育学》在对前人理论进行归纳总结的同时,充分结合了当前实际状况,收集了大量数据,笔者在书中发现了西到新疆、东到沿海、北到黑龙江漠河、南到海峡对岸海南岛的诸多一手资料,这为相关研究提供了重要支持,最终获得了幼儿体育理论研究、德育研究、智育研究、美育研究等一系列丰硕的新成果。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视野下,笔者认为这些成果的指导价值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传统教育不足的枷锁,将现代学前教育理论推向了新的高峰[1]。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视野下《学前教育学》研究的优势
(一)研究内容的创新 构建主義学习理论与传统教育理论存在显著差别,但其对人进行培育的基本目标是一致的,这是在构建主义学习理论视角下对《学前教育学》进行评述的基础。从内容上看,《学前教育学》与传统研究存在一定的区别,其不再单单着眼于托儿所、学前机构以及家庭,而是进一步将研究的主体对象扩大,涵盖了受教育者本身以及整个教育系统,这是《学前教育学》研究内容方面的一次重要尝试和突破。我国的教育正规化历史超过2800年,西汉时期,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天人三策”,伴随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确立,太学臻于极盛,并在东汉时期达到巅峰,太学学生最多时超过34000人(后汉书·卷六·孝顺孝冲孝质帝纪),在随后的1800多年间,我国教育的变革非常小,理论研究也始终裹足不前,民国时期、建国以后,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教育体系的完善,更多的学者开始对学前教育等内容进行深入探讨。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视野评判,各项研究中,《学前教育学》真正做到了以被教育者——学前儿童作为主体,这是其研究内容的重大突破,也是顺应时代要求的必须创新,意义重大[2]。
(二)研究方向的变化
在上一节中,简述了《学前教育学》研究方向的概况,其在尊重、吸收现有理论的同时,在研究方向上做出了重大调整。笔者在编辑工作中,接触过很多学前教育研究理论,较其中大部分理论来说,《学前教育学》的研究方向具有高度的前瞻性和更高的层次,这些优势则是基于深入研究后的方向变化。《学前教育学》主要研究方向是针对学前儿童的特点进行思想引导和全面培育,这在此前的各类教育理论中是相对少见的,正是这种研究方向的变化使《学前教育学》的价值被放大,得到了更多的重视,也得到了更多的认可,在其理论成果下进行的学前教育培育、筹备工作,也将更具革命性。
(三)研究结果的实际性
笔者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视野下,也曾对学前教育进行过浅层次的思考,思考所得主要集中在目前学前教育的弊端方面,如重视游戏,但忽视游戏的价值;重视智育,但抓不住智育的核心目的等,《学前教育学》中,相关问题的阐释并不多,不过较好地抓住了主干,作为引导性的内容,重点引出后文的相关策略以及研究成果,这使全书的实际价值被放大了。哲学上讲,想充分了解某事物,需要做到三步,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学前教育学》简述“是什么”、“为什么”,将重点放在“怎么办”上,各项研究成果均和现实问题以及后续发展高度契合,如书中既有对幼儿园教育的目标、任务和原则的阐释,也有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幼儿全面发展的系统理论,对幼儿园教师、教学活动也给与了原则上的明确,各学前机构可以结合自身实际,将相关理论融合到工作中,直接提升工作的成效,完善学前教育[3]。
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视野下学前教育深入研究的方向
(一)着眼于未来发展
构建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是转变思想,让被教育者占据学习活动中的主动,本质上说则是为了培育人的独立思想、思维方式,在上文对《学前教育学》的评述中,笔者也曾多次论及相关内容,总体来说,《学前教育学》能够实现与构建主义学习理论的契合,也能够较好的适应现代教育体系。不过笔者认为,为求进一步进行深入研究,还应在后续工作中着眼于未来发展,从而做到有的放矢,以充足的准备应对各类变化。目前来看,学前教育的基本目标可能逐渐出现转变,但由于教学方式的总体框架会保持稳定,这种改变极有可能通过各类细节渐渐完成,比如游戏的细节。在传统游戏环节中,学前教育的教育人员往往充当组织者,引导游戏的进行,后续工作中,或许可以由幼儿自行进行组织,教师只在其中添加一些对德育、智育等有利的元素即可。如幼儿园可以在教师、操场等设置填字板,并通过卡通图片等吸引幼儿的注意,每填写一个正确的字,则更新一次图片,从而实现智育教育。这一方式符合未来教育发展中被教育者占据主体的趋势,也是构建主义学习理论的具体表现。对相关内容进行研究有利于学前教学理论的进一步完善[4]。
(二)立足于教育融合
教育融合在《学前教育学》中涉及较少,一方面我国虽然和国外教育机构开展了合作,但合作项目和内容尚不够广泛,融合的可能性也仍处于评估阶段;另一方面我国正处于教育改革时期,与外国教育机构在学前教育融合方面的尝试需要适当延后。在这两个因素的作用下,教育融合缺乏研究对象,因此无从开展。后续工作中,我国对相关内容的研究可以借鉴日本、韩国度等,日韩的教育文化与我国较为相似,隋朝时期我国教育体系传入日本,而韩国文化也与我国极有渊源。韩国目前的教育融合主要集中在知识交流方面,其学前教育体系存在一定的僵化问题。日本与西方的教育融合更为深入,尤其是体系变革,日本教育部门以思想转变作为切入点,在上世纪50~70年代引入了研究性学习体系,教育方面变革程度大,也较为成功,值得我国借鉴,但日本学前教育存在一定的形式主义作风,借鉴时要予以革除。笔者认为,在构建主义学习理论视野下,立足于教育融合才能更好地对学前教育进行研究。
(三)对教育理念和方式的更新进行研究
教育理念和方式的更新是随时代发展不断进行的,本质上说,教育是一项长期事业,因此对理念和方式的研究、更新不能停留在当前阶段,也不能在获取研究成果后就产生自满心理,应该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比如美式教育中,师生在课程上立足于平等的问题交流,这一教育理念既体现了教师与学生的相互尊重,也体现了对教育对象思想的培育,学前教育中,这一模式固然不适用,但其原则却是相同的,即教育立足于双方的平等和相互尊重[5]。在学前教育中,如果幼儿出现错误,应积极与其进行沟通,而不是训斥,由于幼儿的认知能力有限,训斥不一定能起到教育效果。后续工作中,应对教育理念和方式的更新进行研究,更深入地对学前教育进行分析、提升其价值。
总结:通过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视野下理解学前教育,并评述《学前教育学》,了解了相关基本内容。《学前教育学》与此前的大部分学前教育研究存在不同,其在研究内容方面进行了创新,研究方向也有所变化,所获得的结果因此更具有实际价值,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视野下,学前教育的深入研究还应着眼于未来发展、立足于教育融合,并对教育理念和方式的更新进行研究。后续工作中,应用上述理论也有助于进一步完善学前教育理论。
参考文献:
[1]徐婷婷. 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小学语文教师课堂评价语言研究[D].合肥师范学院,2016.
[2]陈雪花.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高中生物教学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5.
[3]李秀璇.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D].上海师范大学,2014.
[4]郝亚杰.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中学化学新课程教学中的实践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5]肖云生.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应用于留学生口语学习主动性培养研究[D].辽宁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