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面对新课程、新理念、新内容、新的教学手段。这对物理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切要求物理教师转变观念;终身学习、以人为本的创新教学模式;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最终形成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关键词:转变观念;终身学习;以人为本;教学手段
物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主要概括为“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构建新的评价体系。”教师的素质包括认识结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三个方面。其中认知结构起导向和支配作用,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起保证作用。面对新课程、新理念、新内容、新的教学手段,这对物理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向传统的教学观提出了挑战,新课标迫切呼唤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师角色的再定位。终身的学习,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不断反思应试教育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教学的中心与主体,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做到“以人为本,全面发展”,从多方面不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作为一名物理教师,如何紧跟时代的步伐?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倡导教师与新课程一同成长。因此。物理教师的发展必须与课程改革齐头并进。
一、转变观念、开放实验
新课程改革是一场教育理念革命,要求教师“为素质而教”。在教学过程中应摆正“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正确关系,树立“为人的可持续发展而教”的教育观念,完成从传统的知识传播者到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这一角色转变。这是各学科教师今后发展的共同方向。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全新观念下,教师的职责不再是单一的,而应是综合的、多元化的。教师应该是设计者、指导者、组织者和管理者、合作者与研究者。
比如,教师对实验的观念的转变。以前,实验室基本上是按照教科书的设计,让学生根据“菜单”而进行验证性实验,实验室的各种仪器设备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实际上是一种资源浪费。在新课程背景下。要求学生通过探索、自己去设计实验,选择所需实验器材,收集实验数据,归纳并总结规律。为此,实验室应向学生开放,使学生了解、接触、熟悉各种实验仪器设备,为学生进行科学探索作充分的准备。要改变目前实验室封闭式管理为开放式管理。现有实验室的课程资源,已满足不了新课程背景下数量繁多、形式多变、探究性的物理实验教学的要求,虽然学校可花钱向专门厂家购买,但仍然达不到要求。必须广泛收集实验器材,不断来充实实验室的课程资源。器材收集途径,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完成:①留心日常器具。例如:利用废弃的饮料瓶可进行探索压强、制作滑轮等实验;利用废旧自行车上的零件,可做摩擦、杠杆、运动和力等实验:利用玩具激光发射器可制作平行光源;酒瓶底可作凸透镜利用;玩具小车可做惯性实验;利用收录机上零件可做诸多的电学实验……②建议学生自购。可让同实验小组的学生合购一套或二套物理学习学具。把各班上的每个实验小组的学具集中起来,实行资源共享,就可完成相当数量和种类的教学实验探究活动。③指导、鼓励学生自制。④利用报废的实验仪器设备。例如:“影响蒸发因素”的演示实验,需用可变速吹风机,实际上可用报废投影仪上的风扇和报废学生电源上的电压档位调节器,做成一个理想的吹风机。⑤向社会求源。有时实验室的课程资源。因暂缺一时又难以找到,会影响实验教学,就必须到社会上去寻找。例如:探究“磁体磁场”中要用到的细铁屑。用量大纯度高,可到铁器加工厂去取,再经过物理方法的提纯,就可利用。⑥向大自然取源。例如:某实验小组在观看鸟类标本时,发现啄木鸟的嘴尖细而硬,和鸽子等鸟不同,该小组要探究这里面的物理原因,向物理实验室提出,要求提供活的啄木鸟和鸽子,这种情况只能向大自然取源。通过上述方法。不但丰富了物理实验室的课程资源,而且培养了师生的创新意识,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终身学习。优化知识结构
物理学科是一门综合程度极高的自然学科,它要求物理教师具有丰富的物理知识和相关学科的知识。在专业素养方面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新课程对物理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通过不断学习,充实完善自己。随着科技的发展,物理研究的最新成果不断涌现,并不断融入到新教材中。所以,教师要学习这些新知识,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新课程注重物理的教育功能,主张通过物理教育对学生进行素质的培养。因此。教师要学习人类社会丰富的科学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新课程对物理教师还提出了新的能力要求,如要具有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教学研究能力、信息技术与教材的整合能力、课程设计与开发等能力。
当前的科学研究呈现多学科交叉的新特点。作为基础学科,高中物理新课程改革将“研究性学习”列入了课程计划,并充实了课外阅读资料、选学内容、家庭小实验等知识。在新课程内容框架下,绝大多数教师由于知识的综合性与前瞻性不足。难以独自很好地完成对学生课题的所有指导工作,要求教师之间必须建立起协作的工作思想。从仅仅关注本学科走向关注其他相关学科。从习惯于孤芳自赏到学会欣赏其他教师的工作和能力,从独立完成教学任务到和其他教师一起取长补短。
在新形势下。教师第一次处于被学生选择的地位,必须重新审视自己的知识结构,将终身学习内化为自学行为。时刻保持学习、研究、反思、发现、探究、创新及总结的态度,力求成为一个学识渊博、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现代化信息素质的教育工作者。
三、以人为本的创新教学模式
威廉A·沃德(Willian Arthur ward)曾说“平庸的老师传达知识,水平一般的老师解释知识,好的老师演示知识。伟大的老师激励学生去学习知识。”老师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要想让学生学到东西,学生得自己渴望学习而不是老师逼着学。实现这一目标的唯一方法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担任主角,学生必须愿意学而且努力学才行。长期以来。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的兴趣、个性化因素及心理发展规律,导致学生独立人格丧失、思维收敛、想象力及创造潜力受压抑等不良后果,高分低能现象屡见不鲜。新课程重视以人为本,关注对学生人格的塑造,突出对思想品德的培养,强调学生应具有健全、良好心理素质。注重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这一切只有通过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才能实现。
俗话说:教无定法。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知识获取、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培养。不能单靠一种固定的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涉及知识、教师和学生三大要素,教与学是一个共同发展的动态过程,应明确教学过程的复杂性,综合三大要素,权衡利弊,博采众法之长。灵活选择教学方法。既要改革创新,又要着眼实际,积极参与创设启发式、开放式、范例式、合作式的教学方法。
在新课程改革中,智力因素的开发并不是素质教 育的全部,学生的学习目的、兴趣、意志、态度、习惯等非智力因素是推进教学进程与实现教学效果的动力系统,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起着发动、维持、调节的作用。在改进高中物理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应当注意吸收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充分把握物理教学的特点与艺术性,进—步发挥非智力因素的潜在影响。在授课中重视物理实验和物理知识的讲授,结合介绍物理学家的故事,物理趣闻和物理史料,让学生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体会物理在人类历史发展长河中的作用:善于对比新旧知识的不同点,引发认知冲突,培养学生的质疑习惯,引导学生寻找当前问题与自己已有知识体系的内在联系,强化问题意识与创新精神;最后还应通过比较、分类、类比、归纳演绎和分析综合等逻辑思维方法,向学生展示知识的来龙去脉,使之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学启于思,思启于问”。在新课标下的课堂应是这样: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的殿堂。更是人性的养育圣殿,它是学生成长的殿堂,是学生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天空,学生品味生活的“梦想剧场”。在这里学生有了探索新知识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学习兴趣、热情、动机以及内心的体验和心灵世界得到丰富,有了亲身体验,学习态度和责任,对个人价值、社会价值、科学价值等的认识就有可能进一步发展。通过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与求知欲。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之由“爱学”到“学会”,再到“会学”,最终掌握物理学习的科学方法与科学思维。
四、多样化的教学手段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化是实现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
新课程改革是应时代之需而提出来的。重视实验教学及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应用,积极开发和制作相应的教学辅助软件和直观性教具,有利于其有效实施。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投影仪、计算机等现代化教学辅助手段为教学现代化创造了良好的硬件条件。它改变了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把抽象知识转化为形象的画面刺激学生的感官,增强记忆。比如过去认为抽象难懂的物理微观世界的东西,通过计算机的模拟演示,变得直观、形象,有助于学生理解。网络的发展使物理网络教学成为可能,从而有利于丰富学生知识。完成探究性学习任务。
教师是新课程的实施者,而教师素质的高低是课程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有了一流的教师,才会有一流的教育,才会出一流的人才。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当代物理教师应认清未来教育中教师的职责和使命,尽快完成角色转变,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努力推进新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最终形成高素质有创新能力优秀人才。
(责任编辑:王世泰)
关键词:转变观念;终身学习;以人为本;教学手段
物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主要概括为“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构建新的评价体系。”教师的素质包括认识结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三个方面。其中认知结构起导向和支配作用,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起保证作用。面对新课程、新理念、新内容、新的教学手段,这对物理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向传统的教学观提出了挑战,新课标迫切呼唤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师角色的再定位。终身的学习,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不断反思应试教育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教学的中心与主体,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做到“以人为本,全面发展”,从多方面不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作为一名物理教师,如何紧跟时代的步伐?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倡导教师与新课程一同成长。因此。物理教师的发展必须与课程改革齐头并进。
一、转变观念、开放实验
新课程改革是一场教育理念革命,要求教师“为素质而教”。在教学过程中应摆正“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正确关系,树立“为人的可持续发展而教”的教育观念,完成从传统的知识传播者到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这一角色转变。这是各学科教师今后发展的共同方向。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全新观念下,教师的职责不再是单一的,而应是综合的、多元化的。教师应该是设计者、指导者、组织者和管理者、合作者与研究者。
比如,教师对实验的观念的转变。以前,实验室基本上是按照教科书的设计,让学生根据“菜单”而进行验证性实验,实验室的各种仪器设备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实际上是一种资源浪费。在新课程背景下。要求学生通过探索、自己去设计实验,选择所需实验器材,收集实验数据,归纳并总结规律。为此,实验室应向学生开放,使学生了解、接触、熟悉各种实验仪器设备,为学生进行科学探索作充分的准备。要改变目前实验室封闭式管理为开放式管理。现有实验室的课程资源,已满足不了新课程背景下数量繁多、形式多变、探究性的物理实验教学的要求,虽然学校可花钱向专门厂家购买,但仍然达不到要求。必须广泛收集实验器材,不断来充实实验室的课程资源。器材收集途径,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完成:①留心日常器具。例如:利用废弃的饮料瓶可进行探索压强、制作滑轮等实验;利用废旧自行车上的零件,可做摩擦、杠杆、运动和力等实验:利用玩具激光发射器可制作平行光源;酒瓶底可作凸透镜利用;玩具小车可做惯性实验;利用收录机上零件可做诸多的电学实验……②建议学生自购。可让同实验小组的学生合购一套或二套物理学习学具。把各班上的每个实验小组的学具集中起来,实行资源共享,就可完成相当数量和种类的教学实验探究活动。③指导、鼓励学生自制。④利用报废的实验仪器设备。例如:“影响蒸发因素”的演示实验,需用可变速吹风机,实际上可用报废投影仪上的风扇和报废学生电源上的电压档位调节器,做成一个理想的吹风机。⑤向社会求源。有时实验室的课程资源。因暂缺一时又难以找到,会影响实验教学,就必须到社会上去寻找。例如:探究“磁体磁场”中要用到的细铁屑。用量大纯度高,可到铁器加工厂去取,再经过物理方法的提纯,就可利用。⑥向大自然取源。例如:某实验小组在观看鸟类标本时,发现啄木鸟的嘴尖细而硬,和鸽子等鸟不同,该小组要探究这里面的物理原因,向物理实验室提出,要求提供活的啄木鸟和鸽子,这种情况只能向大自然取源。通过上述方法。不但丰富了物理实验室的课程资源,而且培养了师生的创新意识,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终身学习。优化知识结构
物理学科是一门综合程度极高的自然学科,它要求物理教师具有丰富的物理知识和相关学科的知识。在专业素养方面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新课程对物理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通过不断学习,充实完善自己。随着科技的发展,物理研究的最新成果不断涌现,并不断融入到新教材中。所以,教师要学习这些新知识,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新课程注重物理的教育功能,主张通过物理教育对学生进行素质的培养。因此。教师要学习人类社会丰富的科学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新课程对物理教师还提出了新的能力要求,如要具有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教学研究能力、信息技术与教材的整合能力、课程设计与开发等能力。
当前的科学研究呈现多学科交叉的新特点。作为基础学科,高中物理新课程改革将“研究性学习”列入了课程计划,并充实了课外阅读资料、选学内容、家庭小实验等知识。在新课程内容框架下,绝大多数教师由于知识的综合性与前瞻性不足。难以独自很好地完成对学生课题的所有指导工作,要求教师之间必须建立起协作的工作思想。从仅仅关注本学科走向关注其他相关学科。从习惯于孤芳自赏到学会欣赏其他教师的工作和能力,从独立完成教学任务到和其他教师一起取长补短。
在新形势下。教师第一次处于被学生选择的地位,必须重新审视自己的知识结构,将终身学习内化为自学行为。时刻保持学习、研究、反思、发现、探究、创新及总结的态度,力求成为一个学识渊博、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现代化信息素质的教育工作者。
三、以人为本的创新教学模式
威廉A·沃德(Willian Arthur ward)曾说“平庸的老师传达知识,水平一般的老师解释知识,好的老师演示知识。伟大的老师激励学生去学习知识。”老师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要想让学生学到东西,学生得自己渴望学习而不是老师逼着学。实现这一目标的唯一方法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担任主角,学生必须愿意学而且努力学才行。长期以来。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的兴趣、个性化因素及心理发展规律,导致学生独立人格丧失、思维收敛、想象力及创造潜力受压抑等不良后果,高分低能现象屡见不鲜。新课程重视以人为本,关注对学生人格的塑造,突出对思想品德的培养,强调学生应具有健全、良好心理素质。注重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这一切只有通过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才能实现。
俗话说:教无定法。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知识获取、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培养。不能单靠一种固定的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涉及知识、教师和学生三大要素,教与学是一个共同发展的动态过程,应明确教学过程的复杂性,综合三大要素,权衡利弊,博采众法之长。灵活选择教学方法。既要改革创新,又要着眼实际,积极参与创设启发式、开放式、范例式、合作式的教学方法。
在新课程改革中,智力因素的开发并不是素质教 育的全部,学生的学习目的、兴趣、意志、态度、习惯等非智力因素是推进教学进程与实现教学效果的动力系统,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起着发动、维持、调节的作用。在改进高中物理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应当注意吸收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充分把握物理教学的特点与艺术性,进—步发挥非智力因素的潜在影响。在授课中重视物理实验和物理知识的讲授,结合介绍物理学家的故事,物理趣闻和物理史料,让学生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体会物理在人类历史发展长河中的作用:善于对比新旧知识的不同点,引发认知冲突,培养学生的质疑习惯,引导学生寻找当前问题与自己已有知识体系的内在联系,强化问题意识与创新精神;最后还应通过比较、分类、类比、归纳演绎和分析综合等逻辑思维方法,向学生展示知识的来龙去脉,使之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学启于思,思启于问”。在新课标下的课堂应是这样: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的殿堂。更是人性的养育圣殿,它是学生成长的殿堂,是学生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天空,学生品味生活的“梦想剧场”。在这里学生有了探索新知识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学习兴趣、热情、动机以及内心的体验和心灵世界得到丰富,有了亲身体验,学习态度和责任,对个人价值、社会价值、科学价值等的认识就有可能进一步发展。通过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与求知欲。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之由“爱学”到“学会”,再到“会学”,最终掌握物理学习的科学方法与科学思维。
四、多样化的教学手段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化是实现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
新课程改革是应时代之需而提出来的。重视实验教学及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应用,积极开发和制作相应的教学辅助软件和直观性教具,有利于其有效实施。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投影仪、计算机等现代化教学辅助手段为教学现代化创造了良好的硬件条件。它改变了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把抽象知识转化为形象的画面刺激学生的感官,增强记忆。比如过去认为抽象难懂的物理微观世界的东西,通过计算机的模拟演示,变得直观、形象,有助于学生理解。网络的发展使物理网络教学成为可能,从而有利于丰富学生知识。完成探究性学习任务。
教师是新课程的实施者,而教师素质的高低是课程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有了一流的教师,才会有一流的教育,才会出一流的人才。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当代物理教师应认清未来教育中教师的职责和使命,尽快完成角色转变,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努力推进新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最终形成高素质有创新能力优秀人才。
(责任编辑:王世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