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美术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来源 :中学理科园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Windo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著名的美术教育学家罗恩菲德指出:“教师的目标是激发更多的思想,扩大参照框架以便使学生自己的经验内容变得更精确复杂。要做到这点只有向学生提供更多和仔细观察的机会和用于标示和改善监别力的必要词汇,并能用发展新观念和观察能力的方式启发他们。而只用一种机械的方式指导他们画画是达不到目的的。”这是罗恩菲德在美术教学中提出的一个革命性观念。它把激发更多的创造力作为教学目标,把发展新观念和观察能力做为教学目的,它表明用单一的美术教学形式是达不到这一目标和目的的。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化和人才观念的更新,怎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怎样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优良个性品质的形成,已成为检验教育教学成败的关键。在这大力倡导创新教育的今天,美术教育教学更应该发挥出它所具有的独特作用。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方法的实施,以及教学结果的评价,都应该围绕着服务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这一重要目标。在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造力呢?我认为,应当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美术教学内容精心选编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多维思考能力
  
  教师要精心选编内容,改革传统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单一化状态;利用丰富多彩的现代化教学设施和技术条件,强化学习内容的启发性与趣味性。以适应新时代发展的要求。提高学生的自我表现意识。调动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教学内容,有利于激发学生求知欲。触动学生好奇心。培根说:“好奇是知识的萌芽”。因此,教学内容应力求构思新颖,趣味性强,有利于培养和保护学生学习兴趣和信心;运用科学合理及有趣味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激发起他们对美好事物的表现欲望和创作的冲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手段应是丰富、生动、多样的。要选择有利于培养学生知识迁移和发散思维的内容,这就要求我们在美术教学过程中,不仅仅只看到传统意义上的美术学习,而要看是否有利于学生良好综合素质发展,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是否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品质完善。是否有利于知识的迁移;课业的布置要具有灵活性,给学生以充分发挥想象的空间。应引导学生沿着不同的途径,突破传统思维习惯和模式,产生大量的变异见解,有意识地促使学生从多方位、多角度地思维操作,以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如在课业训练中,就不能仅限于单一地模仿或照抄自然的训练,模仿作为基础训练固然重要。如果不顾自己的内心感受,一味模仿,很容易导致学生陷于僵死的思维状态,使作业呆板、乏味、缺少生机,甚至阻碍学生创造意识的发展。还要符合学生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和不平衡性,他们在年龄、性格、修养、阅历、生活环境、作画能力等方面都有着不同的特点。这就造成了学生思维方式和作业面貌的复杂性和丰富性,学习过程中难免流露出年龄阶段中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学内容的设计,就要针对这些实际情况和特点,使之顺应其成长规律,符合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以利于他们智力的开发和技能提高;要改革不顾学生个性特点和实际要求的所谓专家们一厢情愿编排教学内容的做法,避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形式单一化。
  
  二、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兴趣的培养,发展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
  
  为了活跃学生创造想象力,教学时,应自始自终以学生为主。不断地、多方面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学生强烈的兴趣是上好课的基础。能促进学生主动地探索知识,不断创新,有利于想象力、创造力的发挥。补充和引进先进的教学内容,学生对教材有新鲜感,提高了学习兴趣。例如,平面构成是平面设计基础,此课能引导学生了解造型观念,锻炼设计构成的能力。我在我校进行初次美术课试教时,这一新的教学内容。结合现实,诱发了同学们极为浓厚的兴趣。教学时要注意美术教学内容与其它学科的横向联系。如在进行几何形体切割教学时,告诉学生这对培养自己的空间概念有用,有利于将来画法几何、机械制图的学习。因为实用,同学们愿学。让学生自己动手去画,然后再讲解美术中的几何形体与数学的几何形体画法不同。根据理论性较强的教学内容具体化,诱导学生主动探索,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进行《中国美术作品简介》这一内容的教学时,如果在课堂里一幅幅地向学生讲解,一是时间不允许。二是枯燥乏味。我把这些图片集中起来,办个小型展览,每幅画上都标好说明。上课时,报据学生们求知欲旺盛的特点,来用“启发法”诱发他们的求知欲。
  
  三、美术教学应因势利导,及时启发观察能力,培养创新意识
  
  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以启发性的口吻代替注入的说教,以循循善诱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力与想象力,导发他们的才华。学生阶段是思维和认识活动最活跃的时期,他们善于接受和吸收新生事物。热情大胆,敢作敢为。在他们身上,创新意识往往处于潜在状态,萌芽状态,需要不断挖掘,促进生长,促进发展。少数学生的创新精神比较明显,比较突出,就需要教师及时的大力扶植,促其开花,促其结果。如同一命题的作业,几十张作业就会表现出几十张不同面貌和特点的画面。这其中有些特点,很有可能就是显露学生创造意识和艺术才智的“闪光点”。教师要及时发现这些特点,因势利导,鼓励学生充分发挥其创造力和想象力,促使形成艺术个性和创造素养。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应注意保护学生的独特的个性,并给予其自由发挥的环境和空间。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应该鼓励学生立足于自身实际,将自己的内心世界以独特的方式大胆地表现出来,同时能对他人的作品发表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这就需要营造出轻松愉快、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教师和蔼可亲的态度,平等温和的语言,诚恳热情的指导,有利于学生敞开心扉,宣泄释放自己的真实情感。作业中的优点,教师应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存在的不足,要给予耐心的疏导和帮助。将非常有利于创造意识的培养,作为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完善其个性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引导学生积极发展创造想象思维和培养观察能力。创造想象是进行创造活动的前提,也是学生创造性活动所必需的。美术课教学中的室内、外写生,社会实践等,正是以培养学生观察力和想象力为主要的教学目的。运用科学合理及有趣味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应充分利用美术学科的优势,在课堂教学及其他活动中引导学生观察社会和自然现象。要引导学生培养一双画家的眼睛,善于观察,准确观察和敏锐观察,提高创造想象能力。培养学生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水平。如在“对手的描绘”,笔者改变了过去仅引导学生观察手指、掌骨、手腕等解剖部位的做法,而是先用手做了几个不同的姿态让学生联想其代表的情感含义。
  
  四、应建立科学正确的评价机制,加强鼓励、探索与创新
  
  近代,人们借助解剖学,物理学的色谱规律等知识,已经把绘画中的写实性发展得淋漓尽致。人们又发 现自己同时也失去了一些人类原本的情感和意识,于是绘画中出现了现代派。现代派画家不满足于对客观的写实性描绘,扬弃纯写实性,追求直觉和潜意识活动,把人的内心的情感、情绪通过外在的形象、符号,用不同于前人、不同于别人的方法进行描画和表现。由于不受现实经验的约束,也未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他们在绘画中常常画出与人们主观认识相反的形象,学生早期的绘画恰好与现代派绘画的表现手法有着相似之处,发人深醒,令人喜爱。实际上学生的这种自我表现意识是非常可贵的。它可以帮助认识自我,追求和实现自我价值。这种可贵的自信力将为学生的心智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使他们在竞争的社会中得以生存。评价的科学合理,可以促进和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评价应使不同先天素质、不同智力水平和个性特点的学生通过美术活动都得到发展,并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充分感受到成功所带来的喜悦和自豪,使学生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和自觉性:教师千万不要用成人的眼光看待学生的美术作品,不能用“干净整齐”、“像不像”来作为衡量的标准,否则学生会失去学习美术的兴趣,失去创造中的自由意识。大名鼎鼎的沃尔特·迪斯尼小时的经历就值得我们借鉴。他上小学时,曾把老师留的作业“盆花”的花朵画成人脸,叶子画成手,这神奇的幻想非但没有得到称赞。反而得到老师的一顿毒打,差一点让这位艺术家早年夭折。
  评价要鼓励探索与创新,杜绝平淡与重复,要重视个性的培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撰的《学会生存》一书所指出的:“在创造艺术形式和美的感觉的过程中,我们获得了美感经验。这种美感经验和科学经验是我们感知这个万古长青的世界的两条道路,如同清晰思考的能力一样,一个人的想象力也必须得到发展,因为:想象力既是艺术创造的源泉,也是科学发明的源泉。”作为美术教育工作者,要注意在自己的教学活动中,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取消只用—个标准、一个答案,只求共性、忽视个性的评价方法,以避免学生只追求作业表面效果,无创新意识和见解的平庸之作,克服应试教育中为求高分应付甚至抄袭他人的恶习。
  总之,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美术教学创造力的培养可帮助学生发展自主意识,充分调动他们的情感情绪,投入美术活动。创造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在绘画活动中以客观物体为引体,充分发挥主观想象,并不断将其补充扩大,从而达到在美术教育活动中发展自我意识和培育完善健全人格的目标。怎样发掘学科优势,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和高素质人才:是我们所有教育工作者的愿望。美术教育尤其责无旁贷,因为美术教育被公认为是培养创造力的最具成效的学科之一,是培养学生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的良好渠道和途径,必须鼓励学生主动探索知识和不断创新。皮亚杰指出“强迫工作是违反心理学原则。因此,美术课决不能是依样画葫芦式的教学,而是诱导学生发展个性,启迪智能,发挥他们的创造性。这样才能使美术教学在培养学生想象力、创造力方面发挥学科本身具有的独特功能。另一方面也可以说是一种灵性,这都来自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探索和不断的领悟。
其他文献
当今的社会是多层次的、开放式的,它需要多样性的人才,尤其是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创新,即尽可能在已知知识体系中自主地延拓,开掘和再创造的工作,而数学教育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好数学的基础知识上,训练其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及实践应用能力的最好载体。本人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就如何落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谈点粗浅的见解和尝试。
当前中医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主要以活血化瘀利水为法,然经临床实践验证发现,单纯应用活血化瘀利水法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疗效多有局限。本文结合《金匮要略&#18
研究性学习是对传统的接受式学习的一种改革,是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新教育观念在教学领域的体现。它具有学科综合程度高、与社会生活联系紧密、学生自主性强的特点:学习活
大学生就业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多种多样。与其它院校相比。农业院校女生就业的困难更大。鼓励大学生自主创新创业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根本,特别是
摘要:简述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必要性,分析现行学生提出问题能力差的原因。探究如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的措施。  关键词:提出问题的能力;良好的师生关系;途径    一、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是必要的    提问是探究的源,发现是提问而探索的果。牛顿正是以常见的苹果落地而提出问题,发现了万有引力,进而研究总结出万有引力定律。可见提出问题的能力是创造源泉,是人类素质的一个组成问题。也是社会发展的动
本文分析信息技术课导入中,出现学生“差异性”的原因,面对诸多的差异性,如何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来促进差异性教学的措施。
摘要:本文研究分析了“问题情境与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内涵和构建。并以物理实验为案例进行了教学探索与实践。结果表明,这种教学模式行之有效,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  关键词:问题情境;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目前“问题情境与合作学习”已成为许多国家普遍推行的、富有创意和实效的两种教学理论和教学策略,也是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学习方式。许多学者就问题情境和合作
《课程标准》将“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能运用物理知识和科学探究的方法解决一些问题上。”列入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和实施建议之中。由此不难看出,在高中物理新课程中,科学探究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
摘要:以人的素质提高、生存方式和文化模式转型为主要内涵的人自身的现代化,尤其是青少年儿童创新能力的发展、科学素养的提高,已成为21世纪教育改革的重要问题。新的课程理念,新的课程目的标给我们带来予机遇,也带来了挑战,我们应该重新认识和定位自己的角色,积极投身到课程改革中去,和新课程改革一起成长和进步。  关键词:中学物理;物理实验;新课程;科学探究;创新能力    引言    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与经
随着素质教育不断推向深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经成为我国推行素质教育的重点。目前传统教学中落后的教育观念和方法仍妨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在物理教学中要充分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