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原性斑岩型Cu与Mo-Cu矿特征与形成机制

来源 :岩石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ruce_8_8_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还原性斑岩型Cu矿是近年新识别的一类斑岩型矿床,以岩浆阶段发育大量磁黄铁矿和成矿流体富CH4为主要特征。成因上,还原性斑岩型Cu矿与钛铁矿系列I型花岗岩伴生,形成于俯冲环境或者后碰撞环境。成矿流体为岩浆流体。岩浆阶段磁黄铁矿的结晶沉淀将导致岩浆中成矿元素cu进入硫化物相而贫化,不利于成矿元素在流体中富集,结果导致还原性斑岩型Cu矿的矿化和蚀变规模较小。对比研究发现西准噶尔宏远Mo-Cu矿也具有还原性斑岩型矿床的特征,可能为还原性斑岩型矿床的新类型。
其他文献
近年来,非金属的陶瓷桩和玻璃纤维桩由于美学上的优势已逐渐取代了传统的金属桩,尤其是在前牙的修复中。本研究的目的是观察3种不同类型的桩采用不同的粘接系统以双重固化复
【正】 卢利亚(АлександрРомановичЛурия,1902—1977)是苏联著名的神经心理学家和神经语言学家。他1902年生于喀山(Казань),1921年毕业于喀山
介绍了冷摆剪存在的问题,改造方案,具体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技术问题的处理,改造取得了良好效果。
为便于设备检修,在少停产和不拆除吊车的情况下,将吊车成功换位。
东戈壁超大型钼矿床位于新疆境内的东天山觉罗塔格成矿带。8件辉钼矿样品Re-Os同位素年龄介于228.7±2.7Ma~241.7±0.9Ma,等时线年龄为231.9±6.5Ma(95%置信度,MSW
【正】 奥古斯特·施莱歇尔(August Schleicher)于1821年2月19日生于德国的迈宁根城(位于现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苏尔区)。早年,他曾前往莱比锡准备攻读神学,但那里学生之间
教学评价是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传统考试模式对学生成绩的考核基本上是以期末成绩作为标准进行评价的,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形成性评价的应用,使教师不
通过对2500m^3高炉串罐式无料钟炉顶上下罐之间除尘装置改造,介绍了自主设计的新型炉顶除尘装置,达到了环保要求,解决了高炉炉项环保问题。
华北地区石炭-二叠系煤系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已发现油气的区域大多发现了侏罗纪闪长玢岩和煌斑岩,石炭-二叠系烃源岩曾在三叠纪或侏罗纪达到生烃门限,但是缺乏成藏条件,
野外地质调查和SHRIMP锆石U-Pb地质年代学研究在藏南雅拉香波地区厘定了一规模较大,形成于273.0±2.2Ma的辉绿岩体。该辉绿岩体侵入到由页岩和细砂岩组成的特提斯沉积岩中,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