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化雨

来源 :新电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lor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导演:彼得·威尔 Peter Weir/主演:罗宾·威廉姆斯 Robin Williams 、伊森·霍克 Ethan Hawke/制作:点金石影业 Touchstone Pictures/片长:124分钟/类型:剧情/公映:1989年/奖项:第十六届恺撒电影节最佳外语片奖、第六十二届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奖、第十三届英国电影院学院奖最佳影片奖、第十三届英国电影院学院奖最佳电影配乐奖、第十三届英国电影院学院奖最佳原创歌曲奖
  
  >>剧 情
  
   故事发生在50年代末美国佛蒙特州的一所男生大学预科学校——韦尔顿学院。在开学典礼肃穆的气氛中,家长们谈话声压得很低而显得紧张,一个个乳臭未干的男孩离开了父母的身边,开始了新的学习生活,美丽的韦尔顿学院又接纳了数十名新的学员,其中包括尼尔和胆小的托德。他们开始了学院里古板沉闷的学习生活。
   在新生入学的时候,韦尔顿学院也来了一位新老师基廷。在学校里,这位特立独行的老师一反狭隘的、局限的教学方法,向校方所尊崇的古风和传统提出了挑战。基廷热爱自己的职业和自己的学生们,教导他们珍惜自己的青春年华,要“抓住每一天”去汲取生命的精华。他站上书桌,引领青年人冲出思想的窠臼,运用各种方式激发每个学生的灵感,让他们摆脱习惯与性格的束缚和羁绊,唤醒每个人心中创作的激情和成就的欲望。
   在基廷老师的激励下,他班上的学生们逐渐从僵死的管束下恢复了青春的活力。后来在尼尔的倡导下,几个男生成立了秘密团体——“死亡诗社”。他们从图书馆的资料中得知“死亡诗社”在很多年前就曾经存在过,而基廷先生过去正是这一秘密团体的成员。新的“死亡诗社”的成员深夜悄悄聚集在校园附近的山洞里,他们朗诵伟大诗人的作品,吹奏萨克斯管,抽着烟抒发已见。学生们觉得每天里这段时光才是他们最惬意的时候。
   初夏的薄暮与远山中,一种纯净的美在韦尔顿学院渐渐舒展……
   但和孩子们过不去的不仅仅是校方,家长们也在无情地打压着孩子们的天性。突破传统往往招致传统力量的激烈反抗。基廷和他的“死亡诗社”的学生们总是受到无端的指责和限制。爱好演戏的尼尔总是被父亲管得死死的,迫于家长的威严,他的一切和上大学无关的业余活动都不被允许。最终尼尔背着家里排练戏剧的事还是被父亲知道了,在演出大获成功的那天晚上他也被父亲从学院带回了家,等待他的将是转学。绝望的尼尔忍耐不下去,自杀了。
   当所有的这一切都归咎到教师中的异端分子基廷头上的时候,他只有选择离开。校长当众勒令最后一次到教室取东西的基廷先生尽快离去。就在他走向门口的瞬间,经过内心的痛苦挣扎,胆小的托德最先做出了决定,他的学生们站上了书桌,向着已经站在门口的心爱的老师,喊出了大家都使用过的、出自著名诗篇的那句亲密的称呼:“船长,我的船长!”看着这些默默站在书桌上向他致敬、告别的学生们,眼含热泪的基廷先生只有深情地道一声:“谢谢,孩子们!谢谢……”
  
  >>经典场景
  
  撕书
   朗读完教科书上一大段看似金科玉律的内容后,学生们等待着基廷的点评,“屁话!”基廷先生说,然后他要求学生们把这一段话从书中撕掉。基廷先生认为这段内容对学生们的学习一点好处都没有。学生们开始是迟疑,后来逐渐有人撕掉了书,整个教室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
  
  音乐、足球、激情
   幽默风趣的基廷先生在上体育课的时候,让学生们排成一列纵队,每人手里拿着一张纸,写上自己的诗句。每踢一次球,都要大声念出一句话,同时他还现场给大家播放音乐。基廷先生想通过充满活力的巴洛克音乐来激发学生们的热情和想像力。足球场上,身着大红运动衫的学生们在基廷先生的鼓动下,尽情地奔跑、追逐、嬉闹。在金色的夕阳中,大家索性把基廷先生扛在肩上,开始狂欢似的绕场奔跑。在基廷先生的感染、启迪之下,成长中的孩子们的心灵得到了洗涤和净化……
  
  “一个牙齿流汗的疯子”
   托德本来是一个天生胆小、不爱招惹是非、连说话都不敢大嗓门的好学生。在一次课堂中,基廷先生让学生念诗的时候,托德显得惴惴不安,基廷先生就把他叫到讲台上,用尽各种方法调动他的激情。生性腼腆的托德在老师的督促启发下克服了怯懦,被激发了灵感,他当众赋出了“一个牙齿流汗的疯子”这样富有想象力的诗句,引来喝彩。
  
  “上帝打来的电话”
   “死亡诗社”的成员多尔顿利用在校报工作的便利在最新的校报中加进去了一篇呼吁学校招收女生的文章。校报一发行,整个校方为之震怒,校长专门召开全体大会追查到底是谁写了这篇文章。正当校长在上面讲话时,不知道从哪儿传来了清脆电话铃声。多尔顿不慌不忙地站了起来,手里拿着一部电话机,对校长说:“这是上帝打来的电话,他说学校应该有女生!”
  
  >>经典台词
  
  抓住每一天
   在第一次上课的时候,基廷先生就用生动的办法尽量鼓励孩子们,让他们恢复本来的激情与活力,抓住美好的时光:
   “‘及时采撷你的花蕾’,这种感慨用拉丁语说就叫‘卡匹迪恩’,有谁知道‘卡匹迪恩’的意思,对了,就是抓住每一天,抓住每一天!不管你们信不信,这儿的每一位有一天都要停止呼吸,变冷,死亡。抓住每一天,孩子们,让你的生命不同寻常!”
  
  对方付费电话
  


   在学生多尔顿惹出“上帝打来的电话”事件后,基廷先生迫于校方的压力不得不对学生们进行说服工作:
  基 廷:“你今天的表演很拙劣!”
  多尔顿:“你跟诺兰老师站在一起?”
  基 廷:“有时候要大胆,有时候要小心,聪明的人知道什么时候该怎么做。”
  多尔顿:“我还以为你会喜欢呢。”
  基 廷:“做事用点脑子!上帝来电话,如果由受话人付费,那就称得上勇敢了!好吧,继续!”
  
  >>造星导演
  
   彼得·威尔1944年8月21日出生于悉尼,虽然他是一名来自澳洲的导演,但他在好莱坞和在澳洲同样享有盛名,他创造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由他执导的影片有[危情年代]、[证人]、[春风化雨]、[绿卡]、[楚门的世界]等等。这些影片不仅使得哈里森·福特、梅尔·吉布森、罗宾·威廉姆斯、吉姆·凯瑞以出众的方式突破自我,成为好莱坞的巨星,更为自己赢得了“深层刻画人类内心活动”的美赞。他始终注视着处于社会动荡与变化中的人群,正是他所观注的那些令人震撼、感动的奋斗和挣扎,构成了他在电影这一领域里的主要创作内容。彼得·威尔在电影的艺术世界里孜孜不倦地耕耘着,用他那颗永不懈怠的心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辉煌。
  
  >>法国音乐人
  
   从1983年开始,彼得·威尔在美国拍摄的几乎每一部影片都由法国人莫里斯·雅尔作曲。在以剧情取胜的[春风化雨]中,音乐设计可谓恰到好处,言简意赅而又丰富多彩。影片开始,作为开学典礼的组成部分,我们看见一架风笛吹奏着一支苏格兰民谣,表达着一种古老而又单调的情绪。而片中莫里斯·雅尔却创作了一支富于青春与现代气息的曲调,与之形成了鲜明对比。它从风笛吹奏的那首乐曲变化而来,用电子合成器演奏。伴随托德的形象,它以简约、富有内涵的形态多次出现在影片的情节当中:第一天上课的时候,新任英语老师基廷说过一句发人深省的话:“抓住每一天!”当托德玩味着这一警句陷入沉思,而后拿起书本的时候,风笛音乐显得小心翼翼,表现出一种相对朦胧的思绪;当他面对父母赠送的千篇一律的生日礼物向好友倾诉内心苦衷的时候,风笛的旋律仍然徘徊不去,令人感受到一颗年轻而敏感的心灵所承受的桎梏与压力;当同窗好友尼尔自杀后,托德抑制不住内心的悲痛,在漫天大雪中哭喊着奔跑的时候,这一主题的音色显得柔和无力,旋律凄凉而又无奈……
  
  >>台前幕后
  
   [春风化雨]容易让人想起彼得·威尔的成名作[悬崖上的野餐]。同是寄宿学校的题材,却分别是全男生及全女生。后者有三个女孩受“钟乳石”的吸引而神秘失踪,前者的七个男生却爱在晚上躲在“山洞”里秘密聚会,按照弗洛伊德的理论,性象征意味本来呼之欲出。然而[春风化雨]却无意将重点放在这方面,反之,“性”也是影片刻意回避的禁区,像同性恋的可能性便完全被抹煞,不然的话,尼尔自杀可以别有内情。导演果然是包装的一流高手,摸透了观众的心理,将道德冲突简化之余,更把影片的世界彻底“净化”,让观众在领略了青春的激情后,也沉醉于美丽的人类情感和自然风光。
  
  >>船长,你将引领我到何方?
  
   喜欢电影是因为它提供了一种可以观照的生存状态,比生活更纯净的生活。许多琐碎被过滤了,成长或衰老过程中的另一些细节被凸显放大,伟大与卑鄙一样获得了美学意义,震撼着困顿在生之中愚钝的心灵。就像初夏的黄昏,透明的空气,田野,成片的苜蓿,断断续续的一两棵树在无风的静默中绷紧苍白的脸,缓缓下坠的落日凝聚在某一刻,金色的霞光镀在每一处,火烧云布满大半个天空。就是那一种简单纯粹的美丽。
   新来的文学老师改变了枯燥的照本宣科,一群大学生因而学会了摒弃规则而享受生活的甜美,他们在半夜溜出宿舍聚在山洞里朗诵诗歌。美的种子在萌发——直至尼尔用死亡来抗议父亲对自己理想的粗暴践踏。在校方的威逼利诱下陆续有学生放弃了对内心准则的坚持而承认尼尔的死和老师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老师被迫走的那一刻正好是校长亲自来代文学课,学生们不顾校长气急败坏的阻止纷纷爬上课桌,无奈悲壮中的他远行。我们明白,心灵的自由总是会遭遇到现实的压力,船长也会触礁。
   尼尔举起手枪瞄准自己的时候观众也听见自己心中一声巨响。在成人的压力面前,孩子们是如此的脆弱和渺小。于是,人们不得不面对一个悲痛的、一点都不诗意的结局。但是,在观者心中,由诗歌、由充满青春的少年点燃的激情却不会那么快就燃尽,关于菁菁校园中的躁动和成长依然久久萦绕在脑海。透过一段似曾相识的故事,涤荡起了我们埋藏在琐碎中的感觉。于是,我们把这种久久不曾体验的感觉连同影片纯美绝伦的风景画面再一次地深藏在心中。
其他文献
受惊的天使>>忘记你在电影里认识的那个无所不能的性感“天使”吧,真实世界里的卡梅伦·迪亚茨在面对高山滑雪这种难度系数不算太高的运动项目时,表现出的忸怩和退缩可是非常失水准的。在贾斯汀的再三劝慰下,她才战战兢兢地迈出了冲下山坡的第一步。这对一般人来说的一小步,对她可是一大步呢。  甜蜜的时光>>受人瞩目的热恋中人黛米·摩尔和他的小男友阿什顿·库彻虽然远离了市中心的喧闹,但还是没能躲掉狗仔们的跟踪。在
期刊
最佳影帝    1.罗伯特·德尼罗 Robert De Niro  1979 52届奥斯卡 [愤怒的公牛]  他把肉体出卖给魔鬼,他把灵魂也出卖给了魔鬼。他还让马丁·西科塞斯和他一道这样去做,别给梵蒂冈那帮家伙拍什么狗屁公益电影了。  他模糊了人与兽的界限,也扩充了表演的疆界,使表演成为与整个世界对话的最好工具。男人的性别意义,在德尼罗这儿,不再光荣,倒有点可憎,或者说悲凉吧。    2.马龙·白
期刊
按照惯例,在动作英雄、外星怪物使劲折腾大银幕的夏季热档之前,好莱坞总是要用一堆低成本的青春片、喜剧片来填补春季市场。2004年的好莱坞票房大战从此开始……    [心灵猎手]Mindhunters    导演:雷尼·哈林Renny Harlin(代表作[虎胆龙威2]、[终极天险])  主演:方·基默Val Kilmer  类型:动作/犯罪/惊悚  发行:维度影业(米拉迈克斯)  公映:2004年1
期刊
导演:马楚成  编剧:马楚成、陈淑贤  演员:杨紫琼、任贤齐、范冰冰、张卓楠、陈大明  类型:科幻/动作  片长:99分钟  上映:2004年1月  [飞鹰]是钟再思与杨紫琼继[天脉传奇]后的第二次联手,[天脉传奇]内地票房并不理想,进军欧美也同样受挫,尤其是该片粗糙的特技,一直饱受批评。对此杨紫琼表示,[飞鹰]将汲取[天脉传奇]的教训,不再自暴其短。从预告片看,这个兼具武侠和科幻色彩的动作片,采
期刊
■布拉德·彼特已经40岁了。  ■导演沃尔夫冈·彼得森甚至认为阿喀琉斯是彼特一生中最重要的角色。  ■彼特夫妇甚至在去年一个有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出席的派对上,都公然吸食大麻。  ■无聊的彼特去赌城散心,差点和脱衣舞娘有染。尽管他悬崖勒马,安妮斯顿却不饶不依。  ■用帕特洛的话来说,彼特是“愿意为爱人洗头的,世间难找的好男人”。    低谷人生  “我想自己可能还要老些,也许我把自己的年龄少算一岁了,
期刊
NC-17级:17岁或者以下不可观看(NO ONE 17 AND UNDER ADMITTED )。1997年到2003年,美国没有出现过一部NC-17级的电影。今年入春,连续三部NC-17级的电影在美国公映。  2004年春,三部来自于欧洲的英语电影:福克斯探照灯发行的[梦想家](The Dreamers)、狮门发行的[刀刃罗曼史](Switchblade Romance,原名Haute Ten
期刊
电影观      □ 对还没有机会看到您新片[地狱解剖]的中国观众,可否用简单的两三句话概括它的主题?  ■ 影片的中心是要反对大家对女人身体的传统观念,用原始的、本色的眼光看待这一问题,告诉人们,女人的身体隐私其实是不存在的。  □ 对您而言,这部影片真正的挑战在哪儿?  ■ 这部影片的主题,讲的是一个女人为了让一个男人看她的身体(按世俗观念,这被认为是不能观看的隐私部位),而情愿支付重金,甚至
期刊
故事:沙织(蔡卓妍)和鲁娇(钟欣桐)因为租屋相识,但她们却一同被侠女黑玫瑰(毛舜筠)困在屋中,黑玫瑰强迫她们拜她为师,两人抵抗不下,便暂时答应以做缓兵之计,同时向的士司机罗大(郑伊健)求救。罗大听到两人被囚的消息便去看个究竟,不想也被困在其中。沙织和鲁娇只好认命开始接受训练,做见习黑玫瑰,但仍伺机逃走。一次出外实习,两人偷偷在黑玫瑰食物中下了迷药,并故意惹起黑帮与黑玫瑰的矛盾。三人正想乘机逃走之际
期刊
[潜在性危机] I Heart Huckabee’s    ——众明星揭秘心理疾病  导演:大卫·罗素David O. Russell 主演:朱迪·劳Jude Law/娜奥米·沃茨Naomi Watts/  马克·沃尔伯格Mark Wahlberg 类型:喜剧/浪漫  出品:福克斯·探照灯 上映:2004年  又一部众星云集之作,可媲美于去年的英国浪漫喜剧[真爱]。老牌实力明星达斯汀·霍夫曼
期刊
和在舞台上一样,她的表演充满着不可知的变数。闹起来,是风风火火;倘若愁怨,也是花自飘零水自流。她的表演对很多只能表达自己的演员而言,是面镜子;对她短暂而辉煌的生命而言,是种有效的中和和补充,更是种连绵起伏的延续。  [胭脂扣] 1987  导演:关锦鹏  这是梅艳芳表演上的一个高峰。在香港金像奖和台湾金马奖上两度封后,片中的如花是与梅艳芳自身最贴近的一个角色,梅艳芳演得极为用心,却又丝毫不着痕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