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幼儿园博物资源课程的开发,需注重教育性、博物性、社区性和游戏性的原则。开发策略上,应结合社区特色深入挖掘博物资源,以兴趣为引导,加强环境创设,科学开发课程活动。
关键词:幼儿园;博物;课程开发;昭嗣堂
一、幼儿园博物资源课程
“博物“一词,《辞海》中有两种解释:一是“通晓许多事件”;二是“博物学”。随着晚清时期近代教育制度的建立,“博物”知识以“博物”科的形式进入中小学堂,成为近代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陈鹤琴先生也提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博物教育的资源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与社会生活之中。如:动物、植物、矿物、天文地理、社会风俗、非物质文化遗产等。
因此,幼儿园博物资源课程是以幼儿为对象,以博物资源为核心开展的幼儿园课程活动。它除了具有生活化、博物性的特点外,还具有一般幼儿课程所要求的启蒙性和活动性特点。因为幼儿处于启蒙阶段,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这时需要去引导、启蒙幼儿的睿智,培养他们优良的个体品质。同时,幼儿多以感官来认识周围的事物,幼儿园博物资源课程需注重感官性,通过活动使幼儿在获得足够的感性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形成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理解。
二、幼儿园博物资源课程的开发原则
(一)教育性原则
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一部分,幼儿园博物资源课程应符合幼儿园教育工作要求,其教育的对象、目标、原则应符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精神,适合幼儿的学习特点。
(二)博物性原则
博物性是幼儿园博物资源课程区别于其它幼儿园课程的独特属性。在内容选择上需遵循博物要求,加强动物、植物、矿物、天文地理、社会风俗、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方面的挖掘,以引导幼儿形成关注、认识、探索、创造、分享、保护、传承等能力。
(三)游戏性原则
幼儿园教育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游戏是幼儿的天性,也是幼儿园课程中的基本活动形式,在游戏中学习,在学习中游戏,促进幼儿积极、主动地学习与发展。
(四)社区性原则
社区是幼儿比较熟悉、了解的地方,其自然人文资源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就是幼儿园博物资源课程的特色博物资源。幼儿园博物资源课程的开发,离不开社区。同时,还能进一步促进社区博物资源的保护和发展。
三、幼儿园博物资源课程的开发策略
(一)深入挖掘社区博物资源
博物资源课程应遵循《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的基本理念、基本原理和教育内容的要求,深入挖掘社区博物资源,开发特色的博物课程。进一步培养幼儿观察自然、探索世界、归纳分类、创造分享的能力,引导幼儿关心身边的人和事,提高幼儿对自然和文化的兴趣。
(二)以兴趣为引导
我们通常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博物资源课程更能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学习的兴趣。幼儿园博物资源课程应以幼儿兴趣为出发点,选择幼儿熟悉并感兴趣的博物资源开发。同时注重幼儿学习的兴趣、热情和习惯,以及情感态度和认知能力的培养,引导幼儿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最终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
(三)加强环境创设
幼儿园课程是以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相结合,环境的创设对幼儿发展有一定程度影响。因此,幼儿园博物资源课程应做好环境的创设,通过环境,让幼儿更好了了解课程内容,促进幼儿的想象力发展。
(四)科学开发课程活动
科学开发课程需做好以下四个要点:
1、幼儿园博物课程目标的制定应符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的要求,满足3~6岁儿童的身心发展特定阶段需求,对社区博物资源有初步的启蒙性。
2、课程内容应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要求,充分利用博物资源,引导幼儿感受文化的优秀,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3、课程的组织实施前,要进行课程设计,需要对课程目标、课程内容逐一深入研究,实施中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记录。
4、评价修订机制要完善。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注意问题的收集和反馈,以此来进一步完善博物资源课程。
四、课程案例——《美术:昭嗣堂的建筑美》
(一)昭嗣堂简介
昭嗣堂,是典型的明朝时期江南地区的民居建筑。它位于江苏省无锡市新吴区硕放街道孙安路,是无锡市新吴区润硕幼儿园所在街道内的一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昭嗣堂建筑群坐北朝南,前后三进,整体呈对称布局,中间高,两边矮,形似明朝的官帽。昭嗣堂内的香楠厅,建筑规格最高,主要由金丝楠木建成。它是一座较为完整的明代楠木厅,用材做工精细,选址布局讲究,整座建筑飞檐叠脊、磨石雕砖、画梁雕栋,是一座较完整且典型的明代建筑,对于研究古建筑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
(二)课程案例
1、活動名称:《美术:硕放昭嗣堂的建筑美》
2、活动目标
(1)欣赏昭嗣堂香楠厅古建筑的纹饰(旋子莲花、双钱、包袱垂角等),感受昭嗣堂古建筑的艺术美。(2)尝试用线条、色彩、图案等表现昭嗣堂的江南建筑特点和文化气息,并能大胆设计不一样的建筑。(3)幼儿体验、感受历史文化气息带来的愉悦情感。
3、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事先了解或参观过硕放的昭嗣堂,初步了解昭嗣堂的文化含义。(2)物质准备:昭嗣堂的视频介绍、ppt(硕放昭嗣堂香楠厅、明朝任务图片等彩色图片),以及白色纸张、黑笔、彩色颜料等材料若干。
4、活动过程
(1)播放视频,引起幼儿对昭嗣堂的兴趣。(2)整体感知昭嗣堂建筑的外形特点,感受其典雅庄重、清新灵动的视觉效果。①欣赏昭嗣堂的外形图片和明朝人物形象,重点感知昭嗣堂的建筑外形特点。②小结:昭嗣堂建筑是黑白灰色,呈对称布局,中间高,两边矮,像明朝的官帽一样。(3)欣赏昭嗣堂香楠厅古建筑纹饰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其特征。①引导幼儿观察昭嗣堂香楠厅的局部纹饰图,发现纹饰特点。②引导幼儿欣赏昭嗣堂香楠厅装饰,观察昭嗣堂香楠厅纹饰不同表现形式。③小结:昭嗣堂香楠厅梁柱上的彩绘装饰,有旋子莲花、双钱、包袱垂角等纹样,是特有的建筑装饰。(4)幼儿创作,教师巡回指导。①介绍材料,激发幼儿创作、表现欲望。②幼儿选择喜欢的颜色进行创作,教师观察并指导。(5)展示、欣赏同伴作品,感受昭嗣堂江南建筑的特色。(6)总结:昭嗣堂是明朝的建筑,它延续了江南黑白灰的色调。昭嗣堂的外形是对称的形状,中间高,两边矮,像极了明朝人物的官帽。其独特的旋子莲花、双钱、包袱垂角纹饰,也让我们看到了别具一格的江南建筑。
五、总结
无锡市新吴区硕放“昭嗣堂”,是所在硕放街道有名且具有特色的社区博物资源。在文章里以我以大班《美术:硕放昭嗣堂的建筑美》为例,强调了幼儿园博物资源课程的开发,应在注重教育性、博物性、社区性和游戏性原则的基础上,进一步结合社区特色深入挖掘博物资源课程,以幼儿的兴趣为引导,不断加强环境创设,科学开发使用课程活动,凸显地域文化特色,从而激发学生对周围世界的文化内涵认识、理解和对家乡文化的热爱。
参考文献:
[1]《幼儿园工作规程》,国家教委令第25号,1996年3月9日发布
[2]《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2),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3]《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2001年7月2日,教育部印发
[4]曹慧弟,博物.博雅.博爱—幼儿园博物教育课程的理论与实践 [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9年7月第1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关键词:幼儿园;博物;课程开发;昭嗣堂
一、幼儿园博物资源课程
“博物“一词,《辞海》中有两种解释:一是“通晓许多事件”;二是“博物学”。随着晚清时期近代教育制度的建立,“博物”知识以“博物”科的形式进入中小学堂,成为近代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陈鹤琴先生也提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博物教育的资源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与社会生活之中。如:动物、植物、矿物、天文地理、社会风俗、非物质文化遗产等。
因此,幼儿园博物资源课程是以幼儿为对象,以博物资源为核心开展的幼儿园课程活动。它除了具有生活化、博物性的特点外,还具有一般幼儿课程所要求的启蒙性和活动性特点。因为幼儿处于启蒙阶段,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这时需要去引导、启蒙幼儿的睿智,培养他们优良的个体品质。同时,幼儿多以感官来认识周围的事物,幼儿园博物资源课程需注重感官性,通过活动使幼儿在获得足够的感性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形成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理解。
二、幼儿园博物资源课程的开发原则
(一)教育性原则
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一部分,幼儿园博物资源课程应符合幼儿园教育工作要求,其教育的对象、目标、原则应符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精神,适合幼儿的学习特点。
(二)博物性原则
博物性是幼儿园博物资源课程区别于其它幼儿园课程的独特属性。在内容选择上需遵循博物要求,加强动物、植物、矿物、天文地理、社会风俗、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方面的挖掘,以引导幼儿形成关注、认识、探索、创造、分享、保护、传承等能力。
(三)游戏性原则
幼儿园教育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游戏是幼儿的天性,也是幼儿园课程中的基本活动形式,在游戏中学习,在学习中游戏,促进幼儿积极、主动地学习与发展。
(四)社区性原则
社区是幼儿比较熟悉、了解的地方,其自然人文资源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就是幼儿园博物资源课程的特色博物资源。幼儿园博物资源课程的开发,离不开社区。同时,还能进一步促进社区博物资源的保护和发展。
三、幼儿园博物资源课程的开发策略
(一)深入挖掘社区博物资源
博物资源课程应遵循《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的基本理念、基本原理和教育内容的要求,深入挖掘社区博物资源,开发特色的博物课程。进一步培养幼儿观察自然、探索世界、归纳分类、创造分享的能力,引导幼儿关心身边的人和事,提高幼儿对自然和文化的兴趣。
(二)以兴趣为引导
我们通常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博物资源课程更能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学习的兴趣。幼儿园博物资源课程应以幼儿兴趣为出发点,选择幼儿熟悉并感兴趣的博物资源开发。同时注重幼儿学习的兴趣、热情和习惯,以及情感态度和认知能力的培养,引导幼儿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最终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
(三)加强环境创设
幼儿园课程是以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相结合,环境的创设对幼儿发展有一定程度影响。因此,幼儿园博物资源课程应做好环境的创设,通过环境,让幼儿更好了了解课程内容,促进幼儿的想象力发展。
(四)科学开发课程活动
科学开发课程需做好以下四个要点:
1、幼儿园博物课程目标的制定应符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的要求,满足3~6岁儿童的身心发展特定阶段需求,对社区博物资源有初步的启蒙性。
2、课程内容应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要求,充分利用博物资源,引导幼儿感受文化的优秀,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3、课程的组织实施前,要进行课程设计,需要对课程目标、课程内容逐一深入研究,实施中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记录。
4、评价修订机制要完善。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注意问题的收集和反馈,以此来进一步完善博物资源课程。
四、课程案例——《美术:昭嗣堂的建筑美》
(一)昭嗣堂简介
昭嗣堂,是典型的明朝时期江南地区的民居建筑。它位于江苏省无锡市新吴区硕放街道孙安路,是无锡市新吴区润硕幼儿园所在街道内的一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昭嗣堂建筑群坐北朝南,前后三进,整体呈对称布局,中间高,两边矮,形似明朝的官帽。昭嗣堂内的香楠厅,建筑规格最高,主要由金丝楠木建成。它是一座较为完整的明代楠木厅,用材做工精细,选址布局讲究,整座建筑飞檐叠脊、磨石雕砖、画梁雕栋,是一座较完整且典型的明代建筑,对于研究古建筑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
(二)课程案例
1、活動名称:《美术:硕放昭嗣堂的建筑美》
2、活动目标
(1)欣赏昭嗣堂香楠厅古建筑的纹饰(旋子莲花、双钱、包袱垂角等),感受昭嗣堂古建筑的艺术美。(2)尝试用线条、色彩、图案等表现昭嗣堂的江南建筑特点和文化气息,并能大胆设计不一样的建筑。(3)幼儿体验、感受历史文化气息带来的愉悦情感。
3、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事先了解或参观过硕放的昭嗣堂,初步了解昭嗣堂的文化含义。(2)物质准备:昭嗣堂的视频介绍、ppt(硕放昭嗣堂香楠厅、明朝任务图片等彩色图片),以及白色纸张、黑笔、彩色颜料等材料若干。
4、活动过程
(1)播放视频,引起幼儿对昭嗣堂的兴趣。(2)整体感知昭嗣堂建筑的外形特点,感受其典雅庄重、清新灵动的视觉效果。①欣赏昭嗣堂的外形图片和明朝人物形象,重点感知昭嗣堂的建筑外形特点。②小结:昭嗣堂建筑是黑白灰色,呈对称布局,中间高,两边矮,像明朝的官帽一样。(3)欣赏昭嗣堂香楠厅古建筑纹饰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其特征。①引导幼儿观察昭嗣堂香楠厅的局部纹饰图,发现纹饰特点。②引导幼儿欣赏昭嗣堂香楠厅装饰,观察昭嗣堂香楠厅纹饰不同表现形式。③小结:昭嗣堂香楠厅梁柱上的彩绘装饰,有旋子莲花、双钱、包袱垂角等纹样,是特有的建筑装饰。(4)幼儿创作,教师巡回指导。①介绍材料,激发幼儿创作、表现欲望。②幼儿选择喜欢的颜色进行创作,教师观察并指导。(5)展示、欣赏同伴作品,感受昭嗣堂江南建筑的特色。(6)总结:昭嗣堂是明朝的建筑,它延续了江南黑白灰的色调。昭嗣堂的外形是对称的形状,中间高,两边矮,像极了明朝人物的官帽。其独特的旋子莲花、双钱、包袱垂角纹饰,也让我们看到了别具一格的江南建筑。
五、总结
无锡市新吴区硕放“昭嗣堂”,是所在硕放街道有名且具有特色的社区博物资源。在文章里以我以大班《美术:硕放昭嗣堂的建筑美》为例,强调了幼儿园博物资源课程的开发,应在注重教育性、博物性、社区性和游戏性原则的基础上,进一步结合社区特色深入挖掘博物资源课程,以幼儿的兴趣为引导,不断加强环境创设,科学开发使用课程活动,凸显地域文化特色,从而激发学生对周围世界的文化内涵认识、理解和对家乡文化的热爱。
参考文献:
[1]《幼儿园工作规程》,国家教委令第25号,1996年3月9日发布
[2]《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2),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3]《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2001年7月2日,教育部印发
[4]曹慧弟,博物.博雅.博爱—幼儿园博物教育课程的理论与实践 [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9年7月第1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