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习习惯评价是动力,通过评价要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使学生对自己有一个全面、正确的认识。实施小学生学习习惯评价,要注重内容上的全面性以及以评价主体上的全员性。通过有效的评价,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关键词】 学习习惯;评价;内容全面与主体多元
【中图分类号】G623.5
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单方面讲,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 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可以使学生受益终身。“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长时期的学习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不需要意志努力和监督的自动化行为倾向。 [1]。那么我们该如何开展有效的评价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下面本人谈谈如何发挥“学习习惯的评价”中的两“全”其美。
1. 全面评价,发挥和谐之美。
学习习惯的评价是一个动态的多维层面,只有把各个层面涉及的内容都实行全面的评价才能实在地、客观地评价学生的素质,才能从真正意义上促进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从而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1.1 课堂学习习惯评价,提高自主能力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对学生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评价,有助于学生形成好习惯, 并積极投入自主学习状态。在整节课中,就学生的学习状态而言,主要分四个层次(1)主观注意力不集中,不想学; (2)主观注意力集中, 但不主动发表意见;(3) 主观愿意学,但随意性大,容易粗心大意;(4)主观注意力集中,并能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四种层次的学习行為表现,无疑就是一套很好的评价学生学习习惯的标准。如:教学“生活中的负数”这一内容,学习之前学生从来没有了解过关于负数的概念,但“负数”与日常生活中的现象与应用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此内容的教学将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与创造出广阔的思考、讨论空间,学生将迸发出热烈的学习热情与动力。但也许有学生页会兴趣缺缺,人云亦云。这时在课堂内进行及时的学习习惯的评价,让学生在评价标准的驱使下,意识到自己在学习行为上的偏差,及时纠正错误行为, 从而养成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提高自主能力。
1.2 学习效果评价,调动学习积极性。
学习效果是检测教学效果的一个方面,又是学生复习巩固、教师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而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习成果是学习习惯表现的载体之一。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学生学业成果的评价。 “作业无错题”、“作业星级评比”等评价活动将能发挥有效性。“作业无错题”的评价是在批改学生作业时以“☆”、“△”“?”为主要的批改符号,对的题目以“☆”代替,有错的题目用“△”或者“?”表示,当学生及时纠正后能再次给予“☆”。用这样动态评价的方式让学生主动地进行作业纠错,不但是对课堂学习的巩固与知识缺漏的补修,还能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体验成功的喜悦,更重要的是通过评价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业习惯。
1.3 学习方法评价,引发思考。
优化学习方法是学生学习的一种尤为重要的学习方式。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来看,一些具有共性而又有效的学习方法是必要的,如:课前预习、自我反思、不耻下问、合作交流等。我们通过有意识评价学生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反思自己的思维过程和结果,让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在教学完《鸡兔同笼》后,笔者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中所经历的学习方法进行了评价,提出:“你在研究‘鸡兔同笼’“这个问题的时候是怎样学习的?”,“你觉得哪个同学的学习方法最值得你学习?”这样引导,能让学生学会在自我评价中进行反思,改进学习方法,使评价真正成为学生自我教育和促进自我发展的有效方式。
2. 全员评价,发挥人文之美。
“人类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交往,在一定意义上,教育是人类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叶澜教授的观点明确指出了人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自评、互评中发现自我,使评价的过程成为促进学生反思、完善和提高的过程,而这一过程当然应是一种自主与多向互动交往的全员参与的过程。
2.1 学生自主评价
提高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将有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学生学习习惯的自我评价能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行为进行深刻的反思,学会发现自我、教育自我、提升自我,从而完成对自我的激励和超越。
2.2 学生互动评价
让学生在交流中评价,在评价中学习,在评价中相互进步,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组织学生进行同伴评价、小组评价,能充分刺激学生的参与欲,发挥学生个性互补的优势。在教学实践中,开展互动评价后,能让学生增强竞争意识,在相互比较中产生良性的影响。让学生经历一个相互监督、相互影响、相互欣赏的过程。从而启迪学生的学习热情与态度,实现共享共进。
2.3 教师引导评价
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当组织者与引导者,在学生学习习惯的评价中更应该做客观的“时事评论员”,这样的评价就更合理,更准确与客观。笔者认为评价要如写学期评语的方式,以亲切、鼓励性的语言撰写,但又必定提出一定的努力方向。如:有一学生两周来课内学习习惯有所进步,但作业字体仍然马虎。可在反馈表中写道:“瞧你上课的正经样,真的是从来没见过,好样的!可作业本上的‘小苍蝇’没少见”。学生的努力得到了老师肯定,但同时也指出了学生的不利因素,这样的评语不仅能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还能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体验成功的喜悦。
2.4 家长参与评价
家长参与学生学习习惯评价是评价主体多元化的必然要求。在实践研究中,笔者曾根据学生学习习惯评价的内容,制定了“小学生数学学习行为习惯评价表”。表中的评价包含了“平时作业”、“课内表现”、“学习策略”三方面的评价标准以及学生自评、他评的栏目。在学生、老师参与评价后,向家长汇报并要求家长填写“孩子,我对你说”这一栏目对学生进行评价。这样的评价方式,家长可以系统地发现子女学习中的薄弱环节,有意识地对学生所欠缺的能力进行培养,提高家长培养子女学习能力的引导作用。
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建立内容全面、全员参与的评价体系是对学生学习习惯开展评价工作的基础。通过评价事实求是地对学生的学习习惯表现,能全面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能力,使学生对自己有一个全面、正确的认识,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搭建一个平台。
参考文献
[1] 刘玉芳 马建亮.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EB/OL]中国校园文学教研版 2009年第12期. [2011-3-20]. http://cn.qikan.com/Article/zgxy/zgxy200912/zgxy200912189.html
【关键词】 学习习惯;评价;内容全面与主体多元
【中图分类号】G623.5
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单方面讲,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 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可以使学生受益终身。“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长时期的学习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不需要意志努力和监督的自动化行为倾向。 [1]。那么我们该如何开展有效的评价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下面本人谈谈如何发挥“学习习惯的评价”中的两“全”其美。
1. 全面评价,发挥和谐之美。
学习习惯的评价是一个动态的多维层面,只有把各个层面涉及的内容都实行全面的评价才能实在地、客观地评价学生的素质,才能从真正意义上促进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从而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1.1 课堂学习习惯评价,提高自主能力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对学生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评价,有助于学生形成好习惯, 并積极投入自主学习状态。在整节课中,就学生的学习状态而言,主要分四个层次(1)主观注意力不集中,不想学; (2)主观注意力集中, 但不主动发表意见;(3) 主观愿意学,但随意性大,容易粗心大意;(4)主观注意力集中,并能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四种层次的学习行為表现,无疑就是一套很好的评价学生学习习惯的标准。如:教学“生活中的负数”这一内容,学习之前学生从来没有了解过关于负数的概念,但“负数”与日常生活中的现象与应用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此内容的教学将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与创造出广阔的思考、讨论空间,学生将迸发出热烈的学习热情与动力。但也许有学生页会兴趣缺缺,人云亦云。这时在课堂内进行及时的学习习惯的评价,让学生在评价标准的驱使下,意识到自己在学习行为上的偏差,及时纠正错误行为, 从而养成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提高自主能力。
1.2 学习效果评价,调动学习积极性。
学习效果是检测教学效果的一个方面,又是学生复习巩固、教师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而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习成果是学习习惯表现的载体之一。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学生学业成果的评价。 “作业无错题”、“作业星级评比”等评价活动将能发挥有效性。“作业无错题”的评价是在批改学生作业时以“☆”、“△”“?”为主要的批改符号,对的题目以“☆”代替,有错的题目用“△”或者“?”表示,当学生及时纠正后能再次给予“☆”。用这样动态评价的方式让学生主动地进行作业纠错,不但是对课堂学习的巩固与知识缺漏的补修,还能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体验成功的喜悦,更重要的是通过评价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业习惯。
1.3 学习方法评价,引发思考。
优化学习方法是学生学习的一种尤为重要的学习方式。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来看,一些具有共性而又有效的学习方法是必要的,如:课前预习、自我反思、不耻下问、合作交流等。我们通过有意识评价学生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反思自己的思维过程和结果,让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在教学完《鸡兔同笼》后,笔者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中所经历的学习方法进行了评价,提出:“你在研究‘鸡兔同笼’“这个问题的时候是怎样学习的?”,“你觉得哪个同学的学习方法最值得你学习?”这样引导,能让学生学会在自我评价中进行反思,改进学习方法,使评价真正成为学生自我教育和促进自我发展的有效方式。
2. 全员评价,发挥人文之美。
“人类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交往,在一定意义上,教育是人类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叶澜教授的观点明确指出了人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自评、互评中发现自我,使评价的过程成为促进学生反思、完善和提高的过程,而这一过程当然应是一种自主与多向互动交往的全员参与的过程。
2.1 学生自主评价
提高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将有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学生学习习惯的自我评价能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行为进行深刻的反思,学会发现自我、教育自我、提升自我,从而完成对自我的激励和超越。
2.2 学生互动评价
让学生在交流中评价,在评价中学习,在评价中相互进步,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组织学生进行同伴评价、小组评价,能充分刺激学生的参与欲,发挥学生个性互补的优势。在教学实践中,开展互动评价后,能让学生增强竞争意识,在相互比较中产生良性的影响。让学生经历一个相互监督、相互影响、相互欣赏的过程。从而启迪学生的学习热情与态度,实现共享共进。
2.3 教师引导评价
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当组织者与引导者,在学生学习习惯的评价中更应该做客观的“时事评论员”,这样的评价就更合理,更准确与客观。笔者认为评价要如写学期评语的方式,以亲切、鼓励性的语言撰写,但又必定提出一定的努力方向。如:有一学生两周来课内学习习惯有所进步,但作业字体仍然马虎。可在反馈表中写道:“瞧你上课的正经样,真的是从来没见过,好样的!可作业本上的‘小苍蝇’没少见”。学生的努力得到了老师肯定,但同时也指出了学生的不利因素,这样的评语不仅能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还能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体验成功的喜悦。
2.4 家长参与评价
家长参与学生学习习惯评价是评价主体多元化的必然要求。在实践研究中,笔者曾根据学生学习习惯评价的内容,制定了“小学生数学学习行为习惯评价表”。表中的评价包含了“平时作业”、“课内表现”、“学习策略”三方面的评价标准以及学生自评、他评的栏目。在学生、老师参与评价后,向家长汇报并要求家长填写“孩子,我对你说”这一栏目对学生进行评价。这样的评价方式,家长可以系统地发现子女学习中的薄弱环节,有意识地对学生所欠缺的能力进行培养,提高家长培养子女学习能力的引导作用。
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建立内容全面、全员参与的评价体系是对学生学习习惯开展评价工作的基础。通过评价事实求是地对学生的学习习惯表现,能全面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能力,使学生对自己有一个全面、正确的认识,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搭建一个平台。
参考文献
[1] 刘玉芳 马建亮.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EB/OL]中国校园文学教研版 2009年第12期. [2011-3-20]. http://cn.qikan.com/Article/zgxy/zgxy200912/zgxy2009121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