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重庆的认识,最初的来源,是不知从哪儿看到的一个重庆人的自白——“身为一个重庆人,3岁开始在火炉里炼,5岁开始烫毛肚、脑花,淡定自若地从一锅红油里捞东西吃,15岁必须上坡下坎,各种山无压力,18岁必须干5瓶以上啤酒爬得起来(女生一样)。那些沾点点辣跟麻的人娇嗔,简直弱爆了。”这段极富画面感的描述再配上编辑部里每天把“龟儿子”挂在嘴边的同事曾哥,于是我便先入为主地认为地处大山深处的重庆除了拥有入选“舌尖上的中国”的麻辣火锅之外,便是充满了暴脾气和真性情。然而百闻不如一见,真正走进这座中国第四个直辖市,深入到山城的百姓民间,才发现这座城市竟是如此厚重和多彩。
入乡随俗 请睿骋做导游
就如同想要真正了解一座城市不能少了当地朋友做地陪导游一样,游走重庆当然也少不了本地车的陪伴。最近几年在自主品牌中常有佳作的长安在西南重镇越做越强,与重庆的飞速发展相得益彰,俨然成为山城在汽车行业的一张名片。于是我们选了长安旗下的轿车旗舰车型睿骋作为此行旅伴,一同鉴赏这座霸气而不失精致的城府。
重庆坐落在长江与嘉陵江两江交汇处,四面环山,江水回绕,城市傍水依山,层叠而上,既以江城著称,又以山城扬名。因为与山相依,重庆拥有无数的上坡下坡、桥梁桥洞,真是名副其实的“地无三尺平”。正因为这独特的地理环境,在这里随处可见房屋依山而建,公路则盘旋弯曲,而道路上也鲜见脚踏车的骑行者,在耳边呼啸而过的绝大部分都是“先富起来”的私家车主们……重庆也是座很有历史的城市,自秦朝以来,历代王朝都在此设有行政机构,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定重庆为陪都,而97年重庆升为直辖市,成为国内继北京、上海、广州之后的“第四极”。三千年的悠久历史,巴渝文化与码头文化的交融,三次大移民的沧海桑田,抗战陪都的特殊锻造,这是一座有着丰厚历史文化遗存的城市。
美食美女 无辣不欢是一种生活态度
这些年走南闯北,国内的城市着实跑了不少,不过像重庆这么个性鲜明的地方确实不多见。重庆之所以名声在外,大抵因为这是个无辣不欢的城市——火辣的阳光、火辣的火锅、火辣的重庆美女,还有那火辣的脾气,这一切都齐心协力为山城贴上了“变态辣”的标签。
初到重庆,见到当地的朋友,我提出的第一个要求,就是带着我迫不及待地扑向地道的街边火锅店里大快朵颐。其实当时我并没有特别饿,只是实在难以忍受街道两旁一股脑飘来的火锅香辣味道,那是一种难以名状又直抵味蕾深处的香味,没有花朵之香那么清冽,也没有糖果之香那么甜腻,却实实在在、霸道地扑面而来,不给我这个初来乍到的外乡人一点喘息的机会。“九宫格”是重庆传统火锅的形式,每一道菜可暂时拥有一个“单间”,直到熟透后被几支你抢我夺的筷子夹出,才算与它短暂的一生说拜拜,继而进入我们刚刚擦掉口水的嘴里开始另一段轮回之旅。其实在北京我也没少光顾所谓地道的重庆馆子,但橘生淮北则为枳,味道上总差着那么一点。在火锅的故乡确实能领略到这种烹饪手法最高的境界,辣中带麻,辣而不烧,麻而不弃,花椒与辣椒混合而成的香气具有极强的穿透力和开胃效果;而诸如毛肚、鹅肠、脑花等在外乡吃起来怪怪的物件,在此处却一盘又一盘信手拈来,总结一个字,就是——鲜。
好像关于吃说的太多了,没办法,人之常情嘛。而对于此行的美女主题,我们却失之交臂。几个老男人扛着长焦镜头在人群熙攘的解放碑步行街蹲点,两个小时竟一无所获。后来询问另外一些当地朋友才得知,现在重庆的美女们都不去解放碑了,她们都已转战其他几个新建的、更高档的商圈了。无可奈何,长叹一声,也许这是重庆故意给我们留下再一次踏上这座城市的充足理由吧。
小清新与满身匪气
不知道重庆人玩豆瓣的会不会很多,总感觉这座城市里的小清新数量与厦门相当。在重庆老城区溜达,会时不时发现一家家装修别致、造型考究的小店,也许是一家走巴渝文化路线的火锅店,或者是一家时尚小资的咖啡馆,甚至可能是一文艺青年守着的服装摊。三尺小店也有鸿鹄之志,往往店里的每一寸都看得到店主的精心布置,让人忍不住流连其中。
为了体会重庆的多姿多彩,我们驱车来到了早有耳闻的千年古镇磁器口。磁器口位于嘉陵江畔,原名白崖场,始建于宋真宗咸平年间,明朝时是非常繁华的商业码头,至清初因盛产青花瓷,得名磁器口。抗战陪都时期,有商号和各种作坊达1670多家,摊贩760多户,每天都有300多艘货船进出码头。当年留传着这样一首民谣:“白日里千人拱手,入夜后万盏明灯。”昔日磁器口码头的繁荣景象,至今还深深地留在“老重庆”的记忆里。
小小一个磁器口,荟萃了古建筑文化、宗教文化、巴渝民俗文化和陪都文化等多重元素,明清风格的古建筑以其原始、纯朴的风貌与近在咫尺的都市繁华形成强列的对比,给人一种世外桃源般的视觉冲击,同时又在钢铁森林中营造了一种另类的小清新。古镇街道由石板铺成,路两旁的建筑多为竹木结构,极具川东民居特色。不好意思,又要说到吃了,瓷器口有着被誉为“古镇三宝”的三道名菜——毛血旺、软烩千张、椒盐花生。可惜,我只吃到了古镇鸡杂……
与此同时,与小清新极不匹配的是,重庆又恰恰是一个对身上的“匪气”毫不遮掩的城市。也许是经历了多年抗战大风大浪的洗礼,重庆人往往不拘小节;也许是巴人一直生活在大山大川之间,险恶的环境使重庆人炼就了坚韧和彪悍的性格,野性十足,大气磅礴。重庆人的“匪气”比较明显的一个表现,就是当地人说话那些常见的口头禅——“日你个仙人板板”、“龟儿子”、“格老子”、“莫搞莫搞”等等。很多外地人初到重庆,刚开始听到这些词儿会以为在骂人,等接触多了,才发现重庆人往往在相熟的朋友间才会这样说话。究其根源,这跟重庆的码头文化有很深的渊源。
国际大都市与老城保护
“不览夜景,未到重庆”,山城的夜色可以说是向着国际化大都市飞速发展的重庆的一个缩影。夜晚来到朝天门码头,凭高眺远,万家灯火起伏错落,高楼大厦银霞明灭,与两江粼粼的波光、满天闪烁的星斗交相辉映,其景绮丽醉人。重庆如同中国的其他大城市一样,也处在迅猛的变化之中。一座座造型前卫的摩天大楼不断拔地而起,而那些古老的建筑、城区和老街也在挖土机的隆隆声中慢慢消失。历史、文化、特色、味道在变化中慢慢湮灭,似乎全中国的城市都在长成同一个容颜——现代,却难称俊美。追寻新生活,还是保留历史,这是个永恒的话题。
听重庆的老人跟我唠叨,规模犹胜丽江的江北老城、堪比南京夫子庙的临江门夫子池、让人叹为观止的川东特色建筑吊脚楼、古老传统市井生活典型的十八梯、弹子石老街等等……它们都没有了。如果这些都还在,这座城市就不仅仅只有任何大城市都有的高楼大厦地铁高架,外地人来到重庆甚至能找到自己儿时的记忆和生命的归属感。只是,历史没有如果。
动笔前我告诉自己,要尽量多地展现重庆的不同纬度不同性格。到了停笔时,才发现,短短几页文字,竟远远承载不了江城的多彩与厚重。作为一个外乡人,在重庆逗留短短数日,也不敢号称多么了解这座城市,唯愿用以上寥寥数笔,勾勒出心中独一无二的重庆印象。朝天古埠,渝府雄关,重庆,等着我再来!
入乡随俗 请睿骋做导游
就如同想要真正了解一座城市不能少了当地朋友做地陪导游一样,游走重庆当然也少不了本地车的陪伴。最近几年在自主品牌中常有佳作的长安在西南重镇越做越强,与重庆的飞速发展相得益彰,俨然成为山城在汽车行业的一张名片。于是我们选了长安旗下的轿车旗舰车型睿骋作为此行旅伴,一同鉴赏这座霸气而不失精致的城府。
重庆坐落在长江与嘉陵江两江交汇处,四面环山,江水回绕,城市傍水依山,层叠而上,既以江城著称,又以山城扬名。因为与山相依,重庆拥有无数的上坡下坡、桥梁桥洞,真是名副其实的“地无三尺平”。正因为这独特的地理环境,在这里随处可见房屋依山而建,公路则盘旋弯曲,而道路上也鲜见脚踏车的骑行者,在耳边呼啸而过的绝大部分都是“先富起来”的私家车主们……重庆也是座很有历史的城市,自秦朝以来,历代王朝都在此设有行政机构,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定重庆为陪都,而97年重庆升为直辖市,成为国内继北京、上海、广州之后的“第四极”。三千年的悠久历史,巴渝文化与码头文化的交融,三次大移民的沧海桑田,抗战陪都的特殊锻造,这是一座有着丰厚历史文化遗存的城市。
美食美女 无辣不欢是一种生活态度
这些年走南闯北,国内的城市着实跑了不少,不过像重庆这么个性鲜明的地方确实不多见。重庆之所以名声在外,大抵因为这是个无辣不欢的城市——火辣的阳光、火辣的火锅、火辣的重庆美女,还有那火辣的脾气,这一切都齐心协力为山城贴上了“变态辣”的标签。
初到重庆,见到当地的朋友,我提出的第一个要求,就是带着我迫不及待地扑向地道的街边火锅店里大快朵颐。其实当时我并没有特别饿,只是实在难以忍受街道两旁一股脑飘来的火锅香辣味道,那是一种难以名状又直抵味蕾深处的香味,没有花朵之香那么清冽,也没有糖果之香那么甜腻,却实实在在、霸道地扑面而来,不给我这个初来乍到的外乡人一点喘息的机会。“九宫格”是重庆传统火锅的形式,每一道菜可暂时拥有一个“单间”,直到熟透后被几支你抢我夺的筷子夹出,才算与它短暂的一生说拜拜,继而进入我们刚刚擦掉口水的嘴里开始另一段轮回之旅。其实在北京我也没少光顾所谓地道的重庆馆子,但橘生淮北则为枳,味道上总差着那么一点。在火锅的故乡确实能领略到这种烹饪手法最高的境界,辣中带麻,辣而不烧,麻而不弃,花椒与辣椒混合而成的香气具有极强的穿透力和开胃效果;而诸如毛肚、鹅肠、脑花等在外乡吃起来怪怪的物件,在此处却一盘又一盘信手拈来,总结一个字,就是——鲜。
好像关于吃说的太多了,没办法,人之常情嘛。而对于此行的美女主题,我们却失之交臂。几个老男人扛着长焦镜头在人群熙攘的解放碑步行街蹲点,两个小时竟一无所获。后来询问另外一些当地朋友才得知,现在重庆的美女们都不去解放碑了,她们都已转战其他几个新建的、更高档的商圈了。无可奈何,长叹一声,也许这是重庆故意给我们留下再一次踏上这座城市的充足理由吧。
小清新与满身匪气
不知道重庆人玩豆瓣的会不会很多,总感觉这座城市里的小清新数量与厦门相当。在重庆老城区溜达,会时不时发现一家家装修别致、造型考究的小店,也许是一家走巴渝文化路线的火锅店,或者是一家时尚小资的咖啡馆,甚至可能是一文艺青年守着的服装摊。三尺小店也有鸿鹄之志,往往店里的每一寸都看得到店主的精心布置,让人忍不住流连其中。
为了体会重庆的多姿多彩,我们驱车来到了早有耳闻的千年古镇磁器口。磁器口位于嘉陵江畔,原名白崖场,始建于宋真宗咸平年间,明朝时是非常繁华的商业码头,至清初因盛产青花瓷,得名磁器口。抗战陪都时期,有商号和各种作坊达1670多家,摊贩760多户,每天都有300多艘货船进出码头。当年留传着这样一首民谣:“白日里千人拱手,入夜后万盏明灯。”昔日磁器口码头的繁荣景象,至今还深深地留在“老重庆”的记忆里。
小小一个磁器口,荟萃了古建筑文化、宗教文化、巴渝民俗文化和陪都文化等多重元素,明清风格的古建筑以其原始、纯朴的风貌与近在咫尺的都市繁华形成强列的对比,给人一种世外桃源般的视觉冲击,同时又在钢铁森林中营造了一种另类的小清新。古镇街道由石板铺成,路两旁的建筑多为竹木结构,极具川东民居特色。不好意思,又要说到吃了,瓷器口有着被誉为“古镇三宝”的三道名菜——毛血旺、软烩千张、椒盐花生。可惜,我只吃到了古镇鸡杂……
与此同时,与小清新极不匹配的是,重庆又恰恰是一个对身上的“匪气”毫不遮掩的城市。也许是经历了多年抗战大风大浪的洗礼,重庆人往往不拘小节;也许是巴人一直生活在大山大川之间,险恶的环境使重庆人炼就了坚韧和彪悍的性格,野性十足,大气磅礴。重庆人的“匪气”比较明显的一个表现,就是当地人说话那些常见的口头禅——“日你个仙人板板”、“龟儿子”、“格老子”、“莫搞莫搞”等等。很多外地人初到重庆,刚开始听到这些词儿会以为在骂人,等接触多了,才发现重庆人往往在相熟的朋友间才会这样说话。究其根源,这跟重庆的码头文化有很深的渊源。
国际大都市与老城保护
“不览夜景,未到重庆”,山城的夜色可以说是向着国际化大都市飞速发展的重庆的一个缩影。夜晚来到朝天门码头,凭高眺远,万家灯火起伏错落,高楼大厦银霞明灭,与两江粼粼的波光、满天闪烁的星斗交相辉映,其景绮丽醉人。重庆如同中国的其他大城市一样,也处在迅猛的变化之中。一座座造型前卫的摩天大楼不断拔地而起,而那些古老的建筑、城区和老街也在挖土机的隆隆声中慢慢消失。历史、文化、特色、味道在变化中慢慢湮灭,似乎全中国的城市都在长成同一个容颜——现代,却难称俊美。追寻新生活,还是保留历史,这是个永恒的话题。
听重庆的老人跟我唠叨,规模犹胜丽江的江北老城、堪比南京夫子庙的临江门夫子池、让人叹为观止的川东特色建筑吊脚楼、古老传统市井生活典型的十八梯、弹子石老街等等……它们都没有了。如果这些都还在,这座城市就不仅仅只有任何大城市都有的高楼大厦地铁高架,外地人来到重庆甚至能找到自己儿时的记忆和生命的归属感。只是,历史没有如果。
动笔前我告诉自己,要尽量多地展现重庆的不同纬度不同性格。到了停笔时,才发现,短短几页文字,竟远远承载不了江城的多彩与厚重。作为一个外乡人,在重庆逗留短短数日,也不敢号称多么了解这座城市,唯愿用以上寥寥数笔,勾勒出心中独一无二的重庆印象。朝天古埠,渝府雄关,重庆,等着我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