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审美教育策略研究

来源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jl121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人们在学习与研究中探求关于美的存在,挖掘关于美的价值,播撒人类文明的种子。而语文是一门承载语言与文化的学科,高中语文审美教育则旨在使学生深刻领悟人类的审美结晶,培育审美追求与审美精神兼备的学生。
  【关键词】高中语文;审美教育;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1)24-0058-02
  高中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审美共鸣的主要途径。本文将针对高中语文审美教育这一主题进行深刻探究,力求提出有效的教学策略。
  一、审美教育的发展概述
  (一)审美教育的内涵
  审美教育的内涵在于将学科教学去教条化,激发学生在学习中关于审美的追求,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以锻炼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处理问题的能力,在审美追求中将动力转化为能力。从而实现学生人格上的提升与完善[1]。
  (二)审美教育的目的
  在审美教育目的解析上,提出一种概念,即造就审美的人。审美的人要具有良好的审美品位、积极的人生信念,健康的人格等,是一种兼具审美追求与完整人格的境界。因此,在高中语文教育中,教师需要将审美教育进行渗透,将审美理念融入教学中,不仅要着眼于书本内容的教学,更要在基于审美教育目的上来培育积极健康的学生,使学生在学习阶段提升精神上的追求,从语文学习中获得美的认知。
  (三)审美教育的必要性
  语文审美教育不只是让学生掌握语言文化与道德规范,也是让学生不断形成能力的过程。在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是必须存在的。用长远的眼光来看,学生审美意识的提升能促进其思想水平的提升,按照美的规律认识世界并改造世界。学生只有接受审美教育,与多种多样的意识与眼光碰撞,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审美规范,并学会创造美。
  二、高中语文审美教育中的基本原则
  (一)学生的个体性与差异性
  在高中语文的审美教育中,教师应当重视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性与差异性,重视学生在审美教育中的和而不同。在素质教育的理念下,教师要坚持人本主义教育思想,也就是说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借助多种方式来引导学生形成自我個性与意识,在学习中有自我的趣味与主张。而在审美教育中,教师也需要去注意个体性与差异性的基本原则,在学生有着强烈自我意识的条件下,充分激发学生的审美潜能,使其脱离统一规范的审美模板,让学生重视自我的感受,在审美中达到个体的平衡,以实现学生的差异化管理。
  (二)学生的开放性与自主性
  而教师在高中语文的审美教育中,要遵循学生的开放性与自主性这一原则,为学生提供开放的学习平台,在审美学习中不断给予学生正确认识世界的指导,帮助学生形成独立自主的审美思维与情感体验,以便学生能够获得更为丰富多样的审美体验。同时,教师在审美教育中为学生提供开放的平台,让学生获得多元的学习机会,这样能契合学生在审美教育中的需求。而自主性是指审美在一定程度上是主观的,审美是个性化的、主观性的,是人类集感性与理想相结合的感受形式,所以教师在审美教育中也要积极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养成自主体验的审美习惯。
  (三)学生的交互性与创造性
  审美是主观的,人的审美发展容易受到他人影响。同时,美既是由自然世界衍生的,也是被广大人民群众挖掘与创造的,所以关于美的发现与存在其实是离不开人类参与的。从审美教育的关系上来看,教师需要从与学生的自然互动出发,在高中语文的教学中积极带领学生去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积极参与审美情感的交流,积极展开对于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思考,从多方面的交互上感受并判断审美的价值,这便是交互性原则的体现。而对于学生而言,审美教育的最终表现形式是对美的创造,是用所学知识去丰富自身的审美情感,以多元化的形式来提升审美情感的层次与价值。教师应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创造出富有审美意蕴的作品,充分展现自身的个性与趣味。
  三、高中语文审美教育的实施策略研究
  (一)在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策略
  1.把握课堂教学语言,引入阅读审美
  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通过声音来感受文字的节奏与韵律,这也是进行鉴赏感知的重要途径。在审美教育的最初阶段,朗读无疑是能够快速带领学生进行审美体验的关键方式。在高中语文的审美教育中,教师需要注重课堂教学语言的把握,从课堂导语到示范吟诵,都要将学生引入到阅读的审美意境中,将学生带进阅读审美的阶段,让学生在阅读中从精神层次上与作者交流,以此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如在《短歌行》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朗读经典之作,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来体验《短歌行》这首诗的节律美和遣词造句方面的意蕴美。在阅读过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总结,从审美教育的角度入手,针对学生在阅读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既解决学生问题,又联系审美元素,深入渗透文化审美理念。
  2.深入剖析课本内容,挖掘审美元素
  在高中语文的审美教育中,教师既是引导者,也是参与者,要赋予学生价值感与信念感,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中产生审美热情,从而能够重视学习任务与审美实践。尤其是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承担的责任极为重要。在教学中,高中语文教师需要对课本教材展开深入的剖析,为学生筛选或挖掘具有审美性质的元素,带领学生探索高中语文的美学世界。如在《琵琶行》这一课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挖掘审美元素,从文章的主题思想、结构、人物描写、环境营造等方面入手,分析文章在人物塑造、环境描写、诗歌语言上的艺术特色,让学生从字里行间甚至个别字词中感受文章中歌女的美、景观的美、意境的美。
  3.调动学生联想思维,提升学生审美趣味
  审美的趣味与取向因人而异,不仅是因为学生在此阶段拥有强烈的个人意识与丰富的涉猎范围,更是因为美感这种极其主观的内容对不同人来说是不同的。所以,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开展审美教育,在教学中调动学生的联想思维,拓展学生的美感体验,加强对学生审美趣味的培养,对于俗与不俗的取舍,教师要进行有意引导。如在《谏太宗十思疏》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充分理解课文,让学生从经典古代文学的音律韵味上进行感知,从字字珠玑、连珠滚动的奏疏上感受魏征的精神美与人格美。   (二)寫作教学中的审美教育策略
  1.激发审美欲望,推动学生审美能力的发展
  在高中语文的写作教学中展开审美教育,对学生和教师而言都是极其有利的,因为写作是能直接展现学生审美趣味的形式,也是能够体现学生文化能力的活动。所以,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利用多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审美欲望,让学生能够在写作中带有审美的情绪与喷薄欲出的倾诉欲望,让学生能够有内容可写,并在写作中逐步领略审美的意趣,从发现美、鉴赏美、表达美来一步步完成对美感的创造。
  2.拓展思维训练,逐步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审美是感性思维的一种表现,也是理性思维的一种协调,尤其在写作中,学生既需要有感性的知人辨物的能力,也需要有理性的组织文字的能力,所以在写作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教师需要从拓展学生思维开始,逐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并要让学生能够在文章创作中学会遣词造句,学会表达自己的思想等。
  作为当前非常重要的教育内容,审美教育能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即通过审美教育来打破学生对自我与他人之间的情感界限,让学生学会从多个角度看待问题,追求更为高尚与无私的心灵美。
  【参考文献】
  [1]桑立薇.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审美教育的教学策略[J].内蒙古教育,2018(2).
  [2]逯慧.普通高中语文审美教育实施策略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6.
  【作者简介】
  张明珠(1981~),男,汉族,甘肃白银人,本科,中教一级。研究方向:中学语文教育教学及策略研究。
  On the Strategy of Chinese Aesthetic Education in Senior High Schools
  Mingzhu Zhang
  (Jingtai No. 1 Middle School, Baiyin, Gansu, 730900)
  Abstract:Many people have benefited from pursuing aesthetic and supported their spiritual fortress in the long history, and constantly pursuing beauty after countless ups and downs in the long years. Beauty is not only a symbol of the times, but also a spiritual culture booming from human life. It is a necessary factor for human beings to build a spiritual castle. People explore the existence of beauty, excavate the value of beauty, and sow the seeds of human civilization in study and research. Chinese is a subject carrying language and culture. Chinese aesthetic education in senior high schools aims to make students deeply understand the aesthetic crystallization of mankind and cultivate students with both aesthetic pursuit and aesthetic spirit.
  Key words:high school Chinese; aesthetic education; strategy research
其他文献
【摘 要】生活即教育。生活不仅与教育存在密切的联系,生活也是教育的源头活水。语文教学生活化是新课标的要求,更是语文课程的属性使然。本文从生活化教学的概念入手,分析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生活化教学的意义,提出了生活化教学策略,希望能通过生活化教学拓宽语文教学的空间,为语文教学插上翅膀。  【关键词】初中语文;生活化教学;意义;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
期刊
【摘 要】时代的发展为当今的教学带来了新的变革,如今,线上与线下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逐渐得到各方的认可。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将信息技术手段与传统教学模式结合,也成为了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立足于混合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从优化资源配置,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加强师生互动,构建开放互动课堂;提高学生能力,辅助开展自学活动三个方面进行探究。  【关键词】混合教学模式;高中地理;应用  【中图分类
期刊
【摘 要】情境式教学主要指教師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来实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目标。本文在分析情境式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价值的基础上,阐述了情境式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以期为提高高中地理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情境式教学;高中地理;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1)24-00
期刊
【摘 要】在英语的学习中,读写能力是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应用,它们相辅相成、密不可分。英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读写结合教学的重要性,运用多种方式开展相关教学探索。本文分析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开展读写结合教学的必要性,阐述读写结合教学的基本要求以及开展策略,希望能够给高中英语教学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读写结合  【中图分类号】G633.4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 要】地理是培养学生思维的关键学科之一,也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备受重视的学科。在现今的初中地理课堂中,教师也在大力创新,但却常常因为未做好有效引导而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不佳。因此,教师需要在课堂上巧设提问,化抽象为具体,使学生真正理解地理知识,形成地理思维。本文深入探究了初中地理学科教学中巧用有效提问的几种方法,以期为地理教师提升课堂效率提供借鉴。  【关键词】初中地理;有效提问;课堂效率  【中图
期刊
【摘 要】作为深度学习的重要思维方法之一,“审辩式思维”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信息化的基础上,审辩式思维训练与初中语文教学的深度融合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首先抛出需要探究的主要问题,结合课例介绍有效创建方式及教学实践论述,就“初中语文审辩式课堂”这一主题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信息化;审辩式思维训练;初中语文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1)
期刊
【摘 要】当今时代是一个线上与线下学习结合的混合式学习时代。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学生获取知识的空间是宽广的、途径是多元的。要想充分利用当下教育优势,提升高中生的自主学习与探究能力,就必须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高中历史课堂。而以学习者为中心的高中历史课堂的构建离不开教师对学生学习兴趣的调动和学习行为的支持。故高中教师应综合利用生活教学、讨论教学、信息化教学等多种教学形式,提升历史课堂的趣味性、开放性,
期刊
【摘 要】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初中语文教学更侧重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在充分考查学生学力的基础上,教师需要建立能够真正合作共赢的学习小组,变语文学习的单打独斗为团结奋进,培养每一位学生自主探究、独立思考的能力,最大限度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  【关键词】初中语文;学习小组;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
期刊
【摘 要】阅读与写作充分体现了语文学科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特点,二者相辅相成,在语文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学生通过阅读不仅可以领略到语言文化的博大精深,还可以提升自身的审美鉴赏能力,为写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学生通过写作则可以表达自身的情感体验与思想,深化阅读理解与感悟,同时还能通过语言文字传递美好的情感。读写结合是实现语文教学目标的重要方法,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探究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学生升到初中,将面对学习环境的变化以及人际关系的变化。在初一这关键的一年,学校及教师要充分把握学生的心理变化及青春期的性格特点,及时进行有效干预,通过心理教育、学科教育、习惯培养、家长教育等多种手段,保持初一新生学习活动的系统性,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初中的学习及生活。本文从做好初一新生引导教育的意义入手,提出了引导初一新生适应新环境的有效方法,希望能对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帮助。  【关键词】初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