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游戏与学习两者并不存在本质冲突,相反在游戏中开展学习可以更好地让幼儿掌握各种知识,教师可以通过课堂实录探讨幼儿在游戏中如何更好地学习。
关键词:幼儿;游戏;学习;活动观察
中图分类号:G61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5)34-0039-02
“学习不一定是游戏,游戏一定是学习。”在今天的活动观察中,让我体验到了这句话的含义。这是一个我和小班小朋友之间共同完成的小游戏,在游戏的过程中,充分调动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通过这次记录活动,展示了师生在游戏过程中观察者与参与者的角色变换,更加印证:孩子是游戏的主体,在自主游戏的过程中发展了综合能力,而不一定是通过集体教学才能去实现的!
一、区域:科学区
二、时间:2015.5.16上午9:00-10:00
三、实录
T某拿了一份记忆图的操作材料,一个人玩。我在一旁看他怎么玩:只见先将矿泉水瓶盖住纸板上颜色点点,然后自己说一个颜色,掀开瓶盖,看看自己找的对不对。玩了一会儿,T某有一点厌倦了,想找旁边的小朋友玩,可是没有人愿意和他一起玩。于是我说:“我可以和你一起玩吗?”T某点点头,于是我出主意:“看看我们两个谁能找到黄点点?”盖上点点,我们轮流掀起盖盖,先找到的为赢,奖励一个顶呱呱,找错一个,就刮刮小鼻子。每次T某都找的比我快,T某,你知道吗,令我很惊奇你记忆的准确性。
这个玩法已经难不倒他了,于是我就又提议换一种玩法,就是盖住瓶盖后,旋转纸板,混乱方向,这个办法刚开始难住了浚淇,但很快他就根据翻出来的颜色点点,联想到了颜色点点的排列顺序,我们这种玩法持续了很久,每一次旋转,他都很主动去玩。
T某提议玩“谁盖得快”的游戏,就是轮流说颜色的名称,然后快速地盖住,看看谁的动作快,我总是故意输给他,浚淇更加兴奋了,我们两个玩得乐此不疲。
我们快乐游戏的状态一直持续到区域活动结束。
四、T某在游戏中学到了什么
今天我是第一次和T某一起玩游戏,平时我对T某印象不是特别深刻,因为在我身边围绕的都是叽叽喳喳的孩子,T某总是表现出安静的一面,没有发现他记忆力这么出色,思维这么清晰。今天的游戏让我见识到了他的聪慧。
他今天在游戏中表现出来的专注与认真很让我感动,在长长的45分钟时间里,他一直主动配合我的游戏进行,并且快速反应,不管什么玩法,总是能快速地记忆并找到正确的答案,通过这个游戏,很好地锻炼了他的空间方位感,在不断动脑筋的过程中,找到了寻找答案的方法与规律,超出了我的预想。
五、和孩子游戏带给我的启发
(一)材料的投入的多变性
这个材料充分体现了多变、好玩、环保的游戏特征,设计简单,只需要一块纸皮、几个矿泉水瓶盖,就可以变换多种的玩法,今天只是拓展了几种玩法,其实材料的玩法还可以有无限的想象和可延伸性。
(二)T某让我看到了孩子学习的潜力
我们要坚信——从内心相信儿童是有能力的学习者。T某的表现其实超出了我的预想,旁边黄老师看我不断变换玩法,觉得行不通,孩子一定会乱,实际上,孩子并没有造成逻辑混乱的情况,反而能够跟随我的脚步不断拓展新的玩法,一直都是T某起着主导作用,而且表现令人惊讶。因此,从今天的活动来看,年龄≠能力,T某已经比同龄孩子在学习的稳定性与记忆力方面体现出了出色的水平。
(三)老师适时介入的角色定位
游戏契机是教师适时介入的关键。通常情况下,得到孩子的反应是有效的介入范畴。在互动游戏情景下,我观察到没有其他小朋友愿意参与的情况,于是我主动充当了小朋友的角色,请求加入T某的游戏,并且得到了T某的同意。顺利参与介入到了T某的游戏中,并且玩得非常开心。有时候,只需要一个小小的契机就很容易融入到孩子的游戏中,这个和老师的敏锐的观察力是分不开的。
六、反馈与建议
(一)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
根据发展状况,增加材料的层次感和挑战难度。建议可以增加颜色点点的数量或变换图案,在增加简单的符号的基础上,提高孩子的记忆力,提升游戏的有趣性,并让能力高的孩子获得更大的锻炼空间。
(二)投放不同形式的记忆游戏材料
丰富操作经验,善于发现其中的规律。
(三)管住自己的嘴和手
让孩子自由自主体验游戏的过程,减少对游戏活动的干预。
(四)允许孩子犯错
不断尝试,给与更多的支持与引导。
关键词:幼儿;游戏;学习;活动观察
中图分类号:G61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5)34-0039-02
“学习不一定是游戏,游戏一定是学习。”在今天的活动观察中,让我体验到了这句话的含义。这是一个我和小班小朋友之间共同完成的小游戏,在游戏的过程中,充分调动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通过这次记录活动,展示了师生在游戏过程中观察者与参与者的角色变换,更加印证:孩子是游戏的主体,在自主游戏的过程中发展了综合能力,而不一定是通过集体教学才能去实现的!
一、区域:科学区
二、时间:2015.5.16上午9:00-10:00
三、实录
T某拿了一份记忆图的操作材料,一个人玩。我在一旁看他怎么玩:只见先将矿泉水瓶盖住纸板上颜色点点,然后自己说一个颜色,掀开瓶盖,看看自己找的对不对。玩了一会儿,T某有一点厌倦了,想找旁边的小朋友玩,可是没有人愿意和他一起玩。于是我说:“我可以和你一起玩吗?”T某点点头,于是我出主意:“看看我们两个谁能找到黄点点?”盖上点点,我们轮流掀起盖盖,先找到的为赢,奖励一个顶呱呱,找错一个,就刮刮小鼻子。每次T某都找的比我快,T某,你知道吗,令我很惊奇你记忆的准确性。
这个玩法已经难不倒他了,于是我就又提议换一种玩法,就是盖住瓶盖后,旋转纸板,混乱方向,这个办法刚开始难住了浚淇,但很快他就根据翻出来的颜色点点,联想到了颜色点点的排列顺序,我们这种玩法持续了很久,每一次旋转,他都很主动去玩。
T某提议玩“谁盖得快”的游戏,就是轮流说颜色的名称,然后快速地盖住,看看谁的动作快,我总是故意输给他,浚淇更加兴奋了,我们两个玩得乐此不疲。
我们快乐游戏的状态一直持续到区域活动结束。
四、T某在游戏中学到了什么
今天我是第一次和T某一起玩游戏,平时我对T某印象不是特别深刻,因为在我身边围绕的都是叽叽喳喳的孩子,T某总是表现出安静的一面,没有发现他记忆力这么出色,思维这么清晰。今天的游戏让我见识到了他的聪慧。
他今天在游戏中表现出来的专注与认真很让我感动,在长长的45分钟时间里,他一直主动配合我的游戏进行,并且快速反应,不管什么玩法,总是能快速地记忆并找到正确的答案,通过这个游戏,很好地锻炼了他的空间方位感,在不断动脑筋的过程中,找到了寻找答案的方法与规律,超出了我的预想。
五、和孩子游戏带给我的启发
(一)材料的投入的多变性
这个材料充分体现了多变、好玩、环保的游戏特征,设计简单,只需要一块纸皮、几个矿泉水瓶盖,就可以变换多种的玩法,今天只是拓展了几种玩法,其实材料的玩法还可以有无限的想象和可延伸性。
(二)T某让我看到了孩子学习的潜力
我们要坚信——从内心相信儿童是有能力的学习者。T某的表现其实超出了我的预想,旁边黄老师看我不断变换玩法,觉得行不通,孩子一定会乱,实际上,孩子并没有造成逻辑混乱的情况,反而能够跟随我的脚步不断拓展新的玩法,一直都是T某起着主导作用,而且表现令人惊讶。因此,从今天的活动来看,年龄≠能力,T某已经比同龄孩子在学习的稳定性与记忆力方面体现出了出色的水平。
(三)老师适时介入的角色定位
游戏契机是教师适时介入的关键。通常情况下,得到孩子的反应是有效的介入范畴。在互动游戏情景下,我观察到没有其他小朋友愿意参与的情况,于是我主动充当了小朋友的角色,请求加入T某的游戏,并且得到了T某的同意。顺利参与介入到了T某的游戏中,并且玩得非常开心。有时候,只需要一个小小的契机就很容易融入到孩子的游戏中,这个和老师的敏锐的观察力是分不开的。
六、反馈与建议
(一)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
根据发展状况,增加材料的层次感和挑战难度。建议可以增加颜色点点的数量或变换图案,在增加简单的符号的基础上,提高孩子的记忆力,提升游戏的有趣性,并让能力高的孩子获得更大的锻炼空间。
(二)投放不同形式的记忆游戏材料
丰富操作经验,善于发现其中的规律。
(三)管住自己的嘴和手
让孩子自由自主体验游戏的过程,减少对游戏活动的干预。
(四)允许孩子犯错
不断尝试,给与更多的支持与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