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yang3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实施素质教育要重视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质疑,最能调动学生读书、思索、答问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质疑,也最能发现学生不懂或不太懂的字、词、句、段,以便教师给予有的放矢的辅导,从而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下面结合我的教学实践来谈一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一、创设质疑的氛围,让学生敢问
  
  在和谐的师生关系、宽松的心理环境中,学生的思维才会异常活跃,所以在设计课堂教学时,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创设条件。首先,课堂语言要努力做到亲切、自然、有趣,多用商量的语言与学生谈话交流。第二,努力创设一种互相尊重、理解、宽容和谐的学习气氛,把微笑带进课堂,不断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第三,强化课堂学习中的鼓励性评价,教学时采取语言的激励、手势的肯定、眼神的默许等手段,对学生提问行为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赏。课堂教学中,往往会出现有的学生提出来的问题没有质量,甚至是很“可笑”,对于这种情况,我们不能忽略,更不能批评,而应肯定他们动了脑筋,形成尊重、理解、宽容的平台,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乐于质疑,敢于质疑。事实证明,良好的环境可以使学生打开“话匣子”说出他们想说的心里话。例如:在教学《夜晚的实验》一课导入时,我面带微笑地对学生说:“今天我将和同学们一起学习这一课,现在请同学读一读题目。”(生读题目)接着我跟学生说:“同学们读完了题目,心中有什么疑惑吗?把你想问的说出来,让我们一起来探讨探讨。”这时,小手纷纷举起,有的说夜晚的实验能成功吗?有的说实验为什么不在白天做,而在晚上呢?有的说这是做一个什么实验?有的说这实验对人类有什么好处?还有的说这实验是不是跟封建迷信有关……学生们积极的表现,我都一一给予肯定,夸他们是爱动脑筋的孩子。接着学习课文时,学生们学得很投入,当然这节课也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给予质疑的时间,让学生能问
  
  著名教育家顾明远说:“不会提问的学生不是好学生。”学生不仅要“学答”,更应“学问”。其实,小学生都具有好奇好问的心理特点,就等我们去挖掘,去开发。教师可以设置一些问题情境,引起学生思考,造成一种气氛,使学生为具体情境中的问题所吸引,从而产生质疑的效果。此外,要培养发展学生的这种质疑的能力,教师首先必须给学生很大的自由度,安排充分的时间,让他们细细地读书,静静地思考,从而发现问题,而有了充分的时间,才可能实现你一言、我一语的提问题的愿望,因此,改变过去紧凑的“教师紧追不放的发问”的模式,把时间更多地还给学生便成为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我认为质疑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特别是阅读教学,可以分为课前质疑、课中质疑和课后质疑,这使时间安排更加合理,也有利于学生在不同的环节中理清自己的思索,全面把握教学内容的精神。首先,课前质疑,即学生在预习课文时提出的问题。它所指向的问题往往比较宽泛:可以是一个词的理解,也可以是一个句子的感悟,也可以是课文内容的质疑等等,在预习中提出“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有什么问题”等要求。如:我教《半截蜡烛》一课,通过预习,学生一个个举起小手,迫不及待地提出数十个问题:如:“课文为什么以半截蜡烛为题?”“这半截蜡烛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课文围绕这蜡烛写了什么事?”……学生思维多么活跃!这些都是学生初读课文后带有个性的质疑,同时也是课堂教学的真问题。课堂教学也只有紧紧围绕这些真问题,才能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理念。其次是课中质疑,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质疑,又往往是孩子们个性的、有差异的多元探究活动,是孩子们对文本问题的发现、批判和修正,它又常常以“我还有什么问题……”“我还有什么不同意见……”“我认为……”的形式呈现课堂。在学文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对老师的讲解、对同学的发言、对文本提出疑问,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从而引导学生的求异思维。如教学《渔歌子》,学生懂得课文词的大意后,可有的学生很奇怪:为什么渔翁不须归呢?通过引导学生讨论,有的学生认为渔翁钓鱼还不过瘾;有的认为雨很小,不會淋湿;有的认为他被美景吸引了。最后是课后质疑,真实的问题是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我们不仅要注意课前、课中的提问,还要十分注意课后的质疑,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处处体现自主意识。在讲读课文后,要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再质疑,问问他们还有什么问题,如《烟台的海》一课,学生懂得课文是按季节的顺序写的?可有的学生很纳闷:为什么作者先写冬季,然后再写春、夏、秋季呢?通过讨论,有的学生认为作者可能冬季来到烟台;有的说,烟台冬天的海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三、教给质疑的方法,让学生善问
  
  课堂教学的传统习惯是“师讲生听”、“师问生答”,在这种教师唱独角戏的课堂上,学生依赖性很强,不善于甚至不会自己提问,敢问不难,善问不易。这里存在着一个善于思考、善于质疑的问题。从何疑起?怎样疑?现在要求课堂教师落实对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教师就应当教给质疑方法,让学生学会把学习过程中有价值的疑难问题提出来。因此在培养质疑能力的过程中,老师要引导学生总结方法,找出途径。
  1. 对题目提出疑问
  教材中许多课文的课题都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引导学生针对课题提出问题,既有利于对文章的理解,又能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如《卢沟桥烽火》——卢沟桥烽火这是一场怎样的战斗?卢沟桥烽火是什么意思?这些问题,为更好地理解课文做了铺垫。
  2.对不懂的词句提出疑问
  引导学生在自读课文时,找出文中精彩的语句或感受最深的地方,从中去寻找问题。如《半截蜡烛》一课有一句:“由于蜡烛摆在显眼的桌子上,反而骗过了前来搜查的德军。学生质疑:“我们常把秘密藏在隐蔽的地方,这里为什么说放在显眼的地方”?老师指导学生通过联系上文和生活实际来解答了这一疑问,同时让学生体会到伯诺德夫人的机智。
  3.对课文的重点、难点处质疑
  对课文重点、难点句段质疑,既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同时,也有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围绕这一线索进行教学。如教《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一课,一个学生提到:“为什么日本人称聂将军是‘活菩萨’,是‘中日友谊的使者’呢?”这个问题提得很有价值,通过这个问题的解决,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体会到聂将军的至仁至义和国际主义精神。
  4.对结构的安排,内容的选择提出疑问
  文章的布局谋篇,往往能符合文章内容的要求,符合文章体裁的要求,改变文章的顺序往往会产生另一种效果。于是在指导学生学习课文时,可以让学生试着改变一下原来的顺序,然后比较优劣,掌握课文。如《三亚落日》一文中,有的学生提出:课文是介绍落日的美,为什么第二段要写三亚的热带风情?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白作者在写落日过程中插进三亚的浓浓的热带风情,是为了突出在这样的地方观看落日,的确有诗意。
  5.对标点符号上质疑
  各种标点符号的用法不一样,它能帮助我们识别句子,辨明语气,理解课文内容,所以可以引导学生从标点处质疑。如《学会合作》一课,可引导学生质疑:“你是学生,就要和同学一起学习,一起游戏,共同完成学业;你是工人,就要和同事一起做工,共同完成工厂的生产任务;你是军人,就要和战友一起生活,一起训练,共同保卫我们的祖国……”这里的省略号起什么作用?这个问题很有意义,既让学生明白了标点符号的作用,又为下一步的写作训练奠定了基础。
  6.从文本留白处质疑
  小学课文中有许多留白的地方。所谓“留白”,即没有省略号却表现省略的内容。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些“留白”,引导学生开展合理地想象,同时亦可进行创造性地补足或还原省略的意义。如:《半截蜡烛》一课,有的学生说杰奎林刚走上最后一级楼梯时,蜡烛熄灭了,这时德军会不会怀疑什么呢?危险完全过去了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纷纷议论:有的说机智的杰奎林告诉德军是风把蜡烛吹灭的,德军也不起疑心;有的说德军起了疑心,上了楼,但由于天黑,在楼梯摔了个“狗啃泥”,等他们起来时,杰奎林早已换上了蜡烛,德军也搜不到什么,一场危机就这么过去了。这个问题很有价值,既让学生深化理解文章中心,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之,质疑问难是开启学生思维的金钥匙,对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向“自能读书”迈进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教师要使学生做到在阅读中多思、善思、深思,做到学中问,问中学。学生学会了思考,也就学会了质疑。学会了质疑,语文教学中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也就落到了实处。学生觉得学习语文更有趣了。
其他文献
伴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城市规模在扩大的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城市作为地域经济、政治、文化的中心,构建和谐优越的环境对城市的发展有重要的推动作
在结构设计中,非结构构件一般不属于主体结构的一部分,非承重结构构件在抗震设计时往往容易被忽略,但从历次震害造成的后果来看,建筑中的某些非结构构件,会或多或少地参与工
建筑艺术的构思和立面改造需要非常强的感性、逻辑性、思维性、直觉性、灵敏性、形象性以及创造性,同时还需要逻辑思维能力和理性思维能力.文章从建筑物的标志性、针对性、历
本文对建筑智能化的功能和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应该从两个方面着手提高对智能化技术的应用水平.第一,充分发挥智能化系统的潜能,提高降耗节能水平;第二,了解生态建筑和绿色建筑
本文阐述了室内设计创新的概念,分析了室内设计创新的原则,针对室内设计创新主要内容,提出了注重设计理念、加深文化内涵、掌握技术信息和把握创意过程等室内设计创新思路.
摘 要:多元智能理论(Multi-Intelligences)自1983年提出以来,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教育领域的改革。如何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发掘优势智能,弥补弱势智能,成为教育界普遍关注的焦点之一。本文从日益盛行的教育游戏出发,探索了在游戏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多种智能,以使其实现全面发展。  关键词:多元智能 教育游戏 信息技术    一、多元智能理论的认识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家霍德华·
近年来,联邦德国煤炭工业的特点是开采日益集中,因而井下运输面临的情况十分严峻,如图1示所。图1 煤炭工业中每年的运输量现简要介绍一下联邦德国井下辅助运输现状。一、矿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并非仅从责任感产生,而是对客观事物的爱与热忱中产生的。”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学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好之”、“乐之”才能有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才能以学为乐,欲罢不能。可见,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那到底什么是兴趣?什么是学习兴趣?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下面笔者针对以上问题谈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特别是岩土工程勘察技术的快速发展和革新,不仅使我国的工程勘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也与世界上的岩土勘察技术接轨,从而大大提升了我国岩土工程勘测技
本研究通过在饲料中添加0.5%的绞股蓝粉末,采用HE、改良甲苯胺蓝及免疫组织化学等染色方法,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1-150日龄间,绞股蓝对广西三黄鸡胸腺重量和指数、皮髓面积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