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什么时候开始,人类最基本的哺乳行为也成了社会新闻讨论的热点?
近日,一名在地铁上哺乳的母亲被人拍照发上微博,某公益组织转发微博时称,“公共场所注意举止,不要裸露性器官……这里是北京的地铁之上,不是你们村的公交车,你这么做真的好吗?”此言引发网友一边倒的质疑批评。随后该公益组织删除微博并发布致歉声明。
这是一个文明缺少的时代,也是一个文明焦虑的时代。公共场所哺乳问题不是新鲜事物,这些年来屡屡在舆论场发酵,且每一次都被上升到文明高度去讨论。文明是一个丰富广博的概念,我们可以用“文明筐”去装载社会上许多事物和现象,但也不要忽视事物和现象的复杂性,不要忘记讨论问题的目的是为了增进共识、解决问题,而不是为了秀自己的“文明优越感”。
把年轻母亲地铁哺乳称为“公共场所裸露性器官”,这样说实在是过分了。没有做过母亲的人,永远不知道母亲的心情,特别是刚刚为人母的女人,那种心有牵挂、为了孩子不计一切的心理,有着一种原始的伟大。即便你不接受地铁哺乳,也不应该忽视其中蕴含的沉甸甸的母爱,更不能用一种庸俗或低俗的眼光,去审视和评价母亲地铁哺乳之举。
世界上不少国家和地区,不仅不反对母亲当众哺乳,反而从法律上予以支持和保障。如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家,都以法律法规的形式支持当众哺乳。
我国台湾地区也规定,公共场所哺喂母乳不应该被禁止,阻挡或驱离者最高会被罚3万元新台币。这里包含的价值取向,一是体现了对于母亲和婴儿的关爱,二是体现了对于母乳喂养的支持,三是体现了人性、人文最可贵的文明观。正如有些母亲所说,在公共场所,听到孩子嗷嗷大哭,来得及找一个私密空间吗?对婴儿大哭听而不闻,难道反而是一种文明吗?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曾表示:“第一时间进行母乳喂养是每一位哺乳妈妈和宝宝的权利,包括在公共场所。”北京地铁运营公司负责人也针对此次争论表示,不会干涉车厢内哺乳女性,但毕竟,哺乳行为的确较为私密,对于一些旁观者来说,认为在公共场合哺乳会带来心理不适也可以理解。应当说,这是现代文明社会难以避免的尴尬和矛盾,而在这种尴尬和矛盾面前,应有的不该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争执,也不该是简单的道歉,而应当是通过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努力,将这种尴尬出现的概率降到最低。
与许多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公共设施设计和设置的人性化、便利性显然是落后的。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在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一位母亲如果需要带着年幼的儿子如厕,公共场所一般都配有专门的亲子厕所,以此避免小男孩进入女厕给其他女性带来不便。但在国内,这样的配备设施即便在北京、上海也并不完善,更不用说欠发达地区。女性哺乳也是同样的道理,不少发达国家和地区在公共场所设有的母婴室,也是近两年才开始在北上广这样的一线城市普及。
“地铁哺乳”引发的争议和质疑,折射出现代社会中公共空间与个人行为之间的互动与纠结,也反映了公众总体上对女性权益保障的鲜明态度。公共场所到底能不能哺乳,板子不能打在争论双方的任何一方,恰恰是政府应当承担起相应责任——先建起便民的公共设施,同时提升公众的公共意识,唯如此,许多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尴尬和矛盾才能化解。
近日,一名在地铁上哺乳的母亲被人拍照发上微博,某公益组织转发微博时称,“公共场所注意举止,不要裸露性器官……这里是北京的地铁之上,不是你们村的公交车,你这么做真的好吗?”此言引发网友一边倒的质疑批评。随后该公益组织删除微博并发布致歉声明。
这是一个文明缺少的时代,也是一个文明焦虑的时代。公共场所哺乳问题不是新鲜事物,这些年来屡屡在舆论场发酵,且每一次都被上升到文明高度去讨论。文明是一个丰富广博的概念,我们可以用“文明筐”去装载社会上许多事物和现象,但也不要忽视事物和现象的复杂性,不要忘记讨论问题的目的是为了增进共识、解决问题,而不是为了秀自己的“文明优越感”。
把年轻母亲地铁哺乳称为“公共场所裸露性器官”,这样说实在是过分了。没有做过母亲的人,永远不知道母亲的心情,特别是刚刚为人母的女人,那种心有牵挂、为了孩子不计一切的心理,有着一种原始的伟大。即便你不接受地铁哺乳,也不应该忽视其中蕴含的沉甸甸的母爱,更不能用一种庸俗或低俗的眼光,去审视和评价母亲地铁哺乳之举。
世界上不少国家和地区,不仅不反对母亲当众哺乳,反而从法律上予以支持和保障。如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家,都以法律法规的形式支持当众哺乳。
我国台湾地区也规定,公共场所哺喂母乳不应该被禁止,阻挡或驱离者最高会被罚3万元新台币。这里包含的价值取向,一是体现了对于母亲和婴儿的关爱,二是体现了对于母乳喂养的支持,三是体现了人性、人文最可贵的文明观。正如有些母亲所说,在公共场所,听到孩子嗷嗷大哭,来得及找一个私密空间吗?对婴儿大哭听而不闻,难道反而是一种文明吗?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曾表示:“第一时间进行母乳喂养是每一位哺乳妈妈和宝宝的权利,包括在公共场所。”北京地铁运营公司负责人也针对此次争论表示,不会干涉车厢内哺乳女性,但毕竟,哺乳行为的确较为私密,对于一些旁观者来说,认为在公共场合哺乳会带来心理不适也可以理解。应当说,这是现代文明社会难以避免的尴尬和矛盾,而在这种尴尬和矛盾面前,应有的不该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争执,也不该是简单的道歉,而应当是通过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努力,将这种尴尬出现的概率降到最低。
与许多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公共设施设计和设置的人性化、便利性显然是落后的。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在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一位母亲如果需要带着年幼的儿子如厕,公共场所一般都配有专门的亲子厕所,以此避免小男孩进入女厕给其他女性带来不便。但在国内,这样的配备设施即便在北京、上海也并不完善,更不用说欠发达地区。女性哺乳也是同样的道理,不少发达国家和地区在公共场所设有的母婴室,也是近两年才开始在北上广这样的一线城市普及。
“地铁哺乳”引发的争议和质疑,折射出现代社会中公共空间与个人行为之间的互动与纠结,也反映了公众总体上对女性权益保障的鲜明态度。公共场所到底能不能哺乳,板子不能打在争论双方的任何一方,恰恰是政府应当承担起相应责任——先建起便民的公共设施,同时提升公众的公共意识,唯如此,许多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尴尬和矛盾才能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