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国社会意识形态近年来呈多元化态势,这对大学生们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产生了不良影响,因此高校尤其是老少边地区高校,迫切需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此后简称“习近平新时代思想”)去武装大学生们的头脑(韦顺国、罗显华,2020)。老少边地区高校有其特殊性,如何将老少边地区高校的具体实际与“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思想‘三进’工作”相结合融入办学治校全过程?如何将少数民族地区文化、红色微课、红色科研、紅色网络思政、边疆地区特色与“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思想‘三进’工作”紧密结合?这些问题都需要探索、研究。文章通过对习近平新时代思想“三进”工作的现有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分析,发现结合“革命老区高校、边疆地区高校和少数民族地区高校”这三大特征对该思想开展“三进”工作的研究文章较少,是习近平新时代思想“三进”工作研究中存在的薄弱环节。
[关键词]老少边地区高校;习近平新时代思想“三进”工作;大学生群体
大学生群体是我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生力军,然而近年来,中国的社会意识形态呈多元化态势,这对大学生们坚持马克思主义产生了不良影响。因此老少边地区高校迫切需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后简称“习近平新时代思想”)去武装高校大学生们的头脑,迫切需要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工作(以下简称“三进”工作),增强抵御各种错误思潮侵蚀的能力(田蓉,2018)。
老少边地区高校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思想“三进”工作,是增强老少边地区青年学生群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理论素养的必然要求,是高校深入落实“扎根于中国大地办教育”的实践需要,是巩固高校意识形态阵地的必然要求,是加强高校大学生思政工作的现实需要(刘锋,2018)。因此,梳理、分析“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思想‘三进’工作”的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可以让我们汲取学术界有益的思想资源,有利于我们掌握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制高点。
老少边地区高校有其特殊性,如何将老少边地区高校的具体实际与“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思想‘三进’工作”相结合融入办学治校全过程?如何将少数民族地区文化、红色微课、红色科研、红色网络思政与“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思想‘三进’工作”紧密结合?这些问题都需要探索、研究(韦顺国、罗显华,2020)。本综述通过对习近平新时代思想“三进”工作的现有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发现学界研究如何“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相关研究成果较少,特别是结合“革命老区高校、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和边疆地区高校”这三大特征来研究如何“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思想‘三进’工作”的文章,通过中国知网查询进行精准查询,截止2021年3月,除了笔者的研究文章之外,目前还没有查询到其他相关研究文章,说明老少边地区高校“三进”工作研究是研究中存在的薄弱环节。
1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学者主要通过以下三个方面开展对习近平新时代思想“三进”工作研究:
1.1 一些学者对习近平新时代思想“三进”工作的重要性及原则进行了研究
王建国(2017)指出,扎实推进习近平新思想‘三进’是高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根本保证;是高校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时代需要。李谦、周志伟(2018)认为,积极推动习近平新时代思想进课堂是思政理论课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其他学科增加“思政元素”面临的重要现实任务;要想讲明白理论,必须把握好体系转化原则、整体性原则、协同性原则、实效性原则。
1.2 部分学者对“习近平新时代思想‘三进’工作的实践机制、实现路径”进行了讨论,但是针对老少边地区高校如何推进“三进”工作的研究文章,却没有查询到文章涉猎
唐小芹(2018)认为,推进习近平新时代思想“三进”工作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是普通高校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高校应对标要求、从实际出发,全面覆盖、重点突破,通过系统进教材、生动进课堂、扎实进头脑的有效途径来实现“三进”工作的既定目标。宋来(2019)指出,深入推动习近平新时代思想“三进”工作应从四个方面进行系统设计,即抓好课堂“主渠道”、搭建实践“主阵地”、唱响网络“主旋律”、建强队伍“主力军”,从而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张子谦、冯晨静、石秀霞(2019)在分析习近平新时代思想进头脑的重要意义的基础上,对习近平新时代思想进学生头脑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作者还探讨了习近平新时代思想进学生头脑的长效机制。
1.3 有学者结合自己所教课程探讨习近平新时代思想“三进”工作
李德迎(2017)指出,加快构建习近平新时代思想课程体系,是干部教育培训部门贯彻习近平新时代思想的重要举措;构建课程体系应充分吸收习近平新时代思想的精髓,遵循课程体系建设的规律,最终形成一个科学的有机系统。
综上,尽管学界“对习近平新时代思想‘三进’的实践机制、实现路径探讨”有少许文章,但是具体结合“革命老区高校、边疆地区高校和少数民族地区高校”这三大特征,对习近平新时代思想如何开展“三进”工作的具体实现路径方面的研究,根据中国知网精准查证,到目前为止(2021年3月止)几乎没有查询相关研究文章,这是“三进”工作研究中存在的薄弱环节。
2 国外研究动态
国外政界人士、学术界也对习近平新时代思想进行了一些探究,其研究成果有一定的借鉴价值。不过,数量更稀少,研究更薄弱。
2.1 对习近平新时代思想理论来源方面的研究
《习近平:正圆中国梦》是第一部在俄罗斯出版的关于习近平总书记的传记。塔夫罗夫斯基(2015)认为,习近平新时代思想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升华,“中国梦充满着儒家思想的精神,是对传统世界观的升华。”[美]罗斯·特里尔(2016)认为,习近平新时代思想与经典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习近平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哲学,依然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共产党人前进的强大思想武器,要求各级干部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看家本领。” 2.2 一些国外政治家对习近平新时代思想的重大意义进行了分析
据黄蓉芳等(2017)在人民网12月6日报道,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意义”为主题的万寿论坛12月5-7日在北京成功召开。来自11个国家的政党领袖和专家学者从发展、党建、生态文明、治理和国际关系角度阐述习近平新时代思想的世界意义。
2.3 国外一些政治家对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进行了研究
据庹燕南(2014)报道:《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已经翻译成为多语种图书,2014年10月8日,该书在德国法兰克福国际书展上举行首发式,[德]前总理格尔哈特·施罗德参加了首发式,他发言认为习近平主席是一位远见卓识的改革家,他把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实际结合,实践证明行之有效,是实现中国梦的基本方略。
3 老少边地区高校全面推进“三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梳理笔者认为,老少边地区高校对习近平新时代思想“三进”工作目前还处于“学懂弄通”的较浅层次的认知层面,还存在一些有待完善和深入研究的问题。
3.1 教学主体与学习主体的学习力不足
“进教材”是习近平新时代思想“三进”工作的起点,“进课堂”是习近平新时代思想“三进”工作的关键环节,“进头脑”是近平新时代思想“三进”工作的最终目的。然而,不少高校对习近平新时代思想“三进”工作在认识上不到位,尤其是一部分作为教学主体的高校思政课教师和作为学习主体的大学生群体的学习力不足,导致“三进”工作被单纯地看成“进教材”,对“进课堂”“进头脑”认识存在缺失、学习力不足;不少高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仅仅是完成了听课,缺少如何将习近平新时代思想运用到实践中的思考,理论和实践结合程度不高,尤其是对该思想提出的原因等缺乏深刻认知,导致“三进”工作不能够真正入心入脑,表现为“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韦顺国、罗显华,2020)。要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还需要老少边地区高校积极探索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思想的有效实施路径。
3.2 教学途径单一,教学主体运用技术手段不足
在教学实践环节,一些老少边地区高校对习近平新时代思想“三进”工作采取的教学途径单一,未能将思政理论课教学与学生的需求有效衔接,对青年大学生的实际需求关注不够充分;还有一些高校思政课教师仍采用“满堂灌”教學方式,不能调动大学生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导致部分大学生对“三进”学习产生抵触情绪和逆反心理,这势必影响到“三进”的学习效果(韦顺国、罗显华,2020)。
虽然高校思政课教师能够较好地掌握习近平新时代思想和科学理论,但教师的教学技术水平高低也会影响到“三进”教学效果。一些教师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陈旧,与时代发展相脱节,在“进课堂”“进头脑”的教学环节,不能综合运用技术手段,忽视在“互联网+”时代利用多重技术手段,缺少“线上”“线下”的交流学习,这也影响了“三进”工作的教学效果(韦顺国、罗显华,2020)。
3.3 缺乏专题性引导,师生互动有限
从教师角度看,一些老少边地区高校思政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法将习近平新时代思想的不同内容板块进行有效衔接,对“三进”工作缺乏专题性引导,使得对大学生的教学效果受到影响。从学生角度看,由于缺少专题性引导,导致大学生们在“三进”过程中缺乏持久动力(韦顺国、罗显华,2020)。
一些老少边地区高校学生多,思政课教师上课任务重,不少教师授完课就马上离开,师生之间的交流在空间和时间上普遍受到限制。虽然有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有目的、有意识地通过设置若干问题来向学生提问,以此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但发挥的作用与效力不大;虽然也有部分高校开发了思政课程网络教学平台,但与“面对面”的教学方式相比,网络空间又缺少了一些真实感。这些因素导致师生之间没有办法充分交流与互动,因而学习效果不太理想。
3.4 缺乏网络研讨教学综合平台
在网络平台建设方面,部分老少边地区高校对网络平台建设不重视,没有建设成熟的优质教学资源库,缺乏网络研讨教学平台;在大学教学实践中,传统教学模式存在考核不准确、课题气氛沉闷、学习者积极性不高、师生之间交流不多等问题,因此可以利用网络研讨教学综合平台开展研讨式教学,这样能够有效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韦顺国、罗显华,2020)。
3.5 机制保障缺失
在机制保障方面,不少老少边地区高校还没有建立全面推进习近平新时代思想‘三进’工作的专门组织机构,也没有单独设立针对“三进”工作的思政课教师考评体系和职务评聘体系。尽管部分老少边地区高校设置了思政理论课监控体系,但也仅仅是单纯地监控教学活动,并没有真正激发教师们教和学生们学的热情。
4 结论
尽管学界“对习近平新时代思想‘三进’的实现路径、实践机制”有一些零星研究文章,但是具体结合“革命老区、边疆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高校”这三大特征,对习近平新时代思想“三进”工作的具体实施路径进行研究的文章非常少,这是“三进”研究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因此,深入分析“老少边地区高校推动习近平新时代思想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的研究现状及其实施路径,具有典型的、独到的、不可替代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韦顺国,罗显华.老少边地区高校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路径探析——以百色学院为例[J].百色学院学报,2020(1). [2]刘锋.“概论”课讲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若干思考[J].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2018(3).
[3]田蓉.主动担当担责 善于改革创新 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D].成都:中共成都市委党校,2018.
[4]李谦,周志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要把握好“四个原则”[J].中国轻工教育,2018(5).
[5]王建国.扎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的思考[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7(12).
[6]唐小芹.2018.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的多维路径[J].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4)。
[7]宋来.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的四维路径[J].中国高等教育,2019(6).
[8]张子谦,冯晨静,石秀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学生头脑长效机制研究[J].文化创新比較研究,2019(14).
[9]庹燕南.德国前总理施罗德:习近平主席是一位远见卓识的改革家[N].[2014-10-08].http://world.chinadaily.com.cn/2014-10/08/content_18707917.htm.
[10]李德迎.构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课程体系[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7(6).
[11]塔夫罗夫斯基.习近平:正圆中国梦[M].俄罗斯:埃克斯莫出版社,2015.
[12]罗斯·特里尔.2016.重新唤醒中国的领导力:《习近平复兴中国》连载[N].学习时报,11-21(A3).
[13]董凤,赵德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研究论述[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6).
[14]刘新跃.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硕士论文,2019(10).
[15]王婕.国内外各界热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意义[J]. 当代世界,2018(1).
[16]韩强.近年来海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观点评析[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20.
[关键词]老少边地区高校;习近平新时代思想“三进”工作;大学生群体
大学生群体是我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生力军,然而近年来,中国的社会意识形态呈多元化态势,这对大学生们坚持马克思主义产生了不良影响。因此老少边地区高校迫切需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后简称“习近平新时代思想”)去武装高校大学生们的头脑,迫切需要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工作(以下简称“三进”工作),增强抵御各种错误思潮侵蚀的能力(田蓉,2018)。
老少边地区高校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思想“三进”工作,是增强老少边地区青年学生群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理论素养的必然要求,是高校深入落实“扎根于中国大地办教育”的实践需要,是巩固高校意识形态阵地的必然要求,是加强高校大学生思政工作的现实需要(刘锋,2018)。因此,梳理、分析“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思想‘三进’工作”的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可以让我们汲取学术界有益的思想资源,有利于我们掌握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制高点。
老少边地区高校有其特殊性,如何将老少边地区高校的具体实际与“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思想‘三进’工作”相结合融入办学治校全过程?如何将少数民族地区文化、红色微课、红色科研、红色网络思政与“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思想‘三进’工作”紧密结合?这些问题都需要探索、研究(韦顺国、罗显华,2020)。本综述通过对习近平新时代思想“三进”工作的现有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发现学界研究如何“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相关研究成果较少,特别是结合“革命老区高校、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和边疆地区高校”这三大特征来研究如何“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思想‘三进’工作”的文章,通过中国知网查询进行精准查询,截止2021年3月,除了笔者的研究文章之外,目前还没有查询到其他相关研究文章,说明老少边地区高校“三进”工作研究是研究中存在的薄弱环节。
1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学者主要通过以下三个方面开展对习近平新时代思想“三进”工作研究:
1.1 一些学者对习近平新时代思想“三进”工作的重要性及原则进行了研究
王建国(2017)指出,扎实推进习近平新思想‘三进’是高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根本保证;是高校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时代需要。李谦、周志伟(2018)认为,积极推动习近平新时代思想进课堂是思政理论课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其他学科增加“思政元素”面临的重要现实任务;要想讲明白理论,必须把握好体系转化原则、整体性原则、协同性原则、实效性原则。
1.2 部分学者对“习近平新时代思想‘三进’工作的实践机制、实现路径”进行了讨论,但是针对老少边地区高校如何推进“三进”工作的研究文章,却没有查询到文章涉猎
唐小芹(2018)认为,推进习近平新时代思想“三进”工作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是普通高校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高校应对标要求、从实际出发,全面覆盖、重点突破,通过系统进教材、生动进课堂、扎实进头脑的有效途径来实现“三进”工作的既定目标。宋来(2019)指出,深入推动习近平新时代思想“三进”工作应从四个方面进行系统设计,即抓好课堂“主渠道”、搭建实践“主阵地”、唱响网络“主旋律”、建强队伍“主力军”,从而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张子谦、冯晨静、石秀霞(2019)在分析习近平新时代思想进头脑的重要意义的基础上,对习近平新时代思想进学生头脑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作者还探讨了习近平新时代思想进学生头脑的长效机制。
1.3 有学者结合自己所教课程探讨习近平新时代思想“三进”工作
李德迎(2017)指出,加快构建习近平新时代思想课程体系,是干部教育培训部门贯彻习近平新时代思想的重要举措;构建课程体系应充分吸收习近平新时代思想的精髓,遵循课程体系建设的规律,最终形成一个科学的有机系统。
综上,尽管学界“对习近平新时代思想‘三进’的实践机制、实现路径探讨”有少许文章,但是具体结合“革命老区高校、边疆地区高校和少数民族地区高校”这三大特征,对习近平新时代思想如何开展“三进”工作的具体实现路径方面的研究,根据中国知网精准查证,到目前为止(2021年3月止)几乎没有查询相关研究文章,这是“三进”工作研究中存在的薄弱环节。
2 国外研究动态
国外政界人士、学术界也对习近平新时代思想进行了一些探究,其研究成果有一定的借鉴价值。不过,数量更稀少,研究更薄弱。
2.1 对习近平新时代思想理论来源方面的研究
《习近平:正圆中国梦》是第一部在俄罗斯出版的关于习近平总书记的传记。塔夫罗夫斯基(2015)认为,习近平新时代思想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升华,“中国梦充满着儒家思想的精神,是对传统世界观的升华。”[美]罗斯·特里尔(2016)认为,习近平新时代思想与经典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习近平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哲学,依然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共产党人前进的强大思想武器,要求各级干部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看家本领。” 2.2 一些国外政治家对习近平新时代思想的重大意义进行了分析
据黄蓉芳等(2017)在人民网12月6日报道,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意义”为主题的万寿论坛12月5-7日在北京成功召开。来自11个国家的政党领袖和专家学者从发展、党建、生态文明、治理和国际关系角度阐述习近平新时代思想的世界意义。
2.3 国外一些政治家对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进行了研究
据庹燕南(2014)报道:《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已经翻译成为多语种图书,2014年10月8日,该书在德国法兰克福国际书展上举行首发式,[德]前总理格尔哈特·施罗德参加了首发式,他发言认为习近平主席是一位远见卓识的改革家,他把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实际结合,实践证明行之有效,是实现中国梦的基本方略。
3 老少边地区高校全面推进“三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梳理笔者认为,老少边地区高校对习近平新时代思想“三进”工作目前还处于“学懂弄通”的较浅层次的认知层面,还存在一些有待完善和深入研究的问题。
3.1 教学主体与学习主体的学习力不足
“进教材”是习近平新时代思想“三进”工作的起点,“进课堂”是习近平新时代思想“三进”工作的关键环节,“进头脑”是近平新时代思想“三进”工作的最终目的。然而,不少高校对习近平新时代思想“三进”工作在认识上不到位,尤其是一部分作为教学主体的高校思政课教师和作为学习主体的大学生群体的学习力不足,导致“三进”工作被单纯地看成“进教材”,对“进课堂”“进头脑”认识存在缺失、学习力不足;不少高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仅仅是完成了听课,缺少如何将习近平新时代思想运用到实践中的思考,理论和实践结合程度不高,尤其是对该思想提出的原因等缺乏深刻认知,导致“三进”工作不能够真正入心入脑,表现为“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韦顺国、罗显华,2020)。要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还需要老少边地区高校积极探索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思想的有效实施路径。
3.2 教学途径单一,教学主体运用技术手段不足
在教学实践环节,一些老少边地区高校对习近平新时代思想“三进”工作采取的教学途径单一,未能将思政理论课教学与学生的需求有效衔接,对青年大学生的实际需求关注不够充分;还有一些高校思政课教师仍采用“满堂灌”教學方式,不能调动大学生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导致部分大学生对“三进”学习产生抵触情绪和逆反心理,这势必影响到“三进”的学习效果(韦顺国、罗显华,2020)。
虽然高校思政课教师能够较好地掌握习近平新时代思想和科学理论,但教师的教学技术水平高低也会影响到“三进”教学效果。一些教师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陈旧,与时代发展相脱节,在“进课堂”“进头脑”的教学环节,不能综合运用技术手段,忽视在“互联网+”时代利用多重技术手段,缺少“线上”“线下”的交流学习,这也影响了“三进”工作的教学效果(韦顺国、罗显华,2020)。
3.3 缺乏专题性引导,师生互动有限
从教师角度看,一些老少边地区高校思政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法将习近平新时代思想的不同内容板块进行有效衔接,对“三进”工作缺乏专题性引导,使得对大学生的教学效果受到影响。从学生角度看,由于缺少专题性引导,导致大学生们在“三进”过程中缺乏持久动力(韦顺国、罗显华,2020)。
一些老少边地区高校学生多,思政课教师上课任务重,不少教师授完课就马上离开,师生之间的交流在空间和时间上普遍受到限制。虽然有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有目的、有意识地通过设置若干问题来向学生提问,以此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但发挥的作用与效力不大;虽然也有部分高校开发了思政课程网络教学平台,但与“面对面”的教学方式相比,网络空间又缺少了一些真实感。这些因素导致师生之间没有办法充分交流与互动,因而学习效果不太理想。
3.4 缺乏网络研讨教学综合平台
在网络平台建设方面,部分老少边地区高校对网络平台建设不重视,没有建设成熟的优质教学资源库,缺乏网络研讨教学平台;在大学教学实践中,传统教学模式存在考核不准确、课题气氛沉闷、学习者积极性不高、师生之间交流不多等问题,因此可以利用网络研讨教学综合平台开展研讨式教学,这样能够有效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韦顺国、罗显华,2020)。
3.5 机制保障缺失
在机制保障方面,不少老少边地区高校还没有建立全面推进习近平新时代思想‘三进’工作的专门组织机构,也没有单独设立针对“三进”工作的思政课教师考评体系和职务评聘体系。尽管部分老少边地区高校设置了思政理论课监控体系,但也仅仅是单纯地监控教学活动,并没有真正激发教师们教和学生们学的热情。
4 结论
尽管学界“对习近平新时代思想‘三进’的实现路径、实践机制”有一些零星研究文章,但是具体结合“革命老区、边疆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高校”这三大特征,对习近平新时代思想“三进”工作的具体实施路径进行研究的文章非常少,这是“三进”研究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因此,深入分析“老少边地区高校推动习近平新时代思想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的研究现状及其实施路径,具有典型的、独到的、不可替代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韦顺国,罗显华.老少边地区高校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路径探析——以百色学院为例[J].百色学院学报,2020(1). [2]刘锋.“概论”课讲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若干思考[J].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2018(3).
[3]田蓉.主动担当担责 善于改革创新 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D].成都:中共成都市委党校,2018.
[4]李谦,周志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要把握好“四个原则”[J].中国轻工教育,2018(5).
[5]王建国.扎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的思考[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7(12).
[6]唐小芹.2018.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的多维路径[J].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4)。
[7]宋来.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的四维路径[J].中国高等教育,2019(6).
[8]张子谦,冯晨静,石秀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学生头脑长效机制研究[J].文化创新比較研究,2019(14).
[9]庹燕南.德国前总理施罗德:习近平主席是一位远见卓识的改革家[N].[2014-10-08].http://world.chinadaily.com.cn/2014-10/08/content_18707917.htm.
[10]李德迎.构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课程体系[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7(6).
[11]塔夫罗夫斯基.习近平:正圆中国梦[M].俄罗斯:埃克斯莫出版社,2015.
[12]罗斯·特里尔.2016.重新唤醒中国的领导力:《习近平复兴中国》连载[N].学习时报,11-21(A3).
[13]董凤,赵德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研究论述[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6).
[14]刘新跃.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硕士论文,2019(10).
[15]王婕.国内外各界热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意义[J]. 当代世界,2018(1).
[16]韩强.近年来海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观点评析[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