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提问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cai95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家爱因斯坦说:“我没有什么特殊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刨底地穷追问题罢了。”“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只是一个数学上或技能上的实验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进步。”因此,教学生提问是非常重要的。“学启于思,思启于问”。所以,问题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心脏。
  在新课程改革进行得如火如荼的今天,小学语文教师的课堂提问逐步趋向简洁、目标性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恰当的提问具有以下作用:增进师生交流;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学习,启发思考,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提供学生参与、讨论、发表意见的机会,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提供教学反馈信息;评价功能。
  但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的提问都很随意,或深或浅;不是不着边际,就是零零碎碎,大大影响了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所以,提问仍然值得我们去研究。
  一、当前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提问多,学生提问少。长时期以来,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就是课堂提问的主体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学生随老师的意旨学习课文,用老师想听到的话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偶尔有老师的发问也只是没有任何思维深度的问题,缺乏有针对性、重点性的提问技巧。
  (二)无意义的提问多,真正切中教材要害的真问题少;事实性、记忆性的问题多,能够触动学生思维“穴位”的问题少。课堂提问设计目的不明确,随心所欲,频繁问答。有的教师盲目追求活跃的课堂氛围,对教材和学生研究不深,使提问停留在浅层次的交流上,最典型的莫过于那种满堂脱口而出的“是不是”、“对不对”之类的问题。课堂教学貌似热闹,其实华而不实,无益于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三)教师的提问不是以探求学生的见解为导向,而是以获得预设正确的答案为目标,同时,在问题与回答之间,缺乏必要的引导、交谈和推理,难以生成高质量的或者融入自我理解的有个性的答案。
  二、优化课堂提问的基本策略
  针对以上问题,可以根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制定策略。
  (一)精心选择问点,明确提问的目的。
  所谓问点,就是提问的切入点。同一个教材内容,可以设问的方面很多,但又不能随意设问,这就需要我们精心选择问点。问点的选择一般要把握以下几点。
  1.问点要着眼于突出教材重点。
  在教材重点处设置问题,要求教师不仅要准确理解教材内容,把握教材的重点,而且要紧扣教学目标,巧妙地处理教材。
  2.问点要立足于突破难点。
  教材中的难点往往是学生掌握知识、理解内容的障碍所在,抓住难点进行设问,能化难为易,点要害,通关隘,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3.问点要明确具体,有思维价值。
  提问是为了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因此老师提的问题只有明确具体,才能为学生指明思维的方向。精心设计具有思维价值的问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思维品质,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那些精于设问之道的名师常常能独具眼力,在易被常人忽视之处,捕捉到具有较大思维价值的问点。
  4.问点要灵活应变。
  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这就要求教师的提问要灵活应变。
  (二)讲究提问的技巧,提高提问的艺术性。
  所谓学问就是学与问的融合,学而不问就难以长进。教师的提问要能增强学生的探索意识,引导学生主动地创造性学习,因此,要注意提问形式的灵活性、多样性、新颖性。
  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凡是因为好奇而受到奖励的儿童,一定愿意积极进行试验和探索,从而促进智能发展,产生创新欲望。课堂师生关系融洽,学生感到无拘无束,思维才会流畅,才会有创新的见解出现。
  促进学生智力和能力的发展是教育的根本宗旨。这种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内在动力,提问时激发学生内在动力是其认真探索的动力和关键,采用激励式提问能促使学生产生求知激情、探索的欲望,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为学生自主发展创造机遇。
  求异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采用发散式提问是培养学生求异思维的有效途径。采用发散式提问,教师要精心选择一些发散点,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不同切入点思考,由点发散,多向思维,可以锻炼学生思维的多元性、广泛性,也可以为某些创新提供契机。
  思维习惯的束缚和思维定势的影响,是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发展的最大障碍。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把握课文重点,突破定势,采用逆向式提问,引导学生从反向思维中进行新的探索,促使学生寻求与众不同的答案,发表独到的见解,这有利于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三)把握提问的时机,增强提问的针对性。
  课堂提问选择时机非常重要,在教学中,只有在最佳时机提问效果才最好。此时,学生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对教师的提问能入耳入脑。最佳提问时机,既需要教师敏于捕捉、准于把握,又需要教师巧于引发、善于创设。一般来说,时机的选择可以根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显示出来的心理状态加以把握,也就是:当学生思维受到局限无法突破时;当学生受旧的知识影响很深而无法顺利实现知识迁移时;当学生若有所悟、情绪高涨、跃跃欲试时。
  (四)优化提问的方式,提高提问的实效性。
  就阅读教学而言,教学一篇课文一般要经历揭示课题、初读感知、精读理解、总结評价四个环节,每个教学环节都有不同的要求。我认为,哪一环节采用怎样的提问方式应该是有规律可循的。
  1.揭示标题,采用引发性提问。
  这一环节的提问,就是通过引发性提问,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发学生的想象,使学生对课文产生兴趣,为教学作好心理上的铺垫。提问的重点是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利用认知冲突,引发学生的求知动机。
  2.初读感知,采用疏导性提问。
  这一环节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理清文章的脉络,为进一步理解课文的内容做好准备。
  3.精读理解,采用探究性提问。
  这一环节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重点、难点,分析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体会文章的中心思想。为此,可设计一些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
  4.总结评价,采用发散性提问。
  这一教学环节,重点是引导学生围绕课文展开联想,谈感想,说体会,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为此,一般可设计一些发散性的提问。
  研究课堂提问,首先要提高教师的提问水平,优化课堂提问策略,促使教师有针对性地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探索的欲望,促使他们千方百计地寻求与众不同的答案,使学生的思维水平由低级向高级水平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其他文献
“水本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乃发灵光”。多少年来,多少语文教师不断探索与追求,希望可以走出僵化的教学模式;多少学子渴望走出教学参考书埋设的樊篱。作为语文教师,我更希望学生不仅具有渊博的知识,而且具有宽广的视野、勇于创新的精神。  一、关爱和鼓舞,让课堂处处充满激情。  自信能扬起人智慧的风帆,有利于创新潜能的发挥。教师首先要信任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都有发展的潜能。教师要
舞蹈是自由的,是身体的自由,更是心灵的自由。戴着镣铐跳舞,自由便被剥夺,更无赏心悦目的观感。语文教学如同舞蹈,而教材教参对于很多语文教师而言就是舞者的镣铐。教师要张扬教学个性,发挥语文教学的自由与教学之美,真正形成大语文的教学观,就要打破桎梏,放下教材与教参。  所谓放下,首先是指思想。一直以来,在诸多语文教师眼中教材就是教学的全部,教参就是衡量教学正误的标尺。于是教材有什么,我就教什么;教参怎么
摘 要: “问题”的价值体现在它的疑惑性或者答案的非唯一性,是需要教师的引导、小组的合作才能解开的真正的“惑”。在“问题式教学”中教师除了设计问题外,更要放手让学生提问,这能弥补教师设问的局限,以达到让学生的“真问题”得到彻底解决的目的。  关键词: 问题式教学 真问题 小组合作 讨论    “问题式教学”的关键和核心在于“问题”。这里所谈的“问题”特指有必要交给小组合作讨论的“问题”。  但凡师
杨廉方老中医从事中医临床工作50余年,在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创立了多首经验方.该文主要介绍杨廉方老中医运用健脾养心汤的治疗经验,并附心悸、不寐、胃脘痛3则验案.
用HNO_3做消解剂湿法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测定了核桃仁中的无机元素。通过加标回收率实验,说明了此方法的可靠性和准确度,表明只用硝酸消解核桃样
摘 要: 兴趣是学习优秀,取得好成绩的基础。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怎么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学习兴趣呢?本文从几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学习兴趣 营造氛围 表扬 积极参与    一、营造氛围,点燃兴趣  中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他们逻辑思维较弱,形象思维较强,我们根据他们的这一特点,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针对教学内容,从与题目有关的环境出发,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创造适当的教学环境,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摘 要: 在语文课中,教师应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树立新的教育理念,改变教学方式;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学会自己学习;改变评价策略,激励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关键词: 新关系 新观念 语文教学 自主学习 多元评价    《高中语文新课标》明确要求: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即让学生自己“动”起来,深入文本,自主学习,汲取知识的营养。但受长期的教学习惯的影响及学生学习水平的
摘 要: 教师通过对课文的透彻理解,根据教材内容,抓住学生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精心设疑、解疑,引起学生的探索欲望,进而促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  关键词: 语文课堂教学 启发式教学 设置悬念    “学而不思则罔”,“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所谓设疑,就是教师通过对课文的透彻理解,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把握住文中能够产生变异的方面,并转换为正常的提问方式,从而吸引学生注意,促使他们思考,让他们
徐斌主任善用花类药治疗多种疾病,且疗效显著.该文主要总结徐斌主任使用花类药的临证经验,以供临床医师学习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