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音乐会的形式进行演出是音乐学院在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中的重要环节,因而音乐厅成为音乐类院校开展实践教学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场所。本文以上海大学音乐学院音乐厅为例,在多年的实践的基础上,就如何利用好音乐厅开展音乐会以及最大限度发挥音乐厅的辅助功能,在学院教学和服务师生等方面进行一定的探讨。
【关键词】音乐厅;实践;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2014年底,上海大学音乐学院多功能音乐厅正式建成并投入使用。全新的音乐厅,总面积约500m2,包含音乐厅正厅、休息区、排练厅、后场准备区、化妆间等不同区域,其中正厅面积300m2,可容纳约200名听众。作为现代化的演出场所,该音乐厅在建筑设备上充分考虑了演出功能的需要和环境舒适、节能环保、便于管理的要求,采用了许多先进技术和设备,使自然混响达到了古典乐、室内乐等演出的最佳要求,同时也满足了院校教学、会议、演讲等“多位一体”的功能定位。
一、音乐厅的使用现状
上海大学音乐学院(以下简称上大音院)音乐厅从建成到现在已快五年时间,上大音院以“大学音乐素质专业化教育”为办学理念,在校园普及高雅音乐方面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音乐厅在实践教学与学生成长成才中发挥了不小的作用。除了上大音院开设的“音乐素质教育课程——音乐会系列”,大国方略之四“时代音画”课用到音乐厅,通过音乐学院内外的专业师资、学生等对音乐的实践与诠释外,基于音乐学院师生建设艺术团并定期举办音乐会,每周定时排练、定期演出,全校师生均可免费入场观看。
随着近几年学院学科快速发展,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教学需求和全校艺术表演的观赏需求,学院开始增加了一系列音乐会演出,其中包括“上海之春素质教育开放周”“艺术实践展示系列”“大师讲坛及音乐会”等数十场高水平音乐会。除此之外,每个学期的首日教育、学生汇报演出等也都会有音乐会元素加入其中,从而使音乐厅的使用频率大大增加,也使学院实践教学和“大学音乐素质专业化教育”理念更为清晰。
二、音乐厅的运营模式
上大音院音乐厅隶属上海大学音乐学院,由学院独立管理,这种院属院管的管理模式使音乐厅在在资源的使用上具有一定的优势。在管理团队方面,学院由多位老师负责音乐厅的资产管理、演出安排、对外宣传等事项,确保每一场音乐会可以正常稳定地开展。此外,采取志愿者服务机制,根据每一场音乐会的规模来确定所需要的志愿者人数。志愿者来源为上大音院的学生,他们通过培训申请到志愿者岗位,其工作方向主要为演出场务和后续文稿推广两方面,各志愿小组由组长进行任务分配,并且在过程中给予指导和监督,以保证工作的进度和质量。为此,上大音院成立了专门负责的“艺管团队”,由学院学习艺术管理专业方向的研究生负责,带动其他报名的志愿者为每一场音乐会顺利进行保驾护航。
在音乐会的宣传工作方面,张贴海报和微信公众号的节目预告是上大音院最主要的宣传手段。在每一场音乐会开演的前一周甚至更早,相关志愿者会在学院和全校各地张贴海报进行宣传;在上大音院官方微信公众号上,节目预告和必要的音乐会导赏①是一种更为有效的宣传方式。学院同学也会通过转载分享到朋友圈,使更多人得到相关信息。此外,上大音院门前设有一个12m×4m的桁架,定期更換音乐会安排预告喷绘,也能使校内更多同学关注并参与。
在音乐会的开放程度方面,上大音院所有音乐会都广大市民、师生免费开放。上大音院在举办一些音乐会的时候会印票发票,但这些门票也都是免费领取,观众可通过网上预约、学院拿票的方式提前领票,在音乐会开演前凭票入场。此外,对于每一场音乐会,上大音院都会通过网络平台进行现场直播,使不能来到现场观看的人通过网络平台可以随时随地享受每一场音乐会,这无疑是对音乐会宣传的另一种途经。
三、音乐厅运营管理战略
上大音院音乐厅运营管理的核心竞争力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经验和基础能力,二是战略和运营管理模式。而对于音乐厅的运营管理,既要看外部环境的挑战与优势,又要对其内部的优劣势进行分析判断,以促进更好的发展。
就外部环境来讲,上大音院音乐厅在全校范围内是为数不多的专业艺术表演场馆,是广大学子所向往并且愿意到此听音乐会的地方。但是由于现下校园活动太过于丰富,而学生的学习压力日益剧增,如何吸引这些潜在观众参与则成为学院管理者考虑的问题。音乐厅开展音乐会的受众群体相对比较固定,一方面来源于选择“素质教育音乐会”“时代音画”等课程的同学,另一方面来源于接收到音乐会相关宣传信息的音乐爱好者。根据笔者对之前音乐会的宣传工作跟踪调查,发现但凡进行印票发票的音乐会到场率都极高,而只是做到演出预告而未发票的音乐会到场人数就会明显减少。这说明学院对音乐会的宣传覆盖面并没有特别广,仍需培养更多潜在观众,从而增大自身影响力。
对于内部环境而言,人员和经费往往是关键因素。上大音院音乐厅的管理人员主要是由学院行政编制老师组成,经过几年的运营管理经验和相关教育培训,相关业务能力都有了非常大的提高,但毕竟人数有限,在进行较为复杂的音乐会或管理老师临时有事的时候,会有分身乏术之感。虽然学院在之前尝试建立“艺管团队”而实现学生与老师共同管理音乐厅的模式,但是学生并没有真正进入音乐厅的管理运营,只是负责演出场务等。此外,上大音院音乐厅作为非营利性的艺术表演场所,除了政府和学校的财政拨款外,几乎没有其他的经济来源。在这方面,结合外部环境,在政策允许的条件下音乐厅还是可以开发出多种经费来源方式的。
四、音乐厅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志愿者管理模式完善
上大音院音乐厅志愿者模式既为学院学生参与艺术实践活动提供了平台,又为学院举办音乐会降低了人工成本。这种“优势则聚、无事则散”的项目型志愿者管理模式,为学院演出集中时期解决了人员增长需求,也为学生提供了锻炼自我、实现自我的平台,使其能够直接接触到演出管理业务,从而提高了其艺术实践能力。这种管理模式在上大音院音乐厅实行很久了,也一直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但是由于上大音院学生人数不多,遇到演出比较集中的时候,志愿者会忙不过来。而这些志愿者大多数来自学生骨干成员,他们非常享受这样一个过程,当音乐厅举办音乐会时,他们就会出现,负责场务、检票、维持秩序等。建议院方可以考虑为志愿者设置社会实践学分,工作合格后发放志愿者工作证明,以此规范学生在音乐厅的实践活动。年终可以开展志愿者表彰工作等,形成音乐厅人员管理的长效机制。
(二)“艺管团队”规范化
利用学院本身有着艺术管理专业老师和学生的优势,将音乐厅管理和运营结合到教学中去,不仅有利于建立专业的管理团队,也有助于艺术管理理论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有利于学院艺术管理特色学科建设。“艺管团队”之前实行过一段时间,但是没有实现真正的存在意义。建议增加对“艺管团队”的考核机制,进行定期汇报,从而做好学生对音乐厅的管理工作,促进音乐厅运营管理的有序化、规范化、高效化和科学化,实现可持续发展。
注释:
①对于一些古典曲目或者较为生疏的曲目,会在微信推送中做前期导赏,让观众在听音乐会的时候更好地理解该作品。
参考文献
[1]郑新文.艺术管理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9.
[2]刘恒.上海音乐厅“音乐午茶”项目运营研究——兼论公益性普及音乐会的必要性[D].上海:上海音乐学院,2016.
[3]胡心印.高校音乐厅的运营管理如何与时俱进[J].北京教育(高教),2016(5).
【关键词】音乐厅;实践;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2014年底,上海大学音乐学院多功能音乐厅正式建成并投入使用。全新的音乐厅,总面积约500m2,包含音乐厅正厅、休息区、排练厅、后场准备区、化妆间等不同区域,其中正厅面积300m2,可容纳约200名听众。作为现代化的演出场所,该音乐厅在建筑设备上充分考虑了演出功能的需要和环境舒适、节能环保、便于管理的要求,采用了许多先进技术和设备,使自然混响达到了古典乐、室内乐等演出的最佳要求,同时也满足了院校教学、会议、演讲等“多位一体”的功能定位。
一、音乐厅的使用现状
上海大学音乐学院(以下简称上大音院)音乐厅从建成到现在已快五年时间,上大音院以“大学音乐素质专业化教育”为办学理念,在校园普及高雅音乐方面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音乐厅在实践教学与学生成长成才中发挥了不小的作用。除了上大音院开设的“音乐素质教育课程——音乐会系列”,大国方略之四“时代音画”课用到音乐厅,通过音乐学院内外的专业师资、学生等对音乐的实践与诠释外,基于音乐学院师生建设艺术团并定期举办音乐会,每周定时排练、定期演出,全校师生均可免费入场观看。
随着近几年学院学科快速发展,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教学需求和全校艺术表演的观赏需求,学院开始增加了一系列音乐会演出,其中包括“上海之春素质教育开放周”“艺术实践展示系列”“大师讲坛及音乐会”等数十场高水平音乐会。除此之外,每个学期的首日教育、学生汇报演出等也都会有音乐会元素加入其中,从而使音乐厅的使用频率大大增加,也使学院实践教学和“大学音乐素质专业化教育”理念更为清晰。
二、音乐厅的运营模式
上大音院音乐厅隶属上海大学音乐学院,由学院独立管理,这种院属院管的管理模式使音乐厅在在资源的使用上具有一定的优势。在管理团队方面,学院由多位老师负责音乐厅的资产管理、演出安排、对外宣传等事项,确保每一场音乐会可以正常稳定地开展。此外,采取志愿者服务机制,根据每一场音乐会的规模来确定所需要的志愿者人数。志愿者来源为上大音院的学生,他们通过培训申请到志愿者岗位,其工作方向主要为演出场务和后续文稿推广两方面,各志愿小组由组长进行任务分配,并且在过程中给予指导和监督,以保证工作的进度和质量。为此,上大音院成立了专门负责的“艺管团队”,由学院学习艺术管理专业方向的研究生负责,带动其他报名的志愿者为每一场音乐会顺利进行保驾护航。
在音乐会的宣传工作方面,张贴海报和微信公众号的节目预告是上大音院最主要的宣传手段。在每一场音乐会开演的前一周甚至更早,相关志愿者会在学院和全校各地张贴海报进行宣传;在上大音院官方微信公众号上,节目预告和必要的音乐会导赏①是一种更为有效的宣传方式。学院同学也会通过转载分享到朋友圈,使更多人得到相关信息。此外,上大音院门前设有一个12m×4m的桁架,定期更換音乐会安排预告喷绘,也能使校内更多同学关注并参与。
在音乐会的开放程度方面,上大音院所有音乐会都广大市民、师生免费开放。上大音院在举办一些音乐会的时候会印票发票,但这些门票也都是免费领取,观众可通过网上预约、学院拿票的方式提前领票,在音乐会开演前凭票入场。此外,对于每一场音乐会,上大音院都会通过网络平台进行现场直播,使不能来到现场观看的人通过网络平台可以随时随地享受每一场音乐会,这无疑是对音乐会宣传的另一种途经。
三、音乐厅运营管理战略
上大音院音乐厅运营管理的核心竞争力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经验和基础能力,二是战略和运营管理模式。而对于音乐厅的运营管理,既要看外部环境的挑战与优势,又要对其内部的优劣势进行分析判断,以促进更好的发展。
就外部环境来讲,上大音院音乐厅在全校范围内是为数不多的专业艺术表演场馆,是广大学子所向往并且愿意到此听音乐会的地方。但是由于现下校园活动太过于丰富,而学生的学习压力日益剧增,如何吸引这些潜在观众参与则成为学院管理者考虑的问题。音乐厅开展音乐会的受众群体相对比较固定,一方面来源于选择“素质教育音乐会”“时代音画”等课程的同学,另一方面来源于接收到音乐会相关宣传信息的音乐爱好者。根据笔者对之前音乐会的宣传工作跟踪调查,发现但凡进行印票发票的音乐会到场率都极高,而只是做到演出预告而未发票的音乐会到场人数就会明显减少。这说明学院对音乐会的宣传覆盖面并没有特别广,仍需培养更多潜在观众,从而增大自身影响力。
对于内部环境而言,人员和经费往往是关键因素。上大音院音乐厅的管理人员主要是由学院行政编制老师组成,经过几年的运营管理经验和相关教育培训,相关业务能力都有了非常大的提高,但毕竟人数有限,在进行较为复杂的音乐会或管理老师临时有事的时候,会有分身乏术之感。虽然学院在之前尝试建立“艺管团队”而实现学生与老师共同管理音乐厅的模式,但是学生并没有真正进入音乐厅的管理运营,只是负责演出场务等。此外,上大音院音乐厅作为非营利性的艺术表演场所,除了政府和学校的财政拨款外,几乎没有其他的经济来源。在这方面,结合外部环境,在政策允许的条件下音乐厅还是可以开发出多种经费来源方式的。
四、音乐厅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志愿者管理模式完善
上大音院音乐厅志愿者模式既为学院学生参与艺术实践活动提供了平台,又为学院举办音乐会降低了人工成本。这种“优势则聚、无事则散”的项目型志愿者管理模式,为学院演出集中时期解决了人员增长需求,也为学生提供了锻炼自我、实现自我的平台,使其能够直接接触到演出管理业务,从而提高了其艺术实践能力。这种管理模式在上大音院音乐厅实行很久了,也一直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但是由于上大音院学生人数不多,遇到演出比较集中的时候,志愿者会忙不过来。而这些志愿者大多数来自学生骨干成员,他们非常享受这样一个过程,当音乐厅举办音乐会时,他们就会出现,负责场务、检票、维持秩序等。建议院方可以考虑为志愿者设置社会实践学分,工作合格后发放志愿者工作证明,以此规范学生在音乐厅的实践活动。年终可以开展志愿者表彰工作等,形成音乐厅人员管理的长效机制。
(二)“艺管团队”规范化
利用学院本身有着艺术管理专业老师和学生的优势,将音乐厅管理和运营结合到教学中去,不仅有利于建立专业的管理团队,也有助于艺术管理理论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有利于学院艺术管理特色学科建设。“艺管团队”之前实行过一段时间,但是没有实现真正的存在意义。建议增加对“艺管团队”的考核机制,进行定期汇报,从而做好学生对音乐厅的管理工作,促进音乐厅运营管理的有序化、规范化、高效化和科学化,实现可持续发展。
注释:
①对于一些古典曲目或者较为生疏的曲目,会在微信推送中做前期导赏,让观众在听音乐会的时候更好地理解该作品。
参考文献
[1]郑新文.艺术管理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9.
[2]刘恒.上海音乐厅“音乐午茶”项目运营研究——兼论公益性普及音乐会的必要性[D].上海:上海音乐学院,2016.
[3]胡心印.高校音乐厅的运营管理如何与时俱进[J].北京教育(高教),20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