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旅游业是一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等各个方面,投资回报率高,综合经济效益好,具体经济效益主要表现为:高效低耗,乘数效应明显;投入产出比例高,倍增效益显著;提供就业机会,保障社会稳定;实施"PPT"战略,实现脱贫致富。
关键词:旅游投资;经济效益;就业;脱贫致富
旅游业是一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等各个方面,投资回报率高,综合经济效益好,具有经济——文化双重性质的新兴朝阳产业,追求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环境改善是旅游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大力发展旅游业,不仅能带动国民经济和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财政收入,扩大就业,实现脱贫致富,而且能加强地区间的相互来往和交流,促进当地居民整体素质的提高,培养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改善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质量,真正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协调发展。旅游业被誉为“经济的催化剂”,发展旅游业最直接最明显的就是其经济效益。
一、高效低耗,乘数效应明显
旅游业是一项综合性产业,它的最大功能是能够产生“一业兴、百业举”的高度乘数效应。旅游业的发展,能直接或间接地带动诸如交通运输、邮电通讯、城市建设、轻纺加工、商业服务、对外贸易、金融、房地产、餐饮、娱乐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使许多相关产业可以借助旅游市场的持续繁荣而保持持续发展态势,从而促进国民经济的全面发展,增加地方财政收入。旅游收入的乘数效应较大,据世界旅游组织专家测算,旅游业每收入l美元,将增加4.3美元的收入。据我国专家测算,我国旅游业每收入l元,可使国民经济增加3.12元的产值,第三产业增加10.7元的产值,旅游外汇收入每增加1美元,利用外资金额相应增加5.9美元。由此可见,发展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及促进、对相关产业的带动、对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增加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我国很多地区选择发展高效低耗的旅游业,以低起点启动地区经济,进而循产业链直接、间接地全面带动相关行业,滚动发展,最终可以有效促进当地经济的共同繁荣,具有“突破口”意义,是促进地方经济实现腾飞的第一级台阶。
二、投入产出比例高,倍增效益显著
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同其他产业相比,旅游业不仅具有产业关联度大、产业联动性强的特点。而且投入产出效益好,倍增效益显著,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加速推进器的作用,能有效地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据专家测算,我国的国内旅游投入产出比为1:4:5,国际旅游投入与旅游创汇比为l:2:03。旅游业所具有的这种高投入产出比,将广泛吸引社会各方面和外商投资壶天镇的旅游业。通过发展旅游业,发挥旅游业倍增效应显著的特点,将全面推动地方的经济发展,提高地方的经济发展水平,促进地方产业结构向高层次转换和进一步优化。
三、提供就业机会,保障社会稳定
同时,旅游业还是一项劳动密集型的服务性产业,可以提供广泛的就业机会,有利于社会稳定。根据世界旅游组织专家测算,旅游资源丰富的发展中国家,旅游业每增加3万美元的收入,将增加2个直接就业机会和5个间接就业机会。根据我国专家测算,旅游业的直接就业者与间接就业者的比例为l:5。我国很多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村镇化水平较低,有大量的剩余劳动力闲置在农村,城市中的下岗再就业问题也十分突出。大力发展旅游业,吸引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城市下岗失业人员发展与旅游相关的行业,如餐饮、商品加工等,不仅为游客的旅行生活提供了便利,而且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和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创造了就业机会。旅游业所吸纳的大量就业人数,对推动国民经济发展,保障社会稳定,可以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实施“PPT”战略,实现脱贫致富
此外,发展旅游业,既能增加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又能提高当地居民的收入,实现旅游扶贫致富的目的,加快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通过实施PPT战略(即英文“Pro—PoorTourism”的简称,其意为“利于贫困人口发展的旅游”),在旅游资源丰富的贫困地区开展旅游活动,让当地村社及村社的居民共同参与旅游业的发展,共同分享旅游业带来的好处,将旅游开发与扶贫开发结合起来,以旅游促进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并最终获得旅游本身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发展旅游的方式,将地方村镇的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进而转变为产业优势,将“穷镇”、“穷民”转变为当地名副其实的“富镇”、“富民”,真正达到脱贫致富的目的。
五、结语
总而言之,发展旅游业可以为我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大力发展旅游业,不仅能带动国民经济和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财政收入,扩大就业,实现脱贫致富,而且能加强地区间的相互来往和交流,促进当地居民整体素质的提高,培养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改善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质量,真正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协调发展。资金短缺是制约我国旅游业加速发展的瓶颈。要解决资金短缺问题,仅靠政府的财政投入是远远不够的,政府的财政投入只能是起一个导向的作用,除此之外,还必须采取各种措施,充分发挥市场融资的作用,拓宽融资渠道,多形式,多渠道,广泛吸收国内外资金和社会资金注入旅游业,共同参与旅游业发展中来,推动我国旅游业的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暄. 标准、服务质量与旅游经济效益[J]. 标准计量与质量. 1997(06)
[2] 张艳. 如何提高国内旅游经济效益的思考[J]. 旅游纵览(行业版). 2012(01)
[3] 莫志鸿. 如何提高阳朔的旅游经济效益[J]. 计划与市场探索. 1997(01)
[4] 李正一. 旅游经济效益探微[J]. 兰州商学院学报. 1989(02)
[5] 张晓明. 论旅游经济效益及评价[J].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3(17)
[6] 施晓虹. 浅析提高旅游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J]. 统计与咨询. 2010(05)
[7] 宫浩兴,胡俊平. 西安地区旅游经济效益综合分析研究[J]. 旅游学刊. 1989(02)
[8] 孔德慧. 提高兴凯湖生态旅游经济效益措施研究[J]. 时代金融. 2012(15)
[9] 安慧玉. 关于提高扎龙自然保护区旅游经济效益的几点思考[J]. 黑龙江史志. 2008(11)
[10] 孙志军. 发展旅游风光农业 提高旅游经济效益[J]. 开發研究. 2002(01)
作者简介:
辜浩夫,男,1998年6月出生,汉族,四川省仁寿县人。现就读于广东实验中学高三6班理科班学生。
关键词:旅游投资;经济效益;就业;脱贫致富
旅游业是一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等各个方面,投资回报率高,综合经济效益好,具有经济——文化双重性质的新兴朝阳产业,追求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环境改善是旅游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大力发展旅游业,不仅能带动国民经济和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财政收入,扩大就业,实现脱贫致富,而且能加强地区间的相互来往和交流,促进当地居民整体素质的提高,培养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改善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质量,真正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协调发展。旅游业被誉为“经济的催化剂”,发展旅游业最直接最明显的就是其经济效益。
一、高效低耗,乘数效应明显
旅游业是一项综合性产业,它的最大功能是能够产生“一业兴、百业举”的高度乘数效应。旅游业的发展,能直接或间接地带动诸如交通运输、邮电通讯、城市建设、轻纺加工、商业服务、对外贸易、金融、房地产、餐饮、娱乐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使许多相关产业可以借助旅游市场的持续繁荣而保持持续发展态势,从而促进国民经济的全面发展,增加地方财政收入。旅游收入的乘数效应较大,据世界旅游组织专家测算,旅游业每收入l美元,将增加4.3美元的收入。据我国专家测算,我国旅游业每收入l元,可使国民经济增加3.12元的产值,第三产业增加10.7元的产值,旅游外汇收入每增加1美元,利用外资金额相应增加5.9美元。由此可见,发展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及促进、对相关产业的带动、对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增加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我国很多地区选择发展高效低耗的旅游业,以低起点启动地区经济,进而循产业链直接、间接地全面带动相关行业,滚动发展,最终可以有效促进当地经济的共同繁荣,具有“突破口”意义,是促进地方经济实现腾飞的第一级台阶。
二、投入产出比例高,倍增效益显著
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同其他产业相比,旅游业不仅具有产业关联度大、产业联动性强的特点。而且投入产出效益好,倍增效益显著,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加速推进器的作用,能有效地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据专家测算,我国的国内旅游投入产出比为1:4:5,国际旅游投入与旅游创汇比为l:2:03。旅游业所具有的这种高投入产出比,将广泛吸引社会各方面和外商投资壶天镇的旅游业。通过发展旅游业,发挥旅游业倍增效应显著的特点,将全面推动地方的经济发展,提高地方的经济发展水平,促进地方产业结构向高层次转换和进一步优化。
三、提供就业机会,保障社会稳定
同时,旅游业还是一项劳动密集型的服务性产业,可以提供广泛的就业机会,有利于社会稳定。根据世界旅游组织专家测算,旅游资源丰富的发展中国家,旅游业每增加3万美元的收入,将增加2个直接就业机会和5个间接就业机会。根据我国专家测算,旅游业的直接就业者与间接就业者的比例为l:5。我国很多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村镇化水平较低,有大量的剩余劳动力闲置在农村,城市中的下岗再就业问题也十分突出。大力发展旅游业,吸引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城市下岗失业人员发展与旅游相关的行业,如餐饮、商品加工等,不仅为游客的旅行生活提供了便利,而且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和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创造了就业机会。旅游业所吸纳的大量就业人数,对推动国民经济发展,保障社会稳定,可以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实施“PPT”战略,实现脱贫致富
此外,发展旅游业,既能增加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又能提高当地居民的收入,实现旅游扶贫致富的目的,加快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通过实施PPT战略(即英文“Pro—PoorTourism”的简称,其意为“利于贫困人口发展的旅游”),在旅游资源丰富的贫困地区开展旅游活动,让当地村社及村社的居民共同参与旅游业的发展,共同分享旅游业带来的好处,将旅游开发与扶贫开发结合起来,以旅游促进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并最终获得旅游本身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发展旅游的方式,将地方村镇的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进而转变为产业优势,将“穷镇”、“穷民”转变为当地名副其实的“富镇”、“富民”,真正达到脱贫致富的目的。
五、结语
总而言之,发展旅游业可以为我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大力发展旅游业,不仅能带动国民经济和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财政收入,扩大就业,实现脱贫致富,而且能加强地区间的相互来往和交流,促进当地居民整体素质的提高,培养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改善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质量,真正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协调发展。资金短缺是制约我国旅游业加速发展的瓶颈。要解决资金短缺问题,仅靠政府的财政投入是远远不够的,政府的财政投入只能是起一个导向的作用,除此之外,还必须采取各种措施,充分发挥市场融资的作用,拓宽融资渠道,多形式,多渠道,广泛吸收国内外资金和社会资金注入旅游业,共同参与旅游业发展中来,推动我国旅游业的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暄. 标准、服务质量与旅游经济效益[J]. 标准计量与质量. 1997(06)
[2] 张艳. 如何提高国内旅游经济效益的思考[J]. 旅游纵览(行业版). 2012(01)
[3] 莫志鸿. 如何提高阳朔的旅游经济效益[J]. 计划与市场探索. 1997(01)
[4] 李正一. 旅游经济效益探微[J]. 兰州商学院学报. 1989(02)
[5] 张晓明. 论旅游经济效益及评价[J].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3(17)
[6] 施晓虹. 浅析提高旅游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J]. 统计与咨询. 2010(05)
[7] 宫浩兴,胡俊平. 西安地区旅游经济效益综合分析研究[J]. 旅游学刊. 1989(02)
[8] 孔德慧. 提高兴凯湖生态旅游经济效益措施研究[J]. 时代金融. 2012(15)
[9] 安慧玉. 关于提高扎龙自然保护区旅游经济效益的几点思考[J]. 黑龙江史志. 2008(11)
[10] 孙志军. 发展旅游风光农业 提高旅游经济效益[J]. 开發研究. 2002(01)
作者简介:
辜浩夫,男,1998年6月出生,汉族,四川省仁寿县人。现就读于广东实验中学高三6班理科班学生。